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末字词组
麒麟石麟感麟龙麟一麟游麟炳麟天上麒麟
玉麟玉麒麟白麟金麟麟麟赤麟炳炳麟麟 
获麟石麒麟绂麟绝麟鲁麟绂麒麟朱石麟 
凤麟画麒麟伤麟红麒麟黄麟逸麟吾家麒麟 
祥麟泣麟天麟骐麟翠麟楦麒麟硕麟 

词语解释:麒麟  拼音:qí lín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词语解释:麒麟殿  拼音:qí lín diàn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词语解释:玉麟  拼音:yù lín
(1).麒麟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樊榭》:“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説,时驾玉麟归。”
(2).即玉麟符。泛指符信。 宋 梅尧臣 《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 伊水 照虹斾, 楚山 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 明 沉鲸 《双珠记·勾补军伍》:“玉麟铜虎布新条,褰帷肃下僚。”参见“ 玉麟符 ”。
(3).指麒麟阁。 汉 代阁名。上图功臣像。 宋 梅尧臣 《送鲁玉太博挽词》之二:“自昔称 王 谢 ,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词语解释:玉麟符  拼音:yù lín fú
刻有麒麟的玉质符信。 隋炀帝 嘉 樊子盖 之功,特为造玉麟符,以代铜兽,表示殊遇。见《隋书·樊子盖传》。 宋 曾巩 《人情》诗:“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 天禄阁 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凤麟  拼音:fèng lín
(1).凤凰与麒麟。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或问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凤麟乎?” 唐 顾况 《步虚词》诗:“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2).比喻杰出罕见的人才。 宋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诗:“不辞馹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明 刘基 《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诗:“诸公俱凤麟,愧我独樗櫟。”
词语解释:祥麟  拼音:xiáng lín
(1).指瑞兽麒麟。《宋史·乐志十》:“仪凤书良史,祥麟载雅歌。”
(2). 唐 代御马厩名。
词语解释:石麟  拼音:shí lín
(1).见“ 石麒麟 ”。
(2).一种大蛤蟆。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卷中:“石麟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昼伏竇中,夜居山头石顶最高处。”参见“ 石撞 ”。
词语解释:石麒麟  拼音:shí qí lín
亦省作“ 石麟 ”。 1.古代帝王陵前的石雕的麒麟。《西京杂记》卷三:“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 秦始皇 驪山 墓上物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丹阳 大姑陵 ,陵下有石麟二枚,不知年代。”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田中牧竖烧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前蜀 韦庄 《上元县》诗:“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2).对幼儿的美称。《陈书·徐陵传》:“时 寳誌上人 者,世称其有道。 陵 年数岁,家人擕以候之; 寳誌 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宋 苏轼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石麟在天动鳞甲,赤凤排云生羽毛。” 清 方文 《吴次暹瓶桂自开而举子同人觞之》诗:“太乙想传天马信,长庚先产石麟儿。” 清 赵翼 《昨岁除夕香远内弟得一子书以奉贺》诗:“八十四翁来发兆,上堂亲抚石麒麟。”
词语解释:石撞  拼音:shí zhuàng
一种大蛤蟆。又名“石榜”、“石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予世居 德兴 ,有 毛山 环三州界,广袤数百里,每岁夏间,山傍人夜持火炬,入深溪或巖洞间捕大虾蟆,名曰石撞,乡人贵重之。”
词语解释:玉麒麟  拼音:yù qí lín
(1).指玉雕的麒麟印纽。《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 ,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 。”
(2).借指符信。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群諛更得志,后来如积薪。”
(3).传说中的神兽。《封神演义》第六九回:“ 黄天化 答曰:‘不必嘱咐。’忙上了玉麒麟出营。”
(4).对他人儿子的美称。 元 宋褧 《人月圆·诚夫兄生子名京华儿》曲:“ 神州 佳丽明光锦,生出玉麒麟。”
词语解释:石麒麟  拼音:shí qí lín
亦省作“ 石麟 ”。 1.古代帝王陵前的石雕的麒麟。《西京杂记》卷三:“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 秦始皇 驪山 墓上物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丹阳 大姑陵 ,陵下有石麟二枚,不知年代。”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田中牧竖烧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前蜀 韦庄 《上元县》诗:“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2).对幼儿的美称。《陈书·徐陵传》:“时 寳誌上人 者,世称其有道。 陵 年数岁,家人擕以候之; 寳誌 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宋 苏轼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石麟在天动鳞甲,赤凤排云生羽毛。” 清 方文 《吴次暹瓶桂自开而举子同人觞之》诗:“太乙想传天马信,长庚先产石麟儿。” 清 赵翼 《昨岁除夕香远内弟得一子书以奉贺》诗:“八十四翁来发兆,上堂亲抚石麒麟。”
词语解释:画麒麟  拼音:huà qí lín
刻画的麒麟。比喻虚有其表的人。
词语解释:泣麟  拼音:qì lín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词语解释:感麟  拼音:gǎn lín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词语解释:白麟  拼音:bái lín
(1).亦作“ 白驎 ”。白色的麒麟。古代以为祥瑞。 汉 王充 《论衡·讲瑞》:“ 武帝 之时,西廵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汉书·武帝纪》:“ 元狩 元年冬十月,行幸 雍 ,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白麟呈於 雍 祠。”
(2).古代郊庙歌曲名。 汉 班固 《〈西都赋〉序》:“《白麟》《赤鴈》《芝房》《寳鼎》之歌,荐於郊庙。”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皇夏》:“凯乐闻《朱雁》,鐃歌见《白麟》。”
词语解释:绂麟  拼音:fú lín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 闕里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係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 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紱繫麟角,信宿而麟去。”后以“紱麟”为庆贺生辰之典。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庆诞》:“紱麟祥旦。 王子年 《拾遗》: 孔子 生,母 徵在 以绣紱繫麟角,及 孔子 欲絶,抱麟解紱而泣。”
词语解释:伤麟  拼音:shāng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天麟  拼音:tiān lín
天上的麒麟。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诗之三:“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
词语解释:龙麟  拼音:lóng lín
(1).龙和麒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若令士之易别,如鷦鷯之与鸿鵠,狐兔之与龙麟者,则四凶不得官於 尧 朝, 管 蔡 不得几危 宗周 。”
(2).骏马名。
词语解释:金麟  拼音:jīn lín
麟形的香炉。 宋 范成大 《夜宴曲》:“金麟喷香烟龙蟠,玉灯九枝青阑干。”
词语解释:绝麟  拼音:jué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后以“絶麟”为著作辍笔之典。 宋 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絶麟。” 宋 苏轼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絶麟。”
词语解释:红麒麟  拼音:hóng qí lín
用炭屑制成的麒麟形的兽炭。 宋 苏轼 《赠月长老》诗:“延我地炉坐,语软意甚真。白灰如积雪,中有红麒麟。”一本作“ 红騏驎 ”。参见“ 红兽 ”。
词语解释:红兽  拼音:hóng shòu
指烧红的兽炭。 晋 羊琇 性豪侈,用炭屑和作兽形,用以温酒,当时豪贵,竞相仿效。见《晋书·外戚传·羊琇》。亦指火炉。 唐 皮日休 《夜会问答》诗之五:“金火障,红兽飞来射罗幌。”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八:“红兽慢然天色暖,凤炉时復爇沉香。” 清 陈维崧 《簇水·春雪》词:“春阴积,怪此际,晓寒何重,围红兽,偎窗隙。”
词语解释:骐麟  拼音:qí lín
见“ 騏驎 ”。
词语解释:骐驎  拼音:qí lín
亦作“ 騏麟 ”。
(1).传说中的兽名。即麒麟。《战国策·赵策四》:“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騏驎不至。”一本作“ 麒麟 ”。《隋书·李德林传》:“明王圣主,得騏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
(2).良马。《战国策·齐策四》:“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騏麟騄耳哉?”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騏驎之輓盐车,垂头於 太行 。” 唐 杜甫 《骢马行》:“近闻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词语解释:一麟  拼音:yī lín
一头麒麟。亦以喻一群人中之俊秀者。《景德传灯录·行思禅师》:“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宋 王庭珪 《次韵任子严》:“山僧似不孤题品,众角业中有一麟。”
词语解释:麟麟  拼音:lín lín
光明貌。麟,通“ 燐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李善 注:“麟麟,光明也。麟与燐古字同用。”
词语解释:鲁麟  拼音:lǔ lín
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所猎获的麒麟。相传 孔子 感获麟,《春秋》至此而辍笔。 明 黄佐 《卧暄》诗:“ 鲁 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参见“获麟”。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黄麟  拼音:huáng lín
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因其身上鳞片闪耀金色,故称。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王君 出城,尽将百官从行,唯乘一黄麟,将十数侍人。”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魏明帝 ﹞ 沛国 有黄麟见於戊己之地,皆土德之嘉瑞。”《隋书·礼仪志五》:“凡旗,太常画三辰,旃画青龙,旟画朱雀,旌画黄麟。”
词语解释:翠麟  拼音:cuì lín
(1).翠色麒麟。指良马。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2).借喻杰出的人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圣节》:“贯枢瑞彩昭璇象,满室红光裊翠麟。”
词语解释:游麟  拼音:yóu lín
游走的麒麟。《隋书·礼仪志五》:“羽葆圆盖,画天街云罕,山林奇怪,及游麟飞凤。”
词语解释:赤麟  拼音:chì lín
赤色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凤皇应奏,舒翼自拊;赤麟黄龙,逶陀结纠。” 明 汤显祖 《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诗:“鼻祖生玄鸟,耳孙终赤麟。”
词语解释:绂麒麟  拼音:fú qí lín
犹绂麟。 宋 刘克庄 《朝中措·元质侍郎生日》词:“恰为仙佛做生辰,公又紱麒麟。”参见“ 紱麟 ”。
词语解释:绂麟  拼音:fú lín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 闕里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係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 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紱繫麟角,信宿而麟去。”后以“紱麟”为庆贺生辰之典。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庆诞》:“紱麟祥旦。 王子年 《拾遗》: 孔子 生,母 徵在 以绣紱繫麟角,及 孔子 欲絶,抱麟解紱而泣。”
词语解释:逸麟  拼音:yì lín
亦作“ 逸驎 ”。 指自由奔跑的麋鹿。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牺腯聚处,虽被藻绣,论其为乐,孰与逸麟之离羣以独往,吉光拆偶而多福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逸麟逍遥大荒之表,故无机穽之祸。”《云笈七籤》卷九八:“逸驎逍遥大荒之表,故无羈络之忧。”
词语解释:楦麒麟  拼音:xuàn qí lín
亦作“楥麒麟”。 《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唐 衢州 盈川县 令 杨炯 词学优长,恃才简倨,不容於时,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许怨。人问其故, 杨 曰:‘今餔乐假弄麒麟者,刻画头角,脩饰皮毛,覆之驴上,巡塲而走;及脱皮褐,还是驴马。无德而衣朱紫者,与驴覆麟皮何别矣!’”后因以“楦麒麟”谓虚有其表。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合宴》:“奉皇宣做东道主,谁知道、翻桌面又占了尊客席……打一副楦麒麟草稿儿。” 清 梁信芳 《羊城即事代书寄潮州教授冯默斋同年》诗:“失巢如病鹤,避路似惊麐……未尝忘 鉅鹿 ,敢冀援麒麟?”
词语解释:炳麟  拼音:bǐng lín
光明貌。麟,通“ 燐 ”。 清 赵翼 《古诗》之十一:“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词语解释:炳炳麟麟  拼音:bǐng bǐng lín lín
光明貌。麟,通“ 燐 ”。《文选·扬雄〈居秦美新〉》:“帝典闕者已补,五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李善 注:“麟麟,光明也,麟与燐古字同用。”
词语解释:朱石麟  拼音:zhū shí lín
(1899-1967)电影导演。江苏太仓人。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27年起先后任华北电影公司和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主任。1946年去香港,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一生执导故事片七十余部。主要有《慈母曲》《一板之隔》《一年计》《新寡》等。
词语解释:吾家麒麟  拼音:wú jiā qí lín
旧谓《诗·周南·麟之趾》为颂扬周王室公子之作,后因以麒麟比喻优秀子弟。故称美自己家族中子侄之秀出者为“吾家麒麟”。《晋书·顾和传》:“﹝ 顾和 ﹞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
词语解释:硕麟  拼音:shuò lín
大麒麟。《文选·扬雄〈甘泉赋〉》:“炎感黄龙兮,熛讹硕麟。” 李善 注:“ 韦昭 曰:‘硕,大也。’言焱熛炽盛,感动神物也。”
词语解释:天上麒麟  拼音:tiān shàng qí lín
《南史·徐陵传》:“﹝ 徐陵 ﹞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 宝誌 , 宝誌 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后因以“天上麒麟”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君不见 徐卿 二子生絶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 释氏 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