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共10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魁星魁人魁肥魁元魁旷魁昂魁蛤魁蠹
魁梧魁伟魁彦魁雄魁星阁魁陵魁礧魁伉
魁然魁磊魁首魁士魁星踢斗魁长魁硕魁帅
魁躔魁罡魁脍魁台魁瘣魁酋魁瑰魁摧
魁柄魁斗魁秀魁崛魁畸魁逆魁诡魁恢
魁杰魁岸魁重魁冈魁毅魁陆魁解魁壮
魁杓魁望魁衡魁艾魁率魁闳魁跣魁取
魁名魁荐魁桀魁阁魁特魁累魁选魁博
魁宿魁三象魁横魁甲魁父魁礨魁礧子魁异
魁奇魁垒魁渠魁堆魁殊魁纲魁能魁峨

词语解释:魁星  拼音:kuí xīng
(1).星名。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
(2).星名。指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
(3). 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主文运、文章的奎星。“奎星”是 中国 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 东汉 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緑髮照魁星,平康争看。锦绣肝肠五千卷。”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造化》:“ 淳熙 中,殿试进士,有 邓 太史者告 周益公 ,魁星临 蜀 。”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只要做些积德的事,钱神更比魁星验。” 冰心 《往事·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 曲 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魁》
词语解释:魁梧  拼音:kuí wú
亦作“ 魁吾 ”。亦作“ 魁俉 ”。 犹言高大壮实。《史记·留侯世家论》:“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魁梧,丘虚壮大之意。” 唐 善感 《李愍碑》:“容仪逈拔,奇貌魁俉。” 宋 黄庭坚 《武昌松风阁》诗:“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 沙 氏子,土司之后也, 彩云 ( 万彩云 )悦其魁吾,宠之专房。”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停了一阵,他又把 周大勇 打量一番,像是从 周大勇 那魁梧的身材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词语解释:魁然  拼音:kuí rán
(1).安然。《庄子·庚桑楚》:“人见其跂,犹之魁然。” 成玄英 疏:“魁,安也。”
(2).高大貌。《史记·孟尝君列传》:“ 赵 人闻 孟尝君 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 薛公 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唐 柳宗元 《蝜蝂传》:“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瓮山耶律丞相墓》:“山麓魁然而大、凹而秀者,瓮之属也。”
(3).卓然突出貌。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惟君文行夙成,有声 江东 ,魁然厚重,长者之风。”《新唐书·郑权传》:“ 权 识诣魁然,有閎辩。” 清 戴名世 《古樟记》:“﹝古樟﹞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歷年所,遂魁然出其奇於人间。”
独立不群。魁,通“ 块 ”。《汉书·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颜师古 注:“魁读曰块。” 王先谦 补注:“《史记》作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字 根矩 , 北海 朱虚 人也” 裴松之 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邴原 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词语解释:魁躔  拼音:kuí chán
指北斗星的运行度次。 宋 徐鹿卿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词:“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词语解释:魁柄  拼音:kuí bǐng
喻朝政大权。《汉书·梅福传》:“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於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 颜师古 注:“以斗为喻也,斗身为魁。” 唐 刘禹锡 《赠司空令狐公集》:“遂委魁柄,斯以文雄於国也。” 明 张景 《飞丸记·戟户逢仇》:“持魁柄恣纷更,认朝纲常秉更,取竭錙銖真忒横。” 章炳麟 《訄书·正葛》:“法家之所患,在魁柄下移。”
词语解释:魁杰  拼音:kuí jié
(1).高大雄健。《魏书·陈留王虔传》:“ 虔 姿貌魁杰,武力絶伦。”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形貌魁杰,知谋宏远,刚而有变,勇而能仁。” 金 王若虚 《千户贾侯父墓铭》:“ 侯 仪度魁杰,胸次洒落。”
(2).犹杰出。 唐 杜牧 《史将军》诗之二:“壮气盖 燕 赵 ,耽耽魁杰人。”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取友虽魁杰士,而皆行篤言信,步步著绳墨。”
(3).指杰出的人,为首的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王守澄 、 仇士良 ……为之魁杰,至自称‘定策国老’,目天子为门生。” 清 龚自珍 《尊隐》:“古先册书,圣智心肝,人工精英,百工魁杰所成。”
词语解释:魁杓  拼音:kuí sháo
(1).北斗星七星中首尾两星的合称。《史记·天官书》:“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 华 以西南。” 张守节 正义:“魁,斗第一星也;杓,东北第七星也。”
(2).《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故魁杓亦指北斗七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为吉凶祸福。”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岁星过处玉犬吠,魁杓方指苍龙苍。”
词语解释:魁名  拼音:kuí míng
在科举考试中得第一。 宋 杨万里 《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干归豫章》诗:“众雏争先见头角, 伯诊 魁名北斗旁。”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今朝堂试汝魁名,他日须知作上卿。”
词语解释:魁宿  拼音:kuí sù
有深交的老熟人。《汉书·酷吏传·尹赏》:“ 赏 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 颜师古 注:“魁,根本也。宿,久旧也。”
词语解释:魁奇  拼音:kuí qí
亦作“ 魁畸 ”。 杰出;特异。《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閒,而吾又未见也。”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而魁奇英伟之才,反遗弃摈斥於荒山墟市,无可如何而付之一死。” 清 方履籛 《〈河内县志〉叙传》:“机神独运,遂炫魁畸。”
词语解释:魁人  拼音:kuí rén
夺魁之人。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启媒》:“书生已露魁人手,山老因营继嗣谋。”
词语解释:魁伟  拼音:kuí wěi
(1).身体高大壮实。《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襃衣博带,周游郡国。”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儒者给事中, 顾公 甚魁伟。”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大海 ﹞他身体魁伟,眉毛粗而黑。”
(2).宏伟,伟大。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有 李庠 者,老于边,为 童贯 所黜,谋略魁伟,非诸将比。”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今朝廷求魁伟之才,黜谬妄之学,可以追两 汉 之餘,渐復 三代 之故。”
词语解释:魁磊  拼音:kuí lěi
形容高超特出。 宋 陆游 《谢夔路监司列荐启》:“此盖伏遇某官器函魁磊,议极崇谹,虽持秋霜夏日之严,每廓沧海洪河之量。”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故封忠翊郎 蔡公 ,讳 待时 ,字 元晦 ,魁磊喜大节。”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先生焉。”《明史·姜士昌传》:“在廷守正不阿,魁磊老成之彦,小有同异,﹝ 沉一贯 ﹞亦巧计罢之。”参见“ 魁垒 ”。
词语解释:魁垒  拼音:kuí lěi
(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
(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垒,亦惟门下之归。” 汪辟疆 《唐人小说·〈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固 唐 人小説中之魁垒也。”
(1).心情郁闷,盘结不解。《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洪兴祖 补注:“魁垒,盘结也。”一本作“ 魁纍 ”。
(2).蕴蓄萦回。 清 杜岕 《〈楝亭诗钞〉序二》:“ 曹子 ( 曹寅 )以诗为性命、肌肤,於是导之、引之、抑之、搔之,辗转反侧,恒有诗魁垒鬱勃於胸中。”
(3).木偶。 清 钱谦益 《冬夜观剧歌》:“行列参差机体轻,宛如魁垒登平城。”
词语解释:魁罡  拼音:kuí gāng
指斗魁与天罡二星。 汉 焦赣 《易林·睽之渐》:“魁罡所当,初为败殃。” 马总 《意林》卷五引 三国 吴 杨泉 《物理论》:“岂有太一之君,坐於庶人之座,魁罡之神,存乎匹妇之室。”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天一和太一,分七政布魁罡。”参见“ 魁冈 ”。
词语解释:魁冈  拼音:kuí gāng
指北斗星的斗魁、天冈二星。阴阳家谓每年十月,北斗魁星之气在戌,是为魁冈,不利修造。 三国 魏 嵇康 《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百年之宫,不能令殤子寿,孤逆魁冈,不能令 彭祖 夭。”一本作“ 魁纲 ”。《旧唐书·李泌传》:“有司言 宣政 内廊坏,请修缮,而太卜云:‘孟冬为魁冈,不利穿筑,请卜他月。’”《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十月魁冈,未可脩。” 胡三省 注引 史炤 曰:“魁冈者,北斗魁星之气,十月在戌,为魁冈。”
词语解释:魁斗  拼音:kuí dòu
(1).大斗。《文选·张衡〈南都赋〉》“中黄瑴玉” 李善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欲得好瑴玉,用合浆,於 襄乡县 旧穴中凿取,大者如魁斗,小者如鸡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研名‘钟馗’,或如今研上所刻魁斗之形。”
(2).魁星。旧亦指主管文运的神。 清 丘逢甲 《己亥五月二日东山大忠祠祝文信国公生日》诗之三:“夜望魁斗光,正照南离位。”
词语解释:魁岸  拼音:kuí àn
(1).魁梧高大。《汉书·江充传》:“ 充 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南史·袁泌传》:“﹝ 袁泌 ﹞字 文洋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此时 朱重 居移气,养移体,容仪魁岸,非復幼时面目。”
(2).奇伟不凡。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炎》:“余观 杨公 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有望气者谓 绪 ( 王绪 )曰:‘军中有王者气。’於是 绪 见将卒有勇略踰己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红雪》:“客京师人,风格魁岸而彬雅,不类武士。”
词语解释:魁望  拼音:kuí wàng
高出众人的声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内翰 郑毅夫 久负魁望,而 滕甫 元发 名亦不在其下。”
词语解释:魁荐  拼音:kuí jiàn
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吾州 赵和仲 ,童科免举, 淳祐 九年,再以春秋魁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举人》:“后 郑侨 擢魁荐,官至枢相。”
词语解释:魁三象  拼音:kuí sān xiàng
组成魁星的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 仇兆鳌 注:“魁三象, 韦 世为三公。”亦作“ 魁三气象 ”。 清 钱谦益 《白沟河题张于度屋壁》诗:“魁三气象久迷离,隐隐寒芒属尾箕。”参见“ 三台 ”。
词语解释:三台  拼音: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词语解释:魁垒  拼音:kuí lěi
(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
(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垒,亦惟门下之归。” 汪辟疆 《唐人小说·〈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固 唐 人小説中之魁垒也。”
(1).心情郁闷,盘结不解。《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洪兴祖 补注:“魁垒,盘结也。”一本作“ 魁纍 ”。
(2).蕴蓄萦回。 清 杜岕 《〈楝亭诗钞〉序二》:“ 曹子 ( 曹寅 )以诗为性命、肌肤,於是导之、引之、抑之、搔之,辗转反侧,恒有诗魁垒鬱勃於胸中。”
(3).木偶。 清 钱谦益 《冬夜观剧歌》:“行列参差机体轻,宛如魁垒登平城。”
词语解释:魁肥  拼音:kuí féi
高大肥壮。 宋 欧阳修 《王济讥张齐贤》:“ 张齐贤 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禅真逸史》第十七回:“ 小孙 亦颇聪敏,且是生得面庞丰厚,体态魁肥,不似小儿懦弱。”
词语解释:魁彦  拼音:kuí yàn
杰出人才。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天诞魁彦,以惠 亚 陆。”
词语解释:魁首  拼音:kuí shǒu
首领;位居首者。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赏 ( 尹赏 )所留者,皆其魁首,或故吏善家子失意随轻侠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苏州府 太仓 夷亭 有个 张小舍 ,是个有名极会识贼的魁首。”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一场:“辜负我文章魁首,满腹经纶。”
词语解释:魁脍  拼音:kuí kuài
刽子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屠、钓、倡、优、魁膾、除粪,旌厥宅居,斥之邑外,行里往来,僻於路左。”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魁膾,主杀人者。” 章炳麟 《军人贵贱论》:“若夫入受命於政府,出而翦除寇盗,镇服潢池者,无过魁膾伍伯之等夷。”
词语解释:魁秀  拼音:kuí xiù
(1).壮美。《新唐书·李靖传》:“﹝ 李靖 ﹞姿貌魁秀,通书史。”
(2).指杰出人才。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三能粲粲依魁秀,八柱巍巍蟠地厚。”
词语解释:魁重  拼音:kuí zhòng
特别庄重,持重。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阁致仕薛公墓志铭》:“公魁重凝特,造次不以词色自达。”
词语解释:魁衡  拼音:kuí héng
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和第五星。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恩泽》:“乘飇驾云,言归帝乡,功赞化育,位叅魁衡。”
词语解释:魁桀  拼音:kuí jié
(1).指首领人物。《晋书·陶璜传》:“虽前后征讨,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窜。” 梁启超 《政体与政治道德》:“吾见夫畴昔巧官猾吏之魁桀,今悉以宪政能员闻矣。”
(2).指出众的人。 梁启超 《治始于道路说》:“然而瞩於其墟,游观其閭市,遂信其人功之无精英,工儒之无魁桀。”
词语解释:魁横  拼音:kuí héng
横行而占上风。 唐 李翱 《祭吏部韩侍郎文》:“戎风混华,异学魁横。”
词语解释:魁渠  拼音:kuí qú
首领。常含贬义。语本《书·胤征》:“歼厥渠魁。” 唐 柳宗元 《唐鼓吹铙歌·铁山碎》:“破 定襄 ,降魁渠。”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疾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词语解释:魁元  拼音:kuí yuán
犹魁首。《白雪遗音·马头调·双飞燕》:“喜的是芍药,爱的是牡丹,花中的魁元。” 刘元芝 等《李逵夺鱼》:“他的名字叫 张顺 ,‘浪里白条’称魁元。”
词语解释:魁雄  拼音:kuí xióng
(1).杰出而强有力。 宋 欧阳修 《石曼卿墓表》:“古之魁雄之人,未始不负高世之志。”
(2).指称雄者。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直到这次大战以前, 英国 的资本阶段总是爱重平和,世界上帝国主义的魁雄不在 英 而转在 德 。”
词语解释:魁士  拼音:kuí shì
大学者。《吕氏春秋·劝学》:“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高诱 注:“魁大之士,名德之人。”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名人魁士,鲜不与善。”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若本朝尚科举,显人魁士,皆出寒畯,观此可见世家气象。” 清 何绍基 《〈使黔草〉自序》:“伊古以来,忠臣孝子,高人侠客,雅儒魁士,其人所诣,其文如见。”
词语解释:魁台  拼音:kuí tái
犹魁能。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魁星》:“ 扬雄 《甘泉赋》‘冠伦魁能’,‘能’古‘台’字,‘魁能’即‘魁台’也。”参见“ 三台 ”、“ 三能 ”。
词语解释:魁崛  拼音:kuí jué
不同一般,杰出。 宋 曾巩 《寄王介甫》诗:“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闢。”
词语解释:魁冈  拼音:kuí gāng
指北斗星的斗魁、天冈二星。阴阳家谓每年十月,北斗魁星之气在戌,是为魁冈,不利修造。 三国 魏 嵇康 《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百年之宫,不能令殤子寿,孤逆魁冈,不能令 彭祖 夭。”一本作“ 魁纲 ”。《旧唐书·李泌传》:“有司言 宣政 内廊坏,请修缮,而太卜云:‘孟冬为魁冈,不利穿筑,请卜他月。’”《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十月魁冈,未可脩。” 胡三省 注引 史炤 曰:“魁冈者,北斗魁星之气,十月在戌,为魁冈。”
词语解释:魁艾  拼音:kuí ài
指德高望重的长者。《明史·陆光祖传》:“无何,以 王时槐 、 蔡悉 、 王樵 、 沉节甫 老成魁艾,特推荐之。” 清 姚鼐 《高淳邢君墓志铭》:“孰职抚是颠则持,邑有魁艾敦爱慈。”
词语解释:魁阁  拼音:kuí gé
犹高阁。 元 范梈 《寄题集贤周司直悠然阁》诗:“ 番阳 东下万山围,魁阁峥嶸面翠微。”
词语解释:魁甲  拼音:kuí jiǎ
犹状元。科举考试进士第一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霍端友明年状元》:“﹝ 李端行 ﹞志鋭,意望魁甲……忽闻唱 霍端友 ,而色若死灰矣。”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王嗣宗 , 太祖 时以魁甲登第,多歷外郡,晚方入朝。”
词语解释:魁堆  拼音:kuí duī
(1).高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陵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闇前。” 王逸 注:“魁堆,高貌。”
(2).兽名。旧时迷信,谓此兽可辟邪。 唐 陆龟蒙 《采药赋》:“如防胆怯,空屏宜画魁堆。”
词语解释:魁旷  拼音:kuí kuàng
胸怀开阔。 宋 苏舜钦 《处士崔君墓志》:“君博学,善谈经术,魁旷豪爽人也。”
词语解释:魁星阁  拼音:kuí xīng gé
魁星是神话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过去许多地方建魁星阁供奉它
词语解释:魁星踢斗  拼音:kuí xīng tī dòu
魁星为北斗之一星,科举时代就魁字取象,塑造鬼举足踢斗之形,用以表示文运之兆。后又借以状骑马的姿势。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有飇骑数十,飞轡往来,逞弄解数,如双燕绰水、二鬼争环、隔肚穿鍼、枯松倒挂、魁星踢斗……踏梯望月之属。”
词语解释:魁瘣  拼音:kuí lěi
树木根节盘结。《尔雅·释木》:“枹,遒木,魁瘣。” 邢昺 疏:“谓根节盘结处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案苻离、苻娄、蒲卢、蚹蠃皆有魁瘣拥肿之意。”
词语解释:魁畸  拼音:kuí jī
见“ 魁奇 ”。
词语解释:魁奇  拼音:kuí qí
亦作“ 魁畸 ”。 杰出;特异。《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閒,而吾又未见也。”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而魁奇英伟之才,反遗弃摈斥於荒山墟市,无可如何而付之一死。” 清 方履籛 《〈河内县志〉叙传》:“机神独运,遂炫魁畸。”
词语解释:魁毅  拼音:kuí yì
壮伟而刚毅。 宋 蔡襄 《御前忠佑南郊加恩封赠父母妻制》:“姿器魁毅,气尚沉雄。”
词语解释:魁率  拼音:kuí lǜ
犹魁帅。《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餘一不问。”
词语解释:魁特  拼音:kuí tè
指突出、超群的人。 宋 叶适 《书〈龙川集〉后》:“至於﹝太守 邱真长 ﹞趯然以其( 陈亮 )文字废兴任为己事,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豪魁特之绪,使流风餘论犹能表见於后人,盖知古太守职业者也。”
词语解释:魁父  拼音:kuí fù
小丘。《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 王屋 何?” 张湛 注:“魁父,小山也,在 陈留 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邱阜二字可作魁父。”
词语解释:魁殊  拼音:kuí shū
奇特;与众迥异。《文选·左思〈魏都赋〉》:“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吕向 注:“山川倬絶,物产大殊。” 元 王逢 《前六峰行贻叶舜可》诗:“ 武夷 九曲 仙所都, 江郎 参倚尤魁殊。”
词语解释:魁昂  拼音:kuí áng
高大雄壮。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景德镇鬼斗》:“渔急拏舟趋伏岸滸,忽见伟男子百餘辈,皆文身椎髻,容貌魁昂,盘旋於沙渚。”
词语解释:魁陵  拼音:kuí líng
小土丘。《国语·周语下》:“夫 周 ,高山、广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 幽王 荡以为魁陵、粪土、沟瀆,其有悛乎?” 韦昭 注:“小阜曰魁。” 清 黄宗羲 《寿徐兰生七十序》:“妄人荡高山广川,使为魁陵。” 章炳麟 《訄书·封禅》:“夫国有嶠嶞,不崇其高,堑之凿之,赭之荡之,以为魁陵粪土,即有大寇,其何以御侮?”
词语解释:魁长  拼音:kuí cháng
首领。《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论》:“假署皇王者盖以十数……然其雄渠魁长,未有闻焉。”
词语解释:魁酋  拼音:kuí qiú
犹魁首。 唐 李商隐 《为西川幕府祭韦太尉文》:“狺狺 犬戎 ,背约报仇……公动机权,控扼咽喉,闢其陬落,係其魁酋。”
词语解释:魁逆  拼音:kuí nì
叛逆之首恶。《新唐书·陈子昂传》:“ 虺 贼干纪,自取屠灭,罪止魁逆,无復缘坐。”
词语解释:魁陆  拼音:kuí lù
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魁陆,蚶。”﹝集解﹞引 郭璞 《尔雅注》:“魁陆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参见“ 魁蛤 ”。
词语解释:魁蛤  拼音:kuí gé
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魁蛤﹞,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一说为车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按:文蛤即 吴 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车螯也。”
词语解释:魁闳  拼音:kuí hóng
形容器宇不凡,气量宏大。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则世之魁閎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於门?” 清 孙鼎臣 《与吴筠仙书》:“古之为之者,如 司马子长 ……其人皆魁閎鉅儒。”
词语解释:魁累  拼音:kuí lèi
见“ 魁垒 ”。
词语解释:魁垒  拼音:kuí lěi
(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
(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垒,亦惟门下之归。” 汪辟疆 《唐人小说·〈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固 唐 人小説中之魁垒也。”
(1).心情郁闷,盘结不解。《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洪兴祖 补注:“魁垒,盘结也。”一本作“ 魁纍 ”。
(2).蕴蓄萦回。 清 杜岕 《〈楝亭诗钞〉序二》:“ 曹子 ( 曹寅 )以诗为性命、肌肤,於是导之、引之、抑之、搔之,辗转反侧,恒有诗魁垒鬱勃於胸中。”
(3).木偶。 清 钱谦益 《冬夜观剧歌》:“行列参差机体轻,宛如魁垒登平城。”
词语解释:魁礨  拼音:kuí lěi
(1).委积众多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珂” 晋 郭璞 注:“磊珂,魁礨貌也。”
(2).形容高超特出。 唐 柳宗元 《答问》:“魁礨恢张,羣驱连行。”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礨之材,处之其中,食於太官,谓之学士。”参见“ 魁垒 ”。
词语解释:魁垒  拼音:kuí lěi
(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
(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垒,亦惟门下之归。” 汪辟疆 《唐人小说·〈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固 唐 人小説中之魁垒也。”
(1).心情郁闷,盘结不解。《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洪兴祖 补注:“魁垒,盘结也。”一本作“ 魁纍 ”。
(2).蕴蓄萦回。 清 杜岕 《〈楝亭诗钞〉序二》:“ 曹子 ( 曹寅 )以诗为性命、肌肤,於是导之、引之、抑之、搔之,辗转反侧,恒有诗魁垒鬱勃於胸中。”
(3).木偶。 清 钱谦益 《冬夜观剧歌》:“行列参差机体轻,宛如魁垒登平城。”
词语解释:魁纲  拼音:kuí gāng
见“ 魁冈 ”。
词语解释:魁冈  拼音:kuí gāng
指北斗星的斗魁、天冈二星。阴阳家谓每年十月,北斗魁星之气在戌,是为魁冈,不利修造。 三国 魏 嵇康 《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百年之宫,不能令殤子寿,孤逆魁冈,不能令 彭祖 夭。”一本作“ 魁纲 ”。《旧唐书·李泌传》:“有司言 宣政 内廊坏,请修缮,而太卜云:‘孟冬为魁冈,不利穿筑,请卜他月。’”《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十月魁冈,未可脩。” 胡三省 注引 史炤 曰:“魁冈者,北斗魁星之气,十月在戌,为魁冈。”
词语解释:魁蛤  拼音:kuí gé
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魁蛤﹞,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一说为车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按:文蛤即 吴 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车螯也。”
词语解释:魁礧  拼音:kuí léi
指高超特出之人。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知人》:“ 琦 ( 韩琦 )器魁礧,岂视店楔,可属大事,重厚如 勃 。”参见“ 魁垒 ”。
词语解释:魁垒  拼音:kuí lěi
(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
(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垒,亦惟门下之归。” 汪辟疆 《唐人小说·〈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固 唐 人小説中之魁垒也。”
(1).心情郁闷,盘结不解。《楚辞·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洪兴祖 补注:“魁垒,盘结也。”一本作“ 魁纍 ”。
(2).蕴蓄萦回。 清 杜岕 《〈楝亭诗钞〉序二》:“ 曹子 ( 曹寅 )以诗为性命、肌肤,於是导之、引之、抑之、搔之,辗转反侧,恒有诗魁垒鬱勃於胸中。”
(3).木偶。 清 钱谦益 《冬夜观剧歌》:“行列参差机体轻,宛如魁垒登平城。”
词语解释:魁硕  拼音:kuí shuò
(1).壮伟貌。 唐 韩愈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明史·江彬传》:“ 彬 狡黠强很,貌魁硕有力,善骑射。”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善神》:“遂见西廊下有一神,张目呀口,体状魁硕,长二丈。”
(2).指大学者。 清 龚自珍 《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辨古籍真伪,为术浅且近者也;且天下学僮尽明之矣,魁硕当弗復言。”
词语解释:魁瑰  拼音:kuí guī
犹魁秀。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 永 魁瓌长貌而气特沉毅,见人頫首下视。”参见“ 魁秀 ”。
词语解释:魁秀  拼音:kuí xiù
(1).壮美。《新唐书·李靖传》:“﹝ 李靖 ﹞姿貌魁秀,通书史。”
(2).指杰出人才。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三能粲粲依魁秀,八柱巍巍蟠地厚。”
词语解释:魁诡  拼音:kuí guǐ
犹怪诞。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譎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人情,二 阎 ( 唐 阎立德 、 阎立本 )同在上品。”
词语解释:魁解  拼音:kuí jiě
指科举制乡试中式的第一名。 唐 制,进士由乡而贡曰解; 明 清 乡试称解试,故中式的举人第一名称魁解,又称解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 陶 扇炉进酒,因问:‘闈中何题? 去恶 魁解否?’”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词语解释:魁跣  拼音:kuí xiǎn
不戴帽并赤足。魁,通“ 科 ”。 清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我时魁跣坐高堂,同心之友劝倾觴。”
词语解释:魁选  拼音:kuí xuǎn
(1).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宋 董弅 《闲燕常谈》:“ 李端行 字 圣达 ,毗陵人, 崇寧 间太学屡中魁选,声名籍甚。”《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一见大惊道:‘先辈为何气色大变’连中榜多不能了,何况魁选!” 明 陆粲 《庚巳编·太学》:“迄今百四十年来,学生居此堂者,往往占魁选。”
(2).泛指位次第一;最优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烟兰小谱》:“ 余太史 集 为之作《烟兰小谱》,以纪一时花月之盛,以 湘云 ( 王湘云 )为魁选云。”
词语解释:魁礧子  拼音:kuí léi zǐ
古时木偶戏。《旧唐书·音乐志二》:“《窟礧子》,亦云《魁礧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 汉 末始用之於嘉会。”参见“ 傀2儡子 ”。
词语解释:魁能  拼音:kuí néng
谓于国之三公中最为杰出。《文选·扬雄〈甘泉赋〉》:“迺搜逑索偶, 皋 伊 之徒,冠伦魁能。”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冠其羣伦。魁,桀也。”参见“ 三台 ”、“ 三能 ”、“ 魁台 ”。
词语解释:魁蠹  拼音:kuí dù
大盗。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然犹叙盗侠之事,神奸魁蠹,令人耸慑。”
词语解释:魁伉  拼音:kuí kàng
刚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大浑王》:“ 闻人兴祖 ,字 餘庆 , 秀州 人,博学有文采,魁伉豪梗,不拘小节。”
词语解释:魁帅  拼音:kuí shuài
主将;首领。常含贬义。《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徙其魁帅於它郡,赋田受稟,使安生业。”《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隋书·郭衍传》:“败之,生擒魁帅。”
词语解释:魁摧  拼音:kuí cuī
犹虺隤。疲病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词语解释:魁恢  拼音:kuí huī
高而广大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碧云 精洁, 香山 魁恢。”
词语解释:魁壮  拼音:kuí zhuàng
(1).高大强壮。《晋书·隐逸传·杨轲》:“﹝ 石季龙 ﹞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 羯 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 軻 视而不言,了无惧色。”《魏书·永昌王健传》:“ 健 姿貌魁壮,善弓马,达兵法,所在征战,常有大功。”
(2).引申为使强大。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咨目二》:“近年不择其才,以宠近戚,何以魁壮皇武,备御非常乎?”
词语解释:魁取  拼音:kuí qǔ
获得科举考试第一名。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蔡尚书 ,师 陈止斋 , 乾道 壬辰,同赴省试, 止斋 知其必魁取,乃自下赋卷,已而师生经赋,俱为第一。”
词语解释:魁博  拼音:kuí bó
广博,博大。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而 班 《志》尚捨长用短,捐旧习新,苟出异同,自矜魁博,多见其无识者矣。”
词语解释:魁异  拼音:kuí yì
高大奇异。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前集·咏物门下》:“ 东华观 在 邵州 城下江岸,俗谓之 水北观 ,有松偃亚数枝,凡八面,上有一枝中折,搭在半树间……天策府学士 徐东野 坐事謫居於郡,见其魁异,赏翫无已。”
词语解释:魁峨  拼音:kuí é
高大壮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共10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