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首字词组
鹘突鹘臭鹘伶声嗽鹘人鹘仑吞枣鹘打雁鹘睛 
鹘拳鹘翅鹘嘲鹘鶟鹘伶鹘尾叶鹘石 
鹘眼鹘起鹘兀鹘蹄鹘莽鹘城猿洞鹘鸰 
鹘仑鹘仑吞鹘响鹘露蹄鹘雕鹘打鹅鹘鸰眼 
鹘没鹘沦鹘入鸦群鹘鸠鹘鸠氏鹘坊鹘鸼 
鹘落鹘握鹘军鹘饼鹘突帐鹘囵  

词语解释:鹘突  拼音:hú tū
亦作“ 鶻鶟 ”。
(1).模糊;混沌。 唐 孟郊 《边城吟》:“何处鶻突梦,归思寄仰眠。”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问曰:不知物尽时,天地坏也不坏。 朱子 难为答,乃曰:也须有一场鶻突。”
(2).不明白事理。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七:“ 叶祖洽 尝云: 章惇 为勘当他孙 子理 亲民差遣不明,駡他作鶻突尚书。 祖洽 云:‘此固不敢避,但恐三省鶻突更甚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继 ﹞心里鶻突,如醉如痴,生出病来。” 严复 《原强》:“以是为学,又何怪制科人十九鶻突於人情物理,转不若农工商贾之有时而当也。”
(3).疑惑不定。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事之依违曰鶻鶟。”《英烈传》第十五回:“ 太祖 正在胡牀,眠来睡去……虚空似被人扶起一般。心中正起鶻突,只见得帐门外呀的一声响, 太祖 便跳将起来,闪在一处。”《好逑传》第四回:“到了日中,忽前番府里那个差人,又来説太爷请过去説话。 水运 虽然心下鶻突,却不敢不去。”
(4).乖迕。《明史·刘宗周传》:“诛阉定案,前后詔书鶻突。”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如某姬者,凌人傲物,施之同辈,真为鶻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聊斋誌异》﹞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鶻突,知復非人。”
(5).惊慌。《隋唐演义》第十九回:“﹝ 隋文帝 宾天﹞这些宫主嬪妃,都猜疑。惟有 陈夫人 他心中鶻突的道:‘这分明是太子怕圣上害他,所以先下手为强;但这衅由我起,他忍於害父,难道不忍於害我?与其遭他毒手,倒不如先寻一个自尽。’”
词语解释:鹘拳  拼音:hú quán
(1).鹘爪。 唐 白居易 《代鹤答》诗:“鹰爪攫鸡鸡肋折,鶻拳蹴雁雁头垂。” 明 贝翱 《孔雀赋》:“鸚能言兮招鶻拳,鸞善舞兮伤自怜。”
(2).指善于搏击的苍鹰。 唐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
词语解释:鹘眼  拼音:hú yǎn
见“ 鶻鴒眼 ”。
词语解释:鹘鸰眼  拼音:hú líng yǎn
明快灵活的眼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一双鶻鴒眼,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水浒传》第六九回:“﹝ 史进 ﹞就拾砖头,敲开了木杻,睁着鶻眼,抢到亭心里。”参见“ 鶻鴒 ”。
词语解释:鹘仑  拼音:hú lún
见“ 鶻圇 ”。
词语解释:鹘囵  拼音:hú lún
亦作“ 鶻沦 ”。亦作“ 鶻崙 ”。
(1).完整;整个儿。 宋 朱熹 《答杨至之书》:“圣人之言固浑融,然其中自有条理,毫髮不可差,非如今人鶻圇儱侗无分别也。”《朱子语类》卷六五:“乾之静专动直,都是一底意思,他这物事虽大,然无间断,只是鶻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 宋 杨万里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诗:“初头混沌鶻崙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2).糊涂,不明事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澶渊 之役, 毕士安 有相公交取鶻崙官家之説。”
词语解释:鹘没  拼音:hú méi
犹淹没。 清 林则徐 《壬寅腊月十九日嶰筠前辈招诸同人集双砚斋作坡公生日》诗:“当时天水幅员窄, 琼 雷 地已穷边陲,天低鶻没山一髮,祇在 海南 秋水湄。”
词语解释:鹘落  拼音:hú luò
方言。形容转动灵活。 叶圣陶 《城中·晨》:“ 阿荣 和 赵大爷 的臂肘旁边,伸出个头发修成盆景细叶菖蒲式的脑袋,仰起来,眼珠鹘落鹘落端相他们两个的脸。”
词语解释:鹘臭  拼音:hú chòu
犹狐臭。《古尊宿语录·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禅师语录》:“儞若是箇衲僧,乍可冻杀饿杀,终不著儞鶻臭布衫。”
词语解释:鹘翅  拼音:hú chì
谓鹘振翅飞行,矫健迅捷。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鶻翅迴。” 宋 韩维 《讲武池和师厚》:“凌波飞百艘,撇烈若鶻翅。”
词语解释:鹘起  拼音:hú qǐ
如鹘飞起。比喻气势旺盛。 清 陈贞慧 《书事·防乱公揭本末》:“ 鋮 ( 阮大鋮 )遂有酬诬琐言一揭,语虽鶻起,中实狼惊。”
词语解释:鹘仑吞  拼音:hú lún tūn
谓不加咀嚼,整个儿吞下。 清 查慎行 《得树楼杂钞》卷十一:“吾乡俗语,凡食物入口,不加咀嚼便下咽者,谓之鶻崙吞。”
词语解释:鹘沦  拼音:hú lún
见“ 鶻圇 ”。
词语解释:鹘囵  拼音:hú lún
亦作“ 鶻沦 ”。亦作“ 鶻崙 ”。
(1).完整;整个儿。 宋 朱熹 《答杨至之书》:“圣人之言固浑融,然其中自有条理,毫髮不可差,非如今人鶻圇儱侗无分别也。”《朱子语类》卷六五:“乾之静专动直,都是一底意思,他这物事虽大,然无间断,只是鶻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 宋 杨万里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诗:“初头混沌鶻崙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2).糊涂,不明事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澶渊 之役, 毕士安 有相公交取鶻崙官家之説。”
词语解释:鹘握  拼音:hú wò
唐 柳宗元 《鹘说》:“冬日之夕,是鶻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爪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后因以“鶻握”比喻在人掌握之中,处境危殆。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四:“犹胜居鶻握,忧惧得生还。”
词语解释:鹘伶声嗽  拼音:hú líng shēng sòu
宋 代南戏的别称。 明 徐渭 《南词叙录》:“﹝南戏﹞ 宣和 閒已滥觴。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鶻伶声嗽’。”
词语解释:鹘嘲  拼音:hú cháo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词语解释:鹘兀  拼音:hú wū
犹糊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 杜 ( 杜甫 )、 张 ( 张继 )所言是眼前景物,君忽然説鬼,不太鶻兀乎?”
词语解释:鹘响  拼音:hú xiǎng
鹘的鸣声。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称繇功著,鶻响彻於云霄;方为时须,熊軾疲於道路。”
词语解释:鹘入鸦群  拼音:hú rù yā qún
比喻骁勇无敌。《北齐书·南安王思好传》:“本名 思孝 , 天保 五年,讨 蠕蠕 , 文宣 悦其驍勇,谓曰:‘尔击贼如鶻入鸦羣,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诗:“左盘右射红尘中,鶻入鸦羣有谁敌?”
词语解释:鹘军  拼音:hú jūn
辽 金 军队名号。《辽史·太祖纪上》:“以生口六百、马二千三百分赐大、小鶻军。”《金史·吾扎忽传》:“ 吾扎忽 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而所往无不克,号为‘鶻军’云。”
词语解释:鹘人  拼音:hú rén
饲养猎鹰的人。《辽史·穆宗纪下》:“杀鶻人 胡特鲁 、近侍 化葛 及监囚 海里 ,仍剉 海里 之尸。”
词语解释:鹘鶟  拼音:hú tú
见“ 鶻突 ”。
词语解释:鹘突  拼音:hú tū
亦作“ 鶻鶟 ”。
(1).模糊;混沌。 唐 孟郊 《边城吟》:“何处鶻突梦,归思寄仰眠。”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问曰:不知物尽时,天地坏也不坏。 朱子 难为答,乃曰:也须有一场鶻突。”
(2).不明白事理。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七:“ 叶祖洽 尝云: 章惇 为勘当他孙 子理 亲民差遣不明,駡他作鶻突尚书。 祖洽 云:‘此固不敢避,但恐三省鶻突更甚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继 ﹞心里鶻突,如醉如痴,生出病来。” 严复 《原强》:“以是为学,又何怪制科人十九鶻突於人情物理,转不若农工商贾之有时而当也。”
(3).疑惑不定。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事之依违曰鶻鶟。”《英烈传》第十五回:“ 太祖 正在胡牀,眠来睡去……虚空似被人扶起一般。心中正起鶻突,只见得帐门外呀的一声响, 太祖 便跳将起来,闪在一处。”《好逑传》第四回:“到了日中,忽前番府里那个差人,又来説太爷请过去説话。 水运 虽然心下鶻突,却不敢不去。”
(4).乖迕。《明史·刘宗周传》:“诛阉定案,前后詔书鶻突。”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如某姬者,凌人傲物,施之同辈,真为鶻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聊斋誌异》﹞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鶻突,知復非人。”
(5).惊慌。《隋唐演义》第十九回:“﹝ 隋文帝 宾天﹞这些宫主嬪妃,都猜疑。惟有 陈夫人 他心中鶻突的道:‘这分明是太子怕圣上害他,所以先下手为强;但这衅由我起,他忍於害父,难道不忍於害我?与其遭他毒手,倒不如先寻一个自尽。’”
词语解释:鹘蹄  拼音:hú dì
野鸭。《方言》第八:“野鳧,其小而好没水中,南 楚 之外谓之鷿鷉,大者谓之鶻蹏。” 钱绎 笺疏:“《广雅》:鸊鷉,鶻鷉也。鷉与蹏通。”
词语解释:鹘露蹄  拼音:hú lù tí
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张右史 《明道杂志》云:‘ 钱内翰 穆父 知 开封府 ,断一大事。或语之曰:“可谓霹靂手。” 钱 答曰:“仅免胡卢提。”盖俗语也。’然余见 王乐道 记轻薄者,改 张邓公 《罢政诗》云:‘赭案当衙并命时,与君两箇没操持。如今我得休官去,一任夫君鶻露蹄。’乃作鶻露蹄,何邪?更俟识者。”参见“ 胡卢提 ”。
词语解释:胡卢提  拼音:hú lú tí
亦作“ 胡芦提 ”。亦作“ 胡卢蹄 ”。 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张右史 《明道杂志》云:‘ 钱内翰 穆父 知 开封 府,断一大事。或语之曰:可谓霹靂手。 钱 答曰:仅免胡卢提。盖俗语也。’然余见 王乐道 记轻薄者,改 张邓公 《罢政诗》云:‘……如今我得休官去,一任夫君鶻露蹄。’乃作鶻露蹄,何邪?更俟识者。” 元 无名氏 《水仙子·冬》曲:“随时达变变峥嶸,混俗和光有甚争。只不如胡卢蹄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喫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水浒传》第二六回:“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殮了。” 清 洪昇 《长生殿·权哄》:“胡卢提掩败将功冒,怪浮云蔽遮天表。”
词语解释:鹘鸠  拼音:gú jiū
即鹘嘲。《诗·卫风·氓》“于嗟鳩兮,无食桑椹” 毛 传:“鳩,鶻鳩也。” 陆玑 疏:“鶻鳩,一名班鳩,似鵓鳩而大。”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鶻本鶻鳩,非鴟也。”参见“ 鶻嘲 ”。
词语解释:鹘嘲  拼音:hú cháo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词语解释:鹘饼  拼音:hú bǐng
烧饼。又称胡饼。
词语解释:鹘仑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宋 朱熹 《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説箇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鶻崙吞枣。”参见“ 囫圇吞枣 ”。
词语解释: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元 吴昌龄 《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 《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词语解释:鹘伶  拼音:hú líng
见“ 鶻鴒 ”。
词语解释:鹘鸰  拼音:hú líng
亦作“ 鶻伶 ”。 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若不沙,则我这双儿鶻鴒也似眼中睛,应不瞑。”(2)形容聪明伶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虽为箇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鶻鴒那些儿掉。” 元 宋方壶 《红绣鞋·阅世》曲:“懵懂的怜瞌睡,鶻伶的惜惺惺。”
词语解释:鹘莽  拼音:hú mǎng
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自 拂菻 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国曰 磨邻 ,曰 老勃萨 。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癘,无草木五穀,饲马以槁鱼,人食鶻莽。鶻莽,波斯枣也。”
词语解释:鹘雕  拼音:hú diāo
即鹘嘲。《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鳩,翰飞戾天” 毛 传:“鸣鳩,鶻鵰。” 陆德明 释文:“鶻音骨,鵰,陟交反。 何 音彫。《字林》作鵃。云:骨鵃,小种鳩也。《草木疏》云:鸣鳩,班鳩也。”《左传·昭公十七年》“鶻鳩氏,司事也” 晋 杜预 注:“鶻鳩,鶻鵰也。”参见“ 鶻嘲 ”。
词语解释:鹘嘲  拼音:hú cháo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词语解释:鹘鸠氏  拼音:gú jiū shì
古代执掌营造的官。《左传·昭公十七年》:“鶻鳩氏,司事也。” 杜预 注:“鶻鳩,鶻鵰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 孔颖达 疏:“其言春来冬去,旧有此説。国家营事缮治器物,一年之閒,无时暂止,故以此鸟名司事之官也。”一说为执掌农事的官。 杨伯峻 注:“司事盖指农事,春夏秋忙,冬闲。”
词语解释:鹘突帐  拼音:hú tū zhàng
詈词。犹混帐。《水浒后传》第二一回:“这相公好不鶻突帐!又要带 柴进 到内衙去,另有发落。”
词语解释:鹘打雁  拼音:hú dǎ yàn
比喻击无不中。《敦煌曲子词·剑器词》:“譬如鶻打雁,左右悉皆穿。”
词语解释:鹘尾叶  拼音:hú wěi yè
古代甲衣腿裙边缘的叶片。《宋史·兵志十一》:“ 绍兴 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鋥……又腿裙鶻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
词语解释:鹘城猿洞  拼音:hú chéng yuán dòng
同族聚居之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蚕丝未断,凤蜡犹红,盼不到鶻城猿洞,鷦鷯犹寄枯丛,翠帐还孤,蜗居谁共。”
词语解释:鹘打鹅  拼音:hú dǎ é
曲名。 明 徐渭 《十七夕》诗:“此际乡心愁不少,满城流水响无多。东房老衲怜牢落,夜夜来吹《鶻打鹅》。”
词语解释:鹘坊  拼音:hú fāng
饲养猎鹰的处所。
词语解释:鹘囵  拼音:hú lún
亦作“ 鶻沦 ”。亦作“ 鶻崙 ”。
(1).完整;整个儿。 宋 朱熹 《答杨至之书》:“圣人之言固浑融,然其中自有条理,毫髮不可差,非如今人鶻圇儱侗无分别也。”《朱子语类》卷六五:“乾之静专动直,都是一底意思,他这物事虽大,然无间断,只是鶻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 宋 杨万里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诗:“初头混沌鶻崙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2).糊涂,不明事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澶渊 之役, 毕士安 有相公交取鶻崙官家之説。”
词语解释:鹘睛  拼音:hú jīng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谈笑间,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入,鶻睛荧荧,其貌狞丑。” 何垠 注:“鶻睛,言若鹰目之突生也。”
词语解释:鹘石  拼音:hú shí
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宝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鶻石、蜡子等类。”
词语解释:鹘鸰  拼音:hú líng
亦作“ 鶻伶 ”。 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若不沙,则我这双儿鶻鴒也似眼中睛,应不瞑。”(2)形容聪明伶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虽为箇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鶻鴒那些儿掉。” 元 宋方壶 《红绣鞋·阅世》曲:“懵懂的怜瞌睡,鶻伶的惜惺惺。”
词语解释:鹘鸰眼  拼音:hú líng yǎn
明快灵活的眼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一双鶻鴒眼,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水浒传》第六九回:“﹝ 史进 ﹞就拾砖头,敲开了木杻,睁着鶻眼,抢到亭心里。”参见“ 鶻鴒 ”。
词语解释:鹘鸰  拼音:hú líng
亦作“ 鶻伶 ”。 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若不沙,则我这双儿鶻鴒也似眼中睛,应不瞑。”(2)形容聪明伶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虽为箇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鶻鴒那些儿掉。” 元 宋方壶 《红绣鞋·阅世》曲:“懵懂的怜瞌睡,鶻伶的惜惺惺。”
词语解释:鹘鸼  拼音:gú zhōu
即鹘嘲。一说即斑鸠。《尔雅·释鸟》:“鶌鳩,鶻鵃。” 郭璞 注:“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今 江 东亦呼为鶻鵃。” 郝懿行 义疏:“《左·昭十七年》疏引 舍人 曰:鶌鳩,一名鶻鵃。今之班鳩也。” 汉 张衡 《东京赋》:“鵯鶋秋栖,鶻鵃春鸣。”参见“ 鶻嘲 ”。
词语解释:鹘嘲  拼音:hú cháo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鹘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