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首字词组
龛灯龛壁龛室龛影龛暴龛乱龛座龛剪
龛岩龛定龛居龛难龛火龛世龛窟龛庙
龛像龛鬖龛子龛镫龛赭龛敌龛牖龛靖

词语解释:龛灯  拼音:kān dēng
亦作“ 龕鐙 ”。 佛龕、神龛前的长明灯。 唐 温庭筠 《宿秦生山斋》诗:“龕灯落叶寺,山雪隔林鐘。” 宋 参寥子 《夏秋偶兴》诗:“龕鐙闷古殿,梵唄无餘音。” 清 龚自珍 《贺新凉·侨寓吴下沧浪亭与王子梅诸君谈艺》词:“傍龕灯来称教主,琉璃焰起。” 傅尃 《感怀》诗之四:“龕灯回向期皈佛,蠹简飘零且著书。”
词语解释:龛岩  拼音:kān yán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例如: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梦溪笔谈》
词语解释:龛像  拼音:kān xiàng
壁龛中的佛像。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为 临沂 令,克荷先业,庄严龕像,首於西峯石壁与 席禪师 鐫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五代 齐己 《永夜》诗:“香影浮龕像,瓶声著井冰。”
词语解释:龛壁  拼音:kān bì
壁龛。 唐 于鹄 《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诗:“云庭无履跡,龕壁有灯烟。”
词语解释:龛定  拼音:kān dìng
谓战胜、平定。龕,通“ 戡 ”。《古诗源·谢灵运〈述祖德诗〉序》:“ 太元 中,王父龕定 淮 南,负荷世业,尊主隆人。” 沉德潜 注:“王父,谓 玄 也。龕,同戡,胜也。龕定 淮 南,谓败 苻坚 事。”
词语解释:龛鬖  拼音:kān sān
流苏下垂貌。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叠鼓朝天去。”
词语解释:龛室  拼音:kān shì
(1).壁上小龛。《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二:“龕室千万,有白师子盘身为座,於其座上生白莲华,有妙菩萨入胜意慈,如是庄严如 须弥山 。” 隋炀帝 《答释智顗遗旨文》:“今奉施瓷瓦香罏,供奉龕室。”
(2).墓穴。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慧远》:“会有 西域 道士,叙其光相。 远 乃背山临流,营筑龕室。”
词语解释:龛居  拼音:kān jū
以石龛为居。 南唐 李建勋 《怀赠操禅师》诗:“尝忆 曹溪子 ,龕居面碧嵩。”
词语解释:龛子  拼音:kān zǐ
僧徒的塔状盛尸器。《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将自己龕子,粧了 可常 ,抬出山顶。”《水浒传》第一一九回:“ 宋江 自取金帛……合个朱红龕子盛了,直去请 径山 住持 大惠禪师 ,来与 鲁智深 下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龕子前面放了一个 宣德 年製的香炉,光彩夺目,从金子里透出硃砂斑来。”
词语解释:龛影  拼音:kān yǐng
用钡餐在X射线下检查胃或肠的溃疡时,溃疡部位被钡剂填充而在荧光屏或X光照片上形成的阴影。
词语解释:龛难  拼音:kān nán
平定变乱。龕,通“ 戡 ”。 南朝 梁 沉约 《昏主恣淫慝》诗:“龕难伐有罪,伐罪弔斯民。”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前部羽葆鼓吹表》:“故勒岫铭海之功,鞞革写其咏;龕难夷邦之业,簫管凝其声。”
词语解释:龛镫  拼音:kān dèng
见“ 龕灯 ”。
词语解释:龛灯  拼音:kān dēng
亦作“ 龕鐙 ”。 佛龕、神龛前的长明灯。 唐 温庭筠 《宿秦生山斋》诗:“龕灯落叶寺,山雪隔林鐘。” 宋 参寥子 《夏秋偶兴》诗:“龕鐙闷古殿,梵唄无餘音。” 清 龚自珍 《贺新凉·侨寓吴下沧浪亭与王子梅诸君谈艺》词:“傍龕灯来称教主,琉璃焰起。” 傅尃 《感怀》诗之四:“龕灯回向期皈佛,蠹简飘零且著书。”
词语解释:龛暴  拼音:kān bào
亦作“ 龕虣 ”。 平定暴乱。龕,通“ 戡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道情,龕暴资神理。” 吕向 注:“龕,胜也。”《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上又詔曰:‘朕幼集荼蓼,夙凭德训,龕虣定业,实资仁范。’”《周书·苏绰传》:“龕暴除乱,下绥我苍生,旁施于九土。”
词语解释:龛火  拼音:kān huǒ
壁龛中的灯火。 宋 王之道 《宴桃源·乌江路中》词:“黄叶声迟风歇,龕火夜寒明灭。”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宝勒金鞍少年事,祗应龕火伴幽寥。”
词语解释:龛赭  拼音:kān zhě
龛山 与 赭山 的并称。在 浙江省 萧山市 东北。古时两山夹江对峙。现均处 钱塘江 南岸。 宋 周弼 《吴山仁王寺》诗:“ 甌 闽 散驛缘江岛, 龕 赭 收潮入海门。” 元 杨维桢 《古观潮图》诗:“须臾海壁 龕 赭 门,地卷银龙薄于纸。”
词语解释:龛乱  拼音:kān luàn
平定叛乱。龕,通“ 戡 ”。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废昏继统之功,龕乱寧民之德,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筭。”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而或者覩 汤 武 之龙跃,谓龕乱在神功。”
词语解释:龛世  拼音:kān shì
平定天下,龕,通“ 戡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龕世拯乱之情,独用怀抱。” 李善 注:“《广雅》曰:‘龕,取也。’”
词语解释:龛敌  拼音:kān dí
攻克敌方。龕,通“ 戡 ”。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塞井灭勋,夷灶龕敌。”
词语解释:龛座  拼音:kān zuò
放神主的龛。《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衣袂之中,灌上硫磺焰焇,扶在柴楼龕座之上。”《清史稿·礼志一》:“ 穆宗 登遐,礼臣援 奉先殿 增龕座例,主升祔。”
词语解释:龛窟  拼音:kān kū
悬在壁上的洞窟。 吴作人 《祖国古典艺术遗产的又一宝库》:“在山腰里修凿了上下分层横列的蜂房似的大龛窟,又在窟外悬壁上建筑起重楼复殿,飞阁天桥。”
词语解释:龛牖  拼音:kān yǒu
窗形的石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西门之下,东映重门,北环坠壑,南倚南山,石壁氤氲,结为龕牖,置 观音大士 像焉。”
词语解释:龛剪  拼音:kān jiǎn
攻克翦灭。龕,通“ 戡 ”。《北史·薛端传》:“ 端 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龕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
词语解释:龛庙  拼音:kān miào
指佛寺。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诚敬所先,是归龕庙。”
词语解释:龛靖  拼音:kān jìng
平定。龕,通“ 戡 ”。《魏书·张彝传》:“翦彼鲸鯢,龕靖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