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共12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腐鼠蛇鼠鼹鼠沙鼠金毛鼠豆鼠香鼠避猫鼠
老鼠鼷鼠仙鼠田鼠掷鼠豹鼠耳鼠过街老鼠
雀鼠首鼠投鼠溷鼠鼪鼠豚鼠胆小如鼠五技鼠
野鼠黠鼠狗鼠青鼠竹鼠贼鼠鼠输鼠面老鼠
狐鼠貂鼠黄鼠拖肠鼠鸓鼠般姜鼠雏鼠面老鼠
鸟鼠捕鼠松鼠屋鼠点鼠以狸至鼠谳鼠臭老鼠
鼯鼠偃鼠二鼠石鼠玉鼠以狸饵鼠蝘鼠马捉老鼠
硕鼠相鼠郑鼠礼鼠拱鼠义鼠蟨鼠鳞鼠
飞鼠栗鼠鼫鼠白鼠文鼠饮河鼹鼠跳鼠檐鼠
社鼠火鼠银鼠豹文鼠袋鼠食蛇鼠驴鼠进退首鼠

词语解释:腐鼠  拼音:fǔ shǔ
腐烂的死鼠。典出《庄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庄子 往见之。或谓 惠子 曰:‘ 庄子 来,欲代子相。’於是 惠子 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后遂用为贱物之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侣云鹏以高逝,故不縈翮於腐鼠。” 唐 李商隐 《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 明 方孝孺 《闲居感怀》诗之二:“羣鴟得腐鼠,笑汝长苦飢。” 清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贋鼎之光,空吓腐鼠。”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之四:“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
词语解释:老鼠  拼音:lǎo shǔ
(1).鼠的通称。多指家鼠。《太平广记》卷四四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董仲舒》:“卿非狐狸,即是老鼠。”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只説家中老鼠多,损伤了书籍字画,把一切书画都归了箱,送到会馆里存放。”
(2).詈词。犹鼠辈。《南史·萧颖达传》:“ 颖达 大駡 约 曰:‘我今日形容,正是汝老鼠所为,何忽復劝我酒?’”
(3).蝙蝠的别称。《方言》第八:“蝙蝠,自 关 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
词语解释:雀鼠  拼音:què shǔ
(1).麻雀和老鼠。《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操 怒,谓 融 曰:‘ 禰衡 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掛 神武 。”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2).粟鼠,大鼠。《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 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
(3).比喻小人。 唐 周昙 《博陆侯》诗:“栋梁徒自保坚贞,毁穴难防雀鼠争。不是主人知诈伪,如何柱石免敧倾。”
词语解释:野鼠  拼音:yě shǔ
生活在田野中的鼠类,种类很多,如黄鼠、田鼠、鼢鼠等。皮毛多为褐色、褐黄色或灰色。一般对农作物有害,有的能传播鼠疫。 宋 梅尧臣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迭嶂楼》诗:“空庭野鼠窜,日暝啼禽留。”
词语解释:狐鼠  拼音:hú shǔ
城狐社鼠。喻小人,坏人。《文选·沉约〈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晏子春秋》:“ 景公 问 晏子 曰:治国亦有常乎?对曰:谗佞之人,隐在君侧,犹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辈,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蓟门 朝士多狐鼠,旧日鬚眉化儿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
词语解释:鸟鼠  拼音:niǎo shǔ
古山名。《书·禹贡》:“ 终南 、 惇物 ,至于 鸟鼠 。”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鱼龙川 北 盘谿 雨, 鸟鼠山 西 洮水 云。”参见“ 鸟鼠同穴 ”。
词语解释:鼯鼠  拼音:wú shǔ
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尔雅·释鸟》:“鼯鼠,夷由。” 郭璞 注:“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毛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喙頷杂白。脚短爪长,尾三尺许。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 汉 马融 《长笛赋》:“猨蜼昼吟,鼯鼠夜叫。”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庙开鼯鼠叫,神降 越 巫言。” 清 黄遵宪 《蕃客篇》:“鼯鼠苦无能,橐驼苦无角。”
词语解释:硕鼠  拼音:shuò shǔ
(1).《诗·魏风》篇名。《诗·魏风·硕鼠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於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遂用作重敛之下,民不聊生的典实。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但闻歌《硕鼠》,无復咏《甘棠》。”
(2).大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朝堂上嫁毒梟鴟,仕途中阴爻硕鼠。” 清 黄遵宪 《台湾行》:“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
(3).蝼蛄的别名。
词语解释:飞鼠  拼音:fēi shǔ
(1).能借前后肢之间的皮膜滑翔的鼯鼠。《山海经·北山经》:“ 天池之山 ,其上无草木,多大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2).蝙蝠的别名。《方言》第八:“蝙蝠,自 关 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
词语解释:社鼠  拼音:shè shǔ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晏子春秋·问上九》:“ 景公 问於 晏子 曰:‘治国何患?’ 晏子 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於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参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词语解释:蛇鼠  拼音:shé shǔ
(1).蛇与鼠。《新唐书·五行志一》:“ 景云 中,有蛇鼠鬭于右威衞营东街槐树,蛇为鼠所伤。”
(2).喻失意者。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四:“失志蛇鼠伏,得时蛟龙翔。”
词语解释:鼷鼠  拼音:xī shǔ
(1).鼠类最小的一种。古人以为有毒,啮人畜至死不觉痛,故又称甘口鼠。《春秋·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三国志·魏志·杜袭传》:“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鼷鼠》﹝集解﹞引 陈藏器 曰:“鼷鼠极细,卒不可见,食人皮牛马等皮肤成疮,至死不觉。”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男儿胆大如鼷鼠,一何可哂。”
(2).传说中的一种大兽。《太平御览》卷九一一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北方有冰万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
词语解释:首鼠  拼音:shǒu shǔ
亦作“ 首施 ”。
(1).踌躇;迟疑不决。《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山越 恃阻,不宾歷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元祐 末已有绍述之论,时 来之邵 为御史,议事率多首鼠,世目之为‘两来子’。” 清 侯方域 《送徐吴二子序》:“往见猎虎者禹步而入山嵎,以为诵符而骑其项。既见虎,则又首鼠,亦焉往而不为所噬哉?”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夫国史詘於人主,首施俯仰,无奈之何!”
(2).窥伺观望,进退无定。《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赞》:“二虏首施,鯁我北垂。”《北史·氐吐谷浑等传论》:“ 氐 、 羌 、 吐谷浑 等曰殊俗,别处边陲,考之前代,屡经叛服,窥覘首鼠,盖其本性。”《新唐书·郭子仪传》:“议者谓 子仪 有社稷功,而孽寇首鼠,乃置散地,非所宜。”
词语解释:黠鼠  拼音:xiá shǔ
狡猾之鼠。 宋 范成大 《晓起》诗:“黠鼠缘铃索,飢鸦啄井栏。”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五:“钻穴黠鼠穿,负壳浮螺漾。”
词语解释:貂鼠  拼音:diāo shǔ
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说文·豸部》:“貂,鼠属。” 唐 岑参 《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红楼梦》第四九回:“一时 湘云 来了,穿着 贾母 给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清 宋荦 《吴汉槎归自塞外作歌以赠》:“鱼皮之衣捕貂鼠,曾披榛莽寻黄龙。”
词语解释:捕鼠  拼音:bǔ shǔ
捕捉鼠类
词语解释:偃鼠  拼音:yǎn shǔ
鼴鼠,田鼠。偃,“ 鼴 ”的古字。《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郭庆藩 集释:“偃,或作鼴,俗作鼹。”《说文·鼠部》:“鼢,地中行鼠,伯劳所化也。一曰偃鼠。” 段玉裁 注:“偃之言隐也。”
词语解释:相鼠  拼音:xiāng shǔ
《诗·鄘风》篇名。《诗》序谓:“《相鼠》,刺无礼也。”古人常赋之以刺无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叔孙 与 庆封 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 宋 苏轼 《补龙州文》之一:“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词语解释:栗鼠  拼音:lì shǔ
松鼠。 宋 陆游 《山寺》诗:“林深栗鼠健,屋老瓦松长。” 宋 罗愿 《新安志·物产》:“鼠之丰尾者曰栗鼠,亦曰松狗。”
词语解释:火鼠  拼音:huǒ shǔ
(1).传说中的异鼠。其毛可织火浣布。《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晋 张勃 《吴录》:“ 日南 比景县 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精,名火浣布。” 唐 张说 《喜雨赋》:“南穷火鼠之泽,北尽烛龙之会。”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先生身将作火鼠,去向炎方尝溽暑。”参见“ 火鼠布 ”。
(2).古代一种鼠形武器,利用火药发挥杀伤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词语解释:火鼠布  拼音:huǒ shǔ bù
即火浣布。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锁锁》:“ 回讫 野马川 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彼处妇女取根製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云。”参见“ 火浣布 ”。参阅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词语解释:鼹鼠  拼音:yǎn shǔ
(1).哺乳动物。体矮胖,长10馀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眼小,隐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古人常与鼢鼠混同。 宋 刘守 《满江红·刘守解任》词:“荣对辱,饮河鼴鼠,无过满腹。”
(2).传说中的一种大兽。 唐 张祜 《少年乐》诗:“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鼠》:“鼴鼠首尾如鼠,色青黑,短足有指,形大,重千餘斤。出 零陵郡 界,不知所来。民有灾及为恶者,鼠輒入其田中,振落毛衣,皆成小鼠,食其苗稼而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隐鼠》﹝集解﹞引 苏颂 曰:“鼴鼠出 沧州 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
词语解释:仙鼠  拼音:xiān shǔ
蝙蝠的别名。 唐 李白 《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余闻 荆州 玉泉寺 近 清溪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
词语解释:投鼠  拼音:tóu shǔ
见“ 投鼠忌器 ”。
词语解释: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至如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极力倾挤,寘之死地。一时忠良,相继贬窜。方遂其指鹿为马之计,岂復以投鼠忌器为嫌。”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为他是丞相上宾,投鼠忌器,只得且忍耐了。”《春风》1979年第2期:“﹝ 张志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动,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为了真理,头可断,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 吕 疏,圣意甚不懌,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
词语解释:狗鼠  拼音:gǒu shǔ
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魄持其家》:“时有 汉直 ,为狗鼠之所为。”
词语解释:黄鼠  拼音:huáng shǔ
松鼠科动物的一种。身体细长,毛灰黄色,鼻尖淡红色,上下唇和眼圈白色,眼大而突出。穴居在疏松的土壤中,吃农作物和野生植物,能传染鼠疫。也叫大眼贼。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黄鼠》:“沙漠之野,地多黄鼠。畜豆壳于其地,以为食用。村民欲得之,则以水灌穴,遂出而有获。见其城邑有卖者,去皮刻腹,极甚肥大,虏人相説,以为珍味。” 元 迺贤 《塞上曲》之四:“马乳新挏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黄鼠》:“黄鼠出 太原 、 大同 , 延 绥 及沙漠诸地皆有之, 辽 人尤为珍贵。状类大鼠,黄色,而足短善走,极肥。穴居有土窖如牀榻之状者,则牝牡所居之处。”
词语解释:松鼠  拼音:sōng shǔ
哺乳动物的一属。外形略像鼠,尾巴蓬松而特别长大,生活在松林中。 宋 林逋 《湖山小隐》诗:“昼巖松鼠静,春堑竹鷄深。” 杨朔 《印度情思》:“你到清真寺或者是名胜古迹去游玩,小松鼠会追着你跑,你站住,小松鼠便坐起来,用两只前爪拈着胡子,歪着头,还朝你挤眉弄眼呢。”
词语解释:二鼠  拼音:èr shǔ
佛教语。以白鼠喻白昼、太阳,以黑鼠喻黑夜、月亮。《翻译名义集·增数譬喻》《大集经》:“昔有一人避二醉象(生死),缘藤(命根)入井(无常)。有黑白二鼠(日月)囓藤将断,旁有四蛇(四大)欲螫,下有三龙(三毒)吐火,张爪拒之。其人仰望二象已临井上,忧恼无托。忽有蜂过遗蜜滴入口(五欲),是人唼蜜,全亡危惧。”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释户庭之独洁,览二鼠而远寤。” 南朝 梁 沉约 《四城门》诗:“六龙既惊軫,二鼠復驰光。”
词语解释:郑鼠  拼音:zhèng shǔ
《后汉书·应劭传》:“昔 郑 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 周 。” 李贤 注引《尹文子》:“ 郑 人谓玉未琢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遇 郑 贾,人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战国策》亦然。今此乃云‘ 郑 人以乾鼠为璞’便与二説不同。此云‘乾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后以“郑鼠”比喻真伪混淆或以假乱真。《全唐诗》卷七八七载《人不易知》:“ 郑 鼠今奚别, 齐 竽或滥吹。” 唐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郑 鼠寧容者, 齐 竽久舍诸。”参见“ 郑璞 ”。
词语解释:郑璞  拼音:zhèng pú
古代 郑国 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 侔於 西山 ,一眄之荣, 郑 璞踰於 周 鼎。”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词语解释:鼫鼠  拼音:shí shǔ
(1).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大戴礼记·劝学》:“腾虵无足而腾,鼫鼠五伎而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鼫鼠》:“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 清 王士禛 《戴氏鼎·为枫仲作》诗:“凹中尾鬣似天马,缘尻鼫鼠拱且驯。”
(2).比喻狡猾的坏人。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呜呼!孽狐鼫鼠,何世蔑有!”
(3).指蝼蛄。《易·晋》:“晋如鼫鼠,贞厉。” 孔颖达 疏:“晋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虫也……晋如鼫鼠无所守也者, 蔡邕 《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 王 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经》云:‘螻蛄一名鼫鼠。’谓此也。”
词语解释:银鼠  拼音:yín shǔ
哺乳动物,鼬科中最小的一种。尾短,夏季背部棕色,腹部白色,冬季全身纯白色。捕食小鸟、小兽、昆虫等。毛皮珍贵。产在我国 东北 一带。亦指银鼠皮。 元 张翥 《送郑教授》诗之一:“白马紫驼酒,青貂银鼠衣。”《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红楼梦》第四九回:“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
词语解释:沙鼠  拼音:shā shǔ
哺乳动物。体细长,毛灰色,鼻尖淡红色,上下唇和眼圏白色,眼大而突出。主要吃植物的茎叶,能传染鼠疫。穴居在疏松的土壤中,故称。也叫黄鼠。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沙鼠》:“沙鼠,今之黄鼠也。”
词语解释:田鼠  拼音:tián shǔ
鼠的一类。主要吃草本植物的茎、叶、种子等,对农作物有害。《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鴽。”
词语解释:溷鼠  拼音:hùn shǔ
厕所里的老鼠。语本《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 李斯 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唐 薛逢 《惊秋》诗:“长笑 李斯 称溷鼠,每多 庄叟 喻牺牛。” 唐 李咸用 《物情》诗:“ 李斯 溷鼠心应动, 庄叟 泥龟意已坚。”
词语解释:青鼠  拼音:qīng shǔ
即灰鼠。《北史·室韦传》:“﹝ 室韦国 ﹞又西北数千里至 大室韦 ,径路险阻,言语不通。尤多貂及青鼠。”《辽史·食货志下》:“ 铁离 、 靺鞨 、 于厥 等部以蛤珠、青鼠、貂鼠、胶鱼之皮……来易於 辽 者,道路襁属。” 元 张翥 《予京居廿稔始置灵椿坊》诗:“青鼠毛衣可御寒,秃衿空袖放身宽。”
词语解释:拖肠鼠  拼音:tuō cháng shǔ
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 唐 鼠, 城固 川中有之。”见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 清 钱谦益 《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亦省作“ 拖肠 ”。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词语解释:屋鼠  拼音:wū shǔ
屋中之鼠。《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
词语解释:石鼠  拼音:shí shǔ
(1).即鼫鼠。 唐 刘禹锡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诗:“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唐 李玫 《纂异记·许生》:“坏室基摧新石鼠,潴宫水引故山泉。”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石鼠专食山豆根, 宾州 人以其腹乾之,治咽喉疾效如神,谓之石鼠肚。”
(2).蝼蛄的别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下:“螻蛄一名天螻……一名石鼠。有五能而不成伎术,其一曰飞不过屋,其二曰缘不过木,其三曰泅不度谷,其四曰掘不能覆其身,其五曰走不能絶人。”
词语解释:礼鼠  拼音:lǐ shǔ
黄鼠。也称拱鼠、鼲鼠。《埤雅·释虫》:“今一种鼠,见人则交其前足而拱,谓之礼鼠,亦或谓之拱鼠。” 明 刘绩 《霏雪录》:“北方黄鼠,穴处各有配匹,人掘其穴者,见其中作小土窖,若牀榻之状,则牝牡所居之处也……天气晴和时出坐穴口,见人则拱前腋如揖状,即窜入穴。 韩 孟 联句所谓‘礼鼠拱而立’者,是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黄鼠》
词语解释:白鼠  拼音:bái shǔ
(1).传说中的百年老鼠。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宋书·符瑞志下》:“ 晋惠帝 永嘉 元年五月,白鼠见东宫,皇太子获以献。”
(2).鼹鼠的俗称。
词语解释:豹文鼠  拼音:bào wén shǔ
即鼮鼠。因身有豹文,故名。《尔雅·释兽》:“豹文,鼮鼠。” 郭璞 注:“鼠文采如豹者。 汉武帝 时得此鼠,孝廉郎 终军 知之,赐绢百匹。”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豹文鼮鼠》:“考 前汉 诸书,不闻 终军 有此事。读 后汉 《竇攸家传》:‘ 光武 宴百僚於 云臺 ,得豹文之鼠,问羣臣,莫知之。惟 竇攸 曰:“此鼮鼠也。”詔问所出,曰:“见《尔雅》。”验之果然。赐绢百匹,詔公卿子弟就 攸 学《尔雅》。’是以 徐陵 《谢启》曰:‘虽 贾逵 之颂神爵, 竇攸 之对鼮鼠……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得非即此事而误以为 终军 乎?”按,当以《窦攸家传》所载为是。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参阅 清 臧琳 《经义杂记·窦攸辨豹文鼠》
词语解释:金毛鼠  拼音:jīn máo shǔ
比喻有文才的贪官污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冯当世 京 ﹞为 吕献可 所劾,云:‘ 京 所至嗜利,西人目为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实贪秽也。” 宋 度正 《奉别运判刘公侍御十四丈》诗:“盛时好去金毛鼠,明主应思铁面郎。”
词语解释:掷鼠  拼音:zhì shǔ
比喻除恶。 唐 韩偓 《隰州新驿》诗:“燎原虽自及,诛乱不无名。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参见“ 投鼠忌器 ”。
词语解释: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至如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极力倾挤,寘之死地。一时忠良,相继贬窜。方遂其指鹿为马之计,岂復以投鼠忌器为嫌。”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为他是丞相上宾,投鼠忌器,只得且忍耐了。”《春风》1979年第2期:“﹝ 张志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动,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为了真理,头可断,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 吕 疏,圣意甚不懌,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
词语解释:鼪鼠  拼音:shēng shǔ
鼬鼠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鼬鼠》
词语解释:竹鼠  拼音:zhú shǔ
在竹林穴居的野鼠,似家鼠而稍大,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四肢和尾短,食竹笋和地下茎。 晋 刘欣期 《交州记》:“竹鼠,如小猫大,食竹根,出 封溪县 。”
词语解释:鸓鼠  拼音:lěi shǔ
今指小飞鼠。古与鼯鼠不分。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鸓鼠》:“此物肉翅连尾,飞不能上,易至礧坠,故谓之鸓。俗谓痴物为鸓,义取乎此。亦名鼯鼠。”
词语解释:点鼠
小黑鼠。 清 孙诵芬 《秋夜》诗:“人静莎虫悲砌月,烛残点鼠嚙瓶花。”
词语解释:玉鼠  拼音:yù shǔ
喻白色蝙蝠。 明 高启 《空明道人》诗:“烟霞闭深洞,絶壁飞玉鼠。” 金檀 注:“ 李白 诗序:‘ 荆州 玉泉寺 山洞,白蝙蝠大如鸦,名仙鼠。千岁体白如雪。’” 清 吴伟业 《宿沉文长山馆》诗之一:“玉鼠仙人洞,银鱸钓客船。”
词语解释:拱鼠  拼音:gǒng shǔ
黄鼠的别名。《关尹子·三极》:“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蚁置兵。”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拱鼠形如常鼠,行田野中,见人即拱手而立,人近欲捕之,跳跃而去。 秦川 有之。”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黄鼠》
词语解释:文鼠  拼音:wén shǔ
毛色如豹之鼠。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四:“垂来文鼠装绵暖,射得寒鱼入饌鲜。” 清 徐芳 《〈书影〉序》:“夫文鼠之异,彭猴之怪, 终军 、 陆敬叔 识之。”按,《尔雅·释兽》:“豹文鼮鼠。” 郭璞 注:“鼠文彩如豹者, 汉武帝 时得此鼠,孝廉郎 终军 知之,赐绢百匹。”
词语解释:袋鼠  拼音:dài shǔ
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种类多。如大袋鼠、树袋鼠等。分布于 澳洲 各地。
词语解释:豆鼠  拼音:dòu shǔ
鼠的一种。身长约二寸,尾短。背灰色,颈下、腹尾和四肢白色。其皮较贵重。《红楼梦》第一○五回:“黑羊皮六十三张。香鼠筒子二十件。豆鼠皮二十四方。”
词语解释:豹鼠  拼音:bào shǔ
豹文鼠的省称,即鼮鼠。 晋 郭璞 《〈尔雅〉序》:“《尔雅》者,盖兴於中古,隆於 汉 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 清 洪亮吉 《〈王楼村先生灵豆录〉序》:“此则蔝蔜不知,儒流引以为耻;豹鼠既辩,士林举以为荣。”参见“ 豹文鼠 ”。
词语解释:豹文鼠  拼音:bào wén shǔ
即鼮鼠。因身有豹文,故名。《尔雅·释兽》:“豹文,鼮鼠。” 郭璞 注:“鼠文采如豹者。 汉武帝 时得此鼠,孝廉郎 终军 知之,赐绢百匹。”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豹文鼮鼠》:“考 前汉 诸书,不闻 终军 有此事。读 后汉 《竇攸家传》:‘ 光武 宴百僚於 云臺 ,得豹文之鼠,问羣臣,莫知之。惟 竇攸 曰:“此鼮鼠也。”詔问所出,曰:“见《尔雅》。”验之果然。赐绢百匹,詔公卿子弟就 攸 学《尔雅》。’是以 徐陵 《谢启》曰:‘虽 贾逵 之颂神爵, 竇攸 之对鼮鼠……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得非即此事而误以为 终军 乎?”按,当以《窦攸家传》所载为是。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参阅 清 臧琳 《经义杂记·窦攸辨豹文鼠》
词语解释:豚鼠  拼音:tún shǔ
(1).小猪和老鼠。喻弱小者。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渑池》曲:“ 秦 如狼虎, 赵 如豚鼠, 秦 强 赵 弱非虚语。”
(2).哺乳动物,身体像兔而较小,有须,耳短,前肢短,后肢长,无尾,毛白色带黄色或黑色的斑。亦名天竺鼠,通称荷兰猪。
词语解释:贼鼠鼠  拼音:zéi shǔ shǔ
形容阴险狡猾的眼神。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 杨翠花 和敌人在经过短暂的对峙之后,一个瞪着贼鼠鼠的眼睛的家伙,带着威逼的口气开了腔:‘那个八路藏在什么地方?’”
词语解释:般姜鼠  拼音:bān jiāng shǔ
比喻徒费心力之人。
词语解释:以狸至鼠  拼音:yǐ lí zhì shǔ
见“ 以貍饵鼠 ”。
词语解释:以狸饵鼠  拼音:yǐ lí ěr shǔ
用猫来诱捕老鼠,比喻事必无成。貍,同“ 狸 ”,猫。《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吕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词语解释:以狸饵鼠  拼音:yǐ lí ěr shǔ
用猫来诱捕老鼠,比喻事必无成。貍,同“ 狸 ”,猫。《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吕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词语解释:义鼠  拼音:yì shǔ
一种像鼠的小动物。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义鼠形如鼠,短尾。每行,递相咬尾,三五为羣,惊之则散。”
词语解释:饮河鼹鼠  拼音:yǐn hé yǎn shǔ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 鲁 鶢鶋惭厚享。” 秦牧 《社稷坛抒情》:“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参见“ 饮河 ”。
词语解释:饮河  拼音:yǐn hé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勣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词语解释:食蛇鼠  拼音:shí shé shǔ
鼠之一种。能吃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食蛇鼠》:“按《唐书》云, 罽宾国 贡食蛇鼠,喙尖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即愈。”参阅《新唐书·西域传上·罽宾》
词语解释:香鼠  拼音:xiāng shǔ
香鼬。以分泌液有香气而得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香鼠至小,仅如指擘大。穴于柱中。行地上疾如激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予乡 密县 西山中,多香鼠,较凡鼠颇小,死则有异香。”《红楼梦》第一○五回:“香鼠筒子二十件。”
词语解释:耳鼠  拼音:ěr shǔ
兽名。即鼯鼠。《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 晋 郭璞 《耳鼠》:“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鸓鼠》
词语解释:胆小如鼠  拼音:dǎn xiǎo rú shǔ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四:“谁知 周来苏 胆小如鼠,当船过 门司 时,他忽然害怕起来,竟把所有的枪弹,一一投入海中。”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其实并无害。” 叶紫 《火》一:“你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听不到三两句谣言,就吓成这个样子。”
词语解释:输鼠  拼音:shū shǔ
马体直肉的下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相马……输鼠欲方,朒肉欲急。”原注:“直肉下也。”直肉,髀后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马﹞体名有输鼠、外鳧、乌头、龙翅、虎口。”
词语解释:雏鼠
幼鼠
词语解释:谳鼠  拼音:yàn shǔ
《史记·酷吏列传》:“其( 张汤 )父为 长安 丞,出, 汤 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 汤 。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后遂以“讞鼠”为精於治狱之典。 清 蒲松龄 《拟上因暑热太甚清理刑狱释放罪人群臣谢表》:“臣等志羞讞鼠,职愧爽鳩。”
词语解释:蝘鼠  拼音:yǎn shǔ
(1).鼹鼠。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先是, 郭璞 筮 延陵 蝘鼠,遇《临》《益》,曰:‘后当復有妖树生,若瑞而非,辛螫之木也。儻有此,东西数百里,必有作逆者。’及此生木。其后 吴兴 徐馥 作乱,杀太守 袁琇 。”《晋书·五行志中》:“ 郭景纯 筮 延陵 蝘鼠。” 何超 音义:“蝘,字或作鼹。”
(2).牛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虫鱼》:“白鸟之为蚊也,赤鸟之为萤也,皆以大名小者也。蝘鼠之为牛也,以小名大者也。”
词语解释:蟨鼠  拼音:jué shǔ
兽名。即蟨。《尔雅·释地》“蟨” 晋 郭璞 注:“今 鴈门 广武县 夏屋山 中有兽,形如兔而大,相负共行,土俗名之为蟨鼠。” 北齐 刘昼 《新论·托附》:“蟨鼠附於蛩蛩,以攀追日之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今 契丹 及 交河 北境有跳兔,头、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仅寸许,后足近尺。尾亦长,其端有毛。一跳数尺,止即蟨仆,此即蟨鼠也。”参见“ 蟨 ”。
词语解释:跳鼠  拼音:tiào shǔ
哺乳动物。头部跟家鼠相似,耳较大,后腿和尾巴很长,前腿短,善跳跃,毛多沙黄色或棕灰色。穴居在荒漠地区或草原地区,昼伏夜出,吃草根、种子等。
词语解释:驴鼠  拼音:lǘ shǔ
怪兽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郭璞 过 江 , 宣城 太守 殷祐 引为参军。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 祐 使人伏而取之,令 璞 作卦,遇‘遯’之‘蛊’,名曰‘驴鼠’。”
词语解释:避猫鼠  拼音:bì māo shǔ
指见猫就躲避的老鼠。形容畏惧谦恭之极。《红楼梦》第二五回:“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个避猫鼠儿一样。” 杨大群 《草头屯恩仇》第三回:“干啥,吓得像避猫鼠似的,咱娘们也不是没见过大阵势。”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章:“然而,他却像避猫鼠一样怕她。”
词语解释:过街老鼠  拼音:guò jiē lǎo shǔ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坏事。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当代》1981年第6期:“‘文化大革命’一开头,我首当其冲,被公开点名批判……成了‘过街老鼠’。”《人民日报》1984.7.18:“抢时间、争速度,这正是我们成功的经验。要使那形形色色的‘推、拖、扯、踢’的官僚主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词语解释:五技鼠  拼音:wǔ jì shǔ
(1).即鼫鼠。《说文·鼠部》:“鼫,五技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之谓五技。” 段玉裁 注:“《释兽》:鼠属有鼫鼠, 孙炎 云:‘五技鼠也。’”
(2).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技能多而不精者。
词语解释:面老鼠  拼音:miàn lǎo shǔ
面食名。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面老鼠》:“麪老鼠者,以热水和麪,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鲜菜心。曰老鼠,以其形似也。”
词语解释:面老鼠
面食名。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面老鼠》:“麪老鼠者,以热水和麪,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鲜菜心。曰老鼠,以其形似也。”
词语解释:臭老鼠
惹厌的人
词语解释:马捉老鼠  拼音:mǎ zhuō lǎo shǔ
比喻瞎忙乱。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 月娘 便道:‘ 李大姐 ,我看他有些沉重,你不早早与他看一副材板儿来,预备着他?直到那临时到节热乱,又乱不出甚么好板来,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干营生的道理。’”
词语解释:鳞鼠  拼音:lín shǔ
有鳞甲的老鼠。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鳞鼠》:“鳞鼠出 顺寧州 属之 云州 ,身有鳞甲,千百成羣,残食田苗,数年一出。”
词语解释:檐鼠  拼音:yán shǔ
蝙蝠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蝙蝠》:“《正字通》:‘蝙蝠栖屋簷隙中,又谓之簷鼠。’”
词语解释:进退首鼠  拼音:jìn tuì shǒu shǔ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宋 陈亮 《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於 仲实 者而寓之书。”
共12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