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魍魉 拼音:wǎng liǎng
(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鵂鶹岁久能人语,魍魎山深每昼行。”参见“ 罔两 ”、“ 蝄蜽 ”、“ 魑魅魍魎 ”。
(2).疫神。传说 颛顼 之子所化。 汉 蔡邕 《独断》:“帝 顓頊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 江水 ,是为瘟鬼;其一者居 若水 ,是为魍魎;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顓頊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 ,为疟鬼;一居 若水 ,为魍魎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文选·班固〈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李周翰 注:“魍魎,影外微阴也。”
(4).恍惚;迷茫无所依貌。《淮南子·览冥训》:“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词语解释:螭魅魍魉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见“ 螭魅罔两 ”。
词语解释:螭魅罔两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亦作“ 螭魅魍魎 ”。亦作“ 螭鬽魍魎 ”。 传说中川泽山林的妖怪。后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螭,通“ 魑 ”。《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罔两,水神。” 陆德明 释文:“魅,亡备切;本又作鬽。” 汉 张衡 《西京赋》:“螭魅魍魎,莫能逢旃。” 清 黄宗羲 《七怪》:“ 王孙满 之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言川泽山林也。”词语解释:魑魅魍魉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害人的鬼怪的统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魑魅魍魎,莫能逢旃。” 李善 注:“《説文》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魎,水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僧晏通》:“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魎,其心不摇。” 明 徐渭 《刘公去思碑》:“即有魑魅魍魎,亦夔夔睢睢,毕露而不可逃。”亦作“ 魑魅罔两 ”。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儔,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词语解释:混沌魍魉 拼音:hùn dùn wǎng liǎng
糊涂鬼。詈词。《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道:‘混沌魍魎,他来调戏我,倒不喫别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