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落魄 拼音:luò tuò
(1).穷困失意。《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食其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清 李渔 《玉搔头·侦误》:“他为甚么那样威风,你为甚么这般落魄?”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前四句写出驸马公的威风,中四句回忆待诏时的光荣,末尾四句写出自己的落魄。”
(2).放荡不羁。《魏书·尒朱仲远传》:“大得财货,以资酒色,落魄无行。” 唐 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齐公宪 ﹞性落魄,嗜酒。”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二:“十里 扬州 落魄时,春风荳蔻写相思。”
失去魂魄。比喻惊慌失措。 冰心 《南归》:“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花城》1981年第2期:“海鸥在翱翔,在欢叫,好像在抚慰船上惊骇落魄的旅人。”词语解释:魂魄 拼音:hún pò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 《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词语解释:月魄 拼音:yuè pò
(1).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元 柯九思 《送林彦清归永嘉》诗:“遥瞻 广寒殿 , 素娥 正凭阑。白兔擣月魄,指顾成神丹。”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日月合璧……旋见一红一黑者,大如车轮,并行而上,不差累黍。红者,炽若火毬,光华四射;黑者,色甚晦,暗如泼墨,盖即晦夜之月魄也。” 章炳麟 《四感论》:“又观月魄与海水者,终日折旋,而今月之明,不能加于古月;今潮之盛,不能过于古潮。安得所谓进化者。”
(2).道教语。以日为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词语解释:精魄 拼音:jīng pò
(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词语解释:桂魄 拼音:guì pò
指月。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诗:“嗟乎,轮销桂魄,驪珠毁贝闕之前,斗散紫氛,龙剑没 延平 之水。” 宋 周邦彦 《南柯子·咏梳儿》词:“桂魄分餘晕,檀槽破紫心。” 明 徐渭 《宴游西郊》诗:“钩弯迟桂魄,流曲拟 兰亭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缓步 六桥 ;受用荷香十里;情期八月,消磨桂魄三更。”词语解释:蜀魄 拼音:shǔ pò
犹 蜀 魂。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飞破夕阳烟。” 宋 张泌 《南歌子》词:“岸柳拖烟緑,庭花照日红。数声 蜀 魄入帘櫳。” 元 施惠 《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驛。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 蜀 魄。”参见“ 蜀魂 ”。
词语解释:蜀魂 拼音:shǔ hún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素魄 拼音:sù pò
月的别称。亦指月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緑水生晓潯。”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霽旷来临。”词语解释:醉魄 拼音:zuì pò
酒醉之身。 宋 柳永 《宣清》词:“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词语解释:阴魄 拼音:yīn pò
月的别称。 唐 李频 《中秋对月》诗:“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宋 欧阳修 《紫石屏歌》:“月光水洁石莹浄,感此阴魄来中潜。” 金 王吉昌 《感庭秋》词:“纵使头头应显,是一灵,阴魄神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十:“阳光时隐耀,阴魄有亏盈。”词语解释:夜魄 拼音:yè pò
(1).犹夜魂。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诗:“晓泪滴 楚 瑟,夜魄遶 吴 乡。”
(2).指月亮。 前蜀 韦庄 《三堂东湖作》诗:“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词语解释:皓魄 拼音:hào pò
明月。亦指明亮的月光。 唐 权德舆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清光杳无际,皓魄流霜空。” 宋 朱淑真 《中秋玩月》诗:“清辉千里共,皓魄十分圆。”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闺永叹》:“败叶秋残,皓魄阴生,青镜尘空,梅花子另,虚却团圞景。” 清 陈维崧 《月下笛·本意》词:“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词语解释:蟾魄 拼音:chán pò
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 唐 元稹 《纪怀赠李户曹》诗:“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唐 顾甄远 《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 清 钮琇 《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著狂怀兴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词语解释:兔魄 拼音:tù pò
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 《赠郭判官》诗:“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 《怨王孙》词:“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鷄声渐动。”词语解释:圆魄 拼音:yuán pò
指月亮。 南朝 梁 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圆魄当虚闥,清光流思延。” 唐 张乔 《对月》诗之一:“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圆魄。”词语解释:雪魄 拼音:xuě pò
(1).飘泊无定的魂魄。 唐 栖白 《哭刘得仁》诗:“为爱诗名吟至死,风魂雪魄去难招。”
(2).借指具有高尚品格的灵魂。 宋 范成大 《林元复挽诗》:“自从雪魄冰魂散, 鲁国 今谁更復儒?”词语解释:生魄 拼音:shēng pò
(1).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三:“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宋 苏轼 《夜泛西湖五绝》之一:“新月生魄迹未安,纔破五六渐盘桓。”参阅 王国维 《生霸死霸考》。
(2).活人的魂魄。 唐 韩偓 《惆怅》诗:“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词语解释:褫魄 拼音:chǐ pò
夺去魂魄。《文选·张衡〈东京赋〉》:“罔然若酲,朝罢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也。” 薛综 注:“惘然如神夺其精气,又若魂魄亡离其身。”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其论议愤发,笔宽墨餘,佞者褫魄,贵者夺色。” 清 屈复 《力士椎》诗:“ 祖龙 不死安可得,輼凉车已先褫魄。”词语解释:残魄 拼音:cán pò
指残月。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 汉 家营。”词语解释:七魄 拼音:qī pò
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籤》卷五四。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词话》第五回:“喉管枯乾,七魄投望乡臺上。”词语解释:灵魄 拼音:líng pò
灵魂。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销神躬于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濯濯灵魄,安此万年。” 清 孙枝蔚 《昨有》诗:“龙髯虽寂寞,灵魄自翱翔。”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以诡幻之笔,写死之趣,颇足摄人灵魄。”词语解释:地魄 拼音:dì pò
指月亮。 唐 李岩 《五言》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清 黄景仁 《月下杂感》诗:“闻道 姮娥 嫁,于今是 结璘 。河山收地魄,宫闕烂天银。”按,《云笈七籤》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词语解释:气魄 拼音:qì pò
(1).气概,魄力。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薛据》:“ 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 明 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气魄如 南阳 卧龙,精神似 渭水 非熊。”
(2).气势,气派。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3).指心神,气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疏上, 曾 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词语解释:冤魄 拼音:yuān pò
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唐 蔡京 《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词语解释:杜魄 拼音:dù pò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诗:“望乡臺上 秦 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唐 罗隐 《送郎州张员外》诗:“旗飘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寳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词语解释:夺魄 拼音:duó pò
惊心动魄;失魂落魄。 唐 宋之问 《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 唐 李德裕 《赠王茂元司徒制》:“来必挫锋,去者夺魄。”《金史·移剌蒲阿传》:“ 合达 欲再议, 蒲阿 言:‘止此而已,復何所议。’盖已夺魄矣。”参见“ 天夺之魄 ”。
词语解释:天夺之魄 拼音:tiān duó zhī pò
亦作“ 天夺其魄 ”。
(1).上天夺走他的魂魄。谓欲其死。《左传·宣公十五年》:“ 原叔 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孔颖达 疏:“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2).谓天使其神志迷乱。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晋安帝》:“ 段业 ,窃也; 仲堪 ,叛也;天夺其魄,以迷於鬼,而死也固宜。”词语解释:金魄 拼音:jīn pò
(1).金之精;纯金。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臺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虽无日月而逾三光。”《宋书·周朗传》:“金魄翠玉,锦绣縠罗,奇色异章,小民既不得服,在上亦不得赐。” 北齐 刘昼 《新论·正赏》:“堂珠黻幌,缀以金魄。”
(2).指满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王琦 注:“金魄者,是言满月之影,光明灿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唐 白居易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诗:“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词语解释:营魄 拼音:yíng pò
魂魄。《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河上公 注:“营魄,魂魄也。”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王闿运 《罗季子诔》:“呜呼 季子 ,营魄在疚。”词语解释:丧魄 拼音:sàng pò
犹言失魂落魄。《周书·静帝纪》:“擒斩元恶,羣丑丧魄。”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黄远庸 《谈屑》:“从此此工丧魄失志,悵惘不復平常。”词语解释:死魄 拼音:sǐ pò
旧谓月亮的有光部分为明,无光部分为魄。朔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故谓之死魄。反之,望后月明渐减,月魄渐生,即谓之生魄。《逸周书·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魄。” 孔晁 注:“朔后为死魄。”《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孔 传:“旁,近也。月二日,近死魄。”《汉书·律历志下》引作“旁死霸”,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霸,古魄字同。”近人 王国维 以为 孔 传、 孟 说谬不足据。参阅《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词语解释:滞魄 拼音:zhì pò
旧谓游荡而无所依归的魂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蜀州女子》:“妾本 汉州 段 家女……不幸以颜色见宠於主人,为主母生瘞于地下,閲数年矣,非 苏公 改葬,当为滞魄。”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幽途渺渺,滞魄沉沉,谁与招魂。”词语解释:花魄 拼音:huā pò
花的神态。 宋 范成大 《风止》诗:“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词语解释:寒魄 拼音:hán pò
指月亮。亦指月光。 唐 刘得仁 《对月寄雍陶》诗:“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 《中秋月》诗:“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 《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诗:“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词语解释:魄魄 拼音:pò pò
象声词。 宋 张舜民 《打麦》诗:“打麦打麦,彭彭魄魄。”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山凹月泛阴火白,败皷湿露声魄魄。”词语解释:虎魄 拼音:hǔ pò
亦作“ 虎珀 ”。 树脂入地多年,经过石化而成。质优者,用作珍贵装饰品;较差者,用作药物。亦有用作器物,如杯、瓶、枕之类。今写作“琥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晋 郭璞 《玄中记》:“枫脂沦入地中,千秋为虎珀。”《宋书·武帝纪下》:“ 寧州 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擣碎以付诸将。”参见“ 琥珀 ”。
词语解释:琥珀 拼音:hǔ pò
(1).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摩擦带电。质优的用作装饰品,质差的用于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中医用为通淋化瘀、宁心安神的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琥珀’,琥珀一名江珠。” 宋 苏轼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之》词:“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元 贡师泰 《赠天台李炼师》诗:“岁久松肪成琥珀,夜深丹气出芙蓉。” 郭沫若 《瓶》诗之一:“她的发辫上有一个琥珀做的别针,几颗璀璨的钻珠儿在那针上反映。”
(2).指美酒。 唐 李贺 《残丝曲》诗:“緑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壶中沉琥珀。”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张文潜 诗﹞‘尊酒且倾浓琥珀,泪痕更著薄胭脂。’” 清 康瑄 《拟将进酒》诗:“何如小槽滴沥琥珀浓,浇胸顿使金罍空。”词语解释:神魄 拼音:shén pò
心魄。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行年过始衰,秋至独先悲,事往怜神魄,感深滋涕洟。” 宋 张耒 《广化遇雨》诗:“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词语解释:体魄 拼音:tǐ pò
(1).指尸体。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上升而魄着于体,故称。《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 孔颖达 疏:“天望,谓始死望天而招魂;地藏,谓葬地以藏尸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者,覆释所以天望地藏之意。” 陈澔 集说:“所以升屋者,以魂气之在上也。皋者,引声之言。某,死者之名也。欲招此魂,令其復合体魄,如是而不生,乃行死事。” 唐 顾况 《持斧》诗:“持斧持斧,无翦我松柏兮,柏下之土,藏吾亲之体魄兮。”《朱子语类》卷七四:“然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著箇死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阴……盖死则魂气上升,而魄形下降。古人説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是谓魂魄。徂者魂升於天,落者魄降於地。” 清 刘大櫆 《书田氏刲股事》:“儒者曰:人之既死,则其神灵将散而无所不之,故为重为主以栖之;若其体魄既与其神灵离而为二矣,掩藏之而已,於是前古之礼祭主而不祭墓。”
(2).偏指肉体。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既受乐於生前,更求永生於死后;既受乐於体魄,更求永乐於神魂。” 杨度 《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叙》:“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不独其体魄之异也,尤在其精神之异。”
(3).体格和精力。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词语解释:冰魄 拼音:bīng pò
(1).冰魂。 宋 楼枎 《水龙吟·次清真梨花韵》:“未放游蜂叶底,怕春归不禁狂吹。象牀困倚,冰魄微醒,鶯声唤起。”参见“ 冰魂 ”。
(2).指月亮。 宋 刘子翚 《次韵茂园独速歌》:“大儿行文学 苏 黄 ,暗潮无声走茫茫。小儿分题拟 甫 白 ,手抉蟇颐取冰魄。” 元 钱惟善 《八月十五夜风雨见月有怀》诗:“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 清 魏源 《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诗:“但得方寸明,冰魄常同趣。”
词语解释:冰魂 拼音:bīng hún
(1).形容梅、莲等花清白纯净的品质。 宋 苏轼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 罗浮山 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宋 唐珏 《水龙吟·白莲》词:“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2).借指梅花。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词:“閒门客裡,嘆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词语解释:艳魄 拼音:yàn pò
(1).美女的魂魄。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 明 高启 《吴女愤》诗:“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2).喻梅花。 清 贺裳 《腊梅花赋》:“分寒枝於 陇 上,空染啼痕;传艳魄於 罗浮 ,惟霑醉腻。”词语解释:遗魄 拼音:yí pò
旧谓人死后遗存的魂魄。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蜀王 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宋 苏辙 《上洪州孔大夫论徐常侍坟书》:“儻蒙矜念,使孤坟遗魄,不至侵暴。”词语解释:惊魄 拼音:jīng pò
受惊的神态。 唐 孟郊 《上昭城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诗:“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陵邸》:“东边门自开,一奴蓬首出,青衫白袴,瞠目视之……士骇怖不能支,几欲堕地,惊魄小定,方摄衣正席。” 元 陈普 《壬辰日蚀》诗:“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词语解释:形魄 拼音:xíng pò
指形体与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亦指躯壳。《礼记·郊特牲》:“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晋 庾阐 《郭先生神论》:“夫天地者,阴阳之形魄;变化者,万物之游魂。”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哀我奔波,存其形魄。”词语解释:楚魄 拼音:chǔ pò
指朝云暮雨的 巫山 神女。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鑠石谁能招 楚 魄,斲冰我欲访 湘君 。”词语解释:心魄 拼音:xīn pò
气魄;胸怀。 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别》:“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在当时,确实是呼风雨,挟雷电,撼人心魄的。”词语解释:怨魄 拼音:yuàn pò
(1).指杜鹃鸟。相传杜鹃为古 蜀 帝 杜宇 怨魂所化,故称。 唐 温庭筠 《锦城曲》:“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2).指月亮。 明 孙柚 《琴心记·长门望月》:“[小旦上]愁难竟, 长门 望月偏孤零。[浄女婢上]偏孤零,愁人怨魄,凄凄相并。”词语解释:欺魄 拼音:qī pò
古代用以求雨的土偶。《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寿为欺魄,夭为鳬没,身沦有无,与神消息,含悦阴阳,甘梦太极。”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始见类欺魄,寒暄粗酬接。”词语解释:醉落魄 拼音:zuì luò tuò
词牌名。即《一斛珠》。调见 宋 晏几道 《小山词》。参阅《词谱》十二。词语解释:半魄 拼音:bàn pò
半圆的月亮。 唐 张子容 《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鉤。”词语解释:酒魄 拼音:jiǔ pò
指酒后的神情意态。 宋 毛滂 《于飞乐》词:“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词语解释:朏魄 拼音:fěi pò
(1).新月的月光。亦用为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晋 庾阐 《海赋》:“朏魄昏微,乍明乍没。”《文选·颜延之〈应诏讌曲水作诗〉》:“朏魄双交,月气参变。” 李善 注:“朏魄双交,谓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浙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於朔望,消於朏魄,虚於上下弦,息於辉朒,故潮有大小焉。”
(2).犹月形。借指月亮圆缺明暗的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下》:“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月,臣道也,远日益明,近日益亏。”
(3).借指月亮。 宋 梅尧臣 《寄维阳许待制》诗序:“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词语解释:逝魄 拼音:shì pò
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 明 何景明 《十七月夜》诗:“逝魄不长望,玉貌寧久妍?”词语解释:飞魄 拼音:fēi pò
(1).犹言魂飞魄散。形容害怕。 唐太宗 《赋尚书》诗:“寒心覩肉林,飞魄看沉湎。”
(2).高飞的精魂。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词语解释:晦魄 拼音:huì pò
(1).夜月。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旋璣迁斡,晦魄环照。”
(2).晦节之月。 唐太宗 《月晦》诗:“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 唐 周彦晖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词语解释:满魄 拼音:mǎn pò
圆月。 唐 赵蕃 《月中桂树赋》:“杳杳低枝,拂孤轮而挺秀;依依密树,侵满魄而含芳。” 元 柳贯 《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诗:“乘流俟满魄,明夕异今昨。”词语解释:暗魄 拼音:àn pò
月牙儿,新月。因不如圆月明亮,故称。 唐 吉中孚 妻 张夫人 《拜新月》诗:“拜新月,新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絃。”词语解释:晓魄 拼音:xiǎo pò
晓月。 南朝 梁 丘迟 《夜发密岩口》诗:“敞朗朝霞澈,惊明晓魄悬。”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雾巖沦晓魄,风溆涨寒沙。”词语解释:纤魄 拼音:xiān pò
纤月。魄,月光。 唐 李绅 《满桂楼》诗:“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掛如鉤。” 唐 贾岛 《延寿里精舍寓居》诗:“侧庐发扃枢,纤魄时卧逢。”参见“ 纤月 ”。
词语解释:纤月 拼音:xiān yuè
未弦之月,月牙。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诗:“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明 唐顺之 《村夜》诗:“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清 纳兰性德 《如梦令》词:“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词语解释:动魄 拼音:dòng pò
谓内心受到强烈震动。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陆 机 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参见“ 动魄惊心 ”。
词语解释:动魄惊心 拼音:dòng pò jīng xīn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秀水 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郭沫若 《羽书集·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我们全体的国民正合力在用自己的血……写作动魄惊心的光芒万丈的伟大的诗篇。”词语解释:糟魄 拼音:zāo pò
糟粕。《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糟烂为魄,本又作粕。’” 宋 王安石 《成〈字说〉后》诗:“湖海老臣无四目,谩将糟魄污修门。”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是知化神奇为臭腐,则典籍亦糟魄也。”词语解释:炼魄 拼音:liàn pò
指道家修炼。语本《至游子·阴符》:“阳者汞也,其性飞者也;阴者铅也,其性伏者也。圣人伏阳汞以鍊其魄,飞阴铅以拘其魂。” 唐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诗:“潜光隐 嵩岳 ,鍊魄栖云幄。” 唐 奚贾 《谒李尊师》诗:“鍊魄闭琼户,养毛飞洞天。” 词语解释:载魄 拼音:zǎi pò
开始发光。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月未望则载魄於西,既望则终魄於东,其遡於日乎?” 李轨 注:“载,始也。魄,光也。载魄於西者,光始出於西面,以渐东满。”词语解释:蟾蜍魄 拼音:chán chú pò
月色;月光。 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参见“ 蟾蜍 ”。
词语解释:蟾蜍 拼音:chán chú
亦作“ 蟾蠩 ”。亦作“ 蟾诸 ”。
(1).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淮南子·原道训》:“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於使蟹捕鼠,蟾蠩捕蚤。” 汉 张衡 《西京赋》:“蟾蜍与龟,水人弄蛇。”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徐启新 ﹞为子延师而供膳甚菲。邨中四五月间人多食蛙者,然必从市中买之。 启新 以蟾诸类蛙,而堦下颇伙,即命童子取以供师。”
(2).《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 南朝 梁 刘昭 注:“ 羿 请无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 姮娥 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明 刘基 《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词:“玉釭开尽丹葩,画簷深宿蟾蜍影。”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
(3).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旧引 绥水 南入塋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砚滴或砚台。《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清 赵翼 《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4)旧俗点缀端阳节景的五毒制品之一。 清 陈维崧 《虞美人·端午闺词》词:“灵符颭上香云腻。绣虎釵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綃半捻裹蜘蛛。”词语解释:耀魄 拼音:yào pò
见“ 耀魄宝 ”。
词语解释:耀魄宝 拼音:yào pò bǎo
星名。即天帝星。北极五星的最尊者。《星经·天皇》:“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陈中央也,不记数,皆是一星,在五帝前座,万神辅録图也。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羣灵也。”《晋书·天文志上》:“鉤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羣灵,执万神图。”《旧唐书·礼仪志一》:“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谓圆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星耀魄宝。”亦省作“ 耀魄 ”。 唐 杨炯 《浑天赋》:“天有北辰,众星环拱。天帝威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陈。”词语解释:新魄 拼音:xīn pò
刚升起的月亮。 唐 于武陵 《望月》诗:“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词语解释:颓魄 拼音:tuí pò
残月。《文选·谢惠连〈秋怀诗〉》:“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李善 注:“魄,月魄也。”词语解释:莹魄 拼音:yíng pò
指明月。 唐 常建 《第三峰》诗:“莹魄澄玉虚,以求鸞鹤踪。”词语解释:玉魄 拼音:yù pò
月亮的别名。 唐 春台仙 《游春台》诗:“玉魄东方开, 嫦娥 逐影来。” 明 何景明 《十七夜月思》诗:“含顰回玉魄,扬采忆娥眉。” 明 王世贞 《八月十五夜济宁池亭别子与》诗:“玉魄斜穿树,金波细溢巵。”词语解释:枯魄 拼音:kū pò
枯朽之体。《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词语解释:秋魄 拼音:qiū pò
指秋夜月光。 宋 张冕 《海棠》诗:“晨曦远借彤云暖,秋魄微侵甲帐寒。”词语解释:初魄 拼音:chū pò
农历每月初三四的月亮。 北周 王褒 《咏月赠人》:“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 唐 张仲素 《玉钩赋》:“莹迢遰之初魄,出西南之一方。”词语解释:复魄 拼音:fù pò
(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冀还魂复苏。《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 汉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贾公彦 疏:“出入之气谓之魂,耳目聦明谓之魄,死者魂神去离於魄,今欲招取魂来復归于魄,故云招魂復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復魄,殮以常衣。”《晋书·韩友传》:“ 舒县 廷掾 王睦 病死,已復魄, 友 为筮之,令以丹画版作日月置牀头,又以豹皮马鄣泥卧上,立愈。”
(2).用作死的婉辞。 元 戴良 《哭揭秘监三十四韵》:“归魂 钟阜 夜,復魄 董溪 春。” 清 黄虞稷 《周元亮先生行状》:“夜梦先生如平时,云将有远行,醒而念先生病甚,斯言得无不祥乎?急如先生所,而已復魄矣。”词语解释:娥魄 拼音:é pò
月亮。 唐 许敬宗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鷲岭 飞夏服,娥魄乱雕弓。”参见“ 娥月 ”。
词语解释:娥月 拼音:é yuè
即月亮。因传说月中有 嫦娥 ,故称。《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凉阴掩轩,娥月寝耀。” 李善 注:“ 姮娥 掩月,故曰娥月。”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词语解释:升魄 拼音:shēng pò
升起的月亮。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九:“頽阳落何处?昇魄衔疎岭。”
谓人死将葬之际,举柩升车上,行祖祭礼,以祈死者魂魄升天。《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戒凉在肂,杪秋即穸。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李善 注:“升魄,祖载也。” 吕延济 注:“升魄,神灵升天也。”词语解释:霜魄 拼音:shuāng pò
指月亮。 清 曹寅 《八月三日热甚泛舟至池口柳下》诗:“如何説凉意,霜魄在西偏。”词语解释:毅魄 拼音:yì pò
犹英灵。语出《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清 黄景仁 《东阿项羽墓》诗:“昔奠絮酒 乌江 头,知君毅魄羞江流。”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话旧事》诗:“如闻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郭沫若 《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束发从军,死为毅魄。”词语解释:细魄 拼音:xì pò
农历月初的月亮。魄,月亮的微弱光芒。 唐 李群玉 《初月》诗之二:“凝顰立户前,细魄向娟娟。”词语解释:颢魄 拼音:hào pò
洁白的月色。 唐 曲龙山仙 《玩月》诗之四:“顥魄洗烟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词语解释:愁魄 拼音:chóu pò
(1).犹动魄。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
(2).忧伤的魂魄。 宋 刘敞 《今古路》诗:“不获见 杨朱 ,万古凝愁魄。”词语解释:彭魄 拼音:péng pò
象声词。 宋 方岳 《扣角》诗:“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繅丝雪能白。”
广大无边貌。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幽” 晋 范望 注:“昆,浑也,仑,沦也,天之象也。旁薄,犹彭魄也,地之形也。幽,隐也。言天浑沦而包於地,地彭魄而在其中。”词语解释:晚魄 拼音:wǎn pò
指月亮。《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词语解释:哉生魄 拼音:zāi shēng pò
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月黑无光的部分。《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 。” 孔 传:“ 周公 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史之可信者莫如《尚书》,所纪之日,或曰哉生魄,或曰旁死魄,或曰既望,或曰朏,盖亦从目测验,而罕用朔日者。”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