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蛎鹬鹬鹬刺虎持鹬     

词语解释:蛎鹬  拼音:lì yù
鸟名。喙和足红色,头、颈、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下背至尾基以及下体皆白色,尾羽其余部分黑色。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蠕虫等。在我国分布于沿海一带。夏季在 东北 和 河北 、 山东 等地繁殖,冬季迁至南方。
词语解释:鹬鹬  拼音:yù yù
象声词。水鸟鹬的鸣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鹬》﹝集解﹞引 陈藏器 曰:“鷸如鶉,色苍觜长,在泥涂间鷸鷸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鵪鶉类也。 苏秦 所谓鷸蚌相持者,即此。”
词语解释:刺虎持鹬  拼音:cì hǔ chí yù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臣是以反復於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鷸,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参见“ 刺虎 ”、“ 鷸蚌相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