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麻姑麻纸麻索麻裙麻嗏麻林麻经麻烟
麻衣麻笺麻秸麻苇麻黄麻案麻絙麻溜
麻鞋麻枲麻沙麻霞麻蒸麻花麻絇麻织品
麻头麻事麻子麻雀麻粥麻缕麻皮皴麻绳菜
麻田麻豆麻畦麻菽麻纻麻粒麻脸麻肺汤
麻地麻茶麻油麻尾麻衣仙麻稭麻辞麻股
麻姑爪麻词麻皮麻风麻乱麻做一团麻脂麻痹
麻线麻制麻搽麻石麻沸麻酥麻胡子麻疹
麻布麻屦麻绦麻烦麻列麻屣鹑衣麻渣麻紴
麻履麻胡麻绳麻缠麻查麻经儿麻疯麻积

词语解释:麻姑  拼音:má gū
(1).神话中仙女名。传说 东汉 桓帝 时曾应仙人 王远 (字 方平 )召,降于 蔡经 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 蔡经 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 知 经 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 麻姑 ,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 麻姑 自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 唐 李白 《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 垂两鬢,一半已成霜。” 宋 司马光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强为三诗以继其后》之二:“金闕银城仙客居,欲传消息问 麻姑 。”《水浒传》第二四回:“软语调和,女似 麻姑 能动念。” 清 秋瑾 《东风第一枝·雪珠》词:“笑幻奇手掷 麻姑 ,故弄眼光疑眩。”
(2).见“ 麻姑酒 ”。
词语解释:麻姑酒  拼音:má gū jiǔ
酒名。《格致镜原》卷二二引《事物绀珠》:“麻姑酒, 麻姑泉 水酿,出 建昌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沧州 酒, 阮亭先生 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亦省作“ 麻姑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右之麻姑, 建州 之白酒,如饮汤然,果腹而已。”
词语解释:麻衣  拼音:má yī
(1).即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的常服。《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参见“ 深衣 ”。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 郑玄 注:“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 唐 王建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诗:“ 汉 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有一次,在一个农民热诚者大会上,有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他穿戴了麻衣麻帽到会场上来,他说:‘同志们,我的麻衣是为了我们那里被 美国 兵杀死的一百一十七个女人穿的。’”
(3).麻布衣。古时平民所穿。 唐 杜甫 《前苦寒行》:“ 楚 人四时皆麻衣, 楚 天万里无晶辉。” 宋 谢翱 《青篛亭》诗:“归路逢樵子,麻衣草结裳。”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麻衣桃杖出都门, 燕 赵 风光细讨论。”
(4).旧时举子所穿的麻织物衣服。 唐 李贺 《野歌》:“麻衣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王琦 汇解:“ 唐 时举子皆着麻衣,盖苧葛之类。”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
(5).借指应试举子。 唐 韩偓 《及第过堂日作》诗:“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麻衣謁相庭。”
(6).见“ 麻衣相法 ”。
词语解释:深衣  拼音:shēn yī
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郑玄 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孔颖达 疏:“凡深衣皆用诸侯、大夫、士夕时所著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 宋 司马光 《独步至洛滨》诗:“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笻竹著深衣。” 严复 《救亡决论》:“ 戴 、 阮 、 秦 、 王 ,直闯 许 郑 ;深衣几幅,明堂两个。”
词语解释: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āng fǎ
相书、相术名。后人假托传说中的 麻衣道者 作。 明 沉采 《还带记·众朋就相》:“头顶方巾腰束絛,气傲;麻衣相法我独高,玄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一:“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说,主多材多艺。”亦省作“ 麻衣 ”、“ 麻衣相 ”。 清 黄遵宪 《番客篇》:“相法推《麻衣》,推命本《硌碌》。” 沉从文 《顾问官》:“又谈到《麻衣》《柳庄》相法。”《中国谚语资料》中:“学会麻衣相,敢把人来量。”
词语解释:麻鞋  拼音:má xié
麻编的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餘财宝,不可胜言。” 唐 杜甫 《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仇兆鳌 注:“至 周 以麻为之,谓之麻鞋,贵贱通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词语解释:麻头  拼音:má tóu
碎杂短麻。《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縑贵而简重,并不便於人。 伦 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词语解释:麻田  拼音:má tián
(1). 北魏 实行均田制时分配给农民种麻的土地。《魏书·食货志》:“诸麻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
(2).泛指种麻的田。《隋书·于仲文传》:“於是 毗罗 恃众来薄官军, 仲文 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於麻田中。” 宋 苏轼 《僧伽赞》:“麻田供养 东坡 赞,见者无数悉成佛。”
词语解释:麻地  拼音:má dì
种麻的地。 清 梅庚 《艺麻行》:“明年麻地将种蒿,蒿深吏索人能逃。”
词语解释:麻姑爪  拼音:má gū zhǎo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
词语解释:麻线  拼音:má xiàn
(1).用麻制成的绳或线。 唐 李休烈 《毁天枢咏》:“计合一条麻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宋 徐慥 《漫笑录》:“公( 王安石 )随行偶有药,取以遗之,姥酬以麻线一缕。”
(2). 元 代西南少数民族方言。谓官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志苗》:“ 完者 取道自 杭 ……所统 苗獠 、 洞猺 、 答剌罕 等,无尺籍伍符,无统属,相谓曰阿哥,曰麻线,至称主将亦然。”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马判》:“站吏惊曰:‘是何麻线,大胆若是耶?’……麻线,方言曰官人。”
词语解释:麻布  拼音:má bù
麻织的布。《后汉书·东夷传·挹娄》:“有五穀、麻布,出赤玉、好貂。”《陈书·姚察传》:“有门生送南布一端,花练一疋。 察 曰:‘所衣止是麻布蒲綀,此物於吾无用。’”古代亦常用其粗者以作孝服。
词语解释:麻履  拼音:má lǚ
麻鞋。 唐 姚合 《送无可上人游越》诗:“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
词语解释:麻纸  拼音:má zhǐ
用麻的纤维做成的纸。《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词语解释:麻笺  拼音:má jiān
即麻纸。 清 龚自珍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 王子敬 《洛神赋》九行,百七十六字,用麻牋写, 宋徽宗 刻石秘府,拓赐近臣者也。”参见“ 麻纸 ”。
词语解释:麻纸  拼音:má zhǐ
用麻的纤维做成的纸。《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词语解释:麻枲  拼音:má xǐ
(1).即麻。《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2).指麻的种植、纺绩之事。《吕氏春秋·上农》:“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园池》:“田野闢,麻枲治。” 宋 陈造 《财昏》诗:“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
(3).指麻布之衣。《西京杂记》卷二:“ 公孙弘 内服貂蝉,外衣麻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先生闻乐,喜金丝乎?喜瓦缶乎?入市,买锦绣乎?买麻枲乎?”
词语解释:麻事  拼音:má shì
指刈麻、沤麻、缉麻诸事。《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 毛 传:“丝事毕而麻事起矣。” 孔颖达 疏:“绩,缉麻之名。八月丝事毕而麻事起,故始绩也。”
词语解释:麻豆  拼音:má dòu
谓麻疹与天花。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寒热,结止痢,长肌肉……明目。”
词语解释:麻茶  拼音:má chá
模糊、迷蒙貌。 唐 李涉 《题宇文秀才樱桃》诗:“今日颠狂任君笑,趁愁得醉眼麻茶。”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今耄矣,文跌宕,字麻茶。”
词语解释:麻词  拼音:má cí
见“ 麻辞 ”。
词语解释:麻辞  拼音:má cí
亦作“ 麻词 ”。 委任宰相的诏书。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陈恭公 初相, 张安道 为学士, 仁宗 召至幄殿,面諭曰:‘善为草麻辞,无使外人得有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近世……至拜宰相麻词,姓名之下,率以五字为句,循习如此,竟不知起於何人。”参见“ 麻制 ”。
词语解释:麻制  拼音:má zhì
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词语解释:麻屦  拼音:má jù
即麻鞋。《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女求作布衣、麻屨,织作筐缉绩之具。” 宋 陆游 《穷居》诗:“掩书常笑城南北,麻屨还朝授拾遗。”参见“ 麻鞋 ”。
词语解释:麻鞋  拼音:má xié
麻编的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餘财宝,不可胜言。” 唐 杜甫 《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仇兆鳌 注:“至 周 以麻为之,谓之麻鞋,贵贱通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词语解释:麻胡  拼音:má hú
(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著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后赵 石勒 将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险鴆毒。有儿啼,母輒恐之‘ 麻胡 来’,啼声絶。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 隋 将军 麻祜 ( 叔谋 )。 唐 颜师古 《隋遗录上》:“﹝ 煬帝 ﹞命云屯将军 麻叔谋 ,濬 黄河 入 汴 隄,使胜巨舰。 叔谋 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 麻胡 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俗怖婴儿曰‘ 麻胡 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 隋 将军 麻祜 ,性酷虐, 煬帝 令开 汴河 ,威稜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 麻祜 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后比喻吃孩子的恶魔。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 中国 化成一个 麻胡 ,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谓貌丑而多须者。胡,指西北少数民族。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毗陵 有 成郎中 , 宣和 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萨,乃嫁一麻胡。’”
词语解释:麻索  拼音:má suǒ
麻制绳索。《墨子·备蛾傅》:“以木为上衡,以麻索大徧之,染其索涂中。”《元史·河渠志三》:“逆流排大船二十七艘,前后连以大桅或长桩,用大麻索,竹絙绞缚,缀为方舟。”《水浒传》第三二回:“把 宋江 捉翻,一条麻索缚了。”
词语解释:麻秸  拼音:má jiē
麻的茎。常用以比喻人消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憔悴形骸,瘦似麻秸。”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瘦的来我这身子儿没个麻秸大。”
词语解释:麻沙  拼音:má shā
见“ 麻沙本 ”。
词语解释:麻沙本  拼音:má shā běn
古书版本名。 福建 建阳 麻沙镇 附近,盛产榕树等木材,质地松柔,易于雕板,自 南宋 至 明 ,该地书籍刻印业极为发达,所印书销行全国。然讹误多,其质量次于 杭州 及 四川 所刻本。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若麻沙本之差舛,误后学多矣。”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第四章第三节:“还有一点应当说明的就是 建阳 麻沙镇 所刻书,由于粗制滥造,当时及后世都获得了不好的名声。麻沙本几乎成了劣本的代称。”亦省称“ 麻沙 ”。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顺庵词》今麻沙尚有之,但少读者。” 金 刘仲尹 《夏日》诗:“床头书册聚麻沙,病起经旬不煮茶。”
词语解释:麻子  拼音:má zi
(1).麻类植物的子实,可入药。《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毛 传:“苴,麻子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麻子,海东来者最胜,大如莲实,出 柘萝岛 。其次 上郡 、 北地 所出,大如大豆,亦善。其餘皆下材。”
(2).即芝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麻餈》:“今 越 中冬日有麻餈,以秔稻粉为之,馅以餹,而外傅麻子,故名。”
(1).出天花或水痘后留下的瘢痕。
(2).指脸上有麻子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不待曲终,拂衣散尽。这 柳麻子 也在其内,岂不可敬!” 张天翼 《春风》:“不种牛痘的人就会像 廖文彬 一样成了麻子。”
词语解释:麻畦
麻田
词语解释:麻油  拼音:má yóu
麻实所榨之油。后多指供食用的芝麻油。《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宠 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盖好麻油,最化痰,试以麻油滴痰上,痰即化为水。”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麻油点灯灯花亮, 王贵 浑身扒了个光。”
词语解释:麻皮  拼音:má pí
(1).麻经沤后剥下的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后得老医一方……以羊子肝破开,入药在内,麻皮缚定,用米泔水熟煮,切食之,凡旬餘而愈。”《说岳全传》第六四回:“ 万 ( 万俟卨 )、 罗 ( 罗汝楫 )二贼看了大怒,喝教左右将 岳爷 衣服去了,把鱼胶敷上一层,将麻皮搭上……把麻皮一扯,连皮带肉去了一块。 岳爷 大叫一声:‘痛杀我也!’”
(2).称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脸上留下瘢痕的人。参见“ 麻子 ”。
词语解释:麻子  拼音:má zi
(1).麻类植物的子实,可入药。《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毛 传:“苴,麻子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麻子,海东来者最胜,大如莲实,出 柘萝岛 。其次 上郡 、 北地 所出,大如大豆,亦善。其餘皆下材。”
(2).即芝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麻餈》:“今 越 中冬日有麻餈,以秔稻粉为之,馅以餹,而外傅麻子,故名。”
(1).出天花或水痘后留下的瘢痕。
(2).指脸上有麻子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不待曲终,拂衣散尽。这 柳麻子 也在其内,岂不可敬!” 张天翼 《春风》:“不种牛痘的人就会像 廖文彬 一样成了麻子。”
词语解释:麻搽  拼音:má chá
犹麻茶。 宋 刘克庄 《改诗》诗:“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词语解释:麻绦  拼音:má tāo
用麻线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去房里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条麻绦,繫在腰里。”
词语解释:麻绳  拼音:má shéng
麻制的绳。《陈书·沉众传》:“﹝ 众 ﹞恆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水浒传》第六十回:“两边都是挠钩手,早把两个搭将起来,便把麻绳绑缚了,解上山坡请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和尚﹞腾出自己那隻手来,在僧衣里抽出一根麻绳来,十字八道,把公子的手捆上。”
词语解释:麻裙  拼音:má qún
服丧所穿麻布裙。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
词语解释:麻苇  拼音:má wěi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新唐书·房琯传》:“ 琯 欲持重有所伺,中人 邢延恩 促战,故败,士死麻苇。”
词语解释:麻霞  拼音:má xiá
色彩斑斓。 宋 辛弃疾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词:“终须是, 邓禹 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词语解释:麻雀  拼音:má què
(1).鸟名。头顶和颈部呈栗褐色,背部褐色,杂有黑褐色斑点,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尾短,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谷粒与昆虫。又叫家雀、瓦雀。
(2).见“ 麻雀牌 ”。
词语解释:麻雀牌  拼音:má què pái
牌类娱乐用具。以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旧时多用来赌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头一件精明的是打得一手好麻雀牌,大家同是十三张牌,他却有本事拿了十六张。”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打麻雀牌的虽然额定每桌四个人,顶多还容许两个挨着轮子做梦的人,但这是一种流行的赌博。”亦省称“ 麻雀 ”。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抽鸦片者享乐着幻境,叉麻雀者心仪于好牌。” 老舍 《赵子曰》第一:“客人要叉麻雀,公寓的老板就能请出一两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
词语解释:麻菽  拼音:má shū
亦作“ 麻尗 ”。 麻与豆。《史记·周本纪》:“ 弃 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野穀旅生,麻尗尤盛。”
词语解释:麻尾  拼音:má wěi
诏书的末尾。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八八:“麻尾尚犹龙字溼,便从天上凤衔来。”
词语解释:麻风  拼音:má fēng
见“ 麻疯 ”。
词语解释:麻疯  拼音:má fēng
亦作“ 麻风 ”。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症状是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表面形成结节,毛发脱落,感觉丧失,手指脚趾变形等。也叫癞或大麻风。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疠风》:“癘风即大风也,又谓之癩风,俗又名大麻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女之父母,张灯彩,设筵席,会亲友,以明女癩去,可结婚矣……这麻疯是我们 广东 人有的,我何必讳他。”
词语解释:麻石  拼音:má shí
即花岗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成千的男女,背着被包和雨伞,从中共县委会的大门口挤挤夹夹涌出来,散到麻石铺成的长街上。”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这里原是座祠堂,门前有口塘和一块草坪。草坪边边上,前 清 时候插旗杆子的地方还有两块大麻石,深深埋在草地里。”
词语解释:麻烦  拼音:má fán
(1).费事;烦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底下人道:‘小的见晚上时候,恐怕老爷穿衣帽麻烦,所以没有上来回,只説老爷在关上没有回来。’”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三:“我以前办过这事,那用这样麻烦。”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你到底干吗来啦?快说,别麻烦!”
(2).烦扰;打扰。 巴金 《利娜》:“你只要送钱给他,那么你虽然不信正教,他也会装着不看见,不来麻烦你。”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咱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吧,我还会来麻烦你呢!”
(3).事故,问题。 沙汀 《卢家秀》:“就是过后两天发生过一点麻烦。”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当然,说真话可能惹出麻烦,甚至会遇到危险。”又指难对付的。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贵 ]:‘哼,她要是跟我装蒜,现在老爷在家,咱们就是个麻烦。’”
词语解释:麻缠  拼音:má chán
纠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重新捉住挣脱的袖子,一个劲地麻缠。”
词语解释:麻嗏  拼音:má chā
犹麻茶。 宋 陈造 《分韵得家字》:“诗成字欹倒,病眼正麻嗏。” 宋 刘克庄 《左目痛六言》之四:“昏花废干禄书,麻嗏类辟瘟符。” 翟灏 《通俗编·状貌》引 明 李诩 《戒庵漫笔》:“今人欲睡而眼将合缝曰‘麻嗏’。”
词语解释:麻黄  拼音:má huáng
(1).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神农本草经》卷二:“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沙龙。”
(2). 北宋 末 南宋 初两 浙 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其魁谓之魔王,为之佐者,谓之魔翁、魔母……俗误以魔为麻,谓其魁为麻黄,或云易魔王之称也。”
词语解释:麻蒸
去皮的麻秆
词语解释:麻粥  拼音:má zhōu
麻仁熬制的粥。《南齐书·皇后传·宣孝陈皇后》:“ 太祖 年二岁,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甌麻粥与之,觉而乳大出。” 唐 白居易 《七月一日作》诗:“飢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自注:“胡麻粥,云母汤。”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麻》
词语解释:麻纻  拼音:má zhù
亦作“ 麻苧 ”。 大麻与苎麻。泛指麻。茎皮可供纺织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 晋 左思 《魏都赋》:“黝黝桑柘,油油麻紵。” 唐 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宋史·陈尧叟传》:“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苧尔。麻苧所种,与桑柘不殊。”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小纺车。此车之制,凡麻苧之乡,在在有之。”
词语解释:麻衣仙  拼音:má yī xiān
即 麻衣道者 。 宋 文天祥 《赠神目相士》诗:“风鑑 麻衣仙 ,地理 青鸟子 。”参见“ 麻衣道者 ”。
词语解释:麻衣道者  拼音:má yī dào zhě
宋 时善相术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 为举子时,见 陈希夷 於 华山 …… 希夷 初谓 若水 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復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 也, 希夷 素所尊礼云。”事又见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亦称“ 麻衣道士 ”、“ 麻衣道人 ”。 明 何景明 《胡生行》:“ 希夷 不识 钱若水 , 麻衣道士 应当知。”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自后 唐举 及 吕公 ,下至 麻衣道人 、 柳庄翁 ,一十七家术愈工。”
词语解释:麻乱  拼音:má luàn
烦乱;纷乱。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生宝 他妈,我心里麻乱得慌。”
词语解释:麻沸  拼音:má fèi
混乱;扰攘。《汉书·王莽传下》:“江湖海泽麻沸,盗贼未尽破殄。” 颜师古 注:“麻沸,言如乱麻而沸涌。”一说,“麻”为“糜”字之省,“麻沸”即“糜沸”,乃扰乱之义,言如糜粥之沸于鼎。见《辞通》卷十六“五未”。
词语解释:麻列  拼音:má liè
如麻之排列。比喻众多。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 马其昶 校注引 沉钦韩 曰:“麻列犹林立。” 明 方孝孺 《答阌乡叶教谕书》:“今之儒衣冠者不为乏人,以文辞自任者麻列于 周 秦 之疆。”
词语解释:麻查  拼音:má zhā
犹麻茶。 元 陈草庵 《山坡羊》曲:“笑諠譁,醉麻查,闷来閒访渔樵话。”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则这半间茅屋甚光华,敢则是落日横穿一线斜?须不是俺神光错摸眼麻查。”
词语解释:麻林  拼音:má lín
成片长着的麻。常用以形容刀、枪之类密集众多。《水浒传》第二回:“外面火把光中,照见钢叉、朴刀、五股叉、留客住,摆得似麻林一般。”《水浒传》第五七回:“更兼那几条路上,麻林般摆着 梁山泊 旗号。”
词语解释:麻案  拼音:má àn
即麻制。 唐 裴廷裕 《东观奏记》卷下:“时中元休假,通事舍人无在馆者。麻案既出, 孜 受麻毕,乃召当直中书舍人 冯图 宣之。”参见“ 麻制 ”。
词语解释:麻制  拼音:má zhì
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词语解释:麻花  拼音:má huā
(1).大麻所开的花。又叫麻勃。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麻》
(2).一种食品。用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以油炸成。 鲁迅 《而已集·拟豫言》:“茶店,浴堂,麻花摊,皆寄售《现代评论》。”
(3).方言。形容衣服因穿久了磨损成将破未破的样子。如:这件衣服袖子都麻花了。
词语解释:麻缕  拼音:má lǚ
麻线。《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宋 苏轼 《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诗:“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词语解释:麻粒  拼音:má lì
指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疤斑。 茅盾 《子夜》七:“ 三先生 大概还记得这个 姚金凤 ,瘦长条子,小圆脸儿,有几点细白麻粒,三十多岁。” 茅盾 《子夜》十三:“ 姚金凤 那细白麻粒的小圆脸在煤油灯光圈下一闪。”
词语解释:麻稭
麻的茎
词语解释:麻做一团
全身麻木,没有知觉
词语解释:麻酥
麻木无力
词语解释:麻屣鹑衣
麻鞋破衣
词语解释:麻经儿  拼音:má jīng ér
缕状的生麻;也指麻绳
词语解释:麻经  拼音:má jīng
缕状的生麻,捆扎小物件用。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停灵阁僱紥采匠,口啣麻经带鋌针。”
词语解释:麻絙  拼音:má gēng
粗麻绳。《宋书·索虏传》:“虏以橦攻城, 夔 ( 竺夔 )募人力,於城上係大磨石堆之,又出於子堑中,用大麻絙张骨骨,攻车近城,从地道中多人力挽令折。”
词语解释:麻絇  拼音:má qú
以麻线做成的可以穿系鞋带的鞋饰。 唐 司空图 《诗赋》:“邻女自嬉,补袖而舞,色丝屡空,续以麻絇。”
词语解释:麻皮皴  拼音:má pí cūn
状如麻皮的皴笔。画山石法之一。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词语解释:麻脸  拼音:má liǎn
有麻子的脸。 杨朔 《昨日的临汾》:“我的心一跳,第一次注意到他的可怕的面貌:一张麻脸,粗硬的胡须同鬓角的乱发纠缠到一起。”
词语解释:麻辞  拼音:má cí
亦作“ 麻词 ”。 委任宰相的诏书。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陈恭公 初相, 张安道 为学士, 仁宗 召至幄殿,面諭曰:‘善为草麻辞,无使外人得有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近世……至拜宰相麻词,姓名之下,率以五字为句,循习如此,竟不知起於何人。”参见“ 麻制 ”。
词语解释:麻制  拼音:má zhì
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词语解释:麻脂  拼音:má zhī
用麻类植物种子榨的油。古代用于火攻。《墨子·旗帜》:“蓬艾有积,麻脂有积。”
词语解释:麻胡子  拼音:má hú zǐ
传说中的凶残者,常用以恐吓小儿。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北京 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 隋炀帝 开河,蒸死小儿的 麻叔谋 ;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词语解释:麻渣  拼音:má zhā
亚麻、芝麻等种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比喻废弃下贱之物。 明 沉自徵 《鞭歌妓》:“那里摆来一箇大歪剌呀,一箇麻渣呀,一箇麻渣。”
词语解释:麻疯  拼音:má fēng
亦作“ 麻风 ”。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症状是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表面形成结节,毛发脱落,感觉丧失,手指脚趾变形等。也叫癞或大麻风。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疠风》:“癘风即大风也,又谓之癩风,俗又名大麻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女之父母,张灯彩,设筵席,会亲友,以明女癩去,可结婚矣……这麻疯是我们 广东 人有的,我何必讳他。”
词语解释:麻烟  拼音:má yān
烟名。旧时的一种麻醉毒品。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麻烟比鸦片更毒,故在 新 省亦悬为厉禁。”
词语解释:麻溜  拼音:má liū
方言。迅速;敏捷。 张志勋 等《卖帽子》:“做事挺麻溜,就是思想有毛病。”
词语解释:麻织品  拼音:má zhī pǐn
用麻纱或麻线织成的物品,如夏布、工业用的亚麻帆布、包装用的麻袋等。
词语解释:麻绳菜  拼音:má shéng cài
方言。即马齿苋。
词语解释:麻肺汤  拼音:má fèi tāng
即麻沸散。《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臟腑,病人略无疼痛。”参见“ 麻沸散 ”。
词语解释:麻沸散  拼音:má fèi sàn
三国 魏 华佗 施行外科手术时所创用的麻醉药。《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復。”
词语解释:麻股  拼音:má gǔ
麻绳或麻线的组成部份。由一定数量的散麻纤维纠绞而成。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右手执柄转之,左手绩麻股既成紧,则缠於棬上。”
词语解释:麻痹  拼音:má bì
亦作“ 麻痺 ”。
(1).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麻醉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使机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以少许(押不卢)磨酒,饮人,即通身麻痺而死,虽刀斧加之不知也。” 明 唐顺之 《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自顾齿髮渐衰,痛痒心切,既稍有知,不敢不极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痺人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我幼时曾经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
(2).比喻精神、思想麻木。 郁达夫 《沉沦》:“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今多用指丧失警觉。如:这件事,我们可不能麻痹。
词语解释:麻疹  拼音:má zhěn
即痲疹。俗称“痧子”、“疹子”。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最易感染。发病时先发高烧,上呼吸道和结膜发炎,然后全身起红色的丘疹,能并发肺炎、中耳炎、百日咳、腮腺炎等疾病。可接种疫苗预防。
词语解释:麻紴  拼音:má bō
由散麻纤维纠绞而成的线状或绦状物。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旋椎,掉麻紴具也。”
词语解释:麻积  拼音:má jī
堆积如麻。 隋 李德林 《隋文帝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处立寺建碑诏》:“悬兵万里,直指参墟。左縈右拂,麻积草靡。虽事未既功,而英威大振。”此谓杀伤众多。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