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鶗鴂 拼音:tí jué
亦作“ 鶗鴃 ”。 即杜鹃鸟。《文选·张衡〈思玄赋〉》:“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善 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鶗鴃惊秋不住啼, 章臺 回首柳萋萋。” 清 秋瑾 《满江红·鹃》词:“鶗鴃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词语解释:鹈鴂 拼音:tí jué
鸟名。即杜鹃。《楚辞·离骚》:“恐鵜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王逸 注:“鵜鴂,......常以春分鸣也。”一说鹈鴂与杜鹃为两种鸟。 洪兴祖 补注:“按《禽经》云:嶲周,子规也。 江 介曰子规, 蜀 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緑树听鵜鴂,更那堪、鷓鴣声住,杜鹃声切。”自注:“鵜鴂、杜鹃实两种。”词语解释:鹎鴂 拼音:bēi jué
鸟名。叫声明亮动听。 宋 张舜民 《中宫致斋》诗:“林藏鵯鴂随鶯囀,风引酴醾助酒香。”词语解释:鸋鴂 拼音:níng jué
鸟名。《诗·豳风·鸱鸮》“鴟鴞” 毛 传:“鴟鴞,鸋鴂也。” 陆玑 疏:“鴟鴞似黄雀而小…… 幽州 人谓之鸋鴂,或曰巧妇,或曰女匠; 关 东谓之工雀,或谓之过羸; 关 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袜雀,或曰巧女。”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渐》:“鸋鴂鴟鴞,治成御灾, 周公 勤劳,绥德安家。”旧注:“鸋鴂,鸟名。一名飞桑,又名巧妇。”《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 李善 注引《广雅》:“鸋鴂,工雀也。”词语解释:题鴂 拼音:tí jué
鸟名。即伯劳,古称鵙。题,通“ 鶗 ”。《说郛》卷十五引《师旷禽经》:“题鴂鸣而艸衰,泽雉啼而麦齐。”词语解释:鸣鴂 拼音:míng jué
即鹈鴂。一名杜鹃。三月即鸣,至夏不止。常用以比喻春逝。《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盖闻春兰早芳,实忌鸣鴂,秋菊晚秀,无惮繁霜。” 明 夏完淳 《端午赋》:“泛崇兰而欲落,闻鸣鴂而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