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植鳍 拼音:zhí qí
竖起的鱼鳍。形容人枯瘦背脊弓曲貌。《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鰭在鱼之背,立而上见,驼背之人似之。然则 傅説 亦背僂歟?” 元 杨维桢 《秀州相士歌》:“貌如削瓜帝治开,背如植鰭王业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荀子》言 傅説 如植鰭,即今之枯瘦也。”词语解释:鳞鳍 拼音:lín qí
鱼的鳞片和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鱼石, 衡阳 湘乡县 有 石鱼山 ,山石色黑,理若生雌黄,开发一重,輒有鱼形,鳞鰭首尾有若画,长数寸,烧之作鱼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山下有石,在田中,长丈餘,其形如鱼,头尾鳞鰭毕肖,曰鲤鱼石。”词语解释:鼓鳍 拼音:gǔ qí
见“ 鼓鬐 ”。
词语解释:鼓鬐 拼音:gǔ qí
亦作“ 鼓鰭 ”。 摆动鱼鳍。《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汉 符□ 《符子》:“观於 龙门 ,有一鱼,奋鳞鼓鬐而登乎 龙门 而为龙。”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鰭。”词语解释:臀鳍 拼音:tún qí
鱼类肛门后面的鳍。词语解释:腹鳍 拼音:fù qí
鱼类腹部的鳍,左右各一,是转换方向和支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图见‘鳍’)词语解释:背鳍 拼音:bèi qí
鱼类背部的鳍。也叫脊鳍。词语解释:肉鳍 拼音:ròu qí
乌贼、枪乌贼等软体动物体上的鳍状物,用来帮助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