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鲸鲵 拼音:jīng ní
(1).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唐 卢纶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诗:“舟檝方朝海,鲸鯢自曝腮。”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想鸞鹤只在秋江上,似鲸鯢吸尽银河浪。”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力屈鲸鯢仆,声回雁鶩呼。”
(2).比喻凶恶的敌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 注:“鲸鯢,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晋书·愍帝纪》:“扫除鲸鯢,奉迎梓宫。”《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鲸鯢,大鱼,钩网所不能制,以此敌人之魁桀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 雍正 、 乾隆 以下,姦奴 和昇 揽权,卖官鬻爵,荼毒等於鲸鯢。” 康有为 《遣人入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鲸鯢横波斜日曛,誓起义师救圣君。”
(3).借指海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海中盗艇猖獗,鲸鯢日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扫荡鲸鯢,肃清海甸,总是大快事,不必计较功伐。”
(4).比喻无辜被杀之人。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妻子无辜,并为鲸鯢。” 唐 元稹 《王迪贬永州司马》:“﹝家属﹞适遭蜂蠆,并为鲸鯢。” 章炳麟 《讨满洲檄》:“ 汉 民无罪,尽为鲸鯢。”词语解释:鲸波 拼音:jīng bō
犹言惊涛骇浪。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诗》:“溟涨鲸波动, 衡阳 雁影徂。” 明 唐顺之 《送蒋藩幕赴闽中》诗:“风岛鲸波涌,寒城蜃气收。” 柳亚子 《辽海》诗:“忽闻 辽海 起鲸波, 易水 风寒涕泪多。”词语解释:鲸鱼 拼音:jīng yú
(1).鲸的俗称。《文子·上仁》:“ 老子 曰:鲸鱼失水,则制於螻蚁。”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明 李东阳 《春兴》诗之三:“翠笼鸚鵡空愁思,碧海鲸鱼几岁年。”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顾八奶奶 ﹞走起路来,小鲸鱼似的。”
(2).指形状如鲸鱼的撞钟杵。《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 李善 注:“ 薛综 《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輒大鸣。凡鐘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按,《后汉书·班固传下》引此文, 李贤 注曰:“鲸鱼谓刻杵作鲸鱼形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輅,时乘六龙,发鲸鱼,鏗华钟。” 词语解释:鲸海 拼音:jīng hǎi
大海。 唐 马戴 《赠别北客》诗:“ 雁关 飞霰雪,鲸海落云涛。”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 元 姚燧 《真定新军万户张公神道碑》:“矧是万夫,一戍 燉煌 ,一残 闍波 ,鲸海是航。”词语解释:鲸吸 拼音:jīng xī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衔盃乐圣称世贤。”后因以“鲸吸”喻狂饮。 宋 陆游 《岁晚》诗之二:“花前鲸吸犹堪酒,窗底蝉嘶未废诗。”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大同妖妇》:“﹝ 大同 一妇﹞痴坐井上,汲水饮之,三日,不下百桶,而鲸吸不已。” 词语解释:鲸吞 拼音:jīng tūn
(1).被鲸鱼吞食。 唐 杜甫 《渼陂行》:“鼉作鲸吞不復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明 何景明 《观涨》诗:“鲸吞鰲横那可测,盘涡骇浪谁能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鱼食鲸吞,螻蚁之微生可悯。”
(2).像鲸鱼一样地吞食。多形容饮酒放量豪饮。 明 徐渭 《无题》诗:“半生不復作鲸吞,白饮无红搅不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下·张天锡》:“﹝ 张天锡 ﹞其豪放飘逸,则鲸吞海吸。” 清 曹寅 《广陵载酒歌》:“即今鲸吞作豪举,自古蛇足憎纤苛。”
(3).犹兼并。《旧唐书·萧铣杜伏威等传论》:“自 隋 朝维絶,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虎吞据。” 清 顾炎武 《洛阳》诗:“鹤望将焉属,鲸吞未息争。”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假如觉悟到你们的产业终久会被外人鲸吞……那你们当然尽可以前来实行新国家主义,前来作无产阶级的伴侣。” 词语解释:鲸浪 拼音:jīng làng
犹巨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瑞岩子鸿禅师》:“大洋海里泛铁船, 须弥 顶下飜鲸浪。” 明 李东阳 《徐州洪》诗:“ 胥 涛鲸浪中崔巍,百步九折势不回。” 清 方文 《赠杨总戎》诗:“幕府双开鲸浪伏,兵机独对鲤庭閒。”词语解释:鲸背 拼音:jīng bèi
借指水面。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 明 李东阳 《采石登谪仙楼》诗:“我怀古人坐不寐,鲸背之子神仙标。”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 退山 飘零鲸背,与蜑户鯷人共夫烟火。”词语解释:鲸饮 拼音:jīng yǐn
比喻豪饮。 明 朱朴 《与沉东川夜话》诗:“把酒为鲸饮,吹簫学凤鸣。” 明 李东阳 《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诗:“我狂不去当重来,鲸饮碧筩三万吸。”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自背囊中将酒瓶取出,拔塞鲸饮。” 词语解释:鲸川
大江、大河词语解释:鲸鹏 拼音:jīng péng
(1).鲸鱼和鹏鸟。泛指特大的动物。 唐 韩愈 《鳄鱼文》:“ 潮 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
(2).比喻强大而凶恶的敌人。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 长城 万里以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噉。”词语解释:鲸鬣 拼音:jīng liè
鲸须。 唐 皮日休 《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鲸鬣晓掀峯正烧,鼇睛夜没岛还阴。” 元 陈孚 《黄楼》诗:“城上闪闪鲸鬣红, 雪堂先生 人中龙。”词语解释:鲸鲲 拼音:jīng kūn
犹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鯤。”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鲸鯤就戮,行看东海之无波。” 清 朱琦 《关将军挽歌》:“鹿角相掎断归路,漏网欲脱愁鲸鯤。”词语解释:鲸呿 拼音:jīng qù
鲸鱼张口。比喻海涛汹涌。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巴鲁图墓志铭》:“晚年 珠海 移华驄,鲸呿鰲掷涛翻红。” 词语解释:鲸涛 拼音:jīng tāo
惊涛,巨浪。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但见鲸涛蹙雪,蜃阁排空,石桥之柱欹危, 蓬岫 之烟杳渺,恐葬鱼腹,犹贪雀生。” 明 刘基 《尉迟杯·水仙花》词:“三岛鲸涛迷天地,欢会处都成间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守御海口,以防鲸涛不测之变。” 词语解释:鲸口 拼音:jīng kǒu
鲸鱼之口。比喻被吞灭之处。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唐 李白 《鄂公刺史韦公德政碑》:“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词语解释:鲸吼 拼音:jīng hǒu
(1).旧谓鲸鱼吼叫。比喻涛声。 唐 林宽 《送人归日东》诗:“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
(2).比喻钟声洪亮。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铭》诗:“劫火不能坏鸿鐘,雷震鲸吼声隆隆。” 元 丁鹤年 《题建昌王子中桥亭八景》诗:“疎鐘鲸吼霜华重,长笛龙吟月色虚。”词语解释:鲸鳄 拼音:jīng è
(1).鲸和鳄。 宋 陈造 《次韵程安抚蟹诗》:“平生一窟不自办,敢羡鲸鱷游天地。”
(2).比喻凶狠的敌人。 宋 郑侠 《再到吴子野岁寒堂》诗:“高论写胞怀,千弩射鲸鱷。”词语解释:鲸目
指明月珠。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 刘逵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鲸鱼﹞或死於沙上,得之者皆无目,俗言其目化为明月珠。”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张和》:“有金器容数升,云擎鲸目,鈿以珠粒。”词语解释:鲸音 拼音:jīng yīn
洪亮的乐声或钟声。 元 宋褧 《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之二:“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歷歷似秋清。” 明 张经 《烟寺晚钟》诗:“鲸音送残照,敲落 楚 天霜。” 词语解释:鲸力 拼音:jīng lì
比喻才力非凡。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明 李东阳 《次严宗哲太守留别韵兼寄应宁》:“沧海夜惊鲸力破,碧霄晴指凤毛新。”词语解释:鲸甲 拼音:jīng jiǎ
鲸的鳞甲。常以代称鳞状之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龙鳞空触,鲸甲惊秋。”此指鳞状之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斲铜 耶水 曲,铸钱 歷山阿 。轻影翻鲸甲,花纹皱凤罗。’”此指铜钱。词语解释:鲸浦 拼音:jīng pǔ
大海。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鼇山而按节。” 蒋清翊 集注:“鲸浦,谓海。”词语解释:鲸舟 拼音:jīng zhōu
大舟。 元 王都中 《督役江行和雪牖韵》:“鲸舟指日功成就,万斛乘风驾渺溟。” 词语解释:鲸文
古代钱币名。汉时所铸,上面有鱼形,亦称轻影钱词语解释:鲸谿
大海词语解释:鲸钟
见“ 鲸鐘 ”。词语解释:鲸蜡
从抹香鲸头部提取的固体蜡。精制后色白,无臭,有光泽。用以制药膏、化妆品等。词语解释:鲸鲨
鱼名。体粗大,长约20米,是现代最大的鱼类。灰褐色或青褐色,有许多黄色斑纹。口宽大,牙小。性温顺,吃浮游生物和小鱼。皮可以制革,肝熬的油供工业上用。词语解释:鲸鱼座
赤道带星座之一。在波江和宝瓶两座之间,白羊和双鱼两座之南。鲸鱼头部在天赤道之北,几颗星构成边长不等的五边形。词语解释:鲸钟
亦作“ 鲸钟 ”。 古代的大钟。钟纽为蒲牢状,钟杵为鲸鱼形,故名。 唐 王起 《寅月衅龟赋》:“ 齐国 鲸鐘,仁称 孟子 。” 宋 陆游 《雍熙请机老疏》:“鲸鐘鼉鼓,无非涂毒家风。” 明 黄佐 《乾清宫赋》:“天子乃驾鸞盖,鏗鲸钟,清黄道,出紫宫。” 清 李必恒 《铙歌·大恺》:“摐鼉鼓,鏗鲸鐘。”词语解释:鲸涛鼍浪
见“ 鲸波鱷浪 ”。
词语解释:鲸波鳄浪
亦作“ 鲸波鼉浪 ”。亦作“ 鲸涛鼉浪 ”。 犹言惊涛骇浪。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逮至 明 代, 欧洲 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鼉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清 南荃居士 《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鲸波鱷浪连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梁启超 《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於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於鲸涛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词语解释:鲸鲟
泛指大鱼。比喻大贤人。《楚辞·王褒〈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王逸 注:“大贤隐匿,窜林藪也。”词语解释:鲸波鳄浪
亦作“ 鲸波鼉浪 ”。亦作“ 鲸涛鼉浪 ”。 犹言惊涛骇浪。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逮至 明 代, 欧洲 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鼉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清 南荃居士 《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鲸波鱷浪连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梁启超 《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於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於鲸涛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词语解释:鲸吞虎噬 拼音:jīng tūn hǔ sh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 明 张景 《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拦攩?” 词语解释:鲸仔 拼音:jīng zǐ
幼小的鲸鱼词语解释:鲸波鼍浪 拼音:jīng bō tuó làng
见“ 鲸波鱷浪 ”。
词语解释:鲸波鳄浪
亦作“ 鲸波鼉浪 ”。亦作“ 鲸涛鼉浪 ”。 犹言惊涛骇浪。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逮至 明 代, 欧洲 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鼉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清 南荃居士 《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鲸波鱷浪连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梁启超 《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於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於鲸涛鼉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词语解释:鲸罟 拼音:jīng gǔ
搜刮财物的大网。 清 顾炎武 《答再从兄书》:“孰使我一廛不守,寸畮无遗,夺 沁水 之田,则矫烝尝为号;攘 临川 之宅,则假庙宇为辞。巧立奇名,併归鲸罟者乎?”词语解释:鲸珠 拼音:jīng zhū
传说中指鲸目所化成的明月珠。《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 刘逵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鲸鱼﹞或死於沙上,得之者皆无目,俗言其目化为明月珠。” 清 李元 《蠕范·物材》:“鲸珠在眼,蚌珠在腹。” 词语解释:鲸鼓 拼音:jīng gǔ
用鲸鱼皮制的鼓。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月》:“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词语解释:鲸猾 拼音:jīng huá
大豪奸猾之徒。 晋 郭璞 《奏请平刑疏》:“且滨接鲸猾,密邇姦藪。”词语解释:鲸蜡 拼音:jīng là
从抹香鲸头部提取的固体蜡。精制后色白,无臭,有光泽。用以制药膏、化妆品等。词语解释:鲸须 拼音:jīng xū
须鲸口腔中的角质板,多呈三角形,有细缝,形状像胡须,能从吸入口腔的海水中滤取食物。可用以制工艺品及医疗器械。词语解释:鲸观 拼音:jīng guān
即京观。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於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明 王思任 《寄赠何和阳总戎定海》诗:“风边綃泪封鲸观,月里蛮歌到鹤楼。”参见“ 京观 ”。
词语解释:京观 拼音:jīng guān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 杜预 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餘万人,筑京观於城南。”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鲸鯢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 越裳 。”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口血未乾, 陈 蔡 之社为京观。”词语解释:鲸鲟 拼音:jīng xún
泛指大鱼。比喻大贤人。《楚辞·王褒〈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王逸 注:“大贤隐匿,窜林藪也。” 词语解释:鲸工船 拼音:jīng gōng chuán
亦称“捕鲸母船”。主要用来对捕鲸船捕获的鲸进行加工的船。一般机舱设在尾部,驾驶室设在首部。上甲板宽广,是剖割鲸的场所;下甲板设加工间,制取鲸油、鲸肉、鲸粉等成品,并进行冷冻。满载排水量可达数万吨。除加工任务外,还给捕鲸船补充给养。词语解释:鲸寇 拼音:jīng kòu
大盗。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公倾其产业,募是驍雄,思报皇储,累歼鲸寇。”词语解释:鲸吞蛇噬 拼音:jīng tūn shé sh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清 鲁一同 《秦论》:“ 秦 人一出其师以挠 山 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捲而入於 秦 矣。” 词语解释:鲸吞蚕食 拼音:jīng tūn cán shí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毛段侵吞。 清 王韬 《英宜保土》:“若 土耳机 三土一旦为 俄 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中亚洲 回 部,素号驍悍,善战鬭而守旧不变, 俄 人鲸吞蚕食,殆将尽之矣。” 柳亚子 《屈辱》诗:“鲸吞蚕食言终验,敌弱朋强局已更。” 词语解释:鲸潮 拼音:jīng cháo
谓鲸鱼从水下上浮时掀起的巨浪。 清 李元 《蠕范·物材》:“﹝鲸﹞常穴海底,出穴则水湓溢,谓之鲸潮。”词语解释:鲸膏 拼音:jīng gāo
鲸鱼的油脂。亦指用这种油脂点燃的灯。 明 杨慎 《羊皮彩灯屏》诗:“雁足悬 秦 殿,鲸膏朗 魏 宫。”词语解释:鲸钟 拼音:jīng zhōng
亦作“ 鲸钟 ”。古代的大钟。钟纽为蒲牢状,钟杵为鲸鱼形,故名。 唐 王起 《寅月衅龟赋》:“ 齐国 鲸鐘,仁称 孟子 。” 宋 陆游 《雍熙请机老疏》:“鲸鐘鼉鼓,无非涂毒家风。” 明 黄佐 《乾清宫赋》:“天子乃驾鸞盖,鏗鲸钟,清黄道,出紫宫。” 清 李必恒 《铙歌·大恺》:“摐鼉鼓,鏗鲸鐘。” 词语解释:鲸骞 拼音:jīng qiān
像鲸鱼举头那样耸起。形容形势奇伟。 明 文徵明 《玉女潭山居记》:“亭下怪石林立,鲸騫兽伏,竞为奇状。”词语解释:鲸溪 拼音:jīng xī
大海。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川浮没羽,鲸谿静丹浦之虞;陆荐飞毛,熊巘动青云之侦。” 蒋清翊 集注:“鲸谿,谓海也。” 词语解释:鲸波怒浪 拼音:jīng bō nù làng
犹言惊涛骇浪。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间。”词语解释:鲸铿 拼音:jīng kēng
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后因以“鲸鏗”形容铿锵如击巨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