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鸷鸟鸷心鸷眭鸷枭鸷发鸷愎鸷毒鸷捍
鸷兽鸷击鸷鸟将击,卑飞敛翼鸷强鸷忿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鸷视鸷狠狼戾
鸷鹗鸷悍鸷勇鸷刻鸷忍鸷距鸷虫 
鸷禽鸷暴鸷骜鸷横鸷击狼噬鸷腾鸷膺 
鸷猛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鸷鹯鸷害鸷戾鸷盩鸷曼 

词语解释:鸷鸟  拼音:zhì niǎo
(1).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孙子·势》:“鷙鸟之疾,至于毁折者,势也。” 唐 杜甫 《醉歌行》:“驊騮作驹已汗血,鷙鸟举翮连青云。” 元 刘永之 《江滨小警胡居敬助教来访雨中有述》诗:“慈乌低避雨,鷙鸟急衝寒。”
(2).燕的别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燕》:“鷰,一名神女,一名天女,一名鷙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燕》:“能制海东青鶻,故有鷙鸟之称。”
词语解释:鸷兽  拼音:zhì shòu
猛兽。《后汉书·马融传》:“鷙兽毅虫,倨牙黔口。”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永清县庙》:“余名 廓 ,为上帝所命,於 金 、 商 、 均 、 房 四郡之间捕鷙兽。”
词语解释:鸷鹗  拼音:zhì è
(1).凶猛的鱼鹰。 唐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诗:“鷙鶚逐孤凤,千春伤我情。”
(2).形容悍勇。 唐 吴少微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左宪多才雄,故人尤鷙鶚。”
词语解释:鸷禽  拼音:zhì qín
猛禽,如鹰鹯之类。《淮南子·氾论训》:“为鷙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鷙禽以奋击拘縶,言鸟以智慧见笼。”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二:“朔风悲老驥,秋霜动鷙禽。”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
词语解释:鸷猛  拼音:zhì měng
犹凶猛。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视 彭 韩 之豹变,谓鷙猛致人爵。”《旧五代史·晋书·王建立传》:“ 建立 少鷙猛无检。”
词语解释:鸷心  拼音:zhì xīn
狠戾之心。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庙堂奇计得,羌虏鷙心摧。”
词语解释:鸷击  拼音:zhì jī
(1).击搏。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低仰之駟,教之功也,鷙击之禽,习之驯也。”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部》:“凡鷙击等,一变为鸽,二变为鴘,转鶬,三变为正鶬。自此以后,至累变,皆为正鶬。”
(3).比喻猛烈。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台陀开纳 ﹞作书貽父母曰: 普鲁士 之鷲,已以鷙击诚心,觉 德意志 民族之大望矣。”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汉 置中丞,总司按劾,故位在鷙击,砥礪其气。” 杨明照 校注:“《春秋纬·感经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成肃杀之威。’”
词语解释:鸷悍  拼音:zhì hàn
凶猛强悍。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二人之不敢请,亦知 始皇 之鷙悍而不可回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七尺身躯,风骨伟岸;千斤膂力,鷙悍标雄。” 闻一多 《红烛·孤雁》:“那鸷悍的霸王啊!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建筑起财力底窝巢。”
词语解释:鸷暴  拼音:zhì bào
指凶灾。《太平广记》卷六十引《女仙传·樊夫人》:“无水旱疫毒鷙暴之伤,岁岁大丰。”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鷙暴不侵,沴瘥无作,稼穡蕃稔,风雨以时。”
词语解释: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比喻百名诸侯不如天子一人
词语解释:鸷眭
形容眼神凶恶
词语解释: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拼音:zhì niǎo jiāng jī , bēi fēi liǎn yì
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六韬·发启》:“鷙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弥耳俯伏。”《孙子·势》:“鷙鸟之疾”。 唐 李靖 注:“‘鷙鸟将击,卑飞敛翼’,皆言待之而后发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贤弟,且不要使性气,鷙鸟将击,卑飞敛翼。”
词语解释:鸷勇  拼音:zhì yǒng
犹勇猛。《三国志·魏志·曹真传》:“常腊,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 太祖 壮其鷙勇,使将虎豹骑。” 宋 苏轼 《客省副使刘琯知恩州制》:“军国异容,兵民异道。治戎振旅,以鷙勇为上。”《明史·丘福传》:“ 福 为人朴戇鷙勇,谋画智计不如 玉 ,敢战深入与 能 埒。”
词语解释:鸷骜  拼音:zhì ào
凶猛而傲慢。《明史·高杰传》:“ 广恩 鷙驁,素不奉约束,而 杰 尤凶暴。”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书韩文后上篇》:“又谓 介甫 鷙驁,能往復自成其説,薄 退之 横空起议为习气。”
词语解释:鸷鹯  拼音:zhì zhān
泛指猛禽。 汉 焦赣 《易林·屯之丰》:“黄鸟悲鸣,愁不见星。困於鷙鸇,使我心惊。”
词语解释:鸷枭  拼音:zhì xiāo
猛禽。亦比喻凶悍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拉撅》:“防范惟严,则鷙梟猰犬何从入乎?”
词语解释:鸷强  拼音:zhì qiáng
勇猛坚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赞》:“ 吴公 鷙彊,实为龙驤。” 李贤 注引《战国策》:“ 廉颇 为人,勇鷙而爱士。 白起 视瞻不转者,执志彊也。”
词语解释:鸷刻  拼音:zhì kè
凶狠刻毒。《新唐书·李尚隐传》:“ 睦州 刺史 冯昭泰 性鷙刻,人惮其彊。”
词语解释:鸷横  拼音:zhì héng
犹蛮横。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为人凶悍鷙横,为举朝所恶。”
词语解释:鸷害  拼音:zhì hài
凶暴残忍。《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然畏人心不肯附,乃阴忍鷙害,肆斩杀怖天下。”
词语解释:鸷发  拼音:zhì fā
猛烈发作。谓顿时显露出来。 明 谢廷杰 《〈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序》:“妙筭所紆,乘时鷙发。”
词语解释:鸷忿  拼音:zhì fèn
强烈忿恨。 宋 沉辽 《苏武归汉图》诗:“将军鷙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词语解释:鸷忍  拼音:zhì rěn
凶残。《新唐书·宦者传上·杨思勗》:“ 思勗 鷙忍,敢杀戮,所得俘,必剥面,剺脑,褫髮皮以示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蔡郝妻妾》:“妇人天资鷙忍,故杀子陨身而不惮。”
词语解释:鸷击狼噬  拼音:zhì jī láng shì
谓凶狠地残害人。《新唐书·王鉷传》:“ 林甫 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 鉷 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鷙击狼噬。”
词语解释:鸷戾  拼音:zhì lì
凶狠粗暴。《水浒后传》第三五回:“那 倭 王鷙戾不仁,黷货无厌。”
词语解释:鸷愎  拼音:zhì bì
残忍刚愎。《战国策·赵策一》:“夫 知伯 之为人也,好利而鷙愎。” 鲍彪 注:“鷙,杀鸟也,喻其残忍。”按,愎,一本作“ 復 ”。
词语解释: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拼音:zhì niǎo lěi bǎi , bù rú yī è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鷙鸟累百,不如一鶚。”《汉书·邹阳传》引作“鷙鸟絫百,不如一鶚”。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鷙鸟比诸侯,鶚比天子。”《文选·孔融〈荐祢衡表〉》:“鷙鸟累百,不如一鶚,使 衡 立朝,必有可观。” 李善 注:“《史记》 赵简子 曰:鷙鸟累百,不如一鶚。”《元典章·吏部六·令史》:“日近之间, 江 南大小诸衙门,不思‘鷙鸟累百,不如一鶚’之意,其於吏员不为精择,依例选用,往往推称旧弊,乞照详事。”
词语解释:鸷距  拼音:zhì jù
踟躇不前貌。《管子·小问》:“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鷙距。” 尹知章 注:“鷙,疑也;距,止也。其役烦,则疑而止也。” 郭沫若 等集校:“‘鷙距’,当以声求之,殆犹趦趄或踟躇。”一说,“鷙”当为“騺”字之误。“騺距”皆止。见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八》“来者鷙距”。
词语解释:鸷腾  拼音:zhì téng
如鸷鸟飞腾。形容战士骁勇、迅猛。《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侃侃庶政, 冉 季 之治也,膺扬鷙腾, 伊 望 之事也。”
词语解释:鸷盩  拼音:zhì zhōu
击搏。 明 归有光 《亡儿翻孙圹志》:“何美好清淑如吾儿,使之摧折沉埋,必蒙倛而鷙盩者,乃享富贵而长世也?”
词语解释:鸷毒  拼音:zhì dú
凶残狠毒。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 传策 益不懌,居家鷙毒日甚,於是家奴 郭道士 等十餘人,自度必死於 传策 之手,不若先杀之为快。”
词语解释:鸷视  拼音:zhì shì
如鸷鸟视物。形容目光锐利,无所畏惧。《宋史·刘拯传》:“时 祖禹 等已贬, 軾 謫 英州 ,而 拯 犹鷙视不愜也。”
词语解释:鸷虫  拼音:zhì chóng
凶猛的鸟兽。《礼记·儒行》:“鷙虫攫搏,不程勇者。” 郑玄 注:“鷙虫,猛鸟猛兽也。” 孔颖达 疏:“虫是鸟兽通名,故为猛鸟猛兽。”
词语解释:鸷膺  拼音:zhì yīng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为人,蜂準,长目,鷙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张守节 正义:“鷙鸟,鶻。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后即以“鷙膺”谓胸部突出。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秦王 为人,隆準长目,鷙膺豺声,少恩,虎视狼心。”
词语解释:鸷曼  拼音:zhì màn
抵突。形容马性猛戾不驯,欲狂突以去其羁勒。《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鷙,抵也。曼,突也。”一说,犹迟重。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鷙曼,犹言迟重;言马被介而气塞行滞,有决衔絶轡之忧。”鸷曼,指抵触车幔。参阅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词语解释:鸷捍  拼音:zhì gǎn
凶猛强悍。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书》:“且夫西北边固多沉谋鷙扞之士矣。”
词语解释:鸷狠狼戾  拼音:zhì hěn láng lì
形容凶狠乖戾。《金史·纥石烈牙吾塔传》:“ 塔 为人鷙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