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麸金 拼音:fū jīn
碎薄如麸子的金子。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州 浛洭县 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麩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一两或半两,因而致富矣。”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翊 ( 韩翊 )乃遣使间行,求 柳氏 ,以练囊盛麩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通讯》:“如今把个练囊盛着麩金百两,权寄他为朝夕之费。”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词语解释:麸炭 拼音:fū tàn
即木炭。 唐 白居易 《和〈自劝〉》之一:“日暮半炉麩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宋 陶穀 《清异录·星子炭》:“ 唐宣宗 命方士作丹饵之,病中热,不敢衣緜拥炉,冬月冷,坐殿中,宫人以金盆置麩炭火少许进御,止煖手而已,禁闥因呼麩炭为星子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浮炭者,谓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麩炭。”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四:“树柴炭曰麩炭。”参见“ 木炭 ”。
词语解释:木炭 拼音:mù tàn
(1).木材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所得到的无定形碳。黑色,质硬,具有很多细孔,可做燃料,也可用于过滤液体和气体,制造黑色火药等。《旧唐书·杜佑传》:“ 佑 始奏营缮归之将作,木炭归之司农,染练归之少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 蜀 又有竹炭。”《元史·百官志六》:“养种园,提领二员。掌 西山 淘煤, 羊山 烧造黑白木炭,以供修建之用。” 杨朔 《征尘》:“我移动板凳,坐到炭盆前,两脚踩着盆边,木炭的火苗小蛇似的飞舞着。”
(2).指绘画用的炭条。参见“ 木炭画 ”。词语解释:麸秳 拼音:fū huó
麸子和糠皮。比喻绵薄和细小。词语解释:麸浆 拼音:fū jiāng
用麸皮中洗出的粉调成的浆。用以浆衣服。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先使了熬麩浆细香澡豆,暖的那温泔清手面轻揉。”词语解释:麸桃 拼音:fū táo
桃形的麸炭。 宋 谢翱 《子静寄端午药煎》诗:“麩桃弄朝烟,含虫鍊百杵。”词语解释:麸子 拼音:fū zǐ
小麦磨成面筛过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赶到磨出麵来,餵牲口的麩子也有了。”词语解释:麸皮 拼音:fū pí
即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