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末字词组
栖鸦鸦鸦堆鸦画鸦云鸦火鸦黑鸦鸦纸鸦
寒鸦双鸦鬓鸦风鸦呕鸦轧鸦抵鸦夜鸦
老鸦鸣鸦髻鸦伊鸦慈鸦信笔涂鸦云鸦画蚓涂鸦
金鸦乳鸦涂鸦青鸦鸥鸦青鸦鸦恼鸦 
乌鸦白鸦盘鸦赤鸦霜鸦雨鸦木老鸦 
神鸦宫鸦黄鸦讴鸦墨鸦鱼老鸦彩凤随鸦 

词语解释:栖鸦  拼音:qī yā
唐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谦辞。 宋 陆游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词:“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参见“ 涂鸦 ”。
词语解释:涂鸦  拼音:tú yā
唐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稚劣。多用作谦词。 明 管时敏 《墨窗为越人赵撝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孽海花》第十四回:“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
词语解释:寒鸦  拼音:hán yā
(1).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诗之三:“玉颜不及寒鵶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斜日啣山,寒鸦归渡,淹留犹滞水云乡。”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云很厚,寒鸦在槐树上打扑,仿佛要飞雪的模样。”
(2).乌鸦的一种。也称慈鸦、慈乌、孝乌、小山老鸹。形体比普通乌鸦小,叫声较尖。颈、腹、胸呈灰白色,其余部分黑色。旧传能反哺其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北人谓之寒鸦,冬月尤甚也。”
词语解释:老鸦  拼音:lǎo yā
亦作“ 老鵶 ”。乌鸦。 唐 顾况 《乌夜啼》诗:“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宋 梅尧臣 《直宿广文舍下》诗:“亦尝苦老鵶,鸣噪每切切。”
词语解释:金鸦  拼音:jīn yā
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词语解释:乌鸦  拼音:wū yā
亦作“乌鸦”。鸟名。嘴大而直,羽毛黑色。 宋 范成大 《欲雪》诗:“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乌鵶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乌鸦》:“乌鸦大觜而性贪鷙。”
词语解释:神鸦  拼音:shén yā
(1).指 巴陵 附近逐舟觅食的乌鸦。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护堤盘古木,迎櫂舞神鸦。” 仇兆鳌 注:“《岳阳风土记》:‘ 巴陵 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 吴江 周篆 曰:‘神乌在 岳州 南三十里,羣乌飞舞舟上。或撒以碎肉,或撒以荳粒;食荤者接肉,食素者接荳,无不巧中。如不投以食,则随舟数十里,众乌以翼沾泥水,污船而去,此其神也。’”
(2).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於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 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清 朱彝尊 《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词语解释:鸦鸦  拼音:yā yā
亦作“鵶鸦”。
(1).象声词。 唐 元稹 《西州院》诗:“感愴正多绪,鸦鸦相唤惊。” 唐 陆龟蒙 《江边》诗:“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橰响。” 宋 梅尧臣 《灵乌赋》:“凤不时而鸣,乌鵶鵶兮招唾駡於邑閭。”
(2).形容密集而呈黑色的东西。《全元散曲·十二月过尧民歌》:“一箇青鸦鸦门栽五柳,一箇虚飘飘海内云游。” 王占君 《大漠恩仇》第十一回:“共有二百多人参加,操场上也坐了黑鸦鸦一片。”《新华月报》1979年第5期:“我看着台下的鸦鸦人头,一张张激愤不已的脸,一双双躲闪的眼光,一排排稚气的却又充满仇恨的小脸蛋,我,我该揭发什么啊。”
词语解释:双鸦  拼音:shuāng yā
亦作“ 双鵶 ”。指少女双髻。 宋 苏轼 《杂诗》之二:“昔日双鵶照浅眉,如今婀娜緑云垂。”一本作“ 双鸦 ”。 明 沉仕 《桂枝香·美姝》套曲:“翠粘九晕花鈿,緑映双鸦宫髩,偶回头笑生。”
词语解释:鸣鸦  拼音:míng yā
乌鸦。因其鸣啼噪聒不止,故称。 唐 韩偓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诗:“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喜鹊恼鸦》:“抵 潞河 ,鸣鸦蔽野。”
词语解释:乳鸦  拼音:rǔ yā
幼鸦。 宋 秦观 《昭君怨》词:“隔叶乳鸦声软,号断日斜阴转。” 明 高启 《洞房曲》:“洞房香吐合昏花,月转勾阑啼乳鸦。” 清 吴伟业 《江城远眺》诗:“幕府山前噪乳鸦,严城烟树隐悲笳。”
词语解释:白鸦  拼音:bái yā
鸟名。 晋 王嘉 《拾遗记·鲁僖公》:“ 晋文公 焚林以求 介之推 ,有白鵶遶烟而噪,或集 之推 之侧,火不能焚。 晋 人嘉之,起一高臺,名曰 思烟臺 。” 明 刘基 《懊憹歌》:“白鸦养雏时,夜夜啼达曙。”
词语解释:宫鸦  拼音:gōng yā
栖息在宫苑中的乌鸦。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宫鸦栖定禁枪攒,楼殿深严月色寒。” 唐 韩渥 《故都》诗:“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元 袁桷 《早朝兴圣宫次韵》:“万马东西甬路斜,银河初曙起宫鸦。”
词语解释:堆鸦  拼音:duī yā
形容女子发黑而美。 宋 程俱 《丁巳九日因用己未岁吴下九日诗韵作》:“笑引壶觴成一醉,歌筵遥想鬢堆鸦。”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却将堆鸦髻,舞鸞鬢,与乌鸟报答白髮的亲。” 明 崔时佩 等《西厢记·乘夜逾垣》:“晚妆初罢,秋水凝眸,云鬢堆鸦。”
词语解释:鬓鸦  拼音:bìn yā
亦作“鬂鸦”。形容鬓发鬒黑如鸦色。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厌地回身拢鬢鸦,傍阑干行又羞,双脸烘霞。” 明 杨慎 《词品·白团扇歌》:“ 元 关汉卿 尝见一从嫁媵婢,作一小令云:‘髩鵶脸霞,屈杀了将陪嫁。’”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儿女催人改鬢鸦,只恐虚度年华。” 清 睿 《题簪花图》诗:“莫摘穠香压鬢鸦,懒将时势鬭铅华。”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二四三:“鬂鸦高綰月横波,合与夫人唤小娥。”
词语解释:髻鸦  拼音:jì yā
即髻丫。 宋 米芾 《醉太平》词:“高梳髻鸦,浓妆脸霞,玉尖弹动琵琶。”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妖邪。”参见“ 髻丫 ”。
词语解释:髻丫  拼音:jì yā
(1).盘于头顶左右两边的发髻。 宋 苏轼 《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二:“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宋 陆游 《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2).比喻植物顶部分杈。 清 曹寅 《冬兰》诗之一:“丛秀几釵股,顶分双髻丫。”
词语解释:涂鸦  拼音:tú yā
唐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稚劣。多用作谦词。 明 管时敏 《墨窗为越人赵撝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孽海花》第十四回:“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
词语解释:盘鸦  拼音:pán yā
指妇女盘卷黑发而成的头髻。 唐 孟迟 《莲塘》诗:“脉脉低回殷袖遮,脸黄秋水髻盘鸦。”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酬永叔》:“公家八九姝,鬒髮如盘鸦。”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词:“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
词语解释:黄鸦  拼音:huáng yā
鸦的一种。 宋 陆游 《黄鸦吟》:“嗟哉黄鸦一何陋,性喜隐翳藏荒囿。” 宋 陆游 《卜居三山已四十年矣暇日有感聊赋五字》之二:“白稻雨中熟,黄鸦桑下鸣。”
词语解释:画鸦  拼音:huà yā
指妇女在额上涂鸦黄。鸦黄,古代一种化妆品。 宋 苏轼 《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词:“学画鸦儿正妙年, 阳城 下蔡 困嫣然。” 宋 方岳 《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青灯书册夜深雨,莫为乘鸞学画鸦。” 金 王寂 《减字木兰花》词:“湖山明秀,豆蔻梢头春欲透。学画鸦儿,多少閒愁总未知。”
词语解释:风鸦
风中乱飞的乌鸦。比喻不经意的笔墨。常指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宋 陆游 《九月二十五日鸡鸣前起待旦》诗:“扫尘拾得残诗稿,满纸风鸦字半斜。” 宋 陆游 《斋中杂题》诗:“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
词语解释:伊鸦  拼音:yī yā
象声词。咿呀。 清 唐孙华 《秋雨不止书闷》诗之一:“织女梭不停,鸣机日伊鵶。”
词语解释:青鸦  拼音:qīng yā
乌鸦。 元 成廷珪 《至正二十一年春留题平远堂》诗:“荒坟无人见白虎,新城有树啼青鸦。”
词语解释:赤鸦  拼音:chì yā
指太阳。 唐 聂夷中 《往京寄同志》诗:“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参见“ 赤乌 ”。
词语解释:赤乌  拼音:chì wū
(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吕氏春秋·有始》:“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尚书大传》卷二:“ 武王 伐 紂 ,观兵於 孟津 ,有火流於王屋,化为赤乌,三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金乌。亦代指太阳。《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吴 薛综 《赤乌颂》:“赫赫赤乌,惟日之精。” 唐 白居易 《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 清 赵翼 《毒暑》诗:“毒暑今年甚,当空煽赤乌。”参见“ 金乌 ”。
(3).古氏族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 赤乌 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 祭父 受之,曰: 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夫 瑶池 有白云之乡, 赤乌 为美人之地。”
词语解释:讴鸦  拼音:ōu yā
犹讴哑。 唐 陆龟蒙 《北渡》诗:“江客柴门枕浪花,鸣机寒艣任謳鸦。”
词语解释:云鸦
见“ 云鸦 ”。
词语解释:呕鸦  拼音:ǒu yā
亦作“ 呕鵶 ”。
(1).象声词。 唐 元稹 《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诗:“颭闪才人袖,呕鸦软举鐶。”鸦,一本作“ 鵶 ”。
(2).指婴儿。婴儿啼声吚哑,故称。 宋 陈造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诗:“寧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自注:“ 淮 人谓岁飢为年岁揽减, 越 人以婴儿为呕鸦。”鸦,一本作鸦,一本作鸦,一本作鸦,一本作“鵶”。
词语解释:慈鸦  拼音:cí yā
即慈乌。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明 高启 《送黄僧母入道》诗:“ 江夏 千年有故家,至今乔木哺慈鸦。”参见“ 慈乌 ”。
词语解释:慈乌  拼音:cí wū
(1).乌鸦的一种。相传此鸟能反哺其母,故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鲁僖公》:“仁鸟,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阿英 《花鸟争奇》:“慈乌反哺,有母子爱。”
(2).指慈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得翁》:“奴便与繫书胡雁,怎教駙马不报慈乌?”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病榻慈乌号欲絶,覆巢鷇鸟慟无依。”
词语解释:鸥鸦  拼音:ōu yā
象声词。摇橹声。
词语解释:霜鸦
即乌鸦。乌鸦凶猛贪残,故称。 宋 韩维 《晚步》诗:“霜鵶田间鸣,沙鸟波上散。”
词语解释:墨鸦  拼音:mò yā
比喻书画拙劣。 元 雅琥 《崔徽写真》诗:“梦随图去凭青鸟,愁逐书来点墨鸦。”
词语解释:火鸦  拼音:huǒ yā
(1).吐绶鸡(火鸡)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制》:“火鸦,火鸡也,山斲木也。大如鸦,青黑色,头有红毛,似鹤顶堆砂,毛毿毿下垂。长项修足,高二三尺……食火炭,亦斵木。”
(2).用于战事的鸦形火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至今上初年, 戚继光 帅 蓟门 ,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
(3).传说中能衔火的乌鸦。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 蜀 徼有火鸦,能衔火。”
词语解释:轧鸦  拼音:zhá yā
橹声。 唐 杜牧 《登九峰楼》诗:“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处闻轧鸦。”
词语解释:信笔涂鸦  拼音:xìn bǐ tú yā
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 唐 卢仝 《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清 李渔 《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怎经得大方品隲?”
词语解释:青鸦鸦  拼音:qīng yā yā
犹言黑压压。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画着的是青鸦鸦几株桑树,闹炒炒一簇田夫。”
词语解释:雨鸦  拼音:yǔ yā
黑嘴或黄嘴的杜鹃
词语解释:鱼老鸦  拼音:yú lǎo yā
鱼鹰。 方之 《栽草记》五:“这鱼老鸦有股腥骚怪味,鱼最怕它,闻了它那股怪味就躲得远远的。”参见“ 鱼鹰 ”。
词语解释:鱼鹰  拼音:yú yīng
(1).鹗的通称。《本草纲目·禽四·鹗》﹝释名﹞引《禽经》:“王雎,鱼鹰也。尾上白者名曰鷢。” 宋 韩琦 《荣归观莲戏成》诗:“红包密障鱼鹰坐,緑盖低容水马游。”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关雎》:“﹝ 李公弼 ﹞初任 大名府 同县 尉,因检验村落,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 叶圣陶 《日记三抄·内蒙日记》:“又观同人发枪打鱼鹰。”参见“ 鶚 ”。
(2).鸬鹚的通称。《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又走到一个僻静的所在,一船鱼鹰在河里捉鱼。”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不远的水面上,有几个老乡划着‘鹰簰子’在放‘鱼鹰’,只听见‘呜--噢儿’一声叫,好些个鱼鹰哗的飞起来,在空中乱转,一下都钻进水里逮鱼去了。”参见“ 鸕鷀 ”。
词语解释:黑鸦鸦  拼音:hēi yā yā
亦作“ 黑鵶鵶 ”。
(1).形容头发乌黑浓密。《红楼梦》第二四回:“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鸦鸦的好头髮。”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对纤品,如挽黑鵶鵶鬢儿。” 巴金 《春》二:“ 淑英 的一头黑鸦鸦的浓发在冷月的清辉下面完全披开来,是那么柔软。”
(2).形容人多而密集。 陈登科 《活人塘》二:“ 薛陆氏 抬起头来,望望两丈多宽的公路上,过着黑鸦鸦的民工队,一眼望不到头。” 知侠 《铺草》:“前边一排是咱们的战士,后边黑鸦鸦都是些没带枪的人拥挤着过来。”
(3).形容黑暗无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再把木板子揭开,露出一个黑鸦鸦的大窟窿。” 柯岩 《快活的小诗·通条通条不见啦》:“一个洞儿深又深,望来望去黑鸦鸦。”
词语解释:抵鸦  拼音:dǐ yā
古时 安南 舁人法的一种。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抵鸦身偃豕,罗我背拳狐。”自注:“其舁人用布一匹,长丈餘,以圆木二,各长五寸,挈布两端,更以绳挈圆木,上以大竹贯绳,两人舁之,人侧其中,若举羊豕然,名曰抵鸦……象背上施鞍轡,凡座名曰罗我。人坐其上,拳屈如狐。”
词语解释:云鸦  拼音:yún yā
(1).浓黑的秀发。 宋 程垓 《浣溪纱》词:“晚妆无力嚲云鸦,凝情香落一庭花。”一本作“ 云鵶 ”。
(2).借指美人。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復回顾双云鸦。”
词语解释:恼鸦  拼音:nǎo yā
乌鸦。旧时世人恶之,故称。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喜鹊恼鸦》:“世人喜鹊而恶鸦,故称鹊曰喜鹊,鸦曰恼鸦。”
词语解释:木老鸦  拼音:mù lǎo yā
亦作“ 木老鵶 ”。 南宋 洞庭湖 地区农民起义军使用的水战武器。
词语解释:彩凤随鸦  拼音:cǎi fèng suí yā
比喻淑女嫁鄙男。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哭收钗燕》:“终不然到嫁了人,那里有彩凤去随鸦,老鸛戏弹牙。”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前提》:“浮云夫婿,忍甚 秋胡 。彩凤随鸦,明珠弹雀,乐府凄凉咏采芜。”
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远不如自己的男人。 明 陆采 《明珠记·送愁》:“我做了个美玉埋沙,他做了个綵凤随鸦。”
词语解释:纸鸦  拼音:zhǐ yā
即纸鸢。《南史·侯景传》:“既而中外断絶,有 羊车儿 献计,作纸鸦,繫以长绳,藏敕於中, 简文 出 太极殿 前,因北风而放,冀得书达。”参见“ 纸鳶 ”。
词语解释:纸鸢  拼音:zhǐ yuān
俗称鹞子。用细竹为骨,扎成鸟形,以纸或薄绢蒙糊其上,斜缀以线,可以引线乘风而上。亦有作蝴蝶、蜈蚣、美人、星、月等状者。纸鸢在古代曾被用于军事通讯,相传为 汉 韩信 所作。 五代 李邺 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又称风筝。后民间多用作春季室外娱乐之具。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七:“有鸟有鸟羣纸鳶,因风假势童子牵。”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清 赵翼 《观回人绳技》诗:“彩虹影挂寥空高,纸鳶线入青冥窄。” 袁鹰 《悲欢·飞》:“到春天,还有五颜六色、千形百状的纸鸢:蝴蝶、苍鹰、公鸡、猫头鹰……。”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纸鸢》、 明 陈沂 《询蒭录·风筝》
词语解释:夜鸦  拼音:yè yā
在晚上叫的一种鸟
词语解释:画蚓涂鸦  拼音:huà yǐn tú yā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辞。 明 宋濂 《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