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石龛 拼音:shí kān
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龕木主存焉。”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造丈八夹紵金薄像疏》:“明镜石龕,独徘徊於留影。” 唐 戴叔伦 《游少陵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次歷 阿墩族 ,经 马騣山 望乡岭 ,岭上石龕有 李陵 题字处。”词语解释:佛龛 拼音:fó kān
(1).指佛寺。《说郛》卷六十引 宋 无名氏《鸡林志·佛龕》:“ 龟山 有佛龕,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涤齿。” 清 孙枝蔚 《金山》诗:“计碍渔家艇,烽明古佛龕。”
(2).供佛的小阁或石室。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隔西首一间,设月窗,紧对佛龕,本为作佛事者斋食之地,余即设榻其中。”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其东西二壁各有八佛龛;每龛的帏饰,各有不同。”词语解释:蒲龛 拼音:pú kān
指佛堂、寺庙。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放翁锺情前室》:“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龕一炷香。” 元 萨都剌 《酹江月·游钟山紫微观赠谢道士》词:“归卧蒲龕春睡暖,耳畔犹闻天语。”词语解释:禅龛 拼音:chán kān
佛堂。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故得雕檀之妙,俯对禪龕,贝叶之文,式盈梵宇。”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长者自布金,禪龕祇晏如。” 宋 陆游 《好事近》词之十二:“谈笑做成丰岁,笑禪龕榔栗。”词语解释:松龛 拼音:sōng kān
古代立社树,祀神主。 夏 以松为社树,因以“松龕”代指 夏 代神主。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松龕撤暮俎,枣逕落寒丛。” 唐 严维 《陪皇甫大夫谒禹庙》诗:“竹使羞 殷 荐,松龕拜 夏 祠。”词语解释:龙龛 拼音:lóng kān
嵌佛像之石室或神椟。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岂可使车辙马跡,独铭於 西弇 之山:佛影龙龕,不纪於 东林 之石。”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得之玓瓅羣奇中,龙龕 鷲岭 长随躬。”词语解释:壁龛 拼音:bì kān
墙上的龛穴。多指佛龛。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序幕:“女神各置乐器,徐徐自壁龛走下,徐徐向四方瞻望。”词语解释:仙龛 拼音:xiān kān
供陈灵牌、神像的小室。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归处仙龕应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词语解释:灵龛 拼音:líng kān
(1).指佛寺。 南朝 梁 孔焘 《往虎窟山寺》诗:“前驱闻凤管,后乘跃龙驂。爰游非逸豫,幽谷有灵龕。” 唐 李华 《台州乾元国清寺碑》:“天清宝界,地涌灵龕。”
(2).存放佛家弟子舍利子或骨灰的小盒。 隋炀帝 《祭告智顗文》:“ 景寅菩萨 戒弟子皇太子总持和南,敬告 天台山寺 先师智者全身舍利灵龕之座。”
(3).古驿站名。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诗:“ 灵龕 一望终何得,谬有人情满 蜀 乡。”词语解释:檀龛 拼音:tán kān
佛龛。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佛湼槃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设有人书贝叶上,藏檀龕中,非坚非久,如蜡印空。”词语解释:灯龛 拼音:dēng kān
神龛;佛龛。龛中有长明灯,故称。 元 方夔 《钱王守凫墩在临安道左》诗:“山下灯龕挂纸钱,水杨墩上草芊绵。” 明 刘基 《春谷诗为竺西和尚赋》:“日暮精舍归,灯龕白云满。”词语解释:玉龛 拼音:yù kān
佛塔之美称。 元 无名氏 《醉花阴·怨恨》套曲:“晴嵐,乱峯似玉龕。看一片白云锁翠巖。”词语解释:星龛 拼音:xīng kān
谓散布如列星的佛龛或佛塔。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山壁崭岩断復连,清流澄澈俯 伊川 。 鴈塔 遥遥緑波上,星龕奕奕翠微边。”词语解释:山龛 拼音:shān kān
山上的佛龛。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拜灯王於石室,乃假驭风;礼花首於山龕,方资控鹤。” 南朝 陈 沉炯 《从游天中寺应令》诗:“石座应朝讲,山龕拟夜禪。” 五代 齐己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一:“山龕薜荔应残雪,江寺玫瑰又度春。”词语解释:莲龛 拼音:lián kān
莲花形的佛龛。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清高门户》:“ 乐天 语人曰:吾已脱去名利枷锁,开清高门户;但莲龕子母丹,不知何时可成。” 明 盛时泰 《望凭虚阁外山色》诗:“香筵寳座初闻梵,塔院莲龕正试灯。”词语解释:诗龛 拼音:shī kān
存放诗画的小阁。 清 法式善 家筑诗龛三间,人所投赠诗句,皆悬龛中,因以“诗龕”为室名,人称“诗龛先生”。 清 袁枚 《法大司成诗龛图》诗:“诗龕启处勤延纳,远近投诗如梵夹。”《清史稿·文苑传二·法式善》:“所居 后载门 北, 明 李东阳 西涯 旧址也。搆诗龕及 梧门书屋 ,法书名画盈栋几,得海内名流咏赠,即投诗龕中。”词语解释:银龛 拼音:yín kān
佛龛的美称。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银龕佛影,遥承 雁塔 之花;石壁经文,下映龙宫之业。”词语解释:克龛 拼音:kè kān
克堪。《逸周书·祭公》:“兹申予小子追学於 文 武 之蔑,用克龕绍 成康 之业,以将大命。” 朱右曾 校释:“龕,与堪同。”词语解释:黄龛 拼音:huáng kān
滩名,在 长江 三峡 瞿塘峡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峡中有 瞿塘 黄龕 二滩,夏水迴復,沿泝所忌。”词语解释:金龛 拼音:jīn kān
供奉神佛或与神佛有关的物件的小阁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明年春,舍利金龕西归,驾幸 西黄寺 拈香送之。”词语解释:神龛 拼音:shén kān
供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木阁。《坛经·咐嘱品》:“﹝ 惠能 ﹞奄然迁化……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龕併所传衣鉢而回。” 柔石 《夜底怪眼》:“距他们两百步的地方,神龛底前面,蜷卧着讨不回尸首的也将死去的老妇人与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