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禾黍 拼音:hé shǔ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词语解释:鸡黍 拼音:jī shǔ
亦作“鷄黍”。
(1).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 卢道虔 ﹞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宋 司马光 《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与蔡芹溪同舟作》诗:“良朋咸在兹,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谊。 唐 秦系 《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唐 王起 《和李校书》:“詰朝始趋凤闕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陈 ( 陈重 ) 雷 ( 雷义 )胶漆, 范 ( 范式 ) 张 ( 张劭 )鸡黍。” 清 钱谦益 《送萧孟昉还金陵》诗:“鸡黍交期雪涕频,相看不语且霑巾。”参见“ 鸡黍约 ”。
词语解释:鸡黍约 拼音:jī shǔ yuē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词语解释:角黍 拼音:jiǎo shǔ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词语解释:稷黍 拼音:jì shǔ
(1).泛指五谷。《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郑玄 笺:“我迫於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穀。”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2).仅指稷和黍而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 齐 人相承以殖之。”词语解释:离黍 拼音:lí shǔ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词语解释:搏黍 拼音:bó shǔ
黄鹂(即黄莺)的别名。搏,或作“摶”。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荆公 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鉏影外天。’搏黍,黄鸝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动物》:“《方言》黄鸝谓之鶬鶊,又名商庚,或谓之楚雀。《毛诗疏义》谓之搏黍。”参见“ 摶黍 ”。
词语解释:抟黍 拼音:tuán shǔ
(1).黄莺的别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毛 传:“黄鸟,摶黍也。” 陆玑 疏:“ 幽州 人谓之黄鸎…… 齐 人谓之摶黍, 关 西谓之黄鸟。” 宋 陆游 《农家歌》:“二月鸣摶黍,三月号布谷。”
(2).捏饭成团。《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摶黍,授祝,祝授尸。”
(3).指捏成的饭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凡大祀,差太祝一员,进摶黍及肺,祭奠玉册。”词语解释:秬黍 拼音:jù shǔ
(1).即黑黍。《左传·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楚辞·天问》:“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清 阎尔梅 《游太平庵》诗:“石田收秬黍,山稼剥胡桃。”
(2).古时选其中形作为量度标准。《汉书·律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鐘之长。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鐘之长。”《魏书·乐志》:“谨即广搜秬黍,选其中形,又採 梁山 之竹,更裁律吕,制磬造鐘,依律并就。”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鸑鷟肇律吕,秬黍度寸尺。”词语解释:抟黍 拼音:tuán shǔ
(1).黄莺的别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毛 传:“黄鸟,摶黍也。” 陆玑 疏:“ 幽州 人谓之黄鸎…… 齐 人谓之摶黍, 关 西谓之黄鸟。” 宋 陆游 《农家歌》:“二月鸣摶黍,三月号布谷。”
(2).捏饭成团。《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摶黍,授祝,祝授尸。”
(3).指捏成的饭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凡大祀,差太祝一员,进摶黍及肺,祭奠玉册。”词语解释:累黍 拼音:lěi shǔ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郑译 ﹞与 邳公 世子 苏夔 累黍定律。”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积其空围斯累黍定而规式昭。”
(2).指极微小之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
纍黍:1.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2).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瀨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
(3).指累积微量。 宋 刘克庄 《初宿囊山和方云台韵》:“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岁月去堪惊。”词语解释:香黍 拼音:xiāng shǔ
指粽子。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词语解释:稌黍 拼音:tú shǔ
稻谷等粮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稌黍家家足,壶浆处处盛。”词语解释:黄黍 拼音:huáng shǔ
黍的一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 晋 郭义恭 《广志》:“大黑黍,或云秬黍,有温屯、黄黍。”词语解释:铢黍 拼音:zhū shǔ
一铢一黍。比喻微小之物。 宋 苏轼 《贫家浄扫地》诗:“德人抱衡石,銖黍安可庾。”《明史·丘橓传》:“苞苴或累万金,而赃止坐之銖黍。” 清 黄宗羲 《郑兰皋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确如者,又未尝少踰乎銖黍。”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 铜山 西崩, 灵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成。”词语解释:秫黍 拼音:shú shǔ
高粱。《古谣谚·嘉靖初童谣·二申野录》:“ 嘉靖 二年半,秫黍磨成麵。东街咽瞪睛,西街吃磨扇。”词语解释:歌黍 拼音:gē shǔ
唱《黍离》之歌。寓慨叹兴废之意。典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明 高启 《长洲苑》诗:“城迷歌黍客,地属採蕘童。”词语解释:巨黍 拼音:jù shǔ
古代良弓名。《文选·潘岳〈闲居赋〉》:“谿子巨黍,异絭同机。” 李善 注:“《史记》 苏秦 説 韩王 曰:‘谿子、巨黍者,皆射六百步之外’…… 孙卿子 曰:‘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今本《荀子·性恶》作“鉅黍”。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吾当营巨黍,东去射长鲸。”词语解释:作黍 拼音:zuò shǔ
做黍米饭。语出《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后以“作黍”为备家常饭诚意待客之谦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今遣小女辈作黍,幸一垂顾。”词语解释:以戈舂黍 拼音:yǐ gē chōng shǔ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飡壶也,不可以得之矣。”词语解释:蜀黍 拼音:shǔ shǔ
一种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秆高叶阔,夏月开花,实赤褐色,为谷类之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庄子》曰: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蜀黍》:“蜀黍……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黏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黏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词语解释:蝉鸣黍 拼音:chán míng shǔ
蝉鸣时成熟的黍子。《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 唐 孔颖达 疏:“ 蔡氏 以为此时黍新熟,今蝉鸣黍是也。”词语解释:距黍 拼音:jù shǔ
强弓名。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 江 一千里。”参见“ 距来 ”。
词语解释:距来 拼音:jù lái
强弩名。《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 韩 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 裴駰 集解:“距来者,谓弩埶劲利,足以距来敌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距来当为距黍。黍、来隶书相近,故黍譌为来……《艺文类聚·军器部》、《初学记·武部》、《太平御览·兵部》,竝引《广雅》曰:‘繁弱鉅黍,弓也。’《荀子·性恶篇》曰:‘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时力、距黍,皆曡韵字,故《荀子》、《广雅》竝作鉅黍。’《文选·闲居赋》:‘谿子巨黍,异絭同机。’ 李善 注引《史记》作巨黍。距、鉅、巨古竝通用。”词语解释:酉黍
成熟的禾谷词语解释:杀鸡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谓殷勤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专诸 復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张太太 也‘杀鸡为黍’的给他那位老爷备了顿饭。”词语解释:不爽累黍 拼音:bù shuǎng lěi shǔ
见“ 不失黍絫 ”。
词语解释:不失黍累 拼音:bù shī shǔ lěi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亦作“ 不爽累黍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词语解释:鹜角黍 拼音:wù jiǎo shǔ
粽子名。《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词语解释:齑黍 拼音:jī shǔ
碎黍子。《明史·夏原吉传》:“ 原吉 取齏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词语解释:黏黍 拼音:nián shǔ
即粽子。词语解释:黍黍 拼音:shǔ shǔ
犹黍絫。 清 曾国藩 《五箴·有恒箴》:“黍黍之增,久乃盈斗。”词语解释:钜黍 拼音:jù shǔ
即距来。良弓名。《荀子·性恶》:“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杨倞 注:“鉅与拒同,黍当为来。《史记》 苏秦 説 韩王 曰:‘谿子、少府时力、距来。’ 司马贞 云:‘言弓弩埶劲,足以拒於来敌也。’”参见“ 距来 ”。
词语解释:距来 拼音:jù lái
强弩名。《史记·苏秦列传》:“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 韩 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 裴駰 集解:“距来者,谓弩埶劲利,足以距来敌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距来当为距黍。黍、来隶书相近,故黍譌为来……《艺文类聚·军器部》、《初学记·武部》、《太平御览·兵部》,竝引《广雅》曰:‘繁弱鉅黍,弓也。’《荀子·性恶篇》曰:‘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时力、距黍,皆曡韵字,故《荀子》、《广雅》竝作鉅黍。’《文选·闲居赋》:‘谿子巨黍,异絭同机。’ 李善 注引《史记》作巨黍。距、鉅、巨古竝通用。”词语解释:不差累黍 拼音:bù chà lěi shǔ
形容丝毫不差(累黍:微小数量)词语解释:杪黍 拼音:miǎo shǔ
形容极其细微。 梁启超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至诚与发狂二者之界线,相去一杪黍耳。”词语解释:弄黍 拼音:nòng shǔ
《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祢衡别传》:“十月,朝 黄祖 在艨衝舟上。会设黍臛, 衡 年少在坐,黍臛至,先自饱食毕,摶以弄戏,其轻慢如此。”后以“弄黍”指文人的傲慢放纵。 清 王夫之 《种竹亭稿序》:“江天风起,高阁秋新,把酒酹空,问骑鲸弄黍之客,人有赋心,仙依客影。”词语解释:毫黍 拼音:háo shǔ
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析毫黍之理,举邱山之事,恐未能尽其精微,周其博大。”词语解释:故宫禾黍 拼音:gù gōng hé shǔ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 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禾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词语解释:啬黍 拼音:sè shǔ
收获的黍稷。《仪礼·少牢馈食礼》:“宰夫以籩受嗇黍,主人尝之,纳诸内。” 郑玄 注:“收敛曰嗇。明丰年乃有黍稷也。”词语解释:穈黍 拼音:mén shǔ
穈加工而成的粮食。《明史·郁新传》:“粟穀、穈黍、大麦、蕎穄二石,准米一石。”词语解释:稻黍 拼音:dào shǔ
稻和黍。《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穀” 晋 杜预 注:“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急就篇》卷二:“稻黍秫稷粟麻秔。” 颜师古 注:“稻者有芒之穀总名也,亦呼为稌。黍似穄而黏,可以为酒者也。”词语解释:委黍 拼音:wěi shǔ
虫名。伊威。又名鼠妇。《尔雅·释虫》:“蛜威,委黍。” 郭璞 注:“旧説:鼠妇别名。”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伊威在室》:“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妇,在壁根子瓮底土中生,似白鱼者是也。”参见“ 鼠妇 ”。
词语解释:鼠妇 拼音:shǔ fù
虫名。古称伊威,又名鼠负潮虫。体形椭圆,胸部有环节七,每节有足一对,栖于阴湿壁角之间。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出东门,入园中覆船下,就视之,皆是鼠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窃虫》:“余曾覩此虫,大如半胡麻,形如鼠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词语解释:玉蜀黍 拼音:yù shǔ shǔ
即玉米,是一种高杆谷类禾草(Zea mays),通常穗大,穗上生谷粒。在美洲已长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