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苍鹰 拼音:cāng yīng
(1).鸟名。即鹰。 晋 张华 《鹪鹩赋》:“苍鹰鷙而受緤,鸚鵡慧而入笼。”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碧野 《难忘的岁月·邙山脚下》:“一只苍鹰在蓝天白云下盘旋。”
(2).比喻酷吏。《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 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 都 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驄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明史·刘宗周传》:“副都御史 易应昌 以平反下吏,法司必以锻鍊为忠直,苍鹰乳虎接踵於天下矣。”词语解释:呼鹰 拼音:hū yīng
呼鹰以逐兽,因指行猎。 唐 李白 《南都行》:“走马 红阳城 ,呼鹰 白河 湾。”《新唐书·姚崇传》:“帝曰:‘公知猎乎?’﹝ 姚崇 ﹞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 广成泽 ,以呼鹰逐兽为乐。’” 明 陈子龙 《赠孙克咸》诗:“时与少年四五辈,呼鹰走马登高臺。”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黄金浪掷唱呼鹰,饭牛屠狗皆知己。”词语解释:臂鹰 拼音:bì yīng
架鹰于臂。古时多指外出狩猎或嬉游。《后汉书·梁冀传》:“又好臂鹰走狗,骋马鬭鸡。” 唐 元稹 《阴山道》诗:“从骑爱奴丝布衫,臂鹰小儿云锦韜。” 宋 林逋 《雪》诗之二:“更想 天山 两三骑,臂鹰拳蹬簇駸駸。” 元 薛玄曦 逸句:“臂鹰过雁磧,老马上 龙堆 。”词语解释:角鹰 拼音:jiǎo yīng
鹰的别名。其头顶有毛角,故称。 唐 王昌龄 《观猎》诗:“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驄抛鞚去如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四·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其顶有毛角,故曰角鹰。” 清 陈维崧 《赠龚芝麓先生》诗:“角鹰离鞲马脱轡,我公慷慨日言事。”词语解释:鞲鹰 拼音:gōu yīng
谓调教于臂鞲之上的鹰。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逸驥初翻步,鞲鹰暂脱羈。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蹲在臂套上的苍鹰。比喻摆脱羁绊欲展鸿图的人。 金 刘从益 《泛舟回澜亭坐中作》诗:“韝鹰乍脱臂,但学天地宽。” 清 阎尔梅 《汧罝草堂读史诗》之五:“辕骑长鸣思塞下,韝鹰疾视出天边。”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荒郊紆策马,猎径傍韝鹰。”词语解释:神鹰 拼音:shén yīng
对鹰的美称。 唐 李白 《独漉篇》:“神鹰 梦泽 ,不顾鴟鳶,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君画鹰》:“汝家堂上有神鹰,见我即欲搏击。”亦借指飞机。 陈毅 《昆明游西山》诗:“空中神鹰展银翅,掠过山尖。增气势,多威严。”词语解释:放鹰 拼音:fàng yīng
(1).放出猎鹰。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密罔弥山,放鹰走犬,弓弩乱发,鸟不得飞,兽不得逸。”《魏书·岛夷萧昭业传》:“掷涂赌跳,放鹰走狗。”
(2).比喻嗾使女子诱拐他人财物。 刘绍棠 《瓜棚柳巷》:“﹝大人贩子﹞专做放鹰生意。他手里降服了一帮被拐骗来的女人,专找孤身男子。” 李广田 《冬景》:“又是放鹰的,不满一日就飞了。”词语解释:花鹰 拼音:huā yīng
宋 苏轼 《送渊师归径山》诗:“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后以“花鹰”指花蚊子。 清 钱谦益 《露筋庙》诗:“君不见花鹰宿鸭动成羣,暮拍朝驱愁杀君, 高邮 湖水通 平望 ,东有 吴兴 豹脚蚊。”词语解释:豪鹰 拼音:háo yīng
犹雄鹰。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代 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宋 王安石 《祭束向元道文》:“霜落之林,豪鹰儁鸇,万鸟避逃,直摩苍天。”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豪鹰崱屴毛骨异,敢以凡鸟题门枢。”词语解释:老鹰 拼音:lǎo yīng
鸢的俗称。猛禽类,嘴蓝黑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吃蛇、鼠、鱼和其他鸟类。词语解释:新鹰 拼音:xīn yīng
刚训练好的猎鹰。 唐 张籍 《宫词》:“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 唐 雍陶 《罢还边将》诗:“新鹰饱肉唯閒猎,旧剑生衣懒更磨。”词语解释:猎鹰 拼音:liè yīng
印度一种小的鹰(Accipiter badius),有时用于鹰猎词语解释:白鹰 拼音:bái yīng
白羽之鹰。古代以为瑞物。 唐 窦巩 《新罗进白鹰》诗:“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新唐书·源乾曜传》:“﹝ 玄宗 ﹞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詔京兆督捕。”《辽史·太宗纪上》:“猎者获白鹿、白鹰,人以为瑞。”词语解释:郅都鹰 拼音:zhì dōu yīng
汉 郅都 , 孝景 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苍鹰”。见《史记·酷吏列传》。后因以“郅都鹰”形容威仪慑人。 唐 李商隐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诗:“日晚 鸊鵜泉 畔猎,路人遥识 郅都 鹰。”词语解释:游鹰 拼音:yóu yīng
飞翔的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刘广世 《七兴》:“骏壮之马,慉不征路,其荷衡也,曜似惊禽,其即行也,翬若游鹰。”词语解释:调鹰 拼音:diào yīng
调弄和训练鹰隼。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开封 尹 桑维翰 ,以国家危在旦夕,求见帝,帝方在苑中调鹰,辞不见。” 胡三省 注:“调鹰者,调习之也,使其驯狎而附人。” 郁达夫 《薄奠》中:“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词语解释:仓鹰 拼音:cāng yīng
苍鹰。仓,通“ 苍 ”。《战国策·魏策四》:“夫 专诸 之刺 王僚 也,彗星袭月…… 要离 之刺 庆忌 也,仓鹰击於殿上。”词语解释:蛓毛鹰 拼音:cì máo yīng
鸟名。以食蛓毛虫得名。词语解释:傅鹰 拼音:fù yīng
(1902-1979)化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任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理论考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层的性质,设计出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与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等。著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词语解释:雀鹰 拼音:què yīng
鸟名。猛禽的一种。较鹰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有赤褐色横斑,脚黄色。雌的比雄的稍大,捕食小鸟。饲养的雌鸟可以帮助打猎。又名雀鹞。词语解释:鱼鹰 拼音:yú yīng
(1).鹗的通称。《本草纲目·禽四·鹗》﹝释名﹞引《禽经》:“王雎,鱼鹰也。尾上白者名曰鷢。” 宋 韩琦 《荣归观莲戏成》诗:“红包密障鱼鹰坐,緑盖低容水马游。”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关雎》:“﹝ 李公弼 ﹞初任 大名府 同县 尉,因检验村落,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 叶圣陶 《日记三抄·内蒙日记》:“又观同人发枪打鱼鹰。”参见“ 鶚 ”。
(2).鸬鹚的通称。《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又走到一个僻静的所在,一船鱼鹰在河里捉鱼。”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不远的水面上,有几个老乡划着‘鹰簰子’在放‘鱼鹰’,只听见‘呜--噢儿’一声叫,好些个鱼鹰哗的飞起来,在空中乱转,一下都钻进水里逮鱼去了。”参见“ 鸕鷀 ”。
词语解释:鸬鹚
亦作“ 鸕鶿 ”。
1.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北齐 颜之推 《稽圣赋》:“黿鳖伏乎其阴,鸕鷀孕乎其口。” 唐 杜甫 《田舍》诗:“鸕鶿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鸬鹚》:“鸕鷀,处处水乡有之。似鶂而小,色黑。亦如鸦,而长喙微曲,善没水取鱼,日集洲渚,夜巢林木,久则粪毒多令木枯也。南方渔舟往往縻畜数十,令其捕鱼。”
2. 鸬鹚陂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燕问》:“ 桑乾 晓河, 鸕鷀 夜岸,澄流綺望,素波若旦。”
3.鸬鹚杓的省称。 元 罗志仁 《木兰花慢·禁酿》词:“鸕鷀鸚鵡,且茶甌,蒲桃酿緑,空想芳馨。”词语解释:鴘鹰 拼音:biǎn yīng
二岁鹰。 晋 郭义恭 《广志》:“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三岁曰青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部》:“鴘鹰荏子,青黑者快,蜕浄眼明,是未尝养雏,尤快。”词语解释:铁鹰 拼音:tiě yīng
(1).铁铸的鹰。传说地狱中啄罪人之目的猛禽。
(2).比喻飞机。 李瑛 《绿色信号起》诗:“战场的花,天上的花,牵动铁鹰腾云起。”《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要在保卫 延安 时候,有这么一群铁鹰,该怎么样?”词语解释:银鹰 拼音:yín yīng
指飞机(多含喜爱意)。《解放军报》1974.3.7:“第一代女飞行员,她们驾驶着银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词语解释:上蔡苍鹰 拼音:shàng cài cāng yīng
秦 李斯 专权,为 赵高 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 陆机 雄才岂自保? 李斯 税驾苦不早。 华亭 鹤唳詎可闻? 上蔡 苍鹰何足道!” 王琦 注引《太平御览》曰:“《史记》曰:‘ 李斯 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 李白 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词语解释:鹞鹰 拼音:yào yīng
雀鹰。《水浒传》第四六回:“小二道:‘我店里的鸡,却那里去了?’ 时迁 道:‘敢被野猫拖了,黄猩子吃了,鷂鹰扑了去,我却怎地得知!’”《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要不是我方才提他是属马的,大约直到今日姐姐还不知道他是属鷂鹰的属骆驼的呢!”词语解释:黄鹰 拼音:huáng yīng
雏鹰。后亦泛指鹰。 晋 郭义恭 《广志》:“鹰有雉鹰,有兔鹰。一岁为黄鹰,二岁为抚鹰,三岁为青鹰。” 元 迺贤 《羽林行》:“黄鹰白犬朝出游,翠管银筝夜歌舞。”《红楼梦》第三十回:“赶我到那里説和,谁知两个人在一块儿对赔不是呢。倒像‘黄鹰抓住鷂子的脚’--两个人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説呢?”词语解释:毂辘鹰 拼音:gū lù yīng
鸟名。鸱鸺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四·鸱鸺》:“轂轆鹰, 蜀 人所呼……鉤鵅、轂轆、呼咵,皆其声似也。”词语解释:按鹰 拼音:àn yīng
纵鹰行猎;驯鹰。《新唐书·仇士良传》:“ 元和 、 大和 间,数任内外五坊使,秋按鹰内畿,所至邀吏供餉,暴甚寇盗。”《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佗日,按鹰于西郊,戒左右:‘无使 重诲 知也!’” 清 吴伟业 《题王端士北归草》诗:“玉河呜咽闻嘶马,金殿凄凉见按鹰。”词语解释:得霜鹰 拼音:de shuāng yīng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苏味道 才学识度,物望攸归; 王方庆 体质鄙陋,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为凤阁侍郎。或问 张元一 曰:‘ 苏 王 孰贤?’答曰:‘ 苏 九月得霜鹰, 王 十月被冻蝇。’或问其故,答曰:‘得霜鹰俊絶,被冻蝇顽怯。’时人谓能体物也。”后因以“得霜鹰”比喻才俊捷悟的人。词语解释:鞴鹰 拼音:bèi yīng
蹲在臂套上的苍鹰。比喻摆脱羁绊欲展鸿图的人。词语解释:见兔放鹰 拼音:jiàn tù fàng yīng
(1).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五灯会元·法云本禅师法嗣·雪峰思慧禅师》:“ 护圣 不似老胡,拖泥带水,祇是见兔放鹰,遇麞发箭。”
(2).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词语解释:夜鹰 拼音:yè yīng
一种鸟,头部扁平,嘴扁平呈三角形,边缘有很多刚毛,羽毛灰褐色,多暗色小斑点。昼伏夜出。捕食昆虫词语解释:猫头鹰 拼音:māo tóu yīng
鸟名。身体淡褐色,多黑斑,头部有角状的羽毛,眼睛大而圆,昼伏夜出,吃鼠、麻雀等小动物,是益鸟。在叫鸱鸺、夜猫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一个是生就的一张小白脸,年纪不过四十上下,嘴上留下漆黑的两撇鬍子,眉下生就一双小圆眼睛,极似猫儿头鹰的眼。”
鸟名。属鸱鸮科。古籍中称鸱鸮、鸮或枭。身体淡褐色,多黑斑。两眼大而圆,位于头部正前方。喙和爪均呈钩状,锐利。昼伏夜出,食物以鼠类为主,亦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旧时多以为不祥之恶鸟,其实对人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