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鼠辈鼠耳鼠朴鼠矢鼠乡鼠妖鼠肝虫臂鼠牙雀角
鼠须鼠目鼠黠鼠耗鼠莽鼠党鼠肚鸡肠鼠窃狗盗
鼠肝鼠窜鼠姑鼠须管鼠胆鼠头鼠脑鼠负鼠盗狗窃
鼠穴鼠牙鼠腊鼠黏鼠毫鼠妇鼠舞鼠疫
鼠子鼠璞鼠径鼠印鼠贼鼠凭社贵鼠衔姜鼠溪
鼠迹鼠偷鼠思鼠骇鼠盗蜂起鼠啮虫穿鼠苗鼠瘘
鼠雀鼠伏鼠拖肠鼠须笔鼠窜而狼忙鼠啮蠹蚀鼠牙笔鼠病
鼠窃鼠裘鼠啮肠鼠狼鼠坻鼠偷狗盗鼠窃狗偷鼠狱
鼠尾鼠技鼠盗鼠步鼠乳鼠豺鼠祸鼠法
鼠壤鼠无牙鼠耳巾鼠眼鼠入牛角鼠窜蜂逝鼠窜狗盗鼠狗辈

词语解释:鼠辈  拼音:shǔ bèi
(1).对他人的蔑称。意谓低微下贱的人。《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荀彧 请曰:‘ 佗 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 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唐 韩愈 《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朝闻警,暮出兵,鼠辈闻风,定当胆落。”
(2).指鼠类。 宋 陆游 《鼠败书》诗:“向能畜一猫,狡穴詎弗获……惰偷当自戒,鼠辈安足磔。”
词语解释:鼠须  拼音:shǔ xū
见“ 鼠鬚 ”。
亦作“ 鼠须 ”。
(1).鼠须笔的省称。 晋 王羲之 《笔经》:“鼠鬚用未必能佳,甚难得。” 唐 长孙佐辅 《相和歌辞·宫怨》:“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 宋 苏轼 《答王定民》诗:“欲寄鼠须并蠒纸,请君章草赋黄楼。” 清 黄景仁 《岁暮怀人》诗:“乌丝阑格鼠鬚描,爱我新诗手自抄。”
(2).借指文才。 明 陈汝元 《青莲记·慈训》:“你父亲恩隆凤炬,全仗鼠鬚;宠赐龙章,多凭兔鬣。”
(3).喻指稀疏的胡须。《花月痕》第九回:“﹝ 鸣盛 ﹞迷着两隻小眼睛,手里理着自己几茎鼠鬚。”
词语解释:鼠肝  拼音:shǔ gān
(1).鼠的肝。比喻轻微卑贱之物。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军中生饩》:“及大军加境,畅饮荐羞,不常厥味,猫脾鼠肝,亦登於俎。” 宋 陆游 《寓怀》诗:“成败两蜗角,贵贱一鼠肝。” 金 王寂 《自东营来广宁道出牵马岭经梁利器墓下》诗:“功名倒挽九牛尾,富贵真成一鼠肝。”
(2).谓色如鼠肝,即赤色。《释名·释地》:“ 徐州 贡土五色,有青、黄、赤、白、黑也……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词语解释:鼠穴  拼音:shǔ xué
鼠洞。《墨子·非儒下》:“挑鼠穴,探涤器。”《淮南子·说林训》:“治鼠穴而坏里閭,溃小皰而发痤疽。” 宋 徐铉 《和州酬江中丞见寄》:“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
词语解释:鼠子  拼音:shǔ zǐ
(1).詈词。谓卑微不足称道的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敞 怒叱太守曰:‘鼠子何敢尔!’”《晋书·刘聪载记》:“ 聪 大怒曰:‘吾为万机主,将营一殿,岂问汝鼠子乎!’”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么么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
(2).鼠。 茅盾 《雾中偶记》:“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 沙汀 《在祠堂里》:“那个枯瘦矮小的丈母娘毫没声息地出现在堂屋门边,好像一只鼠子一样。”
词语解释:鼠迹  拼音:shǔ jì
老鼠的足迹。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虫丝粘户网,鼠跡印牀尘。”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屐齿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跡多。” 明 高启 《京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词语解释:鼠雀  拼音:shǔ què
(1).鼠与雀。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然而有官吏之俸,輦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2).指讼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只因饶舌,遭此断肠,谢卿唱叠驪驹,恨我灾成鼠雀。”参见“ 鼠牙雀角 ”。
词语解释:鼠牙雀角  拼音:shǔ yá què jiǎo
(1).《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鼠牙雀角甚纵横,全仗你力周旋,这死生肉骨感何穷。”
(2).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宋 刘克庄 《乙丑生日回启·莆田仙游两宰》:“万口诵龙筯凤髓之判,片言折鼠牙雀角之争。” 清 归庄 《陈君墓表》:“君为人长厚有信义,里中人皆从而辨曲直,有鼠牙雀角之讼,往往以君一言而解。” 清 徐瑶 《太恨生传》:“甘为奸人所卖,诚欲以礼相终始也。鼠牙雀角,适足增羞,抑岂令卖菜佣持我短长乎?”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 川 楚 民情,本自好事,加以光棍包揽教唆,鼠牙雀角,便成讼端。”
词语解释:鼠窃  拼音:shǔ qiè
(1).像鼠一样偷窃。 汉 王充 《论衡·答佞》:“穿凿垣墻,貍步鼠窃,莫知谓谁。”
(2).指窃贼。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 黟 无大猾巨盗,而委巷阡陌,穿窬鼠窃,累年不获。”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但鼠窃则已于不知何时惠临,取去妇孺衣被及厨下什物二十余事。”
(3).指小规模的叛乱或小范围的割据。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上顿表》:“况乃逆徒阻兵,器掩西服,虽蚁众鼠窃,势必褫散。”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至於 廖恩 之鼠窃,而能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 五代 诸主,鼠窃之餘,气象施为,又 齐 、 梁 、 陈 氏下矣。”
词语解释:鼠尾  拼音:shǔ wěi
(1).鼠的尾巴。
(2).草名。即陵苕。初秋开淡紫花。花及茎叶可以染皂,又入药可治痢。《诗·小雅·苕之华》“苕之华” 三国 吴 陆玑 疏:“苕,一名陵时,一名鼠尾……华可染皂,煮以沐髮即黑,叶青如蓝而多华。”
(3).以栗鼠毛制成的笔。 宋 黄庭坚 《戏赠米元章》诗之一:“万里风帆水著天,麝媒鼠尾过年年。”
(4).画法中白描的一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画二》:“其人物描法,则蚕头鼠尾,行笔有顿跌,盖用兰叶描而稍变其法者,自是絶伎。”
(5).鼠尾由粗到细。比喻按顺序排列或记载。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役法》:“今之保正副,募法未尝不存,而未尝不强差之也。其计较物力,推排前后,流水鼠尾,白脚歇替之差,乡胥高下其手,而民不惮出死力以争之。”《元典章·户部十二·夫役》:“见令合差民户置定鼠尾籍册,官为封记。遇有递送官物,验籍轮流差拨,依时销铸。”
(6).指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帐册。《元典章·兵部三·站户》:“照依科粮鼠尾,验田数多者,从上挨排轮流,应当似为均平。”《元典章新集·户部·差役》:“安停茶食之人,结构豪霸,把持官府,通同作弊,不将税粮户籍丁产验数多寡,编排鼠尾,从上至下,照依资次,从公定差。”参见“ 鼠尾帐 ”。
(7).掷骰语。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幺四五骰着箇撮十,二三二趁着箇夹七,一面打箇色儿,也当得幺二三是鼠尾,赌钱的,不伶俐,姐姐你可便再掷。”
词语解释:鼠尾帐  拼音:shǔ wěi zhàng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帐目。《宋史·赵开传》:“减 蒲江 六井 元符 至 宣和 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
词语解释:鼠壤  拼音:shǔ rǎng
(1).鼠穴之土。一说鼠作穴所出的土。《庄子·天道》:“鼠壤有餘蔬。” 成玄英 疏:“见其鼠穴土中,有餘残蔬菜。” 宋 黄庭坚 《食笋》诗:“小儿哇不美,鼠壤有餘嘬。”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毛大可 目 史訥斋 ……训诸经百氏,鉤深致远,可使担囊负笈、执经问字者不絶门舍,虽倾筐倒篋,随叩随应,犹然鼠壤有餘物,似 马季长 。”
(2).比喻事物松散、空疏。 清 龚自珍 《家塾策问二》:“近儒学术精严,十倍 明 儒,动讥 明 人为《兔园》、为鼠壤矣。”
词语解释:鼠耳  拼音:shǔ ěr
(1).谓像鼠耳朵样子。《艺文类聚》卷八八引《庄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八:“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2).鼠曲草的别名。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深挑乍见牛脣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词语解释:鼠目  拼音:shǔ mù
(1).鼠眼。 宋 韩驹 《湖南有大竹世号猫头取以作枕仍为赋诗》:“更长月黑试拊卧,鼠目尚尔惊睢盱。”
(2).谓眼小而突出。形容人的寒贱相。 金 元好问 《送奉先从军》诗:“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綉衣郎,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
词语解释:鼠窜  拼音:shǔ cuàn
(1).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走。《汉书·蒯通传》:“ 常山王 奉头鼠窜,以归 汉王 。” 颜师古 注:“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窜。” 明 陆采 《怀香记·京邸遇旧》:“侯门廝养,避干戈鼠窜多方。” 林纾 《荆生》:“尔可鼠窜下山,勿汗吾简。”
(2).老鼠奔窜。 清 吴伟业 《西巘顾侍御作图记胜因赋长句》:“鼠窜回廊僧舍空,鸦啼废井渔扉闭。”
词语解释:鼠牙  拼音:shǔ yá
(1).指鼠牙笔。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卢氏宅》:“其画蹟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参见“ 鼠牙笔 ”。
(2).比喻强暴势力。 明 屠隆 《昙花记·檀施积功》:“ 罗敷 遇千乘,提筐在桑间。鼠牙速我讼,都只为红颜。”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释帖》:“无奈鼠牙侵,天戈旦暮临。 苍梧 还似旧,铜柱到如今。”参见“ 鼠牙雀角 ”。
词语解释:鼠牙笔  拼音:shǔ yá bǐ
一种形状似笔的尖头刻刀。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王使君 家有笔管,中间刻从军行,人马、毛髮、山水,无不精絶。用鼠牙笔刻之,云鼠牙着緋。”
词语解释:鼠牙雀角  拼音:shǔ yá què jiǎo
(1).《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鼠牙雀角甚纵横,全仗你力周旋,这死生肉骨感何穷。”
(2).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宋 刘克庄 《乙丑生日回启·莆田仙游两宰》:“万口诵龙筯凤髓之判,片言折鼠牙雀角之争。” 清 归庄 《陈君墓表》:“君为人长厚有信义,里中人皆从而辨曲直,有鼠牙雀角之讼,往往以君一言而解。” 清 徐瑶 《太恨生传》:“甘为奸人所卖,诚欲以礼相终始也。鼠牙雀角,适足增羞,抑岂令卖菜佣持我短长乎?”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 川 楚 民情,本自好事,加以光棍包揽教唆,鼠牙雀角,便成讼端。”
词语解释:鼠璞  拼音:shǔ pú
未腊制的鼠。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 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用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鼠璞方取贵, 和 璧非所珍。”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贋真乾鼠璞,魔噪野狐禪。”
词语解释:鼠偷  拼音:shǔ tōu
指窃贼。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五:“总辖 杭世亨 曰:‘ 江 南鼠偷,皆无礼淫杀,此必 淮 人也。’” 宋 陆佃 《邓州谢上表》:“年穀屡登,閭里无事,絶鼠偷之出没,任燕户之往来。”
词语解释:鼠伏  拼音:shǔ fú
(1).谓如鼠伏地,隐踪躲藏。《汉书·萧望之传》:“如使 匈奴 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
(2).比喻降服。《旧唐书·裴度传》:“故 承宗 求援於 田弘正 ,由 度 使客讽动之,故兵不血刃,而 承宗 鼠伏。”
词语解释:鼠裘  拼音:shǔ qiú
鼠皮制的衣服。 唐 马戴 《射雕骑》诗:“蕃面将军著鼠裘,酣歌衝雪在边州。” 唐 温庭筠 《遐水谣》:“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词语解释:鼠技  拼音:shǔ jì
比喻卑劣的手段。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养子》:“世迺有明见其子之不肖,犹挟兔狡以规利,逞鼠技以貽谋。”
词语解释:鼠无牙  拼音:shǔ wú yá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后即以“鼠无牙”指凭强力侵凌别人。 五代 刘兼 《中春登楼》诗之二:“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词语解释:鼠朴  拼音:shǔ pǔ
《战国策·秦策三》:“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后以“鼠朴”指未腊制的鼠。 宋 陆游 《述怀》诗:“玉非鼠朴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参见“ 鼠璞 ”。
词语解释:鼠璞  拼音:shǔ pú
未腊制的鼠。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 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用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鼠璞方取贵, 和 璧非所珍。”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贋真乾鼠璞,魔噪野狐禪。”
词语解释:鼠黠  拼音:shǔ xiá
像鼠一样狡猾。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周 有婆罗门僧 惠范 ,姦矫狐魅,挟邪作蛊。咨趄鼠黠,左道弄权。”
词语解释:鼠姑  拼音:shǔ gū
(1).牡丹的别名。 唐 陆龟蒙 《偶辍野蔬寄袭美》诗:“行歇每依鸦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穀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舍南庭前牡丹将放词以催之》词:“豆吐蚕婆緑,花绽鼠姑红。”
(2).鼠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词语解释:鼠腊  拼音:shǔ là
腊制的老鼠。亦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事物。 明 朱灏 《逃暑赋》:“知东方不可託兮,餐北方之鼠腊。”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宝鼠腊之徒,欲诬今文家,则以为一篇,欲诬 孔 壁,则以为三篇。”参见“ 鼠璞 ”。
词语解释:鼠璞  拼音:shǔ pú
未腊制的鼠。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 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用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鼠璞方取贵, 和 璧非所珍。”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贋真乾鼠璞,魔噪野狐禪。”
词语解释:鼠径  拼音:shǔ jìng
鼠出没的小路。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王琦 汇解:“庭土秽塞仅为鼪鼯所游之径。” 宋 叶适 《上滩》诗:“谁云荷天衢,鼠径断还往。”
词语解释:鼠思  拼音:shǔ sī
忧思。《诗·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郑玄 笺:“鼠,忧也。”《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蛾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此双鸳祠所为立也。”
词语解释:鼠拖肠  拼音:shǔ tuō cháng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后即以“鼠拖肠”比喻遭受冷落失意。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惆悵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宋 欧阳修 《续作永昭陵挽词》之三:“金鼎药成龙已去,人间惟有鼠拖肠。”亦作“ 鼠啮肠 ”。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词语解释:鼠啮肠  拼音:shǔ niè cháng
见“ 鼠拖肠 ”。
词语解释:鼠拖肠  拼音:shǔ tuō cháng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后即以“鼠拖肠”比喻遭受冷落失意。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惆悵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宋 欧阳修 《续作永昭陵挽词》之三:“金鼎药成龙已去,人间惟有鼠拖肠。”亦作“ 鼠啮肠 ”。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词语解释:鼠盗  拼音:shǔ dào
对盗贼蔑称。《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来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鼠盗忽窃发, 犬戎 敢相逼。”
词语解释:鼠耳巾  拼音:shǔ ěr jīn
隐士裹头用的头巾。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词语解释:鼠矢  拼音:shǔ shǐ
(1).鼠的粪便。矢,通“ 屎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建始 四年九月, 长安 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桐柏尤多。巢中无子,皆有乾鼠矢数十。”《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胡冲 《吴历》:“ 亮 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梅中有鼠矢。”
(2).山茱萸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山茱萸》
词语解释:鼠耗  拼音:shǔ hào
老鼠造成的损耗。旧时加收征粮的名目之一。《元典章·户部七·仓库》:“切恐侵破正粮,拟合每石带收鼠耗分例五升。”《清会典事例·户部·积贮》:“ 广西 额徵米石,每石加一收耗,以为鼠耗、运脚、修仓等费。”
词语解释:鼠须管  拼音:shǔ xū guǎn
即鼠须笔。 宋 欧阳修 《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兴》诗:“鼠须管,为物虽微情不浅,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参见“ 鼠鬚笔 ”。
词语解释:鼠须笔  拼音:shǔ xū bǐ
用鼠须制作的一种名笔。 晋 王羲之 《笔经》:“世传 张芝 、 钟繇 用鼠鬚笔、笔锋劲强有锋芒。” 唐 何延之 《兰亭记》:“ 右军 写《兰亭序》以鼠鬚笔。” 宋 苏轼 《题所书宝月塔铭》:“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鬚笔、 李庭珪 墨,皆一代之选也。”
词语解释:鼠黏  拼音:shǔ nián
鼠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词语解释:鼠印  拼音:shǔ yìn
鼠的外肾,即雄鼠的睾丸。旧说上有纹路,佩系它能使别人喜欢自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鼠印,即外肾也。令人媚悦。按 南宫从 《岣嶁神书》鼠印合欢注云:雄鼠外肾之上,有文似印,两肾相对,有符篆朱文九遍者尤佳……刮取阴乾,如篆刻下,佩于青囊中,男左女右,繫臂上,人见之无不欢悦,所求如心也。”
词语解释:鼠骇  拼音:shǔ hài
像鼠一样惊慌、惧怕。 唐 柳宗元 《剑门铭》:“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也,以须王师。”
词语解释:鼠须笔  拼音:shǔ xū bǐ
用鼠须制作的一种名笔。 晋 王羲之 《笔经》:“世传 张芝 、 钟繇 用鼠鬚笔、笔锋劲强有锋芒。” 唐 何延之 《兰亭记》:“ 右军 写《兰亭序》以鼠鬚笔。” 宋 苏轼 《题所书宝月塔铭》:“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鬚笔、 李庭珪 墨,皆一代之选也。”
词语解释:鼠狼  拼音:shǔ láng
即鼬。俗称黄鼠狼。《广雅·释兽》:“鼠狼,鼬。” 王念孙 疏证:“鼬善捕鼠,故有鼠狼之名……今俗通呼黄鼠狼, 顺天 人呼之黄鼬,好夜中食人鸡。人捕取之,以其尾毛为笔。”《艺文类聚》卷九五引《广志》:“黄鼠在田野间为羣,害穀麦,凡善走,把不得,惟鼠狼能得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黄鼠》:“黄鼠出 太原 大同 , 延绥 及沙漠诸地皆有之……最畏鼠狼,能入穴衔出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鼠狼》:“一人仆,餘惊走,悉入壁洞。仆者滚地唧唧,随化为鼠狼而逝。”
词语解释:鼠步  拼音:shǔ bù
如老鼠行走。形容畏惧而小心谨慎。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杨球 为司隶,权门股慄,皆雀目鼠步。”
词语解释:鼠眼  拼音:shǔ yǎn
老鼠的眼睛。老鼠眼小突出,目光鬼祟,因常用以形容心术不正之人的鄙陋相。《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老爷 一看,见那人生得大鼻子,高颧骨,一双鼠眼,几根黄鬚,看去就不像个安分之徒。” 马季 《父与子》:“他那脑袋长的圆了瓜儿,长了咕耐,方了巴拉,总之尖嘴猴腮,贼眉鼠眼。”
词语解释:鼠乡  拼音:shǔ xiāng
礜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礜石》
词语解释:鼠莽  拼音:shǔ mǎng
见“ 鼠莽草 ”。
词语解释:鼠莽草  拼音:shǔ mǎng cǎo
毒草名。人用以毒鼠,故名。《元典章·刑部四·自害》:“今后非因鬭殴杀伤,自行投河自縊及服食鼠莽草死者,如别无他故,官司无得理问。”亦省称“ 鼠莽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莽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
词语解释:鼠胆  拼音:shǔ dǎn
(1).鼠之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鼠胆在肝,活取则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诸家《本草》不言鼠胆治聋,而 葛洪 《肘后方》甚称其妙。”
(2).比喻怯懦的胆量。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更说不到有什么实际的政治力量和进步的武装力量做保障,使顽固派反动派的鼠胆不得不于横行之余稍稍有所顾忌。”
词语解释:鼠毫  拼音:shǔ háo
见“ 鼠毫笔 ”。
词语解释:鼠毫笔  拼音:shǔ háo bǐ
用黄鼠狼的毛制成的笔。也称狼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乡试》:“鼠毫笔三十枝,熟鼠毫笔四十枝。”亦省称“ 鼠毫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吴兴 自兔毫外,有鼠毫、羊毫二种。”
词语解释:鼠贼  拼音:shǔ zéi
对盗贼的蔑称。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五场:“太师尽管放心,府上家丁也还不少,都也有些武艺;晚生也带来几名壮士,鼠贼不足忧也。”
词语解释:鼠盗蜂起
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
词语解释:鼠窜而狼忙
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
词语解释:鼠坻  拼音:shǔ dǐ
鼠粪;鼠穴外的积土。《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 张伯松 ﹞属 雄 以此篇,颇示其成者, 伯松 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又言恐 雄 为《太玄经》,由鼠坻之与牛场也。” 章樵 注:“坻音墀,场音伤,皆粪也。”
词语解释:鼠乳  拼音:shǔ rǔ
病名。即瘰疬。一种淋巴腺结核症。《北史·序传·李挺》:“﹝ 李神儁 ﹞颈多鼠乳。而性通率,不持检度。”参见“ 鼠瘻 ”。
词语解释:鼠瘘  拼音:shǔ lòu
病名。即瘰疬。淋巴腺结核症。《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於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参见“ 鼠病 ”。
词语解释:鼠入牛角  拼音:shǔ rù niú jiǎo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 清 王韬 《俄人志在并兼》:“徒守则积弱可虞,而不免成鼠入牛角之势。”
词语解释:鼠妖  拼音:shǔ yāo
原意为老鼠失却本性变成妖怪,实际指老鼠造成的各种奇特灾异现象,如鼠食庄稼、衔尾渡江、猫鼠同处等。旧时史书附会阴阳五行学说,以为木失其性所致。《新唐书·五行志一》:“﹝《五行传》﹞又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时则有青眚、青祥、鼠妖。’”《宋史·五行志三》:“ 绍熙 四年, 饶州 民家二小鼠食牛角,三徙牛牢不免,角穿肉瘠以毙,近鼠妖也。”《清史稿·灾异志三》:“《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於木。”
词语解释:鼠党  拼音:shǔ dǎng
鼠类,鼠群。 唐 舒元舆 《养狸述》:“ 新昌里 客舍有鼠暴耗,自获此狸,尝闔关实竇,纵於室中潜伺之……鼠党贴伏不敢窜。”
词语解释:鼠头鼠脑  拼音:shǔ tóu shǔ nǎo
犹言鬼头鬼脑。 骆宾基 《父女俩》:“她既厌烦叔公公 刘四 那种鼠头鼠脑的姿态,也不愿意再看见那个八十一岁的 刘子兴 的虚伪的脸像和恶毒的眼光了。”
词语解释:鼠妇  拼音:shǔ fù
虫名。古称伊威,又名鼠负潮虫。体形椭圆,胸部有环节七,每节有足一对,栖于阴湿壁角之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出东门,入园中覆船下,就视之,皆是鼠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窃虫》:“余曾覩此虫,大如半胡麻,形如鼠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词语解释:鼠凭社贵  拼音:shǔ píng shè guì
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託其中,燻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文选·沉约〈恩倖传论〉》:“﹝人主﹞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 吕向 注:“言天子但见近臣之职位卑薄,不知权在於彼矣。如鼠之贱矣,为穴於社,则人不敢掘之,是凭社以贵也。”
词语解释:鼠啮虫穿  拼音:shǔ niè chóng chuān
同“鼠齧虫穿”。鼠咬虫蛀。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若遂付之鼠啮虫穿,不惟有负于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词语解释:鼠啮蠹蚀  拼音:shǔ niè dù shí
鼠咬虫蛀。 郑观应 《盛世危言·藏书》:“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蠧蚀,厄於水火,则私而不公也。”
词语解释:鼠偷狗盗  拼音:shǔ tōu gǒu dào
同“ 鼠窃狗盗 ”。 清 无名氏 《陆沉痛》楔子一出:“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词语解释:鼠豺  拼音:shǔ chái
鼬鼠的别称。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毛虫六·啮鸡》:“鼪鼠一名鼬,一名黄鼠狼,又名鼠豺。如鼠而大,纯黄色。善捕鼠,亦能盗囓鷄鸭,人颇患之。”
词语解释:鼠窜蜂逝  拼音:shǔ cuàn fēng shì
形容纷纷跑散。 元 曹居一 《李伯渊奇节传》:“乃大呼曰:‘所诛者此逆贼耳,他人无与焉。’稍稍鼠窜蜂逝,帖如也。”
词语解释:鼠肝虫臂  拼音:shǔ gān chóng bì
(1).语本《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原意为以人之大,亦可以化为鼠肝虫臂等微贱之物。后因以“鼠肝虫臂”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 宋 陆游 《成都岁暮始微寒小酌遣兴》诗:“鼠肝虫臂元无择,遇酒犹能尽一欢。” 清 金人瑞 《绝命词》:“鼠肝虫臂久萧疎,只惜胸前几本书。”
(2).指不可掌握的变化。 金 元好问 《食榆荚》诗:“鼠肝虫臂万化途,神奇腐朽相推迁。” 金 元好问 《杂诗六首道中作》之一:“鼠肝虫臂復何辞,坎止流行亦有时。”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他年纸本流传在,鼠肝虫臂空悲歌。”
词语解释:鼠肚鸡肠  拼音:shǔ dù jī cháng
犹言鼠腹鸡肠。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四章:“咱也是个党员!知道自己的党是要干社会主义、干共产主义的,能那么鼠肚鸡肠吗?” 萧乾 《矮檐》:“妇人拍了拍那个小胸脯。‘把这个放宽点,别鼠肚鸡肠的。’”
词语解释:鼠负  拼音:shǔ fù
虫名。又名鼠妇。《尔雅·释虫》:“蟠,鼠负。” 郭璞 注:“瓮器底虫。”《初学记》卷十九引 南朝 梁 刘思真 《丑妇赋》:“朱脣如踏血,画眉如鼠负。”参见“ 鼠妇 ”。
词语解释:鼠妇  拼音:shǔ fù
虫名。古称伊威,又名鼠负潮虫。体形椭圆,胸部有环节七,每节有足一对,栖于阴湿壁角之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出东门,入园中覆船下,就视之,皆是鼠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窃虫》:“余曾覩此虫,大如半胡麻,形如鼠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词语解释:鼠舞  拼音:shǔ wǔ
指群鼠衔尾舞动。古人视为逆臣叛君作乱的征兆。语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昭帝 元凤 元年九月, 燕 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时 燕剌王 旦 谋反将死之象也。其月,发觉伏辜。” 汉 焦赣 《易林·咸之节》:“豕生鱼魴,鼠舞庭堂,雄佞施毒,上下昬荒,君失其邦。”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闻彼虹饮鼠舞之异,早见物徵。”
词语解释:鼠衔姜  拼音:shǔ xián jiāng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竹轩》:“﹝ 徐本 ﹞独嗜书,每得一书,手自披对,缺板脱字,则界乌丝栏纸,乞善书者补之。笑谓人曰:‘吾犹老鼠搬生薑,劳无用也。’”后以“鼠衔薑”形容劳而无用。 清 陶琏 《示诸生》诗:“入世翻同虫食蓼,著书笑比鼠衔薑。”
词语解释:鼠苗  拼音:shǔ miáo
谓鼠食禾苗。比喻政治黑暗混乱。语本《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宋 胡錡 《耕禄稿·代来弁谢表》:“生乐国而无鼠苗之感,歷元都而有兔葵之思。”
词语解释:鼠牙笔  拼音:shǔ yá bǐ
一种形状似笔的尖头刻刀。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王使君 家有笔管,中间刻从军行,人马、毛髮、山水,无不精絶。用鼠牙笔刻之,云鼠牙着緋。”
词语解释:鼠窃狗偷  拼音:shǔ qiè gǒu tōu
(1).同“ 鼠窃狗盗 ”。《旧唐书·萧铣杜伏威等传论》:“自 隋 朝维絶,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宋 王禹偁 《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 胡 ,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 明 宋濂 《朱环传》:“设有寇,不过鼠窃狗偷,何足病。”《水浒传》第七五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2).指男女之间不正当的行为。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露遣》:“你晓得我是个好汉子,怎肯坐视妹子与人做这等鼠窃狗偷之事,我意欲结果了他。”《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然因是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其间就有私期密约,鼠窃狗偷,弄出许多笑柄来。”
(3).比喻鬼祟卑鄙。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他们何尝不要物质的享乐,但鼠窃狗偷的手段,都是他们所不齿的。”
(4).指委琐低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后之学词者,不究本原,好作壮语,復向 板桥 、 心餘 词求生活,则是鼠窃狗偷,益卑卑不足道矣。”
词语解释:鼠祸  拼音:shǔ huò
鼠造成的祸害。 金 王良臣 《狸奴画轴》诗:“乞与 黄 家禳鼠祸,莫教虚费买鱼钱。”
词语解释:鼠窜狗盗  拼音:shǔ cuàn gǒu dào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隋书·高祖纪下》:“ 歷阳 、 广陵 ,窥覦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词语解释:鼠牙雀角  拼音:shǔ yá què jiǎo
(1).《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鼠牙雀角甚纵横,全仗你力周旋,这死生肉骨感何穷。”
(2).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宋 刘克庄 《乙丑生日回启·莆田仙游两宰》:“万口诵龙筯凤髓之判,片言折鼠牙雀角之争。” 清 归庄 《陈君墓表》:“君为人长厚有信义,里中人皆从而辨曲直,有鼠牙雀角之讼,往往以君一言而解。” 清 徐瑶 《太恨生传》:“甘为奸人所卖,诚欲以礼相终始也。鼠牙雀角,适足增羞,抑岂令卖菜佣持我短长乎?”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 川 楚 民情,本自好事,加以光棍包揽教唆,鼠牙雀角,便成讼端。”
词语解释:鼠窃狗盗  拼音:shǔ qiè gǒu dào
(1).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闢 是大臣谋反,非鼠窃狗盗。” 明 无名氏 《闹铜台》第二折:“俺则要忠心为国报君恩,并不去鼠窃狗盗费精神。”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丐报恩》:“数年来无鼠窃狗盗之扰者,皆我夜夜逻察故也。”
(2).指小股盗贼。《新唐书·陈子昂传》:“儻鼠窃狗盗,西入 陕 郊,东犯 虎牢 ,取敖仓一抔粟,陛下何与遏之?”
词语解释:鼠盗狗窃  拼音:shǔ dào gǒu qiè
同“ 鼠窃狗盗 ”。 《北齐书·薛琡传》:“ 杲 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 顥 。”
词语解释:鼠疫  拼音:shǔ yì
急性传染病之一。也叫黑死病,分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三种。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啮齿动物如鼠、兔等感染这种病之后,再由蚤传入人体。
词语解释:鼠溪  拼音:shǔ xī
中医称人腿班中的肉核。《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胃府经文》“胃经分寸歌”注:“从归来下行,在腿班中有肉核,名曰鼠溪,直上一寸,动脉应手,亦旁开中行二寸,气街穴也。”
词语解释:鼠瘘  拼音:shǔ lòu
病名。即瘰疬。淋巴腺结核症。《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於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参见“ 鼠病 ”。
词语解释:鼠病  拼音:shǔ bìng
指鼠瘘。 汉 王充 《论衡·福虚》:“狸之性食鼠,人有鼠病,吞狸自愈。物类相胜,方药相使也。”参见“ 鼠瘻 ”。
词语解释:鼠瘘  拼音:shǔ lòu
病名。即瘰疬。淋巴腺结核症。《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於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参见“ 鼠病 ”。
词语解释:鼠狱  拼音:shǔ yù
语本《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父﹞出, 汤 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 汤 。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后因以指智力出众的人。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序》:“予才慙鼠狱,智昧鸡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狱,玄明克驾鸡碑。”
词语解释:鼠法  拼音:shǔ fǎ
天鼠屎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伏翼》
词语解释:鼠狗辈  拼音:shǔ gǒu bèi
比喻无耻卑劣之徒。 赵朴初 《陈毅同志逝世五周年献词》诗:“孰知鼠狗辈,嫉忌转迫切。哲人已云徂,蜮沙不停射。”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