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鰞鰂鰞鲈      

词语解释:鰞鰂  拼音:wū zéi
即乌贼。又名墨鱼。《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潘岳 《沧海赋》:“其鱼则有吞舟鲸鯢,鰞鱡龙鬚。”参见“ 乌贼 ”。
词语解释:乌贼  拼音:wū zéi
亦作“ 乌鰂 ”。 鱼名。身体椭圆而扁平。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以掩护逃避。通称墨鱼。《初学记》卷三十引 汉 沉怀远 《南越志》:“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 宋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鰂鱼,《本草》从鱼,从则。世俗见其能吐黑沫,且‘则’‘贼’之音通,遂呼为乌贼。” 明 杨慎 《乌贼鱼赞》:“鱼有乌贼,絶脰八足……吸波噀墨,迷射水慝。”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墨鱼》:“墨鱼,一名算袋鱼,一名乌鰂,一名海鰾鮹。”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 徐伯荪 的家属去。”
词语解释:鰞鲈  拼音:wū lú
鲈鱼。 唐 元结 《系乐府·思太古》:“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鰞鱸。”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