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鸭头 拼音:yā tóu
鸭头色绿,形容水色。 唐 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宋 苏轼 《送别》诗:“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清 纳兰性德 《踏莎行》词:“春水鸭头,春山鸚嘴。”词语解释:鸭绿 拼音:yā lù
(1).亦作“ 鸭渌 ”。指 鸭绿江 。 宋 徐竞 《高丽图经·封境》:“昔以 大辽 为界,后为所侵迫,乃筑 来远城 以为阻固。然亦恃 鸭緑 以为险地。 鸭緑之水 ,源出 靺鞨 ,其色如鸭头,故以名之。”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纰漏》:“ 李勣 征 高丽 ,令 元万顷 作檄。其语有‘不知守 鸭渌 之险,莫离支报’云。” 明 夏完淳 《燕问》:“灵人握手,帝跡推迁,是以 鸭緑 缠其后, 碣石 钥其前。”
(2).喻水色如鸭头浓绿。 宋 陆游 《快晴》诗:“瓦屋螺青披雾出, 锦江 鸭緑抱山来。” 清 纳兰性德 《松花江》诗:“烟光浮鸭緑,日气射鳞红。”词语解释:鸭脚 拼音:yā jiǎo
(1).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 宋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诗:“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2).指银杏的果实。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宋 陆游 《听雪为客置茶果》诗:“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元 詹时雨 《一枝花·丽情》套曲:“银杏叶彫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
(3).即鸭脚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 范祥雍 校注:“《齐民要术》三‘种葵’注:‘按今世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復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也。’”参见“ 鸭脚葵 ”。
词语解释:鸭脚葵 拼音:yā jiǎo kuí
植物名。菜的一种。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禄米麞牙稻,园蔬鸭脚葵。”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词语解释:鸭头绿 拼音:yā tóu lǜ
(1).绿色。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醅。” 王琦 注:“ 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鳧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緑、翠毛碧云。’”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緑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词语解释:鸭炉 拼音:yā lú
亦作“ 鸭罏 ”。 古代熏炉名。形制多作鸭状,故名。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晴日满窗鳧鶩散, 巴 童来按鸭炉灰。” 清 陈维崧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宁董文友赋》词:“迴廊碧甃芭蕉叶,鸭罏瑞脑薰犹热。”词语解释:鸭儿 拼音:yā ér
(1).小鸭。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詈词。犹言乌龟王八。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浙 人以鸭儿为大讳。北人但知鸭羹虽甚热亦无气。后至南方,乃知鸭若只一雄,则虽合而无卵,须二三始有子。其以为讳者,盖为是耳,不在于无气也。”词语解释:鸭子 拼音:yā zǐ
(1).鸭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率二斗,及热下盐一升和之。汁极冷,内瓮中,浸鸭子。一月任食。煮而食之,酒食俱用。咸彻则卵浮。”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即于腹上约其尺寸,用利刃决之,肝胆突出,即割下其胆,皆如鸭子大,曝乾以备上贡。”
(2).家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戮戮脯子上的肉厚,方纔叫 景兰江 讲价钱买了。” 张国庆 《亲仇》第五章:“ 石祥 走过去,帮助孩子们把掉在沟里的鸭子抓上来,转身来到 孙 家小院。”
(3).指脚。俗称脚为脚丫子,省作丫子,故亦以鸭子相称。 万国儒 《踩电铃》:“他一看离上班还差二十多分钟,于是心里一急,撒鸭子就跑。”词语解释:鸭栏
关鸭场地周围的栅栏词语解释:鸭头青 拼音:yā tóu qīng
即鸭头绿。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诗之三:“ 苕水 如 汉水 ,鳞鳞鸭头青。”参见“ 鸭头緑 ”。
词语解释:鸭头绿 拼音:yā tóu lǜ
(1).绿色。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醅。” 王琦 注:“ 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鳧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緑、翠毛碧云。’”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緑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词语解释:鸭头春 拼音:yā tóu chūn
犹言鸭头绿。春,春色,绿色。 唐 刘禹锡 《浪淘沙词》之三:“ 汴水 东流虎眼文,清 淮 晓色鸭头春。” 宋 梅尧臣 《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诗:“冰消湖已緑,渺渺鸭头春。”词语解释:鸭阵 拼音:yā zhèn
鸭群。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词语解释:鸭雏 拼音:yā chú
刚孵出的幼鸭。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些军人好事爱玩,还把小孩子,战马,看家的狗,同一群鸭雏,全部都带到河中来。”词语解释:鸭绿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亦作“鸭淥江”。 中 朝 两国界河。源出 吉林 东南 中 朝 边境的 白头山 ,西南流到 辽宁 丹东 以下入 黄海 。长795公里。支流有 长津江 、 浑江 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辽史·太祖纪上》:“冬十月戊申,钩鱼于 鸭渌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九·朝鲜等附》:“ 鸭渌江 , 杜佑 曰在 平壤 西北四百五十里。《汉志》所谓 马訾水 也。” 魏巍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秋天的 鸭绿江 水,正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向大海里流去。”词语解释:鸭心 拼音:yā xīn
古代鸭形熏炉的炉心。《全唐诗》卷七八五载《宴李家宅》:“银榼酒倾鱼尾倒,金鑪灰满鸭心香。”词语解释:鸭掌 拼音:yā zhǎng
(1).鸭的足掌。剥去外皮,肉可制肴。
(2).即鸭脚葵。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白茎紫蔕,豚耳鸭掌。” 唐 罗隐 《秋日怀贾随进士》诗:“晓匣鱼肠冷,春园鸭掌肥。”参见“ 鸭脚葵 ”。
词语解释:鸭脚葵 拼音:yā jiǎo kuí
植物名。菜的一种。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禄米麞牙稻,园蔬鸭脚葵。”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词语解释:鸭绿水 拼音:yā lù shuǐ
亦作“鸭淥水”。 即 鸭绿江 。《北史·于仲文传》:“至 鸭緑水 , 高丽 将 乙支文德 诈降,来入其营。”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契丹鱼鳔》:“ 契丹 鸭渌水 牛鱼鰾,製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 鸭緑水 。”参见“ 鸭緑江 ”。
词语解释:鸭绿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亦作“鸭淥江”。 中 朝 两国界河。源出 吉林 东南 中 朝 边境的 白头山 ,西南流到 辽宁 丹东 以下入 黄海 。长795公里。支流有 长津江 、 浑江 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辽史·太祖纪上》:“冬十月戊申,钩鱼于 鸭渌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九·朝鲜等附》:“ 鸭渌江 , 杜佑 曰在 平壤 西北四百五十里。《汉志》所谓 马訾水 也。” 魏巍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秋天的 鸭绿江 水,正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向大海里流去。”词语解释:鸭桃 拼音:yā táo
《汉武帝内传》:“﹝ 侍女 ﹞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 王母 。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后因以“鸭桃”指仙桃。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词语解释:鸭步 拼音:yā bù
即鸭跖草。 宋 朱敦儒 《踏莎行·送子权赴藤》词:“花涨藤江,草薰鸭步,锦帆兰棹分春去。”参见“ 鸭跖草 ”。
词语解释:鸭蹠草 拼音:yā zhí cǎo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蓝色,结蒴果。茎下部常匍匐地上,节上生根。多生阴湿之地。全草可作猪饲料,也用作清热解毒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释名﹞引 陈藏器 曰:“鸭跖生 江 东、 淮 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词语解释:鸭头波 拼音:yā tóu bō
绿色水波。 清 陈维崧 《望梅·春城望纸鸢》词:“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鳶都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余之扫墓 杭州 也, 苏州 陆生 鼎 画扇赠云:‘一支兰桨鸭头波,两个渔翁载酒过。’”词语解释:鸭馄饨 拼音:yā hún tun
食品名。 元 方回 《听航船歌》:“争似梢工留口喫, 秀州 城外鸭餛飩。” 清 吴翌凤 《镫窗丛录》卷五:“ 浙 东用火哺鸭,其未成者, 嘉兴 用香盐炮之,为春月佳味,名曰鸭餛飩……今俗名嘉蛋。”词语解释:鸭脚葵 拼音:yā jiǎo kuí
植物名。菜的一种。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禄米麞牙稻,园蔬鸭脚葵。”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词语解释:鸭舌 拼音:yā shé
(1).鸭的舌头。可作菜肴。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章:“每次都要摆在太后跟前的‘清炖鸭舌’,盛在杏黄色的大碗里,汤上浮起数十条姜芽似的鸭舌,鲜美异常。”
(2).指鸭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肤色油黑,手脚粗大,头上戴顶有个光滑黑亮的鸭舌的蓝咔叽制帽。”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他头上戴着鸭舌帽子,鸭舌前面吊着一副蓝色眼镜。”
(3).指鸭舌草。 宋 苏辙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诗:“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词语解释:鸭头丸帖 拼音:yā tóu wán tiē
书帖名。 晋 王献之 书。 清 王士禛 《题查夏重芦塘放鸭图》诗之三:“《鸭头丸帖》、《种鱼经》,尽日芦碕泛渺冥。”词语解释:鸭儿梨 拼音:yā ér lí
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卵圆形,皮薄而光滑,淡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脆而多汁。词语解释:鸭屎臭 拼音:yā shǐ chòu
方言。丢脸;不光彩。《歇浦潮》第五二回:“我吗?可早已如数还了木器店咧!不像你这般鸭屎臭。”《收穫》1964年第2期:“布厂的人都在说:靠这种‘鸭屎臭’的办法评上先进,情愿还是戴落后帽子。”词语解释:鸭屁股 拼音:yā pì gǔ
发型的一种。其脑后部分状如鸭尾,故称。 吴组缃 《山洪》六:“保长站到店门上,不住的用手摩着留在后脑上的‘鸭屁股’。”词语解释:鸭步鹅行 拼音:yā bù é xíng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词语解释:鸭式帽 拼音:yā shì mào
即鸭舌帽。 郭小川 《雪兆丰年》诗:“披上大衣,戴上鸭式帽。”参见“ 鸭舌帽 ”。
词语解释:鸭舌帽 拼音:yā shé mào
帽子的一种。帽顶前部有突出的月牙形帽檐,状如鸭舌,故称。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戴着鸭舌帽,穿着很考究的咖啡色的料子服。”词语解释:鸭头船 拼音:yā tóu chuán
一种船头如鸭头形的大船,故称。《太平御览》卷七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晨鳧,即青桐大舡名, 诸葛恪 所造鸭头舡也。”词语解释:鸭子陂 拼音:yā zǐ bēi
水名。在今 河南省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其水又东南为 鸭子陂 。陂广十五里,餘波南入 甲庚沟 ,西注 洧 。” 宋 陆游 《书感》诗:“ 鸭子陂 头看水生, 蜂儿园 里按歌声。”词语解释:鸭嘴龙 拼音:yā zuǐ lóng
古爬行动物。生活于中生代,是中等大小的恐龙,嘴宽扁似鸭,前肢很短,行动依靠粗大的后肢。生活在水边。词语解释:鸭垆 拼音:yā lú
见“ 鸭炉 ”。
词语解释:鸭炉 拼音:yā lú
亦作“ 鸭罏 ”。 古代熏炉名。形制多作鸭状,故名。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晴日满窗鳧鶩散, 巴 童来按鸭炉灰。” 清 陈维崧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宁董文友赋》词:“迴廊碧甃芭蕉叶,鸭罏瑞脑薰犹热。”词语解释:鸭嘴棍 拼音:yā zuǐ gùn
古代武器名。一端是手柄,另一端由两块铁片组成,状如鸭嘴。亦可作刑具。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那手持鸭嘴棍的皂隶,则双手把棍子向公案前一举,喊道:‘大人验刑。’”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五章:“他们扎上红头巾,系上红腰带,拿着扎枪、腰刀、朴刀、大刀、铁箍棒、鸭嘴棍、虎头钩、三节鞭等等武器,很是威武。”词语解释:鸭羹 拼音:yā gēng
即鸭臛。词语解释:鸭脚子 拼音:yā jiǎo zǐ
银杏的别称。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禁中旧有鸭脚子四本,俗谓之银杏,大皆合抱。” 宋 梅尧臣 有《鸭脚子》诗。词语解释:鸭脚羹 拼音:yā jiǎo gēng
菜羹名。用鸭脚葵的花制成,故称。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下:“鸭脚羹:葵,似今蜀葵。丛短而叶大以倾阳,故性温。其法与羹菜同。《豳风·六月》所烹者,是也…… 白居易 诗云:‘禄米麞牙稻,园蔬鸭脚葵。’因名。”词语解释:鸭绒 拼音:yā róng
加工过的氄毛,有很强的保温能力。可用以填塞枕头或作棉袄、被褥的内胎等。词语解释:鸭农 拼音:yā nóng
以饲养鸭子为业或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农民词语解释:鸭卵 拼音:yā luǎn
鸭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杬子法,用杬木皮渍鸭卵。”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鸭卵河魨子》:“ 王 以鸭卵实生河魨子与 顺 食,竟无害。后闻海乡人云:河魨同鸭卵食,则不杀人,信然。”参见“ 鸭蛋 ”。
词语解释:鸭蛋 拼音:yā dàn
(1).鸭子产的卵。 张国庆 《亲仇》第二六章:“桌上放着几盘菜,一盘咸鸭蛋,一盘油炸小鱼,还有一大盘子黄瓜丝拌麻酱。”
(2).比喻零。谓没有成绩。数目零,记作“○”,状如鸭蛋,故有此喻。 朱光斗 《神枪手》:“啊?我一听‘打’字儿心就颤,就想到上次打靶吃鸭蛋。”词语解释:鸭嘴船 拼音:yā zuǐ chuán
船名。船形扁长似鸭嘴,故称。 清 王士禛 《题苏台杨柳枝词后》诗之二:“雁齿红桥鸭嘴船,曲尘风起艷阳天。”词语解释:鸭嘴笔 拼音:yā zuǐ bǐ
文具名。制图时用来画墨线。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金属片合成,略呈鸭嘴形。两片间的空隙可贮墨水。词语解释:鸭嘴獭 拼音:yā zuǐ tǎ
即鸭嘴兽。 严复 《有如三保》:“地学家谓 澳洲 以夐远不通故,其中动植诸物,皆比 欧 亚 为后一期,如甘噶卢、鸭嘴獭之类。”参见“ 鸭嘴兽 ”。
词语解释:鸭嘴兽 拼音:yā zuǐ shòu
哺乳动物。体肥而扁;嘴扁平而突出,状似鸭嘴。毛细密,深褐色,有光泽。前、后肢有蹼,适于游泳。又有尖锐的爪,适于掘土。穴居水边,以昆虫和贝类为食。卵生,由雌兽伏卵孵化。无乳头,乳汁由腹部的几个乳腺流出,哺乳时仰卧。产于 澳大利亚 南部及 塔斯马尼亚 。词语解释:鸭儿广 拼音:yā ér guǎng
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圆形,皮较粗糙,土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脆而多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糟蟹》:“鸭儿广,梨属,形如木瓜,色如鸭黄,广者,黄之转音也。”词语解释:鸭舌帽 拼音:yā shé mào
帽子的一种。帽顶前部有突出的月牙形帽檐,状如鸭舌,故称。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戴着鸭舌帽,穿着很考究的咖啡色的料子服。”词语解释:鸭臛 拼音:yā huò
鸭肉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作鸭臛法,用小鸭六头、羊肉二斤,大鸭五头、葱三升、芋二十株,橘皮三叶,木兰五寸,生薑十两,豉汁五合,米一升,口调其味,得臛一斗,先以八升酒煮鸭也。”词语解释:鸭嘴兽 拼音:yā zuǐ shòu
哺乳动物。体肥而扁;嘴扁平而突出,状似鸭嘴。毛细密,深褐色,有光泽。前、后肢有蹼,适于游泳。又有尖锐的爪,适于掘土。穴居水边,以昆虫和贝类为食。卵生,由雌兽伏卵孵化。无乳头,乳汁由腹部的几个乳腺流出,哺乳时仰卧。产于 澳大利亚 南部及 塔斯马尼亚 。词语解释:鸭儿广梨 拼音:yā ér guǎng lí
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圆形,皮较粗糙,土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带酸,多汁
这种植物的果实词语解释: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地肤的别称。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许,叶心脏形或卵形,似鸭舌。夏秋开花,色浓青,可供观赏。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词语解释:鸭丁 拼音:yā dīng
切成小块的鸭肉。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一章:“鸭丁葛仙米、山药樱桃肉,干煸牛肉丝、白切羊肉片……数不清的珍馐美味。连 荣禄 都觉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词语解释:鸭渌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见“ 鸭緑江 ”。
词语解释:鸭绿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亦作“鸭淥江”。 中 朝 两国界河。源出 吉林 东南 中 朝 边境的 白头山 ,西南流到 辽宁 丹东 以下入 黄海 。长795公里。支流有 长津江 、 浑江 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辽史·太祖纪上》:“冬十月戊申,钩鱼于 鸭渌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九·朝鲜等附》:“ 鸭渌江 , 杜佑 曰在 平壤 西北四百五十里。《汉志》所谓 马訾水 也。” 魏巍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秋天的 鸭绿江 水,正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向大海里流去。”词语解释:鸭渌水 拼音:yā lù shuǐ
见“ 鸭緑水 ”。
词语解释:鸭绿水 拼音:yā lù shuǐ
亦作“鸭淥水”。 即 鸭绿江 。《北史·于仲文传》:“至 鸭緑水 , 高丽 将 乙支文德 诈降,来入其营。”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契丹鱼鳔》:“ 契丹 鸭渌水 牛鱼鰾,製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 鸭緑水 。”参见“ 鸭緑江 ”。
词语解释:鸭绿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亦作“鸭淥江”。 中 朝 两国界河。源出 吉林 东南 中 朝 边境的 白头山 ,西南流到 辽宁 丹东 以下入 黄海 。长795公里。支流有 长津江 、 浑江 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辽史·太祖纪上》:“冬十月戊申,钩鱼于 鸭渌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九·朝鲜等附》:“ 鸭渌江 , 杜佑 曰在 平壤 西北四百五十里。《汉志》所谓 马訾水 也。” 魏巍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秋天的 鸭绿江 水,正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向大海里流去。”词语解释:鸭矢 拼音:yā shǐ
方言。鸭屎。丢脸;不光彩。矢,通“ 屎 ”。《孽海花》第十四回:“谁知 筱亭 自从晓得家眷将要到京;倒似起了心事一般,知道这回没有占得鰲头,终难免夫鸭矢。”词语解释:鸭爪稗 拼音:yā zhǎo bài
穇子的异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穇子》。词语解释:鸭梨 拼音:yā lí
梨的一个品种,果实长椭圆形,皮薄而光滑,淡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果肉脆,多汁词语解释:鸭母船 拼音:yā mǔ chuán
前狭后广的漕篷船。 清 周亮工 《闽茶曲》:“ 崇安 仙令递常供,鸭母船开朱映红。”原注:“漕篷船前狭后度, 延建 人呼为鸭母。” 清 王士禛 《题查夏重芦塘放鸭图》诗之二:“鸭母船依湖水滨,船头长日饭龟蒓。”词语解释:鸭母 拼音:yā mǔ
(1).指 清 康熙 年间 台湾 农民起义领袖 朱一贵 。 朱 原为 福建 长泰 人。 明 亡后迁居 台湾 。以养鸭为业。因知府 王珍 贪污残暴, 康熙 六十年(公元1721年)夏率众起义,曾占领全 台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其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而跳身以从 鸭母 。’”原注:“ 康熙 末, 臺湾 逆寇 朱一贵 结党煽乱。 一贵 以养鸭为业。 闽 人皆呼为 鸭母 云。”
(2).指鸭母船。参见“ 鸭母船 ”。
词语解释:鸭母船 拼音:yā mǔ chuán
前狭后广的漕篷船。 清 周亮工 《闽茶曲》:“ 崇安 仙令递常供,鸭母船开朱映红。”原注:“漕篷船前狭后度, 延建 人呼为鸭母。” 清 王士禛 《题查夏重芦塘放鸭图》诗之二:“鸭母船依湖水滨,船头长日饭龟蒓。”词语解释:鸭渌 拼音:yā lù
见“ 鸭緑 ”。
词语解释:鸭绿 拼音:yā lù
(1).亦作“ 鸭渌 ”。指 鸭绿江 。 宋 徐竞 《高丽图经·封境》:“昔以 大辽 为界,后为所侵迫,乃筑 来远城 以为阻固。然亦恃 鸭緑 以为险地。 鸭緑之水 ,源出 靺鞨 ,其色如鸭头,故以名之。”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纰漏》:“ 李勣 征 高丽 ,令 元万顷 作檄。其语有‘不知守 鸭渌 之险,莫离支报’云。” 明 夏完淳 《燕问》:“灵人握手,帝跡推迁,是以 鸭緑 缠其后, 碣石 钥其前。”
(2).喻水色如鸭头浓绿。 宋 陆游 《快晴》诗:“瓦屋螺青披雾出, 锦江 鸭緑抱山来。” 清 纳兰性德 《松花江》诗:“烟光浮鸭緑,日气射鳞红。”词语解释:鸭行鹅步 拼音:yā xíng é bù
见“鸭步鹅行”
词语解释:鸭步鹅行 拼音:yā bù é xíng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词语解释:鸭蜑 拼音:yā dàn
鸭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职掌进宫瓜蓏、襍果、菜、栽培树木、鷄黄、鹅黄、鸭蜑、小猪等项。”词语解释:鸭蹠草 拼音:yā zhí cǎo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蓝色,结蒴果。茎下部常匍匐地上,节上生根。多生阴湿之地。全草可作猪饲料,也用作清热解毒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释名﹞引 陈藏器 曰:“鸭跖生 江 东、 淮 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词语解释:鸭青钞 拼音:yā qīng chāo
即鸦青钞。 元 代印制的鸦青色纸币。《全元散曲·朝天子·志感》:“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参见“ 鸦青钞 ”。
词语解释:鸦青钞 拼音:yā qīng chāo
旧时纸币名。用鸦青纸印制,故称。 元 刘庭信 《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儿接了鸦青钞,俊 苏卿 受了金花誥。” 明 沉自徵 《霸亭秋》:“近新来浪桃花, 禹门关 收纳鸦青钞。出落得一箇箇鲜衣怒马,簇仗鸣鑣。”词语解释:鸭艄 拼音:yā shāo
一种小船。 清 谢元淮 《鹾言》诗之十八:“桴鼓不復惊,鸭艄竞衔尾。”自注:“鸭艄, 洪湖 小船名。”词语解释:鸭黄 拼音:yā huáng
孵出不久的小鸭。身上有淡黄色的氄毛,故称。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曾宗贵 , 钱唐 人,善画。尤长写生,鸡雏鸭黄,最有生意。”词语解释:鸭苗 拼音:yā miáo
孵出不久的小鸭词语解释:鸭蛋青 拼音:yā dàn qīng
极淡的青色。词语解释:鸭茅 拼音:yā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词语解释:鸭通 拼音:yā tōng
白鸭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鹜》:“白鸭通,即鸭屎也。与马通同义。”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九:“白鸭粪亦名鸭通。”词语解释:鸭饼 拼音:yā bǐng
食品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妳房、肚肺、鸭饼、瓜薑之属,切作棊子片样,滋味调和,舖於饭上,谓之社饭。”词语解释:鸭蛋圆 拼音:yā dàn yuán
椭圆。词语解释:鸭蛋 拼音:yā dàn
(1).鸭子产的卵。 张国庆 《亲仇》第二六章:“桌上放着几盘菜,一盘咸鸭蛋,一盘油炸小鱼,还有一大盘子黄瓜丝拌麻酱。”
(2).比喻零。谓没有成绩。数目零,记作“○”,状如鸭蛋,故有此喻。 朱光斗 《神枪手》:“啊?我一听‘打’字儿心就颤,就想到上次打靶吃鸭蛋。”词语解释:鸭黄儿 拼音:yā huáng ér
詈词。 宋 时 浙 人忌讳鸭字,骂人鸭黄儿,如同骂人王八蛋。《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婆子听了,果然就起身走到门前叫駡道:‘那个多嘴贼鸭黄儿,在这里学放屁!’”词语解释:鸭蛋脸 拼音:yā dàn liǎn
形容稍长而丰满的面庞。《红楼梦》第四六回:“﹝ 鸳鸯 ﹞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髮,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