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鸯锦 拼音:yāng jǐn
有鸳鸯纹饰的丝织品。词语解释:鸯龟 拼音:yāng guī
龟的一种。相传能食蛇、犬。《太平广记》卷四六五引 沉怀远 《南越志》:“ 初寧县 里多鸯龟,壳薄狭而燥,头似鹅,不与常龟同,而能囓犬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摄龟》﹝释名﹞引 苏恭 曰:“鸯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故 楚 人呼呷蛇龟。”词语解释:鸯窭利摩罗 拼音:yāng jù lì mó luó
佛教人名。梵语。意译为 指鬘 。初信邪说,杀人取指以作冠首华鬘。为充指数,甚至欲害其母。后得佛教诲,改过忏诲,而入佛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善施长者 宅侧有大窣堵波,是 鸯窶利摩罗 捨邪之处。 鸯窶利摩罗 者, 室罗伐悉底国 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 世尊 悲愍,方行导化。”亦省称“ 鸯摩 ”。 清 陈维崧 《高阳台·绣佛》词:“配匀五色长生缕,记 鸯摩 夙业, 迦叶 前游。”词语解释:鸯浆 拼音:yāng jiāng
清泉名。在 山西省 虞城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翠柏荫峯,清泉灌顶。 郭景纯 云:‘世所谓 鸯浆 也,发于上而潜于下矣。’”词语解释:鸯摩 拼音:yāng mó
见“ 鸯窶利摩罗 ”。
词语解释:鸯窭利摩罗 拼音:yāng jù lì mó luó
佛教人名。梵语。意译为 指鬘 。初信邪说,杀人取指以作冠首华鬘。为充指数,甚至欲害其母。后得佛教诲,改过忏诲,而入佛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善施长者 宅侧有大窣堵波,是 鸯窶利摩罗 捨邪之处。 鸯窶利摩罗 者, 室罗伐悉底国 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 世尊 悲愍,方行导化。”亦省称“ 鸯摩 ”。 清 陈维崧 《高阳台·绣佛》词:“配匀五色长生缕,记 鸯摩 夙业, 迦叶 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