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末字词组
鱼鳖羞鳖臑鳖胹鳖酒鳖尿鳖珠鳖 
跛鳖马蹄鳖证龟成鳖蛇跌鳖将虾钓鳖窄鳖鳖土鳖 
朱鳖寒鳖证龟成鳖乾鳖番木鳖稻鳖地鳖 
紫鳖鼋鳖饮鳖马鳖朱鳖瓮中捉鳖石鳖 
三足鳖赌鳖鳅鳖干鳖汗鳖瓮中之鳖  

词语解释:鱼鳖  拼音:yú biē
亦作“ 鱼鱉 ”。
(1).鱼和鳖。《周礼·天官·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凡貍物。”《礼记·中庸》:“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荀子·王制》:“黿鼉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2).泛指鳞介水族。《书·伊训》:“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鸟兽鱼鳖咸若。”《汉书·匈奴传上》:“下及鱼鱉,上及飞鸟。”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诗:“水竭愁鱼鳖,山空困鹿麋。”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词语解释:跛鳖  拼音:bǒ biē
(1).瘸腿的鳖。亦泛指鳖。鳖行动迟缓,故称。《楚辞·严忌〈哀时命〉》:“駟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陞。” 王逸 注:“言己念君信用众愚,欲以致治,犹若驾跛鳖而欲上山,我固知其不能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 清 陈文述 《哀冻死者》诗:“山魈走躑躅,跛鳖行蹣跚。”
(2).比喻驽钝;低劣。 宋 梅尧臣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诗:“众中旧骑跛鳖马,塞下新买连钱驄。” 清 唐孙华 《责猫》诗:“形虽小於菟,伎俩但跛鳖。”
(3).比喻驽钝低劣之人。 宋 周必大 《送光禄寺丞李德远请春祠》诗:“寸莛那许撞洪鐘,跛鳖近将随騏騄。” 清 冯舒 《虞山妖乱志》卷上:“ 復社 者, 吴中 人 孙孟朴 辈所倡也。稂莠杂揉,入其籍者,跛鳖劣犬亦为清流。”
词语解释:朱鳖  拼音:zhū biē
传说中的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吕氏春秋·本味》:“鱼之美者, 洞庭 之鱄, 东海 之鮞。 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朱鳖跃飞泉,夜飞过 吴洲 。” 宋 梅尧臣 《夜直广文有感寄曾子固》诗:“已从 龙门 出,不慕朱鳖轻。朱鳖过 吴洲 ,飞飞就 东瀛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朱鳖》﹝集解﹞引 陈藏器 曰:“﹝朱鳖﹞生 南海 ,大如钱,腹赤如血,云在水中着水马脚,皆令仆倒也。”
词语解释:紫鳖  拼音:zǐ biē
草名。又名紫蕨。初生时茎紫色,似鳖脚,故名。见《尔雅·释草》。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緑葹,天著山韭。”
词语解释:三足鳖  拼音:sān zú biē
传说中的三足之鳖。《山海经·中山经》:“ 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 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说他变了三足鳖。”
词语解释:羞鳖  拼音:xiū biē
同“羞鼈”。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鷩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后遂为母教子的典故。
词语解释:马蹄鳖  拼音:mǎ tí biē
大小似马蹄的鳖。最为肥美。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六:“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杨东山 尝为余言:昔 周益公 、 洪容斋 尝侍 寿皇 宴。因谈肴核,上问 容斋 ‘卿乡里何所产?’ 容斋 , 番阳 人也,对曰:‘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种羊》:“最肥而不甚大,今所谓马蹄鳖是也。”
词语解释:寒鳖  拼音:hán biē
一种鳖肴。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膾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寒,一本作“ 炮 ”。
词语解释:鼋鳖  拼音:yuán biē
同“鼋鼈”。
鳖类。
词语解释:赌鳖  拼音:dǔ biē
亦作“赌别”。 赌气,憋气。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好贱人,上门好客,你怎生不顺从,和钱赌鱉,打死你这奴才。” 元 施惠 《幽闺记·幽闺拜月》:“我特地错赌别,姐姐,望高抬贵手饶过些。”亦作“ 赌鱉气 ”。《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五娘説叫你休使性儿,赌鱉气,叫你常进来走走。”
词语解释:臑鳖  拼音:nào biē
菜肴名。煮烂的鳖肉。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臑鱉膾鲤,麑卵鶉鷃橙枸,鮐鱧醢醯,众物杂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有“臑鳖”。
词语解释:证龟成鳖  拼音:zhèng guī chéng biē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词语解释:证龟成鳖  拼音:zhèng guī chéng biē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 欲为太子娶妇。 卫瓘 曰:‘ 贾氏 有五不可:青、黑、短、妬而无子。’竟为羣臣所誉,娶之,竟以亡 晋 。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於众口,则颠倒错繆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
词语解释:饮鳖  拼音:yǐn biē
见“饮鼈”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后以"饮鳖"谓愚昧无知而坏事。
词语解释:鳅鳖
泥鳅与鳖鱼
词语解释:胹鳖  拼音:ér biē
同“ 臑3鱉 ”。菜肴名。《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王逸 注:“胹,一作臑。”
词语解释:蛇跌鳖
传说由蛇变成的鳖。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蛇跌鳖》:“世传蛇跌鳖,性最毒,食之能杀人。买鳖时,须以绳穿其尾,倒掛两时许试之,如蛇也,则顿復原形矣。”
词语解释:乾鳖
同“ 乾瘪 ”。 《明史·五行志三》:“ 太祖 吴 元年, 张士诚 弟伪丞相 士信 及 黄敬夫 、 叶德新 、 蔡彦文 用事。时有十七字謡曰:‘丞相做事业,专靠 黄 、 蔡 、 叶 。一朝西风起,乾鳖!’”
词语解释:马鳖  拼音:mǎ biē
水蛭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水蛭》
词语解释:干鳖  拼音:gān biē
干瘪。引申为没兴味,没意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好笑,好笑, 大宋 国一场怪事。你道差不差,中了状元干鱉煞?”
乾鼈:同“ 乾瘪 ”。 《明史·五行志三》:“ 太祖 吴 元年, 张士诚 弟伪丞相 士信 及 黄敬夫 、 叶德新 、 蔡彦文 用事。时有十七字謡曰:‘丞相做事业,专靠 黄 、 蔡 、 叶 。一朝西风起,乾鳖!’”
词语解释:酒鳖  拼音:jiǔ biē
古酒器名,革制。 宋 林洪 《山家清事·酒具》:“旧有扁提,犹今酒鱉;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上窍出入,犹小钱大,长可五分,用塞;设两环带,以革唯漆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御教仪卫次第》:“通犀 于闐 刀,角靶 于闐 刀,酒鱉子。”
词语解释:将虾钓鳖  拼音:jiāng xiā diào biē
喻占人便宜。 宋 王君玉 《杂纂续》“爱便宜”:“寄槽养马,将虾钓鱉。”《全元散曲·嘲风情》:“姐姐每将虾钓鱉,哥哥每撩蜂剔蝎。”
词语解释:番木鳖  拼音:fān mù biē
植物名。马钱子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番木鳖》:“番木鳖生 回回国 ,今西土 卭州 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生青熟赤,亦如木鳖。”
词语解释:朱鳖  拼音:zhū biē
1.传说中的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
词语解释:汗鳖  拼音:hàn biē
汗邪。《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娘道:‘这孩子今年十二了,你一岁给我一两五钱银子罢。’ 寄姐 道:‘你汗鱉了,説这们些。’”参见“ 汗邪 ”。
词语解释:汗邪  拼音:hàn xié
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汗邪的油嘴!他可可看人家老婆的脚?”《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你就快别要汗邪,离门离户的快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俺 阮大鋮 也是读破万卷之人,什么忠佞贤奸,不能辨别?彼时既无失心之疯,又非汗邪之病,怎的主意一错,竟做了一个 魏 党?”
词语解释:尿鳖  拼音:niào biē
(1).尿壶。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再有些甚么家活?一箇做饭的锅。就把那尿鱉子放在锅里罢。一家儿好乾浄人家。”
(2).詈词。指厌恶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被他两个侮弄这一日,我们带这两个尿鱉送去县里,添差了人来拿人。”
词语解释:窄鳖鳖  拼音:zhǎi biē biē
同“窄鼈鼈”。
狭小;狭窄。
词语解释:稻鳖  拼音:dào biē
伤稻害虫。《清史稿·灾异志五》:“ 咸丰 元年六月, 崇阳 虫灾。九年五月, 苏州 禾田中出虫,名曰稻鳖。”
词语解释:瓮中捉鳖  拼音:wèng zhōng zhuō biē
喻举手可得,确有把握。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知县写了名字地址,就差人去拿来。瓮中捉鳖,立时拿到。”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咱以后攻打 柴胡店 的时候,是瓮中捉鳖,十拿九稳了。”
词语解释:瓮中之鳖  拼音:wèng zhōng zhī biē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视 十娘 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说岳全传》第七六回:“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僧家大力,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在这里,乡村包围据点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日 伪军已成了瓮中之鳖。”
词语解释:珠鳖  拼音:zhū biē
亦作“ 珠蟞 ”。 龟的一种,其足有珠。《山海经·东山经》:“ 澧水 出焉,东流注于 余泽 ,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癘。”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部一·珠鳖》:“按《山海经》云: 葛山 澧水 有珠鱉,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一统志》云:生 高州 海中,状如肺,四目六足而吐珠。《吕氏春秋》云: 澧水 鱼之美者,名曰珠鱉,六足有珠。《淮南子》云:蛤、蟹、珠鱉,与月盛衰。《埤雅》云:鱉,珠在足;蚌,珠在腹。皆指此也。” 清 檀萃 《滇海虞衡志》卷八:“ 戴生 言:‘尝有罾于河者,得一物如牛肺,遍体皆眼’……予曰:‘此珠鱉也,眼即珠也。’”
词语解释:土鳖  拼音:tǔ biē
(1).亦作“ 土鳖 ”。即地鳖。参见“ 地鱉 ”。
(2).方言。犹土包子。《收获》1981年第6期:“刚才我听老师问一个家伙喜欢什么电影,他说喜欢《蓝色档案》《黄英姑》,真他妈土鳖。”
词语解释:地鳖  拼音:dì biē
亦称“ 土鱉 ”。 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无翅。常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中医入药,有活血散淤,通经止痛等作用。
词语解释:地鳖  拼音:dì biē
亦称“ 土鱉 ”。 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无翅。常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中医入药,有活血散淤,通经止痛等作用。
词语解释:石鳖  拼音:shí biē
同“石鼈”。
(1).盛石下沉水底以系浮桥的大木箱。《晋书·成都王颖传》:“进军屯 河 南,阻 清水 为垒,造浮桥以通 河 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繫桥,名曰石鳖。”
(2).鳖形石。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 高郢 夜课於 丰亭 ,忽见一鳖在案上,视之,石也。 郢 异其事,取千题,散置楮中祷祝,令石鳖衔之,以卜来事。既而石鳖举头,乃是《沙洲独鸟赋》。题出果然,其年首选。”
(3).鳖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