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飞鸿宾鸿羁鸿遵鸿寄书鸿熙鸿丹鸿沈鸿
冥鸿燕鸿霜鸿片鸿渐鸿嗷鸿九鸿波鸿
孤鸿来鸿春鸿游鸿溟鸿汩鸿二鸿痝鸿
归鸿鹓鸿蜚鸿攀鸿泥鸿戏鸿鱼鸿 
征鸿鸳鸿寒鸿翔鸿信鸿雪里鸿鴳鸿 
塞鸿哀鸿蒙鸿便鸿鸿鸿大鸿业峻绩鸿 
惊鸿云鸿烟鸿雪鸿连鸿司鸿庬鸿 
断鸿轻鸿驾鸿濛鸿麟鸿旅鸿八鸿 
梁鸿鳞鸿雁鸿帝鸿诗鸿霄鸿金鸿 
秋鸿离鸿庞鸿吴鸿露鸿厖鸿泰鸿 

词语解释:飞鸿  拼音:fēi hóng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词语解释:冥鸿  拼音:míng hóng
(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词语解释:孤鸿  拼音:gū hóng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词语解释:归鸿  拼音:guī hóng
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 唐 张乔 《登慈恩寺塔》诗:“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宋 王安石 《送陈景初》诗:“ 长安 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词语解释:征鸿  拼音:zhēng hóng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词语解释:征雁  拼音:zhēng yàn
亦作“ 征鴈 ”。 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南朝 梁 刘潜 《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简能东游》诗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宋 秦观 《忆秦娥》词:“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明 高启 《送张员外从军越上》诗:“秋声万里随征鴈,南北 长江 竟谁限?”
词语解释:塞鸿  拼音:sāi hóng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词语解释:惊鸿  拼音:jīng hóng
(1).惊飞的鸿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仰落惊鸿,俯引渊鱼。”
(2).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 唐 刘禹锡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诗:“彩笔諭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惊鸿奔,风袂飘颻无定準。”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3).借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或旧爱。 唐 韦应物 《冬夜》诗:“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 明 唐寅 《题仕女图》诗:“梅花萧寺日斜时,驀见惊鸿软玉枝。”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惊鸿,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
词语解释:断鸿  拼音:duàn hóng
(1).失群的孤雁。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背櫪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 清 曹寅 《禁中见月感赋》:“香凝画省眠饥凤,梦隔寒云数断鸿。”
(2).比喻零散的诗篇。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十七:“ 笠云 诗学 黄双井 ,老骨秋筋絶可怜。一集梁园 秋草 后,断鸿零雁仗谁传。”
词语解释:梁鸿  拼音:liáng hóng
东汉 梁鸿 与妻 孟光 相敬如宾,后以“梁鸿”喻指丈夫,亦喻贤夫。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之一:“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鹿车谁共挽,羞杀是 梁鸿 。”此为作者自指。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盟深金石,妹喜嫁得 梁鸿 ;刼转沧桑,郎忽贫如 司马 。”参见“ 梁鸿案 ”。
词语解释:梁鸿案  拼音:liáng hóng àn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词语解释:秋鸿  拼音:qiū hóng
(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唐 李益 《赋得早燕送别》:“一别与秋鸿,差池詎相见。”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重过东坝访汤仲贻兄弟时仍三白下未归》诗:“秋鸿飞不定,翘首暮云天。”
(2).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和歌词,是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抒写怀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
词语解释:宾鸿  拼音:bīn hóng
亦作“賔鸿”。
(1).即鸿雁。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闻宾鸿之夜飞,想过 沛 而霑衣。”《水浒传》第一一○回:“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 天山 ,衔芦度关,趁 江 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悽悽候虫鸣,嚦嚦賔鸿惊。”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词:“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参见“ 宾雁 ”。
(2).喻信使或羁客。 唐 李咸用 《别所知》诗:“闰牵寒气早,何浦值宾鸿。”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暗修下诉控双亲书一封,哭啼啼盼杀宾鸿。” 清 徐永宣 《舟行即事用香山韵》:“贵人翁仲薶荒草,浮世宾鸿逐断蓬。”
词语解释:宾雁  拼音:bīn yàn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词语解释:燕鸿  拼音:yàn hóng
(1).燕为夏候鸟,鸿为冬候鸟。因多以喻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一:“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 江 南祓禊天。” 南唐 冯延巳 《芳草渡》词:“燕鸿远, 羌 笛怨,渺渺澄波一片。”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清 厉鹗 《筠谷见和移居诗奉赠》之一:“燕鸿踪跡十霜餘,谁道今来慰索居。”
(2).指书信。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寳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燕 地的雁。泛指北雁。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 越 燕喜海日, 燕 鸿思朔云。”
词语解释:来鸿
来信
词语解释:鹓鸿  拼音:yuān hóng
鵷雏、鸿雁飞行有序,比喻朝官班行。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彫材滥杞梓,花綬接鵷鸿。” 唐 高适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鵷鸿列霄汉,燕雀何翩翩。”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闻道鵷鸿满臺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词语解释:鸳鸿  拼音:yuān hóng
(1).鵷鶵和鸿雁。比喻贤人。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仇兆鳌 注:“鸳小鸿大,两物不伦,当作鵷鸿。《庄子》:‘鵷鶵发於南海,飞於北海。’此与鸿飞冥冥,举翅摩天者正相类。”鸳,一本作“ 鵷 ”。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鸳鸿待侣飞清禁,山水缘情住外州。”
(2).比喻同僚。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一:“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清白成家计,操修达圣聪。即徵归家闕,清秩冠鸳鸿。”
词语解释:哀鸿  拼音:āi hóng
(1).悲鸣的鸿雁。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猨响山椒。”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清 孙枝蔚 《泊舟毘陵触目有述》诗:“傍晚朔风急,哀鸿断几行。”
(2).《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哀鸣嗸嗸。”《序》云:“《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后以“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们。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
词语解释:云鸿  拼音:yún hóng
(1).飞行于高空中的大雁。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七:“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宋 吴儆 《念奴娇》词:“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
(2).喻志向远大者。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云鸿可见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
词语解释:轻鸿  拼音:qīng hóng
轻盈迅捷的鸿鹄。 汉 边让 《章华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进如浮云,退如激波。”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八:“不及 广成子 ,乘云驾轻鸿。” 宋 聂冠卿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词:“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
词语解释:鳞鸿  拼音:lín hóng
(1).鱼雁。指书信。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明 汤式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套曲:“ 维扬 西望渺何之,无一箇鳞鸿至。” 清 纳兰性德 《大酺·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隻影,凄风苦雨。”
(2).指信使。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词:“ 瑶池 旧约,鳞鸿更,仗谁托?” 明 秦冰澳 《胜如花·闺思》套曲:“人何处,人何处,云迷雾凝,寄书鳞鸿难倩。”
词语解释:离鸿  拼音:lí hóng
(1).失群的雁,离散的雁。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唐 权德舆 《送人使之江陵》诗:“纷纷别袂举,切切离鸿响。”
(2).比喻远离的亲友。 宋 周邦彦 《浪淘沙慢》词:“念 汉 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絶。” 明 陈子龙 《月夜游剑池作》诗:“离鸿别燕满天地,登高四顾心茫然。”
(3).古乐曲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出於 卫灵公 之世,能写歷代之乐,善造新曲以代古声,故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诗:“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词语解释:羁鸿  拼音:jī hóng
亦作“羇鸿”。 犹征鸿。 唐 王昌龄 《出郴山口至垒石湾》诗:“寒月波荡漾,羇鸿去悠悠。” 唐 柳宗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杳杳渔父吟,叫叫羈鸿哀。” 明 文徵明 《夜坐》诗:“微风吹空星漠漠,时有羇鸿夜寥廓。”
词语解释:霜鸿  拼音:shuāng hóng
霜雁。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餘哀。” 唐 温庭筠 《觱篥歌》:“ 汉 将营前万里沙,更深一一霜鸿起。” 曾益 笺注引 鲍照 诗:“霜高落塞鸿。”
词语解释:春鸿  拼音:chūn hóng
春天的鸿雁。 汉 焦赣 《易林·比之中孚》:“春鸿飞东,以马货金,利得十倍,重载归乡。”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铭》:“秋蓬四转,春鸿五响。” 唐 戴叔伦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诗:“古墙抽腊笋,乔木颺春鸿。”
词语解释:蜚鸿  拼音:fēi hóng
(1).蠛蠓。《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 司马贞 索隐:“ 高诱 曰‘蜚鸿,蠛蠓也。’言飞虫蔽田满野,故为灾,非是鸿雁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蜚鸿集野,瞻乌鲜投足之因。” 古直 《哀朝鲜》诗:“川原鬱惭色,中野多蜚鸿。”
(2).良马名。 汉 东方朔 《答骠骑难》:“騏驥、緑耳、蜚鸿、驊騮,天下良马也。” 清 龚鼎孳 《岁暮行》:“昨夜少府下急牒,军兴无策宽蜚鸿。”
(3).鸿雁。 宋 黄昇 《摸鱼儿·为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词:“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
词语解释:寒鸿  拼音:hán hóng
寒雁。 唐 李嘉祐 《送樊兵曹潭州谒韦大夫》诗:“寒鸿归欲尽,北客始辞春。”
词语解释:蒙鸿  拼音:méng hóng
迷迷糊糊的样子。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濛鴻:1.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 《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 许地山 《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
(2).谓酒醉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词语解释:烟鸿  拼音:yān hóng
亦作“烟鸿”。 云中的鸿雁。 唐太宗 《秋日即事》诗:“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唐 杜牧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诗:“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驥寻云步步高。”
词语解释:驾鸿  拼音:jià hóng
指仙道乘鸿飞行。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谷馆驾鸿人,巖栖咀丹客。”
词语解释:雁鸿  拼音:yàn hóng
指音讯,书信。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雁鸿怕不到家乡。”参见“ 雁足书 ”。
词语解释:雁足书  拼音:yàn zú shū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词语解释:庞鸿  拼音:páng hóng
亦作“ 庞洪 ”。 浑然宏大。古人以天体未形成之前,宇宙浑沌一体称为“庞鸿”。 汉 张衡 《灵宪》:“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艺文类聚》卷一引作“庞洪”。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太素始萌,萌而未兆,谓之庞洪。” 清 王韬 《变法下》:“自其外观之,非不庞洪彪炳。”
词语解释:遵鸿  拼音:zūn hóng
指顺渚而飞的鸿雁。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上官仪 《奉和颍川公秋夜》:“涸浦落遵鸿,长飆送巢燕。”
词语解释:片鸿  拼音:piàn hóng
(1).孤鸿。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顺风挂帆,后至无奔马,前飞及片鸿。”
(2).指书信。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渺渺参辰,盈盈带水。千里片鸿,经年尺鲤。”
词语解释:游鸿  拼音:yóu hóng
飞翔的大雁。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露将合,孤鶵寒啸,游鸿远吟。”
词语解释:攀鸿  拼音:pān hóng
喻志向远大。语本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附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词语解释:翔鸿  拼音:xiáng hóng
高飞的鸿雁。喻当朝之士。《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陆沉之羽,復与翔鸿抚翼。” 吕向 注:“翔鸿,喻朝士也。言我顿蒙天恩,再得与朝士齐列也。”
词语解释:便鸿  拼音:biàn hóng
托人便中带的书信。鸿,借指书信。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慰夏孤》:“所赖仁兄引道,準拟观花,聊附便鸿之笺,惭无拜使之敬。”
词语解释:雪鸿  拼音:xuě hóng
“雪泥鸿爪”的略语。
词语解释:濛鸿
1.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 《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 许地山 《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
2.谓酒醉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词语解释:帝鸿  拼音:dì hóng
黄帝 的号。《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 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兇德。” 杜预 注:“ 帝鸿 , 黄帝 。” 宋 徐铉 《文房四谱·砚谱二》:“昔 黄帝 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 帝鸿 氏之研’。” 明 杨慎 《凤赋》:“又采 飞龙 氏之篆,陈 帝鸿 氏之砚。”
词语解释:吴鸿  拼音:wú hóng
春秋 时 吴 人。其父杀之,以其血涂金,铸成钩,进献 吴 王。故亦以为钩名。钩,形似剑而曲。后泛指宝剑或利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闔閭 ﹞復命於国中作金鉤,令曰:‘能为善鉤者,赏之百金。’ 吴 作鉤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鉤,献之 闔閭 ,诣宫门求赏。王曰:‘为鉤者众,而子独求赏,何以异於众夫子之鉤乎?’……於是鉤师向鉤而呼二子之名:‘ 吴鸿 、 扈稽 ,我在於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絶於口,两鉤俱飞著父之胸。”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明 高启 《送越将罢镇》诗:“ 楚 客佩吴鸿,临边最有功。”
词语解释:寄书鸿  拼音:jì shū hóng
即寄书雁。 元 陈基 《江上客舍》诗:“晓来江上雨濛濛,烟火萧条客舍中。风急最怜巢幕燕,春寒犹滞寄书鸿。”参见“ 寄书鴈 ”。
词语解释:寄书雁  拼音:jì shū yàn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奉命出使 匈奴 被扣。后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使复至 匈奴 。 武 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 苏武 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宋 黄庭坚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诗之一:“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读书厌藜莧。试寻北产汗血驹,莫杀南飞寄书鴈。”
词语解释:渐鸿  拼音:jiàn hóng
从水中进到岸上的鸿雁。常以喻仕进。 宋 叶适 《次韵韩仲止》:“林迷久已随甡鹿,磐止何曾有渐鸿。” 明 吴本泰 《帝京篇》:“渐鸿虽可仪,《羔羊》不闻讚。”参见“ 鸿渐 ”。
词语解释:鸿渐  拼音:hóng jiàn
(1).《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晋 潘岳 《西征赋》:“振鷺于飞,鳬跃鸿渐,乘云頡頏,随波澹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夷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宋 契嵩 《〈坛经〉赞》:“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
(2).比喻仕宦的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 汉 十世,始进仕。”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鸿渐随事变,云臺与年峻。”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始龙驤於学海。”
(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后汉书·蔡邕传》:“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縉綎,鸿渐盈阶,振鷺充庭。” 李贤 注:“喻君子仕进於朝。”
词语解释:溟鸿  拼音:míng hóng
(1).高飞的鸿雁。语本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算得生前随分过,争如云外指溟鸿。”
(2).指高空。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嘆 荆湖 永诀禁中,比翼鸟分飞溟鸿,视此身等空。”
词语解释:泥鸿  拼音:ní hóng
“雪泥鸿爪”的略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明 唐寅 《题画陶穀》诗:“信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尔识泥鸿。”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旌召》:“惟愿念故国的泥鸿,望他情意转。”参见“ 雪泥鸿爪 ”。
词语解释:雪泥鸿爪  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
鸿雁在雪地上走过时留下的脚印。语本 宋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復计东西?”后用“雪泥鸿爪”比喻事情过后遗留下的痕迹。 清 钱谦益 《耦耕堂诗序》:“吾两人游跡,雪泥鸿爪,已茫然如往刦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澄怀园 无恙时,二三儒臣,儤直多暇,各就园中寓庐,移花种竹,叠石疏泉,随意自命所居,题之户册,以誌雪泥鸿爪,亦佳话也。” 丁以布 《题西泠扶醉照片寄亚之用吹万韵》:“相印心心到印泉,雪泥鸿爪总前缘。”
词语解释:信鸿  拼音:xìn hóng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词语解释:鸿鸿  拼音:hóng hóng
广大;宏大。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帝入灵宫,左撞黄钟,陞阶置玉,日气曈鸿,鸿鸿杲杲,氛駮阴扫。” 宋 曾巩 《福昌县君傅氏墓志铭》:“生虽有止,存也其长,鸿鸿号声,垂此铭章。”
词语解释:连鸿  拼音:lián hóng
鸿雁飞行时排列成队。 唐 元稹 《闲》诗之二:“连鸿尽南去,双鲤本东流。”
词语解释:麟鸿  拼音:lín hóng
指书信。麟,通“ 鳞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纵云日近 长安 远,何故麟鸿之杳矣。”一本作“ 鳞鸿 ”。
词语解释:诗鸿  拼音:shī hóng
指赠答唱和的诗。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剌继先韵》之一:“泽民我愧无术略,且着诗鸿慰离索。”
词语解释:露鸿  拼音:lù hóng
即露鹄。 宋 利登 《齐天乐》词:“听四壁松声,欲短还细。似近如遥,露鸿声乱 楚 天外。”参见“ 露鵠 ”。
词语解释:露鹄  拼音:lù hú
大雁。天降霜露的时节,大雁最肥美。故称。《文选·张协〈七命〉》:“晨鳬露鵠,霜鵽黄雀。” 李善 注:“《説苑》曰: 魏文侯 耆晨鳧。霜露降,鵠鵽美。”一说,大雁露宿,故称。见 吕向 注。
词语解释:熙鸿  拼音:xī hóng
宏大。《清史稿·礼志四》:“首在 盛京 , 清寧 正寝,建极熙鸿,贞符义审。”
词语解释:嗷鸿  拼音:áo hóng
哀鸣的鸿雁。语本《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后以喻指流离失所痛苦哀号的饥民。 清 林昌彝 《亭槛词》之一:“嗷鸿百万集中野,长官携笛上高楼。”
词语解释:汩鸿
治理洪水
词语解释:戏鸿  拼音:xì hóng
见“ 戏鸿堂帖 ”。
词语解释:戏鸿堂帖  拼音:xì hóng táng tiē
明 董其昌 所刻丛帖名。取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钟繇 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语义。摹刻平生所见 晋 唐 以来法书,共十六卷。初为木刻,后毁于火,重摹刻石。故所传拓本有两种。亦省称“ 戏鸿 ”。 清 周亮工 《题许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声出《戏鸿》《鬱冈》上。”
词语解释:雪里鸿
即雪泥鸿爪
词语解释:大鸿  拼音:dà hóng
黄帝 之臣 鬼臾区 之号。《史记·五帝本纪》:“举 风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鸿 以治民。”《史记·封禅书》:“ 鬼臾区 号 大鸿 ,死葬 雍 ,故 鸿冢 是也。”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皇乎休哉!邃古之茫, 赫胥 、 大鸿 ,橧庥绳书,不可攷也已。”
词语解释:司鸿  拼音:sī hóng
复姓。 汉 有中大夫 司鸿仪 。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旅鸿  拼音:lǚ hóng
旅雁。 唐 鲍溶 《夜寒吟》:“霜飊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
词语解释:霄鸿  拼音:xiāo hóng
高飞的鸿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根伴兮寒螿,名託兮霄鸿。”
词语解释:厖鸿  拼音:máng hóng
(1).洪大;广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湛恩厖鸿,易丰也。” 李善 注:“厖、鸿,皆大也。言湛恩广大,易可丰厚也。”一本作“ 厖洪 ”。 唐 刘禹锡 《汴州郑门新亭记》:“人人驛其声而吟之,始乎諓諓而成乎厖鸿。”
(2).高大。
(3).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含浑然广大之意。《文选·张衡〈思玄赋〉》:“踰厖鸿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旧注:“厖鸿宕冥,皆天之高气也。”参见“ 厖澒 ”。《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灵宪》:“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为厖鸿,盖乃道之干也。”
词语解释:丹鸿  拼音:dān hóng
蝨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蝨》:“蝨一名丹鸿。”
词语解释:九鸿  拼音:jiǔ hóng
犹九方。《鹖冠子·泰录》:“天有九鸿,地有九州。” 陆佃 注:“《拾遗记》曰:‘望三壶如聚米,视八鸿若縈带。’説者以为八鸿,八方之名。鸿,大也。然则九鸿,盖九方歟?”
词语解释:二鸿  拼音:èr hóng
指 北魏 崔鸿 与 李志 。《魏书·李彪传》:“ 志 ,字 鸿道 ,博学有才干,年十餘,便能属文。 彪 甚奇之,谓 崔鸿 曰:‘子宜与 鸿道 为二鸿於 洛阳 。’ 鸿 遂与 志 交款往来。”
词语解释:鱼鸿  拼音:yú hóng
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如今眼底天涯阔,安得鱼鸿远寄笺?”亦指书信。 郭沫若 《樱花书简》之三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纠纷,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参见“ 鱼雁 ”。
词语解释:鱼雁  拼音:yú yàn
亦作“ 鱼鴈 ”。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絶,而笑言久旷。”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鴈,我每日价枕冷衾寒。” 清 孙枝蔚 《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鴈絶,使我泪长垂。”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2).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沉。” 赵朴初 《汉俳三首--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邮票》之三:“鱼雁遍人间,勤传花信一番番。”
词语解释:鴳鸿  拼音:yàn hóng
亦作“鷃鸿”。 鴳雀与鸿鸟。两种大小悬殊的鸟。比喻人们才识的高下。 元 周伯琦 《至正元年复科举乡贡进士纪事》诗:“讎校稽鱼豕,銓题辨鷃鸿。”参见“ 鴳鹏 ”。
词语解释:鴳鹏  拼音:yàn péng
亦作“鷃鹏”。 《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絶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后遂以“鴳鹏”比喻人们志趣、识见的不同。 元 钱选 《山居图卷》诗:“鷃鹏俱有意,兰艾不同根。”
词语解释:业峻绩鸿
功业高,成绩大
词语解释:庬鸿  拼音:máng hóng
见“ 庬澒 ”。
词语解释:庬澒  拼音:máng hòng
亦作“ 庬鸿 ”。 元气混沌未分貌。《孝经援神契》:“天度庬澒。” 宋均 注:“庬澒,未分之象也。” 汉 张衡 《思玄赋》:“踰庬澒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文选·张衡〈思玄赋〉》“庬澒”作“庬鸿”。 刘良 注:“庬鸿,元气也。”
词语解释:八鸿  拼音:bā hóng
犹八方。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朔 ( 东方朔 )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於露坛,祥风起於月馆,望 三壶 如盈尺,视八鸿如縈带。’……八鸿者,八方之名;鸿,大也。”
词语解释:金鸿  拼音:jīn hóng
(1).秋雁。 清 陈维崧 《慢卷紬·赋得秦女卷衣》词:“金鸿嘹唳,萧闺忽忆寒衣事。”
(2).指书信。 清 陈维崧 《还京乐·送叙彝上人北游》词:“怕他年,又红鲤无书,金鸿少使。”
词语解释:泰鸿  拼音:tài hóng
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本原。《鹖冠子·泰鸿》:“ 泰一 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 陆佃 解:“鸿蒙,元气也。泰鸿,元气之始也。” 谭作民 《噩梦》诗:“举足又入化人宫,屈指 太一 与泰鸿。”
词语解释:沈鸿  拼音:shěn hóng
(1906- )机械工程专家。浙江海宁人。自学成才。曾任一机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主持设计制造12万吨水压机、火车轮箍轧机等。主编有《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
词语解释:波鸿  拼音:bō hóng
水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骇,波鸿沸。” 吕延济 注:“波鸿,水鸟也。沸,犹乱飞也。”一说为浪涛。见《文选》 郭璞 注。
词语解释:痝鸿  拼音:máng hóng
犹濛鸿。宇宙未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汉 张衡 《思玄赋》:“踰痝鸿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