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首字词组
黉舍黉宫黉校黉室黉门黉门监生  
黉堂黉宇黉序黉学黉塾黉门客  

词语解释:黉舍  拼音:hóng shè
校舍。亦借指学校。《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艺重当时,所居一旦成市,黌舍暂启,著録或至万人。” 宋 范成大 《送子文杂言》诗:“城东黌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今之释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於黌舍;唪诵呪唄,嚣於弦歌。” 郭沫若 《东风集·〈咏福建·咏厦门高集海堤〉》:“ 金门 晴靄外,黌舍碧波中。”
词语解释:黉堂  拼音:hóng táng
学堂;学校。 宋 余靖 《兴国军重修文宣王庙记》:“筵开黌堂,以登师儒。局列校室,以来雋秀。”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汪信民 ﹞又尝和余《春日》絶句云:‘晏坐黌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 相如 。’” 清 朱彝尊 《六聘山中吊晋处士霍厚》诗:“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黌堂。”
词语解释:黉宫  拼音:hóng gōng
学宫。 元 洪希文 《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黌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黌宫道味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我辈身列黌宫,乃在此携酒榼,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
词语解释:黉宇  拼音:hóng yǔ
古时学校的校舍。《后汉书·儒林传序》:“ 顺帝 感 翟酺 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魏书·儒林传序》:“虽黌宇未立,而经术弥显。”
词语解释:黉校  拼音:hóng xiào
学校。《晋书·戴邈传》:“古之建国,有明堂辟雍之制,乡有庠序黌校之仪,皆所以抽导幽滞,啟广才思。”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 南云翁 者,少为诸生,有声于黌校之间。”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真若虚传》:“少年业举子,博识洽闻,游黌校,好侠,多盍簪,颇有 季良 之风。”
词语解释:黉序  拼音:hóng xù
古代的学校。《北齐书·文宣帝纪》:“詔郡国修立黌序,广延髦儁,敦述儒风。”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十六:“圣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清史稿·礼志三》:“厥后以 热河 为时巡所,黌序肇兴,定 大成殿 龕案如太学式,祭器、乐器亦如之。”
词语解释:黉室  拼音:hóng shì
学校。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黌室青衿尽,渠门火旆扬。”
词语解释:黉学  拼音:hóng xué
古代的学校。《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羣居,还就黌学。”
词语解释:黉门  拼音:hóng mén
学宫之门。借指学宫,学校。《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里中那些富家儿郎,一来为他是黌门的贵公子,二来道他经解之才,早晚飞黄腾达,无不争先奉承。”《镜花缘》第二七回:“况令郎身入黌门,目前虽以舌耕为业,若 九公 刻了此方,焉知令郎不联捷直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我不是举人,也不是黉门秀才,虽是 李 氏一族,却是三代清贫。”
词语解释:黉塾  拼音:hóng shú
学校。 沉惟贤 《〈万国演义〉序》:“即黌塾之师,用以发明事理,啟牖来学,亦於是乎汲汲焉。”引申为在校读书、学习。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彼夫缀学之子,黌塾之暇,其手《红楼》而口《水滸》,终不可禁。”
词语解释:黉门监生  拼音:hóng mén jiàn shēng
明 清 时国子监的生员。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 不过是黌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
词语解释:黉门客  拼音:hóng mén kè
秀才;读书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黄门旧是黌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 徐朔方 校注:“黌门客,指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