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鸭 拼音:jīn yā
一种镀金的鸭形铜香炉。 唐 戴叔伦 《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失题》曲:“步苍苔凉透罗袜,掩朱门香冷金鸭。” 龚骞 《九秋诗·秋月》:“綺窗独坐香沉酒,金鸭无烟道书朽。”词语解释:鹅鸭 拼音:é yā
(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 清 查慎行 《从湖州至四安舟中大雨》诗:“问路屡见紿,方言乱鹅鸭。”词语解释:野鸭 拼音:yě yā
形状跟家鸭相似,野生,能飞翔,又善于游泳,吃小鱼、贝类及植物的种子、果实等。也叫凫或绿头鸭。 五代 齐己 《野鸭》诗:“野鸭殊家鸭,离羣忽远飞。” 石三友 《金陵野史·南京板鸭琐忆》:“ 苏北 野鸭渡 江 来到 湖熟 落户后,逐渐被驯为家鸭。”词语解释:宝鸭 拼音:bǎo yā
即香炉。因作鸭形,故称。 唐 孙鲂 《夜坐》诗:“划多灰杂苍虯跡,坐久烟消宝鸭香。” 宋 范成大 《减字木兰花》词:“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 明 王錂 《春芜记·邂逅》:“宝鸭香消帘半捲,梦初醒;天气好,花事又凋零。” 清 赵翼 《虾须帘》诗:“昼静香常笼宝鸭,夜明光欲夺银蟾。”词语解释:睡鸭 拼音:shuì yā
古代一种香炉。铜制,状如卧着的鸭,故名。 唐 李商隐 《促漏》诗:“舞鸞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宋 黄庭坚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诗:“欲雨鸣鳩日永,下帷睡鸭春閒。”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君后制衣》:“睡鸭香消,鞾烛频频换,疎鐘远寺传。” 清 金农 《龙涎香》诗之一:“懒与人间鬭檀麝,夕熏睡鸭已心灰。”词语解释:凫鸭 拼音:fú yā
(1).水鸭。 宋 孔武仲 《汴河》诗:“时登絶逕步榆柳,或面荒陂看鳧鸭。” 宋 苏辙 《赵少师自南都访欧阳少师于颍州留西湖久之作诗献阳公》:“棹进鳧鸭乱,乐作虫鱼惊。”
(2). 北魏 所定官号。指诸曹走使。《魏书·官氏志》:“每於制定官号,多不依 周 汉 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鳧鸭,取飞之迅疾。”词语解释:斗鸭 拼音:dòu yā
亦作“鬭鸭”。
(1).使鸭相斗的博戏。相传起于 汉 初。《西京杂记》卷二:“ 鲁恭王 好鬭鸡鸭及鹅雁。”《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时 建昌侯 虑 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南史·王僧达传》:“﹝ 僧达 ﹞坐属疾而於 扬列桥 观鬭鸭,为有司所纠。” 南唐 冯延巳 《谒金门》词:“鬭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2).指人工豢养专供斗鸭游戏用的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立 登 为王太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是岁 魏文帝 遣使求雀头香……鬭鸭、长鸣鸡。” 宋 梅尧臣 《鸭脚子》诗:“ 魏帝 昧远图,于 吴 求鬭鸭。”词语解释:香鸭 拼音:xiāng yā
鸭形香炉。 宋 黄庭坚 《惜馀欢·茶词》词:“歌阑旋烧絳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 清 陈维崧 《眉峰碧·春夜见新月》词:“无语抛银甲,且自偎香鸭。”词语解释:射鸭 拼音:shè yā
(1).古时的一种游戏。 唐 王建 《宫中三台词》之八三:“鱼藻池边射鸭,芙蓉苑里看花。”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三:“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新五代史·晋出帝纪》:“﹝ 开运 三年春二月﹞壬午,射鸭於 板桥 。”
(2).射猎野鸭。 明 高启 《射鸭词》:“射鸭去,清江曙;射鸭返,迴塘晚。秋菱叶烂烟雨晴,鸭羣未下媒先鸣。”词语解释:绿鸭 拼音:lǜ yā
见“ 緑头鸭 ”。
词语解释:绿头鸭 拼音:lǜ tóu yā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宋 曾慥 《类说·语林》:“ 李远 为 杭州 刺史,嗜啖緑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餉,相厚者乃緑头鸭一对而已。”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 宜城 酒熟花覆桥,沙晴緑鸭鸣咬咬。”
(2). 唐 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家有红颊儿,能唱《緑头鸭》。” 清 孙枝蔚 《重访李太虚宗伯于南昌》诗:“解唱《緑头鸭》,曾看红颊儿。”词语解释:水鸭 拼音:shuǐ yā
(1).水鸟名。凫的俗称。《急就篇》卷二“春草鷄翘鳧翁濯” 唐 颜师古 注:“鳧者,水中之鸟,今所谓水鸭也。” 唐 李群玉 《钓鱼》诗:“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燕志儁 《守夜人》:“水鸭呵,水鸭快来了,可是,也许今年这些炮声吓得他们不来了。”
(2).蛙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虫鱼》:“水鸭,蛙也。今人呼水鷄,本此。”词语解释:银鸭 拼音:yín yā
镀银的鸭形铜香炉。 唐 李白 《襄阳歌》:“谁能忧彼身后事,金鳧银鸭葬死灰。” 唐 秦韬玉 《咏手》:“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清 陈维崧 《散馀霞·十六夜即景》词:“一隻银鸭牀头镇,厌厌春困。”词语解释:瑞鸭 拼音:ruì yā
鸭形香炉的美称。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瑞鸭香销,铜壶漏永,谁惜无眠展转。” 宋 杨无咎 《齐天乐·柳梢青》词:“瑞鸭烟浓。晓来絃管,声在霜空。”词语解释:能言鸭 拼音:néng yán yā
唐 陆龟蒙 故事。比喻文人囊中虽无所有,但其才智足以惊人。 宋 苏轼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陆龟蒙》诗:“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璌 曰:“ 陆龟蒙 有鬭鸭一栏,颇极驯养。一旦驛使过焉,挟弹毙其尤者。 龟蒙 曰:‘此鸭善人言,见欲附 苏州 上进,使者奈何毙之?’使人惧,尽与橐中金,以窒其口。徐使问人语之状, 龟蒙 曰:‘能自呼名耳。’” 宋 辛弃疾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词:“便整 松江 一棹,检点能言鸭。”按,用 苏 诗改作,亦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词语解释:铜鸭 拼音:tóng yā
铜制的鸭形香炉。 宋 洪刍 《香谱·水浮香》:“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鳧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 宋 陆游 《岁暮遣兴》诗之二:“铜鸭香生风嫋嫋,竹鸡声断雨丝丝。”词语解释:青鸭 拼音:qīng yā
绿头鸭。 唐 张籍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词语解释:玉鸭 拼音:yù yā
美称形状似鸭的熏炉。 宋 毛滂 《诉衷情》词:“短疏縈緑象牀低,玉鸭度香迟。”词语解释:家鸭 拼音:jiā yā
鸭的一种,羽毛白色或花褐色,肉和卵供食用。古称“鶩”。《尸子》卷下:“野鸭为鳧,家鸭为騖,不能飞翔。”词语解释:板鸭 拼音:bǎn yā
盐渍压扁后再风干的鸭子。《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如今买一隻板鸭和几斤肉,再买一尾鱼来,託 王羽秋 老爹来收拾,做个四样纔好。” 张天翼 《皮带》:“五哥,你说咸板鸭好还是烧鸭子好?”词语解释:绿头鸭 拼音:lǜ tóu yā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宋 曾慥 《类说·语林》:“ 李远 为 杭州 刺史,嗜啖緑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餉,相厚者乃緑头鸭一对而已。”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 宜城 酒熟花覆桥,沙晴緑鸭鸣咬咬。”
(2). 唐 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家有红颊儿,能唱《緑头鸭》。” 清 孙枝蔚 《重访李太虚宗伯于南昌》诗:“解唱《緑头鸭》,曾看红颊儿。”词语解释:炉鸭
放在火炉上烧烤出来的鸭子词语解释:刀鸭 拼音:dāo yā
鸭的一种。词语解释:仔鸭 拼音:zǐ yā
指9到13周龄而供应市场的肥鸭词语解释:脚鸭 拼音:jiǎo yā
见“ 脚丫 ”。
词语解释:脚丫 拼音:jiǎo yā
亦作“脚丫子”。亦作“脚鸭”。亦作“脚鸭子”。 方言。脚;脚趾头。《中国民间故事选·渔童》:“荷花上坐着一个小渔童--头上梳一对黑抓髻,红袄,绿裤,光着脚鸭,怀里抱着一棵钓鱼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章:“孩子们分散在弯曲的河床边,有的还脱了鞋光着脚丫跳到冷水里。” 梁斌 《播火记》十七:“我看他变貌失色,就往外溜,一出门撒开脚丫子跑回来!” 蓝光 《走向一条路》:“你看 小狗 脚上那鞋都露出脚鸭子了!”词语解释:北京鸭 拼音:běi jīng yā
著名的优良家鸭品种,原产于 北京 。羽毛纯白色,嘴、腿和蹼橘红色。产卵多,生长快,肉肥美。词语解释:桃弓射鸭 拼音:táo gōng shè yā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四:“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射鸭,一种水上游戏。竹枝弓,即桃竹弓。后因以“桃弓射鸭”指隐士的闲逸生活。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桃弓射鸭罢,独宿短蓑舞。”参见“ 桃竹 ”。
词语解释:桃竹 拼音:táo zhú
竹的一种。质地坚实,为制箭、做手杖、编席的好材料。《隋书·北狄传·西突厥》:“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枝以赐 射匱 。” 唐 李白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诗:“桃竹书筒綺绣文,良工巧妙称絶羣。” 宋 苏轼 《赠蒲涧信长老》诗:“已从 子美 得桃竹,不向 安期 觅枣瓜。”自注:“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録 子美 诗遗之。” 元 王恽 《番禺杖》诗:“桃竹那能比,桄榔未足歌。”词语解释:黄鸭 拼音:huáng yā
鸳鸯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鸳鸯》。词语解释:番鸭 拼音:fān yā
家禽的一种。也叫洋鸭。脸及颈上部皮肤粗红,嘴基部与眼部有不规则肉瘤,公鸭尤为显著。羽毛有白色和杂色两种。头大,脚矮,行动迟缓。生长快,容易肥育。原产 南美洲 及 中美洲 ,我国 华南 地区饲养较多。 潘漠华 《黎明在涌金门外》诗:“假使那番鸭会飞,我将托他寄封信,寄往畈满豆花的南乡。”词语解释:宰肥鸭 拼音:zǎi féi yā
清 乾隆 时惩治贪吏,没收其财产入官,称为“宰肥鸭”。《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 顺治 时 扬州 嘉定 之屠杀, 乾隆 时之宰肥鸭(宰肥鸭者, 乾隆 时,虏最贪诈,恶租税厚歛,有黷货之名,且不能不归诸府库,乃时时蠲租以市惠,而阴纵督抚,使括民财,及其满盈,则以事籍没之,入内务府。其间接所得,什倍租税),已成陈迹,姑不深论。”词语解释:烤鸭 拼音:kǎo yā
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鸭子。如: 北京 烤鸭是世界名菜。词语解释:烧鸭 拼音:shāo yā
即烤鸭。《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此时 糖葫芦 嘴里正衔着一块荷叶卷子,一片烧鸭,嘴唇皮上油晃晃的。” 张天翼 《小帐》:“他微笑地瞧着那孩子的黑脸,一面从盘子里拖下小半个烧鸭来切着。”词语解释:子鸭 拼音:zǐ yā
幼鸭,嫩鸭。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供厨者……子鸭六七十日,佳。过此肉硬。”词语解释:瑶鸭 拼音:yáo yā
玉制鸭形薰炉。 宋 谢翱 《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爇。”亦用作鸭形薰炉的美称。 明 文徵明 《春晓曲》诗:“东风掠幌鸞綃动,瑶鸭兰温睡初重。”词语解释:雕鸭 拼音:diāo yā
鸭形熏炉的美称。 明 刘仔肩 《夜宴》诗:“篆香琱鸭换,银甲小筝弹。”词语解释:墨鸭 拼音:mò yā
方言。即鸬鹚。词语解释:土鸭 拼音:tǔ yā
蛙的一种。《尔雅·释鱼》“在水者黽” 晋 郭璞 注:“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鸭。” 郝懿行 义疏:“黽似青鼃,大腹,背有黑文一道,其鸣蛤蛤者是也,鸣声似鸭,故名土鸭。” 元 陈旅 《送项炼师还天台》诗:“谷煖金鹅大,溪深土鸭肥。”一说,即金线蛙。词语解释:填鸭 拼音:tián yā
(1).一种强制肥育的饲鸭方法。小鸭一个半月后开始填肥,约经半个月肥育结束。每日两次把做成长条形的饲料用手工填入鸭食道内;或把粥状饲料用机器经橡皮管填入。填鸭期间注意限制鸭的活动,使它很快长肥。北京鸭多用此法饲养。
(2).用填鸭的方法饲养的鸭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时端进菜来。泼满的燕窝,滚肥的海参,大片的鱼翅以至油鸡、填鸭之类,摆了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