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鳌头 拼音:áo tóu
亦作“鰲头”。
(1). 唐 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唐 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 , 蓬莱宫殿 压鼇头。” 五代 李瀚 《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
(2).借指状元。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之一:“总角都鼇头,老生甘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之二:“鼇头他日几人在,尊酒而今一笑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当日向西厢月底潜,今日向琼林宴上搊,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鰲头?”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闈鰲头许谁先占?”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陛下亦知新状元 江 某,为老身螟蛉子乎?何絶无香火情,忍以鰲头佳士陷縲絏?”后用以比喻首位或第一。参见“ 鼇头独占 ”。 词语解释:鳌山 拼音:áo shān
亦作“鰲山”。
(1).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2).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 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 。相传昔有僧 宣鉴 、 义存 、 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 鼇山 悟道’。” 词语解释:鳌背
亦作“鰲背”。 借指大海。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烟开鰲背千寻碧,日凉鲸波万顷金。”词语解释:鳌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头。’” 元 黄溍 《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灵洲山》:“ 西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 ,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谓鰲峯也。”词语解释:鳌禁 拼音:áo jìn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别称。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词》之四:“鼇禁叨承詔,金华侍执经。”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紫宸,凤池鼇禁听纶。” 明 李东阳 《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公退久违鰲禁直,友声先和鸟鸣篇。”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职居鰲禁,名重鸞坡。” 词语解释:鳌宫 拼音:áo gōng
亦作“鰲宫”。指禁中宫殿。因宫殿陛石镌刻巨鳌,故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听鸣弰,輦路宴罢鰲宫,瞻仰天颜有喜,君恩霈寰宇雍容。”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江村 姚云文 《艮岳词》(《摸鱼儿》)云:‘摩双眼,看尘世,鼇宫又报鲸波浅。’” 词语解释:鳌足 拼音:áo zú
(1).传说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 高诱 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龟足形状的底脚。《新唐书·天文志一》:“﹝浑仪﹞表里三重,下据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 词语解释:鳌抃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虽代积峥嶸,而声稜悠久,沧溟鼇抃,日观可危。”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盈万井,山呼鼇抃。” 宋 陆游 《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鼇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词语解释:鳌极 拼音:áo jí
亦作“鰲极”。神话传说中指 女娲 断鰲足所立的四极天柱。 元 欧阳玄 《赐经筵官酒次苏伯修韵》:“鼇极天初补,娥池月已修。” 明 黄佐 《秋日登镇海楼有作》诗:“鰲极莽安在,鲸波浩难平。”参见“ 鼇足 ”。 词语解释:鳌戴
神话传说谓 渤海 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比喻负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花开四照,唯见其荣;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调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车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万人仰。”词语解释:鳌柱 拼音:áo zhù
传说中指天柱。 宋 吴莱 《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鼇柱屹不顷。” 王闿运 《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龙渊始化,鼇柱忽移。”参见“ 鼇足 ”。 词语解释:鳌海 拼音:áo hǎi
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 唐 黄滔 《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词语解释:鳌钓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唐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 明 李贽 《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 ,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词语解释:鳌鱼 拼音:áo yú
亦作“鰲鱼”。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 词语解释:鳌署 拼音:áo shǔ
指翰林学士院。 宋 宋祁 《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 宋 陆游 《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词语解释:鳌波
亦作“鰲波”。 巨浪。 清 魏耕 《送人阿育王礼塔》诗:“嵐以鰲波映,风鸣凤鐸翔。”词语解释:鳌丘 拼音:áo qiū
海上仙山。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 词语解释:鳌阙 拼音:áo quē
皇帝的宫殿。 唐 黄滔 《明皇回马驾经马嵬赋》:“杳鼇闕而难寻艷质,经 马嵬 而空念香魂。”词语解释:鳌洲 拼音:áo zhōu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唐 黄滔 《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 唐 皎然 《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 鼇洲 去浩浩。” 词语解释:鳌天 拼音:áo tiān
传说中以鳌足为天柱所支撑的天体。 元 方回 《先天易吟》之七:“方圆两图在,万古立鼇天。”参见“ 鼇足 ”。 词语解释:鳌里夺尊 拼音:áo lǐ duó zūn
亦作“鰲里夺尊”。犹言出类拔萃。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词语解释:鳌头独占 拼音:áo tóu dú zhàn
亦作“鰲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新华文摘》1987年第5期:“我国目前蚕茧总产量已超过了 日本 ,国际蚕丝绸市场上,我们已鳌头独占了。”参见“ 独占鰲头 ”。 词语解释:鳌图 拼音:áo tú
翰林院和龙图阁。均为古代中央重要机构。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梦日环营》:“自家官居上相,荣承袞冕之华;统挕军州,势压鼇图之贵。” 词语解释:鳌掷鲸呿 拼音:áo zhì jīng qù
见“ 鼇掷鲸吞 ”。
词语解释:鳌掷鲸吞 拼音:áo zhì jīng tūn
比喻文辞气势磅礡,跌宕起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鼇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亦作“ 鼇掷鲸呿 ”。 清 宋荦 《漫堂说诗》三:“至於 杜 之海涵地负, 韩 之鼇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词语解释:鳌甲 拼音:áo jiǎ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壬辰会元》:“二 林 皆 福建 之 福州 人,二 吴 皆 直隶 之 苏州 人,同姓、同郡、同单名,前则同入鼇甲,后则同拜郎署。” 词语解释:鳌掷鲸吞 拼音:áo zhì jīng tūn
比喻文辞气势磅礡,跌宕起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鼇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亦作“ 鼇掷鲸呿 ”。 清 宋荦 《漫堂说诗》三:“至於 杜 之海涵地负, 韩 之鼇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词语解释:鳌掖 拼音:áo yè
翰林院的别称。 宋 岳珂 《桯史·鲁公拜后》:“ 庆元 间,有宿儒,以文名入鼇掖为承旨,朝议谓且大用。” 词语解释:鳌头独占
亦作“鰲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新华文摘》1987年第5期:“我国目前蚕茧总产量已超过了 日本 ,国际蚕丝绸市场上,我们已鳌头独占了。”参见“ 独占鰲头 ”。
词语解释:独占鳌头 拼音:dú zhàn áo tóu
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石阶前刻有鳌(大鳖)的头,状元及第时站此迎榜。后来比喻占首位或居第一名。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昇平策,独占鰲头第一名。”亦作“ 独占鼇头 ”。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鼇头,语非尽无稽。臚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鐫升龙及巨鼇,盖警蹕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词语解释:鳌里夺尊
亦作“鰲里夺尊”。 犹言出类拔萃。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词语解释:鳌鼻
比喻上矗的峰峦。 唐 司空图 《题山赋》:“齴鼇鼻而嘘空兮,涌佛螺而旁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