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末字词组
鱼鲞脯鲞乌狼鲞白鲞    

词语解释:鱼鲞  拼音:yú xiǎng
剖开晾干的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姑以鱼鮝言之,此物产於 温 、 台 、 四明 等郡。”
词语解释:脯鲞  拼音:fǔ xiǎng
淡干的乌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乌贼鱼》﹝释名﹞引 吴瑞 曰:“盐乾者名明鮝,淡乾者名脯鮝。”
词语解释:乌狼鲞  拼音:wū láng xiǎng
“乌狼鲞”是浙江奉化方言,即经特殊加工后已无毒性的河豚鱼的干制品。
词语解释:白鲞  拼音:bái xiǎng
亦作“ 白鮝 ”。 剖开晒干的黄鱼。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其 东海 石首鱼, 浙中 以造白鮝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于金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石首鱼》﹝释名﹞引 罗愿 曰:“诸鱼薧乾皆为鯗,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