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一麾军麾戎麾征麾行麾幡麾旨麾 
旌麾旗麾乞麾白麾电麾还麾笑语指麾 
指麾旄麾再麾丹麾匹马一麾进麾缇麾 
黄麾三麾借麾云麾五麾拱揖指麾离麾 
招麾节麾建麾长麾幢麾拱挹指麾绛麾 

词语解释:一麾  拼音:yī huī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词语解释:一麾出守  拼音:yī huī chū shǒu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麾有挥斥、排挤意,谓 阮咸 受 荀勗 排斥,出为 始平 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后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为外任之典。 唐 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八命作牧,一麾出守,拔自下位,寄之雄藩。”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副使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五载司刑,一麾出守。”按: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云“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 上望 昭陵 ”,前人认为系对 颜 诗“一麾”之误用。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及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一麾》
词语解释:旌麾  拼音:jīng huī
亦作“旍麾”。
(1).帅旗。《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 遂 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2).泛指旗帜。《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 梁 垒,金鼓扫 秦 缶。”
(3).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 之域尤稀奇。”
词语解释:指麾  拼音:zhǐ huī
见“ 指挥 ”。
词语解释:指挥  拼音:zhǐ huī
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词语解释:黄麾  拼音:huáng huī
古代天子或大臣所乘车舆的装饰品。《东观汉记·班超传》:“ 建初 八年,称 超 为将兵长使,假鼓吹黄麾。” 唐 沉佺期 《上之回》诗:“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仪制三·黄麾》:“《通典》曰: 黄帝 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製自 有熊 始也。 汉 卤簿有前后黄麾。《开元礼义纂》, 唐太宗 法 夏后 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 宋 制以絳帛为之如旛,错綵成黄麾篆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丝,小盖四角垂佩,末有横板作碾玉文, 元 制同,今制亦同, 宋 但盖用朱丝,黄麾字楷书用金,下二龙涂金为之。”
词语解释:招麾  拼音:zhāo huī
(1).指挥。《荀子·成相》:“ 吕尚 招麾 殷 民怀。” 杨倞 注:“招麾,指挥也。”
(2).亦作“ 招挥 ”。征召,起用。 宋 陆游 《村居》诗之一:“是中堪送老,高枕谢招麾。” 宋 陆游 《题幽居壁》诗之二:“声利场中偶解围,悠然高枕谢招挥。”
词语解释:军麾  拼音:jūn huī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 刘良 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军麾要我赞谋謨,我忠贞怎把英风挫,甘受羈囚任坎坷。”《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王壮武公不愧儒将》:“军麾所至,輒以忠义风动其民。”
词语解释:旗麾  拼音:qí huī
亦作“旂麾”。 将旗。 唐 刘长卿 《送齐郎中典括州》诗:“星象移何处,旗麾独向东。”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狼弧动箭鏃,参伐扬旂麾。”
词语解释:旄麾  拼音:máo huī
(1).即旌麾。帅旗。《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是时 曹公 新得 表 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 权 迎之”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载 三国 魏 曹操 与 孙权 书:“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 刘琮 束手。”
(2).泛指旗帜。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闔庙旋艫,祥飈送颿,旗纛旄麾,飞扬晻蔼。”参见“ 旌麾 ”。
词语解释:旌麾  拼音:jīng huī
亦作“旍麾”。
(1).帅旗。《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 遂 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2).泛指旗帜。《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 梁 垒,金鼓扫 秦 缶。”
(3).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 之域尤稀奇。”
词语解释:三麾  拼音:sān huī
诸侯的旌旗。天子五麾(青、赤、白、黄、黑)中减去黄、黑二色,即成三麾。《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 杨士勋 疏:“五麾者, 麋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诸侯三者,则云降杀以两,去黑黄二色。”
词语解释:节麾  拼音:jié huī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兼两镇之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举行军旗亲授式,以重使命,卿请前席祗受节麾呀!”
(2).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百制府 书云:‘…… 额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调任 江 巡,依侍节麾,俾供驱策。’”
词语解释:戎麾  拼音:róng huī
军旗。亦借指军队。《晋书·明帝纪论》:“不得不推诚将相,以总戎麾。”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顷壮戎麾出,叨陪幕府要。” 郭孝威 《云南光复记》:“ 鍔 等以皭火微萤,亦得以附驥尾于戎麾。”
词语解释:乞麾  拼音:qǐ huī
谓求任地方长官。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东南乞麾尚可得,白首谁念家无甔。”
词语解释:再麾  拼音:zài huī
一对旌旗。 唐 制,节度使专制军事,给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方将虔奉紫泥,恭拜青琐;岂意遽分专席,叨赐再麾。首南服以称藩,控西原而遏寇。”
词语解释:借麾  拼音:jiè huī
旧指大臣自请出任州郡长官。 宋 范仲淹 《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遽上借麾之恳,实畏在梁之讥。俄奉明恩,曲加异数;假职名於祕殿,领使范於边藩。”
词语解释:建麾  拼音:jiàn huī
(1).建,树立;麾,旌旗。《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2).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国,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长官。《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李善 注:“麾,旌旗之名,州将所执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今人守郡谓之建麾。”
词语解释:征麾  拼音:zhēng huī
犹征旆。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幸遄发征麾,趣赴盛会。” 明 张居正 《答蓟镇抚院王鉴川》:“今秋之事,深为可虞,望早发征麾,豫缉雄策,以副明主倚重之意。”
词语解释:白麾  拼音:bái huī
白色的军旗。 黎元洪 《檄山东文》:“白麾一举, 武汉 克復, 湘 、 粤 、 寧 、 赣 ,亦同时响应,东南半壁,得以重见天日。” 黎元洪 《檄全国文》:“万众一心,天人共愤,白麾所指,瓦裂山頽。”
词语解释:丹麾  拼音:dān huī
红旗。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谷虚流凤管,野緑映丹麾。”
词语解释:云麾  拼音:yún huī
古将军名号。 南朝 梁 置, 陈 承 梁 制。 唐 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 唐 书法家 李邕 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 李 氏功业的碑铭。 金 元好问 《蓟北杜国宝以真定教官李进之所撰大父中宪公及其先人帅府从事行状见示》诗之三:“长留 北海 文章在,千古云麾有姓名。”参见《寰宇访碑录·唐》《金石萃编》卷七二、八五。
词语解释:长麾  拼音:cháng huī
指高大的旌旗。
词语解释:行麾  拼音:xíng huī
军中指挥用的旌旗。 明 申时行 《大阅诗应制》:“辕门开复道,帐殿绕行麾。”
词语解释:电麾  拼音:diàn huī
闪动舒卷的旗帜。 三国 吴 韦昭 《吴鼓吹曲·炎精缺》:“鸣雷鼓,抗电麾。”《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晋 孙楚 《乐毅赞》:“丹旄电麾, 秦 韩 景附。”
词语解释:匹马一麾  拼音:pǐ mǎ yī huī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辽史·仪卫志四》:“ 辽太祖 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未尝寧居。”
词语解释:五麾  拼音:wǔ huī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麾,旌幡也。” 杨士勋 疏:“五麾者, 糜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
词语解释:幢麾  拼音:zhuàng huī
旌旗仪仗之类。《后汉书·班超传》:“拜 超 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幢麾……谓旌旗指麾众也。”
词语解释:幡麾  拼音:fān huī
指挥用的幡旗。《吴子兵法·应变》:“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后汉书·礼仪志中》:“以小黄门幡麾节度。”《晋书·艺术传·戴洋》:“説死时天使其为酒藏吏,授符録,给吏从、幡麾。”
词语解释:还麾  拼音:huán huī
返归。《南齐书·倖臣传论》:“至于元戎启辙,式候还麾,遮迾清道,神行案轡,督察来往,驰騖輦轂。”
词语解释:进麾  拼音:jìn huī
犹进军。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十二:“於时虽未统一,然止当大书甲子,黜 元 之年,併以我 吴 元之年,并注行下,斯足示进麾之大义。”
词语解释:拱揖指麾  拼音:gǒng yī zhǐ huī
同“ 拱挹指麾 ”。 《淮南子·览冥训》:“拱揖指麾,而四海宾服。”
词语解释:拱挹指麾  拼音:gǒng yì zhǐ huī
谓从容安舒,指挥若定。《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彊曓之国莫不趋使。”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任将》:“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
词语解释:旨麾  拼音:zhǐ huī
调遣;指挥。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八:“ 丰乐桥 数木匠请假暂归,多日不至,敢烦旨麾,句押送来为幸。”一本作“ 指挥 ”。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五:“於是登城大呼而旨麾,兵乃小却。”
词语解释:笑语指麾  拼音:xiào yǔ zhǐ huī
谓一面谈笑,一面指挥调度。 唐 韩愈 《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语指麾。”
词语解释:缇麾  拼音:tí huī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 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词语解释:离麾  拼音:lí huī
绵延不绝貌。
词语解释:绛麾  拼音:jiàng huī
红色指挥旗。古代帝王仪仗之一。《新唐书·仪卫志上》:“次玄武幢一,叉一,居絳麾内。次絳麾二,左右夹玄武幢。次细矟十二,孔雀为毦,左右横行,居絳麾后。”《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