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魄魄 拼音:pò pò
象声词。 宋 张舜民 《打麦》诗:“打麦打麦,彭彭魄魄。”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山凹月泛阴火白,败皷湿露声魄魄。”词语解释:魄宝 拼音:pò bǎo
指月亮。魄,通“ 霸 ”。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泰坛朝扫地,魄宝夜垂精。”词语解释:魄光 拼音:pò guāng
喻人的精神。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一:“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词语解释:魄渊 拼音:pò yuān
指月亮。魄,通“ 霸 ”。 唐 柳宗元 《天对》:“规燬魄渊,太虚是属。”词语解释:魄然 拼音:pò rán
(1).形容声音响。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击之声也。”
(2).困貌。魄,通“ 薄 ”。 汉 贾谊 《新书·忧民》:“为人上,弗自忧,魄然事困,乃惊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词语解释:魄莫 拼音:pò mò
薄膜。指物之虚浮而不坚实者。魄,通“ 薄 ”。《礼记·内则》“去其皽” 汉 郑玄 注:“皽,谓皮肉之上魄莫也。” 宋 杨伯嵒 《臆乘·魄莫》:“物之虚浮而不坚实者,俗谓之魄莫。”词语解释:魄荡魂飞 拼音:pò dàng hún fēi
同“ 魂飞魄散 ”。 《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烟鬼满天下,闻得国家要行禁烟的命令,都吓得魄荡魂飞。”词语解释:魄荡魂摇 拼音:pò dàng hún yáo
犹言魂飞魄散。《雪岩外传》第六回:“ 雪巖 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 隋煬帝 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参见“ 魂飞魄散 ”。
词语解释:魂飞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形容惊恐万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一个个跪倒船舱,连声饶命。”《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 向春 《煤城怒火》第六章:“ 白润 在省城得了他远房堂叔给他的报丧信,吓得魂飞魄散,病了一场,差点跟 白吉 一块去阎王殿上报到。”
(2).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元 高文秀 《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口儿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初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散,卖弄杀偏俏的寃家。” 陈建功 《丹凤眼》:“要是在 北京 城里,准能把姑娘们迷得魂飞魄散呢!”
(3).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词语解释:魄门 拼音:pò mén
肛门。魄,通“ 粕 ”。《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穀不得久藏。” 林亿 等校正:“谓肛之门也。”词语解释:魄蜍 拼音:pò chú
传说中月中的蟾蜍。魄,通“ 霸 ”。 明 徐渭 《十白赋·兔》:“岂韩卢之可猎,与魄蜍而共跚。”词语解释:魄虑 拼音:pò lǜ
神思,意念。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詔饰既降,辞表是絶;朱紱方臻,金鉉未宥;魄虑再驰,詵然改席。”词语解释:魄心 拼音:pò xīn
犹灵魂。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真命授三》:“ 玉斧 清浄藻洁,久斋濯魄心。”词语解释:魄散魂飞 拼音:pò sàn hún fēi
同“ 魂飞魄散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向铜旋子里拿起那把尖刀……竖起左手大指来,按了按公子心窝儿。可怜公子此时早已魄散魂飞,双眼紧闭。”《再生缘》第四回:“墙外青树俱着火,崩房折柱响叮噹……扳大树,跳低墙,魄散魂飞叫上苍。”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眉来眼去,魄散魂飞。”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打的我魄散魂飞,命掩泉石。”词语解释:魄散魂消 拼音:pò sàn hún xiāo
同“ 魂飞魄散 ”。《禅真逸史》第二五回:“ 管贤士 一见 杜伏威 走到,惊得魄散魂消,正待往窗外逃生,被 杜伏威 拦腰一斧砍倒,顶门上復一斧,顿时一命归阴。” 元 张鸣善 《普天乐·赠妓》曲:“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雍熙乐府·斗鹌鹑·题情》:“困腾腾头昏脑闷,急煎煎意攘心劳,虚飘飘魄散魂消。”词语解释:魄消魂散 拼音:pò xiāo hún sàn
同“ 魂飞魄散 ”。 《红楼梦》第三二回:“ 袭人 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词语解释:魄散魂飘 拼音:pò sàn hún piāo
同“ 魂飞魄散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揝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繚乱,魄散魂飘。”词语解释:魄力 拼音:pò lì
(1).指临事的胆识和果断作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公常语 敬 曰:‘欲知 文成 之为人乎?’ 敬 起立拱而俟。公久之曰:‘心地厚。’復久之曰:‘魄力大。’” 老舍 《四世同堂》六:“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入的;只有这样说恼便恼,说笑就笑,才能表现出她的魄力与气派,而使她像 西太后 。”
(2).气魄,气势。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嗣见 赵晋斋 所藏旧本,魄力雄伟,为 北海 ( 李邕 )得意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词语解释:魄兔 拼音:pò tù
传说中的月中白兔。魄,通“ 霸 ”。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徐彦伯 为文,,多变易求新……以月兔为魄兔,以风牛为炎犊,后进效之,谓之澁体。”参见“ 月兔 ”。
词语解释:月兔 拼音:yuè tù
(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旧唐书·历志二》:“月欲有蚀,先月形摇振,状若惊惧,月兔及侧月色黄如有忧状。” 唐 黄滔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兔寒。”参见“ 月中兔 ”。
(2).《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行游猎篇》诗:“高罝掩月兔,劲矢射天狼。” 唐 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 唐 李白 《观猎》诗:“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3).茶名。 宋 苏轼 有《月兔茶》诗。
词语解释:月中兔 拼音:yuè zhōng tù
古代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称月中兔。又称月兔。《艺文类聚》卷一引 汉 刘向 《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馀,阳也,而与兔并明,阴係阳也。”《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愚谓兔自属日,所谓月中兔者,月中之日光也……世俗遂谓月中有捣药兔,妄矣。”参见“ 月兔 ”。词语解释:魄兆 拼音:pò zhào
《国语·晋语三》:“公子 重耳 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 韦昭 注:“魄,形也。兆,见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词意若此,得非魄兆先知之乎?”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