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画鹢 拼音:huà yì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词语解释:退鹢 拼音:tuì yì
退飞之鷁。语本《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南朝 梁元帝 《将军名诗》:“楼船写退鷁,檣鸟狎飞鳧。” 唐 许棠 《献独孤尚书》诗:“退鷁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词语解释:彩鹢 拼音:cǎi yì
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峤 《汾阴行》:“櫂歌微吟彩鷁浮,簫鼓哀鸣白云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锦缆云帆,彩鷁如飞箭。”
彩舟。鷁,水鸟名,古代常画鷁于船首,故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上之回》诗:“风乌绕鳷鹊,綵鷁照 昆明 。” 唐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诗:“中流漾綵鷁,列岸丛金羈。” 明 何景明 《饯子容》诗:“綵鷁春湖色,驪驹白玉珂。” 清 钮琇 《觚賸·秋灯》:“土风又见赛秋灯,龙舟綵鷁相夸竞。”词语解释:风鹢
北周 庾信 《禹渡江赞》:“三江初凿,九谷新成,风飞鹢涌,水起龙警。”古代常画鷁像于船首,故以“风鷁”指乘风而驶的船。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风鷁今方退,沙鸥亦未疑。”词语解释:泛鹢 拼音:fàn yì
亦作“泛鷁”。 泛舟。古代画鷁首于船头,故称舟为鷁。 南朝 宋 谢灵运 《侍泛舟赞》:“汎鷁兮游兰池,渚相委兮石参差。”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呈群公》诗:“蹉跎长汎鷁,展转屡鸣鸡。”词语解释:六鹢 拼音:liù yì
亦作“ 六鶂 ”。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 宋 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潯阳 之长蛟浪激, 横江 之六鷁风吹。下 樅阳 而振籜,逼 金陵 而俯窥。”词语解释:文鹢 拼音:wén yì
船首画有鷁鸟形状的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文鷁,扬桂枻。”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鷁,水鸟也,画其象於船首。《淮南子》曰:‘龙舟鷁首,天子之乘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浪随文鷁转,渡逐彩鸳浮。”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词语解释:鹢鹢 拼音:yì yì
亦作“鶃鶃”。 鹅鸣声。亦借指鹅。 宋 梅尧臣 《放鹑》诗:“公只知鱼之洋洋,鹅之鶂鶂,噫兮噫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鶃鶃之肉无他长,取其肥且甘而已矣。”词语解释:轻鹢 拼音:qīng yì
轻舟。鷁,借指船。因船头刻有鷁形,故名。 唐 张子容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诗:“无云天欲暮,轻鷁大江清。”词语解释:羽鹢 拼音:yǔ yì
指船。鷁,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古代常画鷁鸟于船首以期迅捷,故以“羽鷁”为船的代称。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 梁 珪分 楚 牧,羽鷁指全 荆 。”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旌皷贯玄涂,羽鷁被 长江 。”词语解释:放鹢 拼音:fàng yì
开船。鷁,水鸟名。古多画鷁形于船首,因称船为鷁。 唐 杜甫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正月喧鸎末,兹辰放鷁初。”词语解释:青鹢 拼音:qīng yì
水鸟名。即鹢。俗称青雀。 唐 郑仆射 《湘中怨讽》诗:“青鷁苦幽独,隔江相对稀。”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青鷁惊飞白鷺间,丹枫未老黄芦折。”词语解释:小鹢 拼音:xiǎo yì
小船。 宋 李昴英 《西江月》词:“小鷁载池心月,长虹跨水中天。”词语解释:白鹢 拼音:bái yì
亦作“ 白鷁 ”。 一种形如鱼鹰、毛白色、能高飞的水鸟。《庄子·天运》:“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词语解释:水鹢 拼音:shuǐ yì
借指船。鷁善飞,古代船头多画其像。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水鷁风帆,两眉只解相思皱。”词语解释:兰鹢 拼音:lán yì
船的美称。鷁,借指船。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列攒笳兮极浦,弭兰鷁兮江潯。” 唐 李绅 《东武亭》诗:“兰鷁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词语解释:巨鹢 拼音:jù yì
大船的代称。古画鹢首于船头,故称。 元 王恽 《江船二咏·篷》诗:“顺流与遡波,巨鷁添羽翮。”词语解释:龙鹢 拼音:lóng yì
龙舟。词语解释:战鹢 拼音:zhàn yì
战船。船首常画鹢首,故云。 唐 沉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战鷁逢时去,恩鱼望幸来。”词语解释:行鹢 拼音:xíng yì
即行船。旧时船头画鹢鸟,以示善翔而不畏风。 宋 梅尧臣 《送谢寺丞新赐及第赴扶沟宰》诗:“行鷁路非遐,双旗风欲展。”词语解释:五石六鹢 拼音:wǔ dàn liù yì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 宋 五。是月,六鷁退飞过 宋 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鷁,以详略成文。”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古人於小诗用意精深如此,况其大者乎,盖其学问渊源,有五石六鷁之旨。”词语解释:黄鹢 拼音:huáng yì
水鸟的一种。《太平御览》卷九二五引《录异传》:“ 弘公 者, 吴兴 乌程 人,患疟经年。 弘 后独至旁舍,疟发,有数小儿或骑公腹,或扶公首脚。公因佯眠,忽起捉得一儿,遂化成黄鷁……明日当杀食之,比晓,失鷁处,公疟遂断。于时人有得疟者,但依 弘 便疟断。”故迷信以黄鷁为疟鬼。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穷年学剑,不遇白猿;隔日伏店,未逢黄鷁。”词语解释:智鹢 拼音:zhì yì
智慧之船。鹢,水鸟;古画鷁首于船头,故亦称船为鷁。佛教谓智慧能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故称。 唐 司空图 《为东都僧化刻律疏》:“风波未息,横智鷁而难超;绳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渐。”词语解释:绿鹢 拼音:lǜ yì
指画有绿色鷁鸟的船。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緑鷁葱鹙》:“ 刘楨 《鲁都赋》‘緑鷁葱鶖’皆船名,船首画此二鸟形也。”词语解释:翠鹢 拼音:cuì yì
绘有翠色鷁鸟的船。 唐 孙慎行 《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序》:“曾干霞鶱,烛城阴於翠鷁;浮梁雾絶,写川态於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