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nā nuó
 韵 去声
 韵 上声 nuó

拼音:nà 个韵,另见

那 nà
〈代〉
  •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 指示代词
  •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 那时使吾。——·林觉民《与妻书》
  •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
  •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康熙字典

  •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𠀤音儺。 (歌韵)
  • 《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 又《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 又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 又《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 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 又上聲。
  • 《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𠀤音娜。 (哿韵)
  • 《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 又去聲。
  • 《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𠀤音哪。 (个韵)
  • 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 又叶奴故切,音怒。 (遇韵)
  • 《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 《說文》本作𨙻。俗作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