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山魈 拼音:shān xiāo
动物名。猴属。狒狒之类。体长约三尺,头大面长,眼小而凹,鼻深红色,两颊蓝紫有皱纹,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尾极短而向上,有尖利长牙,性凶猛,状极丑恶。古代传说以为山怪,又称“山萧”、“山臊”、“山繅”等,记述状貌不一。 唐 戴孚 《广异记·斑子》:“山魈者, 岭 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树中做窠。” 唐 白居易 《送人贬信州判官》诗:“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宋 陆游 《得所亲广州书》诗:“人稀野店山魈语,路僻蛮村荔子繁。” 章炳麟 《噀伧文》:“毋作山魈,鼠窃狗偷。”《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这一下,老人们全都撞着了山魈一样,走都走不迭。”词语解释:林魈 拼音:lín xiāo
传说为山林中的精怪。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七:“村堠雨穿如土偶,林魈月薄竝人行。”参见“ 木客 ”。
词语解释:木客 拼音:mù kè
(1).伐木工。 唐 张祜 《送韦整尉长沙》诗:“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宋 叶适 《祭刘酌甫文》:“邑庭百弓,莽焉空基。命为木客,随彼匠师。”
(2).传说中的深山精怪,实则可能为久居深山的野人。因与世隔绝,故古人多有此附会。《太平御览》卷八八四引 晋 邓德明 《南康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巖絶峰然后居之。” 唐 皮日休 《寄琼州杨舍人》诗:“竹遇 竹王 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二:“松花酿仙酒,木客餽山飱。”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木客, 广南 有之,多居木中,野人之类也。” 金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诗:“朝从木客游,莫将山鬼邻。” 清 许缵曾 《睢阳行》:“大 江 之南多木客,古树深篁丛窟宅。”
(3).传说中的鸟名。详“ 木客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