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鼋鼍 拼音:yuán tuó
大鳖和猪婆龙。《国语·晋语九》:“黿鼉鱼鳖,莫不能化。”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扣栏出黿鼉,幽姿可时睹。” 清 孙枝蔚 《金山》诗之一:“僧老黿鼉大,鐘残鼓角哀。”词语解释:鼋鼎 拼音:yuán dǐng
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 ,公以享诸大夫。 子公 ( 公子宋 )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 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 宋 范成大 《河豚叹》:“黿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 宋 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黿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词语解释:鼋羹 拼音:yuán gēng
(1).《史记·郑世家》:“ 楚 献黿于 灵公 。 子家 、 子公 将朝 灵公 , 子公 之食指动,谓 子家 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 灵公 进黿羹, 子公 笑曰:‘果然!’ 灵公 问其笑故,具告 灵公 。 灵公 召之,独弗予羹。 子公 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后因以“黿羹”指精美的食物。 元 方回 《寓杭久无诗长至后偶赋怀归五首呈仁近仲实》之四:“归与儿曹煮春薺,故应有味胜黿羹。”
(2).比喻精美的东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及再覈视,其寻常经史之外,不过坊间俗板滥恶文集耳。黿羹、鴞炙,一纸不可得也。”参见“ 黿鼎 ”。
词语解释:鼋鼎 拼音:yuán dǐng
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 ,公以享诸大夫。 子公 ( 公子宋 )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 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 宋 范成大 《河豚叹》:“黿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 宋 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黿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词语解释:鼋鳖 拼音:yuán biē
同“鼋鼈”。
鳖类。词语解释:鼋桥 拼音:yuán qiáo
即鼋梁。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黿桥浮少海,鵠盖上中峰。”参见“ 黿梁 ”。
词语解释:鼋梁 拼音:yuán liáng
《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伐 楚 ,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叱黿鼉以为梁。”后因以“黿梁”借指帝王的行驾。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视鱣岫之吐翕,看黿梁之交积。”词语解释:鼋头 拼音:yuán tóu
见“ 黿头渚 ”。
词语解释:鼋头渚 拼音:yuán tóu zhǔ
太湖 游览胜地之一。在 江苏省 无锡市 西南 太湖 中。是 南犊山 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有 长春桥 、 诵芬堂 、 飞云阁 等名胜。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 太湖 的最佳处。亦省称“ 黿头 ”。 郭沫若 《访无锡》诗之一:“ 太湖 佳絶处,毕竟在 黿头 。”词语解释:鼋梁 拼音:yuán liáng
《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伐 楚 ,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叱黿鼉以为梁。”后因以“黿梁”借指帝王的行驾。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视鱣岫之吐翕,看黿梁之交积。”词语解释:鼋断 拼音:wǎn duàn
处世无棱角貌。《庄子·天下》:“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於魭断。” 成玄英 疏:“魭断,无圭角貌也。”词语解释:鼋壑 拼音:yuán hè
鼋所居的穴。指大海深处。 唐 王勃 《拜南郊颂》:“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词语解释:鼋鳝 拼音:yuán tuó
同“ 黿鼉 ”。 《史记·太史公自序》:“ 少康 之子,实宾 南海 ,文身断髮,黿鱓与处。”词语解释:鼋臛 拼音:yuán huò
鼋羹。泛指美食。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黿臛不斟,有染指之过;羊羹不及,致入阵之苦。”词语解释:鼋漦 拼音:yuán chí
古代传说神龙的唾液化为玄鼋,玄鼋爬进 周厉王 后宫,童妾遭之而孕,后生 褒姒 。见《史记·周本纪》。后世因用“鼋漦”比喻祸国的女子。 康有为 《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二:“千载黿漦恨,王孙有是非。”词语解释:鼋头渚 拼音:yuán tóu zhǔ
太湖 游览胜地之一。在 江苏省 无锡市 西南 太湖 中。是 南犊山 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有 长春桥 、 诵芬堂 、 飞云阁 等名胜。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 太湖 的最佳处。亦省称“ 黿头 ”。 郭沫若 《访无锡》诗之一:“ 太湖 佳絶处,毕竟在 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