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留髡 拼音:liú kūn
(1).《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主人留 髠 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薌泽,当此之时, 髠 心最欢,能饮一石。”后因称留客为“留髠”。 唐 陈陶 《赠别离》诗:“杨柳听歌莫向隅,鸡鸣一石留 髠 醉。” 宋 苏轼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诗之一:“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 髠 。” 清 姚鼐 《怀陈伯思》诗:“奉粟几时能饱 朔 ,合尊何处更留 髠 。”
(2).旧时亦特指青楼留客。 清 冯班 《赠徐娘》诗:“留 髠 席上人初醉,窥 宋 墙边月正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綺芬芳,行酒纠觴,留 髠 送客。”词语解释:钳髡 拼音:qián kūn
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 宋 范成大 《读史》诗:“朝市有机穽,冠裳或钳髠。”词语解释:贼髡 拼音:zéi kūn
对和尚的詈语。《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贼髡毒手谋文士,淑女双眸识俊儒。” 清 蒋士铨 《冬青树·收骨》:“昨日变起山陵,有贼髡 杨璉真伽 将列圣坟墓荡为坵墟,至断残支体而去,小生不胜愤恨。”词语解释:群髡 拼音:qún kūn
众僧侣。髡,《说文》云“剃髮也”、僧人皆剃发,故亦以髡指僧人。 唐 孙樵 《复佛寺奏》:“若羣髡者,所饱必稻粱,所衣必锦縠。”词语解释:钳髠
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词语解释:笞髡 拼音:chī kūn
笞刑与髡刑。亦泛指刑罚。 清 曹寅 《不寐》诗:“小人逐肥甘,动輒遭笞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