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登高眼高行高足高手高隆高厉高颜高
风高仰高多高盖高性高矜高蹦高腕促蹄高
凭高三高霜高抗高拱高抬高峻高众人拾柴火焰高
孤高琴高头高贵高期高冲高盛高众人捧柴火焰高
名高升高穷高伯高尊高鼻高归高贞高
秋高其高增高坚高斯高举高提高风急浪高
自高汉高看高积高当涂高标高柏高首下尻高
清高崇高心高荆高雄高大高廉高肥遁鸣高
嵩高鸣高攀高好高贡高净高节节高音高
年高养高身高射高澄高了高拔高出幽升高

词语解释:登高  拼音:dēng gāo
(1).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词语解释:风高  拼音:fēng gāo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词语解释:凭高  拼音:píng gāo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词语解释:孤高  拼音:gū gāo
(1).孤立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群榭,孤高特立。” 唐 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唐 黄滔 《壶公山》诗:“八面峯峦秀,孤高可偶然。”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
(2).孤特高洁;孤傲自许。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古傍 苏 李 ,气夺 曹 刘 ,掩 颜 谢 之孤高,杂 徐 庾 之流丽。” 宋 苏轼 《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话孤高常近谤。” 明 吴承恩 《围棋歌赠鲍景远》:“愿尔逢人权进着,世界万事忌孤高。” 鲁迅 《呐喊·端午节》:“至于有人疑心他孤高,那可也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
词语解释:名高  拼音:míng gāo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词语解释:秋高  拼音:qiū gāo
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词语解释:自高  拼音:zì gāo
(1).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
(2).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
(3).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词语解释:清高  拼音:qīng gāo
(1).纯洁高尚。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清高之行,显于衰乱之世。”《孔丛子·抗志》:“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若夫孝友仁义,操业清高,可谓立德矣。”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五:“ 诸葛 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邹韬奋 《学校与商场》:“一般人都承认教育是清高事业,也是立国之本。”
(2).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天子知 李白 清高,不忍相强。” 巴金 《谈〈憩园〉》:“这个人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自以为比什么人都清高。”
(3).职位显达高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其餘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益护其短也。”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张文定 死而復苏,自言所见地位清高。” 明 归有光 《耐斋记》:“故当时号博士官为清高。”
词语解释:嵩高  拼音:sōng gāo
(1).即 嵩山 。《史记·封禅书》:“昔 三代 之居,皆在 河 洛 之间,故 嵩高 为中岳。” 晋 戴祚 《西征记》:“ 嵩高山 ,东 太室 ,西 少室 ,相去七十里。 嵩高 ,总名也。”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其名有序,则 太室 西偏;其位可知,则 嵩高 佐命。”
(2).高峻。《礼记·孔子闲居》:“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峡则 河 不容舠。”
(3).崇高;尊贵。《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隶释·汉太尉刘宽后碑》:“公以嵩高之门,好谦俭之操,布衣糲食,涉履寒苦。”
词语解释:年高  拼音:nián gāo
年老。《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夫人年高目瞑,误伤后额,忍痛不言。”《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
词语解释:眼高  拼音:yǎn gāo
眼光高。比喻藐视,看不起或要求高。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寿诗》:“舌在未应鳩计拙,眼高浑觉马羣空。” 鲁迅 《呐喊·故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是太眼高了,不是我说你,‘越挑越眼花!’”
词语解释:仰高  拼音:yǎng gāo
(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六四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词语解释:三高  拼音:sān gāo
(1).三名高士。 南朝 梁 何胤 及其兄 求 、 点 皆隐居不仕,世称 何氏 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 越 范蠡 、 晋 张翰 、 唐 陆龟蒙 皆 吴 人, 宋 时 吴江 以三人为三高,设 三高祠 祠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 吴江 三高亭 ,祠 鴟夷子皮 、 张季鹰 、 陆鲁望 ,而议者以 子皮 为 吴 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 吴 痴忘 越 恨,却夸 范蠡 作三高。’”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 松江 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词语解释:琴高  拼音:qín gāo
(1).传说 周 末 赵 人,能鼓琴,后于 涿水 乘鲤归仙。 汉 刘向 《列仙传·琴高》:“ 琴高 , 周 末 赵 人,能鼓琴,为 宋康王 舍人,浮游 冀州 涿郡 间。后与诸弟子期,入 涿水 取龙子,某日当返。至期,弟子候於水旁, 琴高 果乘鲤而出。留一月,復入水去。”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 萧史 借翔凤以凌虚, 琴高 乘朱鲤于深渊。” 唐 皮日休 《投龙潭》诗:“ 琴高 坐赤鲤,何许纵仙逸。” 元 王旭 《螺杯赋》:“约 琴高 以并游,拉 宓妃 而相过。”
(2).借指鱼。 宋 黄庭坚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诗之一:“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参见“ 琴高鱼 ”。
词语解释:琴高鱼  拼音:qín gāo yú
宋 时 泾县 琴溪 的特产小鱼。传说为 琴高 于此所投药滓化生,故名。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今 寧国府 涇县 东北二十里有 琴溪 ……溪中别有一种小鱼,他处所无。俗谓 琴高 投药滓所化,号琴高鱼。” 宋 陆游 《寒夜》诗:“一掬琴高鱼,且復伴吾儿。” 宋 汪藻 《赋琴高鱼》:“百川萃高州,水族何磊砢,其间琴高鱼,初未列楚些。”
词语解释:升高  拼音:shēng gāo
登高。《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后汉书·黄琼传》:“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升高觴嘉宾,赋笔速鹰翮。”
词语解释:其高  拼音:qí gāo
犹有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覷来手下诸军校,英雄怎画,倜儻难描……掂详了,纵六千来不到,半万来其高。”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离城中则半载其高,可怎么白日神嚎,到黄昏鬼闹?”
词语解释:汉高  拼音:hàn gāo
即 汉高祖 刘邦 。 晋 潘岳 《西征赋》:“观夫 汉高 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 唐 张蕴古 《大宝箴》:“巍巍荡荡,恢 汉高 大度。” 元 马祖常 《龙虎台应制》诗:“ 周穆 故惭《黄竹赋》, 汉高 空奏《大风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琵琶》则如 汉高 用兵,胜败不一。”
词语解释:崇高  拼音:chóng gāo
(1).高大,高。《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宋 欧阳修 《游儵亭记》:“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元 虞集 《记梦》诗:“梦行 衡 庐 间,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2).地位特殊;优越。《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玉璽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 《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底心中燃烧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 武帝 ﹞乃东幸 緱氏 ,礼登中岳 太室 。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为之奉邑。” 颜师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谓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师古 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亲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则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词语解释:鸣高  拼音:míng gāo
自鸣清高。 清 袁枚 《答两江制府尹公书》:“ 枚 已申明情节,由 江宁 转报,此实乌鸟私情,退而求息,并非膏肓泉石,借此鸣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陈亦韩 ﹞归里后,著书设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经学荐,特旨赏国子监司业衔。先生天爵自重,原非借此鸣高,而望实交孚,必不终听其湮没,营营者可以悟已!”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不但是《西游记》里的魔王,吃人的时候必须童男和童女而已,在人类中的富户豪家,也一向以童女为侍奉,纵欲,鸣高,寻仙,采补的材料。”
词语解释:养高  拼音:yǎng gāo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上》:“ 武德 、 贞观 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词语解释:行高  拼音:xíng gāo
品性高洁。《后汉书·安帝纪》:“清白行高者五十人,出补令、长、丞、尉。” 唐 韩愈 《别赵子》诗:“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书》。”
词语解释:多高  拼音:duō gāo
形容很高
词语解释:霜高  拼音:shuāng gāo
指秋空高爽。 宋 陆游 《子龙求烟雨轩诗口占绝句》:“霜高木落应尤好,长挂西窗更怕寒。”
词语解释:头高  拼音:tóu gāo
谓欲望大,要价高。《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只是这行瘟的奴才头高,不知可説的下去。”
词语解释:穷高  拼音:qióng gāo
(1).到达高处。《礼记·乐记》:“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2).极高。《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 明 杨慎 《〈云南乡试录〉序》:“穷高者既如彼,卑沦者又如此。”
词语解释:增高  拼音:zēng gāo
增加高度。如:根据卫星遥测, 珠穆朗玛峰 每年都在增高。
词语解释:看高  拼音:kàn gāo
预测市场价格上涨。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凡是能够叫市场人心‘看高’的消息,--也不妨说是谣言,他 赵先生 总听着不受用。”
词语解释:心高  拼音:xīn gāo
要强,好胜。 王西彦 《隔膜》:“娘可是一个心高的人,她拚命劳作。”参见“ 心高气傲 ”。
词语解释:心高气傲  拼音:xīn gāo qì ào
心气高傲,谓要强好胜而自视不凡。《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安老爷 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 邓九公 的意思。” 艾芜 《纺车复活的时候》:“但 玉荷 却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只想在年轻同伴中充能干,还不想同母亲一样静下来。”
词语解释:攀高  拼音:pān gāo
(1).攀登高处。 南朝 梁 沉君攸 《采桑》诗:“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
(2).指攀登高位。《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并非无志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説‘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3).攀附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参见“ 攀高接贵 ”。
词语解释:攀高接贵  拼音:pān gāo jiē guì
谓攀附结交高贵的人。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説短论长。”亦作“ 攀高结贵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这老小子,专爱攀高结贵,是把拍马屁的好手!”
词语解释:身高  拼音:shēn gāo
动物躯体的高度,尤指人的身高。例如:一个身高两米的男子。
词语解释:足高  拼音:zú gāo
举步高远。形容高傲自大。《国语·周语下》:“今 晋侯 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左传·襄公三十年》:“不慼而愿大,视躁而足高,心在他矣。”
词语解释:盖高  拼音:gài gāo
《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后用以指天。古以天比帝王,因亦指帝王。 宋 欧阳修 《乞罢政事第一表》:“敢黷盖高之听,沥陈至悃之诚。”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子》:“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盖高之听。”
词语解释:抗高  拼音:kàng gāo
高尚。《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词语解释:贵高  拼音:guì gāo
高贵。亦指高贵者。《宋书·王景文传》:“贵高有危殆之惧,卑贱有沟壑之忧。”《易·归妹》“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宋 程颐 传:“女子居贵高之地,有贤明之资,人情所愿娶,故其愆期,乃为有时,盖自有待,非不售也,待得佳配而后行也。”
词语解释:伯高  拼音:bó gāo
(1). 春秋 时贤士。《礼记·檀弓上》:“ 伯高 之丧, 孔氏 之使者未至。 冉子 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 曰:‘异哉!徒使我不诚於 伯高 。’” 郑玄 注:“ 伯高 死时在 衞 ,未闻何国人。”《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伯高 死於 衞 ,赴於 孔子 。”
(2). 汉 龙述 的字。敦厚廉正,为时人所敬重。《后汉书·马援传》:“ 龙伯高 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効之……効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勑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也。”
词语解释:坚高  拼音:jiān gāo
语出《论语·子罕》:“ 颜渊 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原是 颜回 赞扬 孔子 的话,后以“坚高”指艰深之道。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躬困屡空之俭,神劳坚高之间。”
词语解释:积高  拼音:jī gāo
至高,最高。《史记·封禅书》:“自古以 雍州 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汉书·李广传》“ 敢 从上 雍 ,至 甘泉宫 猎” 唐 颜师古 注:“ 雍 之所在,地形积高,故云上也。”
词语解释:荆高  拼音:jīng gāo
荆轲 和 高渐离 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 清 钱谦益 《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 椒举 之班荆, 绕朝 之赠策, 荆 高 燕 市之饮泣……輒为引觴击节,曳袖起舞。”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题沙介臣词》词:“索米 长安 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 河朔 。 荆 高 辈,未萧索。”
词语解释:好高  拼音:hào gāo
爱强,好胜。《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 颜俊 有个好高之病,立誓要拣个絶美的女子,方与缔姻,所以急切不能成就。”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
词语解释:射高  拼音:shè gāo
射弹被发射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词语解释:手高  拼音:shǒu gāo
手段高强。《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小人因不识得贼人 赵正 ,昨日当面挫过,这贼委的手高。”
词语解释:性高  拼音:xìng gāo
犹性大。《水浒传》第四回:“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
词语解释:拱高  拼音:gǒng gāo
钢板弹簧中主弹簧片与簧眼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词语解释:期高  拼音:qī gāo
有馀。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我从来无虚谬,你心中自恁约,违了限半月期高。”
词语解释:尊高  拼音:zūn gāo
(1).高贵。《管子·宙合》:“尊高满大而好矜人。”
(2).指崇高的身分或地位。《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
词语解释:斯高  拼音:sī gāo
秦 代大臣 李斯 与 赵高 的并称。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斯 高 柄 秦 , 嬴 世不二。”
词语解释:当涂高  拼音:dāng tú gāo
汉 代谶书中的隐语。指 三国 魏 。《后汉书·袁术传》:“﹝ 术 ﹞又少见讖书,言‘代 汉 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 李贤 注:“当涂高者,‘魏’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肃承天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史丞 许芝 条 魏 代 汉 见讖纬于 魏王 曰:‘……故 白马 令 李云 上事曰:‘ 许 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 许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魏 当‘代 汉 ’。’”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
词语解释:雄高  拼音:xióng gāo
宏伟高峻。 宋 苏辙 《登真兴寺楼赋》:“桀嶪峨其雄高兮,惟 太白 与 终南 。”《明诗纪事丁籤·徐祯卿》《四库全书总目》:“乐府雄高,可以励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
词语解释:贡高  拼音:gòng gāo
佛教语。骄傲自大。《百喻经·磨大石喻》:“方求名誉,憍慢贡高,增长过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贡高我慢比天长,折挫应交虚见伤。輭弱柔和如似水,此个名为真道场。” 蒋礼鸿 通释:“贡高,骄傲自大。” 明 李贽 《复宋太守》:“如以为大言不惭,贡高矜己,则终将缄默,亦容易耳。” 章炳麟 《读佛典杂记》:“贡高傲物,视不己若者不比方人,此我慢意识也。”
词语解释:澄高  拼音:chéng gāo
明洁高远。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静月澄高,温风始逝。”
词语解释:隆高  拼音:lóng gāo
(1).高起;凸起。《释名·释丘》:“如陼者曰陼丘,形似水中之高地,隆高而广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堂后地形隆高。夏夜纳凉,忽闻丝竹之声。”
(2).高超。《荀子·仲尼》:“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世有辞言袭常,而不善故训,不綦文理,不致隆高者,然亦自有友纪,窕儇侧媚之辞,薄之则必在绳之外矣,是能俗者也。”
词语解释:矜高  拼音:jīn gāo
高傲自大。《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 杨仪 不假借 延 , 延 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北齐书·崔昂传》:“意色矜高,以此不为名流所服。”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词语解释:抬高  拼音:tái gāo
同“擡高”。提高。多指物价、地位等。茅盾 《子夜》三:“去年被他那么一收买,茧子价钱都抬高了,我们吃尽了他的亏。”如: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词语解释:冲高  拼音:chōng gāo
亦作“冲高”。 清虚高尚。《后汉书·荀彧传》:“况君奇謨拔出,兴亡所係,可专有之邪?虽慕 鲁连 冲高之迹,将为圣人达节之义乎!”
词语解释:鼻高  拼音:bí gāo
自鼻根到前鼻孔下缘中点的高度
词语解释:举高  拼音:jǔ gāo
特别是为了要高高地伸上去;使升高,举起
词语解释:标高  拼音:biāo gāo
(1).谓高自标榜。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君德浑刚,标高揭己,有不吾如,唾犹泥滓。”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如曰标高扬己,则失不佞怀铅握槧,辛苦迻译之本心矣。”
(2).测量学用语。指地面或建筑物上的一点和作为基准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两个人找到了这一道从 张家坪 通到 泥沟子 的山隘,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最大的标高是一千一百五十公尺。”
词语解释:大高  拼音:dà gāo
祖宗。一说为上帝。《淮南子·氾论训》:“世俗言饗大高者,而彘为上牲。” 高诱 注:“大高,祖也。一曰上帝。”
词语解释:净高  拼音:jìng gāo
从地板至天花板的房间高度
词语解释:了高  拼音:le gāo
在高处瞭望。 明 吴炳 《绿牡丹·帘试》:“兀那生员不归号房,出外闲走,不怕瞭高的拿犯规么?”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院子远立瞭高,防他倩代传递; 梅香 近身巡视,防他怀挟私抄。”《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大凡作强盗的,敢於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瞭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臟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
词语解释:厉高  拼音:lì gāo
极高貌。
词语解释:蹦高  拼音:bèng gāo
(~儿)跳跃:乐得直~儿。
词语解释:峻高  拼音:jùn gāo
高峻,高耸。《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峻高者隤,叶茂者摧,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词语解释:盛高  拼音:shèng gāo
高强。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有人於斯,其知如京,其德如山,力重不能自称,须人乃举,而莫之助,抱其盛高之力,窜於閭巷之深,何时得达?”
词语解释:归高  拼音:guī gāo
犹推崇。 晋 陆云 《与平原书》:“天下人归高如此,亦可不復更耳。”《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亦敬惮焉”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 崔琰 ﹞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词语解释:提高  拼音:tí gāo
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他知道这三十亩地种好了能把产量提高一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说着说着,她提高了声音,这羞涩的沉默的少女,突然激昂起来。”
词语解释:柏高  拼音:bǎi gāo
亦称“ 柏子高 ”。 传说中的古仙人。《山海经·海内经》:“ 华山青水 之东,有山名曰 肇山 ,有人名曰 柏高 。 柏高 上下於此,至于天。” 郭璞 注:“ 柏子高 ,仙者也。”按, 柏高 、 柏子高 、 伯侨 、 北侨 、 正伯乔 、 征侨 、 王侨 ,所指都是同一个仙人。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郊祀志》、 汉 刘向 《九叹·远游》
词语解释:廉高  拼音:lián gāo
谓志行高洁。《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昔 夷 齐 去国,天下服其廉高; 太伯 违 邠 , 孔子 称为三让。”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於衡軛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襃异宗族之礼也。”
词语解释:节节高  拼音:jié jié gāo
(1).旧时 杭州 风俗,年初一把芝麻梗插在屋檐头,取“芝蔴开花节节高”之义以求日日进步,称为“节节高”。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插芝麻梗於簷头,谓之节节高。”
(2).曲牌名。取自南曲《柳摇金》的后四句。以唢呐或笛演奏。在京剧等戏曲中多用以伴奏礼仪动作,或只用前半段,作为剧中演奏乐器时的“效果”。
词语解释:拔高  拼音:bá gāo
谓对某些人物、作品或成绩等有意识地加以抬高。 任斌武 《无声的浩歌》:“而上级机关也就喜欢这种‘拔高’的典型,还闭着眼睛发来了贺电呢!这里还有多少党的作风!” 何满子 《文学呈臆编·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一元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两大基本倾向之说,一方面是将自然主义拔高为‘现实主义’,或将现实主义贬抑为自然主义。”
词语解释:颜高  拼音:yán gāo
古代勇士名。《左传·定公八年》:“公侵 齐 ,门于 阳州 。士皆坐列,曰:‘ 颜 高 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善用奇兵,尤精技击。 陈安 之矛丈八, 颜 高 之弓六钧,或山立於军前,或肉飞於马上,而又谦能养勇,孝以资忠。”
词语解释:腕促蹄高  拼音:wàn cù tí gāo
形容马之良者。语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蹄欲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 几蹴曾冰裂。”
词语解释:众人拾柴火焰高  拼音: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ō yàn gāo
大家都去拣柴,柴多,火就旺。比喻人多力量大。《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当代》1981年第6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干,而不是坐着盼,这就是三号疏港方案的立足点。”亦作“ 众人捧柴火焰高 ”。《人民日报》1973.2.1:“ 抚宁 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众人捧柴火焰高。”
词语解释:众人捧柴火焰高  拼音:zhòng rén pěng chái huō yàn gāo
见“ 众人拾柴火焰高 ”。
词语解释:众人拾柴火焰高  拼音: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ō yàn gāo
大家都去拣柴,柴多,火就旺。比喻人多力量大。《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当代》1981年第6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干,而不是坐着盼,这就是三号疏港方案的立足点。”亦作“ 众人捧柴火焰高 ”。《人民日报》1973.2.1:“ 抚宁 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众人捧柴火焰高。”
词语解释:贞高  拼音:zhēn gāo
高洁。《后汉书·刘陶传》:“窃见故 冀州 刺史 南阳 朱穆 、前 乌桓 校尉臣同郡 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晋书·隐逸传·夏统》:“乱男女之礼,破贞高之节,何也?”
词语解释:风急浪高  拼音:fēng jí làng gāo
形容风浪很大。《人物》1992年第1期:“江上风急浪高,人们都替他捏一把汗。”《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词语解释:首下尻高  拼音:shǒu xià kāo gāo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清 王韬 《择友说》:“若其猝逢显士,则首下尻高,偶遇寒丁,则颜骄色变。”
词语解释:肥遁鸣高  拼音:féi dùn míng gāo
退隐避世,自鸣清高。《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遯鸣高的人,説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词语解释:音高  拼音:yīn gāo
(1).声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汉语里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妈”、“麻”、“马”、“駡”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乐声学术语。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
词语解释:出幽升高  拼音:chū yōu shēng gāo
犹言出谷迁乔。《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帝乃下詔曰:‘ 伦 出幽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託疾自从,苟肆狷志。’” 李善 注引《诗》:“出于幽谷,升于乔木。”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