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骨髓云髓白獭髓重皮叠髓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捶骨沥髓浃沦肌髓圣髓
石髓心髓滫髓透髓魂髓深入骨髓恨入骨髓痛于骨髓
凤髓松髓芝髓义髓椎肤剥髓深刺腧髓敲骨剥髓痛入骨髓
獭髓肌髓脑髓华髓伐毛洗髓溜骨髓敲膏吸髓 
洗髓血髓雪髓脊髓伐毛换髓延髓敲骨榨髓 
精髓膏髓鹤髓书髓麟肝凤髓戳心灌髓敲骨吸髓 
玉髓笔髓神髓青髓黄骨髓怨入骨髓筋髓 
龙髓碧髓豹髓嗍民髓龙血凤髓沦浃肌髓剥肤及髓 
脂髓麟髓凿骨捣髓肉骨肉髓龙肝凤髓沦肌浃髓真髓 

词语解释:骨髓  拼音:gǔ suǐ
(1).骨腔内的膏状物质。《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韩非子·喻老》:“ 扁鹊 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杨朔 《大旗》:“捐税越发加重,压得他直不起腰,骨髓差不多都被压榨出来。”
(2).指内心深处。《史记·秦本纪》:“ 文公 夫人, 秦 女也,为 秦 三囚将请曰:‘ 繆公 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唐 张鷟 《游仙窟》:“所恨别易会难,去留乖隔,王事有限,不敢稽停;每一寻思,痛深骨髓。”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现在的文人虽然改著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
(3).比喻诗、文等的核心;精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虽復轻采毛髮,深极骨髓。” 宋 俞文豹 《吹剑录》:“诸贤长章大篇,累百十首,惟 刘改之 一首,道出其骨髓。”《朱子语类》卷一百:“ 康节 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其花草便是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辰翁 之评 杜 也,不识 杜 之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而点缀其尖新儁冷,单词隻字以为得 杜 骨髓:此所谓一知半解也。”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七:“ 钱南园 的书法了不起,只是很难学:要像 谢老师 这么临得了他的骨髓的怕没有第二个。”
词语解释:石髓  拼音:shí suǐ
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参见“ 石鐘乳 ”。
词语解释:石钟乳  拼音:shí zhōng rǔ
钟乳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锥状物体,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本草经·石部·石钟乳》:“石鐘乳,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集解﹞引 陶弘景 曰:“石鐘乳生 少室山 谷及 太山 ,采无时。”亦省作“ 石乳 ”。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隐士》:“洞风吹户里,石乳滴窗前。”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乌石山 仙隐嵒洞 深数里,有芝山、石乳、乌药之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集解﹞引 马志 曰:“石乳者,其山洞纯石,以石津相滋,阴阳交备,蝉翼纹成,其性温。”《广西风物志·伊岭岩》:“洞壁宛如湛蓝的天空。石乳倒垂,恰似昙花一束,含苞待放。”
词语解释:凤髓  拼音:fèng suǐ
(1).凤凰的骨髓。借为烛油的美称。 唐 李咸用 《富贵曲》:“活花起舞夜春来,蜡焰煌煌天日在。雪暖瑶杯凤髓融,红拖象筯猩唇细。”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十四:“兰烛时将凤髓添,寒星遥映夜光帘。”
(2).比喻珍奇美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龙肝凤髓,豹胎麟脯,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3).茶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七:“嘉鱼贡自 黑龙江 ,西域蒲萄酒更良,南土至奇夸凤髓,北陲异品是黄羊。”自注:“凤髓,茶名。”
词语解释:獭髓  拼音:tǎ suǐ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
词语解释:洗髓  拼音:xǐ suǐ
道教谓修道者洗去凡髓,换成仙骨。亦比喻彻底改变思想、习性。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吾却食吞气已九千餘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岁一反骨洗髓,二千岁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妄心不復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词语解释:精髓  拼音:jīng suǐ
(1).精气真髓。 五代 齐己 《祈真坛》诗:“何当断慾便飞去,不要九转神丹换精髓。”《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妇人自此梦境随邪,夜夜有狐狸假名抵姓,来摄其精髓。”
(2).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然读古人文字,以心入古文中,则得其精髓。”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二:“捲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於 湘 军。”
词语解释:玉髓  拼音:yù suǐ
(1).即玉膏。道家谓服之可成仙。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 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参见“ 玉膏 ”。
(2).洁白如玉的脂髓。 元 汤式 《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
(3).香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国 所贡献也。”
(4).喻美酒。 明 许时泉 《写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
词语解释:玉膏  拼音:yù gāo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
词语解释:龙髓  拼音:lóng suǐ
(1).龙脑香树的树汁。亦指龙脑香。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 娇饶 。” 曾益 笺注:“《酉阳杂俎》:龙脑香树出 婆利国 ,亦出 波斯国 。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於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 唐 杜宝 《水饰》:“﹝ 汉武帝 ﹞游 洛水 ,神上明珠及龙髓。”
(2).龙身上的精髓之处。 唐 卢仝 《观放鱼歌》:“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
词语解释:脂髓  拼音:zhī suǐ
(1).犹精髓。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长史》诗:“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2).比喻人民勤劳所得的财物。 清 孙枝蔚 《牛饥纪事》诗之十:“更遇催科急,真成脂髓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若弃粮而止论丁,是竭穷甿之脂髓,不足供公家之徭役,而拥连陌之膏腴,反得享安坐之乐佚矣。”
词语解释:云髓  拼音:yún suǐ
比喻山泉。 元 周权 《冷泉亭》诗:“至今裂峡餘云髓,桂冷松香流未已。”
词语解释:心髓  拼音:xīn suǐ
(1).心的深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衔酷茹恨,彻於心髓!”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引手向前……十箇指头,刺人心髓。”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僕以谓‘乐时方乐,忧时方忧’此八箇字,説透世人心髓矣。”
(2).借指事物的核心。 吕志伊 《国会问题之真相》:“谓以国会为国家政治之中坚也,国家活动之心髓也。”
词语解释:松髓  拼音:sōng suǐ
(1).松脂。喻指老人眼中分泌物。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方瞳起松髓,赬髮疑桂脑。”
(2).松脂。指茯苓。旧说松脂入地,化为茯苓。 宋 陈与义 《游岘山次韵》之二:“一丘儻许予,高卧饱松髓。”
词语解释:肌髓  拼音:jī suǐ
肌肉与骨髓。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夫乐本心术,故响浹肌髓。”
词语解释:血髓  拼音:xuè suǐ
(1).血液和骨髓。 唐 白居易 《齿落辞》:“丰吾肤革,滋吾血髓。”
(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词语解释:膏髓  拼音:gāo suǐ
(1).脂膏与骨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千餘里之地,邨市躪为邱墟,膏髓涂於原野。”
(2).指民脂民膏。 明 袁宏道 《猛虎行》:“三 河 及两 浙 ,在在竭膏髓。”《明史·靳学颜传》:“我朝分封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陈忠愍公》:“优待士卒,犒之厚而自奉甚俭……时有‘官兵都吸民膏髓, 陈公 但饮 吴淞 水’之謡。”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而一般之消费者,莫可如何,惟俛首以听其坐吸膏髓而已。”
(3).比喻事物的精华。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序》:“取九世所蓄典籍经史子集二十万八千一百二十卷,六千九百餘帙,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其门目未暇派别也。”
词语解释:笔髓  拼音:bǐ suǐ
指书法精髓。 宋 李洪 《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词语解释:碧髓  拼音:bì suǐ
形容碧绿油润的颜色。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画赋》:“丹石发 王屋 之岫,碧髓挺 青蛉 之岑。” 唐 皮日休 《小桂》诗:“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词语解释:麟髓  拼音:lín suǐ
(1).指美酒。 元 陈孚 《吴宫子夜歌》:“緑尊灧灧麟髓泣,露重花寒秋不溼。”
(2).指墨汁。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笺》:“麟髓调,霜毫展,方纔点笔题笺。”
词语解释:白獭髓  拼音:bái tǎ suǐ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词语解释:滫髓  拼音:xiǔ suǐ
滫瀡。柔滑爽口的食物。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引 宋 傅幼安 《味书阁赋》:“是书也,非有酸醎甘旨之可啖,醷滥滫髓之可尝也。”
词语解释:芝髓
芝草的汁液
词语解释:脑髓  拼音:nǎo suǐ
(1).指脑浆。在头盖腔内,外有脑膜包之。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俞柎 之为毉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政和证类本草·米穀部上品》:“﹝青蘘﹞益气,补脑髓。”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你是敲人脑髓的活奴怪。我就死在重泉,也饶不过你这般业债。”
(2).犹脑筋。借指智力。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词语解释:雪髓  拼音:xuě suǐ
比喻纯净清凉的泉水。 元 吴莱 《宝掌冷泉》诗:“天从白石云根出,地带青泥雪髓来。”
词语解释:鹤髓  拼音:hè suǐ
鹤的髓液。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十:“浊胶非鹤髓,兰肴异蟹胥。”
词语解释:神髓  拼音:shén suǐ
精神与骨髓。比喻精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梦楼 曰:‘……未吸神髓,故易於决捨;如果深造有得,必愁日短心长,孜孜不及。’” 清 龚自珍 《书文衡山小真书诸葛亮〈出师表〉后》:“小楷书自《黄庭》《洛神》九行后,惟 虞永兴 《破邪论》得其神髓。” 鲁迅 《集外集拾遗·〈何典〉题记》:“成语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
词语解释:豹髓  拼音:bào suǐ
《洞冥记》:“ 帝 既耽於灵恠,尝得丹豹之髓,白凤之膏,磨青锡为屑,以湻苏油和之,照於神坛,夜暴雨,火光不灭。”后以“豹髓”指名贵的蜡烛。 唐 崔致远 《幽州李可举太保别纸》:“龙膏豹髓,偏宜卜夜於欢筵;凤笔鹅牋,亦可依仁於末席。”
词语解释:凿骨捣髓  拼音:záo gǔ dǎo suǐ
比喻十分刻毒。《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駡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箱去了。”
词语解释:重皮叠髓  拼音:zhòng pí dié suǐ
形容说话重复、噜苏。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你不必把我当成 张仪 ,不要这样重皮迭髓地说!”
词语解释:透髓  拼音:tòu suǐ
犹透骨。形容程度极深。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讲学诸书,明快透髓,自古至今未有如 龙谿先生 者。”
词语解释:义髓  拼音:yì suǐ
义理的精髓。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塤箎交奏,四经之义髓昭明;黼黻相宣,一姓之文锋犀利。”
词语解释:华髓  拼音:huá suǐ
犹精髓。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 老杜 於诗学,世以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摭其华髓,旁罗曲探,咀嚼为我语。”
词语解释:脊髓  拼音:jǐ suǐ
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中,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内部有一个H形的灰色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外层为白色神经组织,由神经纤维构成。是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
词语解释:书髓  拼音:shū suǐ
书法精华。 宋 陆游 《跋〈东坡书髓〉》:“ 成都 西楼 下石刻《东坡法帖》十卷,择其尤奇逸者为一编,号《东坡书髓》。”
词语解释:青髓  拼音:qīng suǐ
喻指青碧如玉的泉水。 元 李孝光 《送青玄观道士玉泉》诗:“贯日白虹生玉气,出山青髓射天浆。”
词语解释:嗍民髓
吮吸民髓
词语解释:肉骨肉髓
[方]:刺骨钻肉
词语解释: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
深入骨髓,浸透肌肤;喻感受深切
词语解释:魂髓  拼音:hún suǐ
犹精髓。 郭沫若 《文艺论集·生活的艺术化》:“我觉得很好,我今天晚上所讲的魂髓便在这儿。”
词语解释:椎肤剥髓  拼音:zhuī fū bāo suǐ
形容残酷搜刮。 明 唐顺之 《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於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卖子之苦已波毒於穷簷无告之小民矣。”《明史·方良永传》:“有司奉行急於詔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亦作“ 椎肤剥体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 蜀 ,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词语解释:伐毛洗髓  拼音:fá máo xǐ suǐ
(1).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 朔 曰:‘……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清 黄景仁 《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2).比喻剔除芜杂无用之物。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相与讲贯切摩,既已伐毛洗髓於其中,莫之窥测。” 清 章学诚 《文忠通义·墓铭辨例》:“如欲清真结撰,摩写传真,自当简削其辞,拟於伐毛洗髓,隐括要节。”
词语解释:伐毛换髓  拼音:fá máo huàn suǐ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明 梅禹金 《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参见“ 伐毛洗髓 ”。
词语解释:伐毛洗髓  拼音:fá máo xǐ suǐ
(1).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 朔 曰:‘……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清 黄景仁 《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2).比喻剔除芜杂无用之物。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相与讲贯切摩,既已伐毛洗髓於其中,莫之窥测。” 清 章学诚 《文忠通义·墓铭辨例》:“如欲清真结撰,摩写传真,自当简削其辞,拟於伐毛洗髓,隐括要节。”
词语解释:麟肝凤髓  拼音:lín gān fèng suǐ
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麟肝凤髓,不登於俎者,其唯 蒋君 乎!” 清 何镛 《乘龙佳话·宾筵》:“真个鹿脯豹胎,麟肝凤髓,无一不陈。”
词语解释:黄骨髓  拼音:huáng gǔ suǐ
含有很多脂肪细胞的黄色骨髓,存在于成年人长骨的骨腔内。
词语解释:龙血凤髓  拼音:lóng xuè fèng suǐ
比喻高贵的血统。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五:“决不能叫心爱的 二妞儿 、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再去跳一次护城河。”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五:“难道那龙血凤髓当真会在这名革命女战士身上起作用吗?”
词语解释:龙肝凤髓  拼音:lóng gān fèng suǐ
喻指珍奇的佳肴。 宋 苏轼 《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玄德 曰:‘ 备 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龙肝凤髓寻不见,粗茶淡饭也觉甜。”
词语解释:捶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同“ 敲骨吸髓 ”。 喻残酷搜括民财。 唐 陆贽 《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词语解释:深入骨髓  拼音:shēn rù gǔ suǐ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水浒传》第六八回:“此仇深入骨髓,不报得,誓不还山。”
词语解释:深刺腧髓  拼音:shēn cì shù suǐ
穿穴入骨。形容深透理解。腧,穴位。 宋 叶适 《〈覆瓿集〉序》:“使读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开其智。”
词语解释:溜骨髓  拼音:liū gǔ suǐ
谓贪淫、好色。《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道:‘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箇字的,好生惹人耻笑。’”
词语解释:延髓  拼音:yán suǐ
亦称“ 延脑 ”。 后脑的一部分,上接脑桥,下接脊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四对脑神经,均附着在延髓部分。延髓是管理呼吸、心搏等重要反射的中枢,故又有“生命中髓”之称。
词语解释:戳心灌髓  拼音:chuō xīn guàn suǐ
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忍不住。 宋文茂 《李班长学文化》:“ 秀英 见 祝怀成 坐在一边戳心灌髓地说风凉话,怕又挑起事来。”
词语解释:怨入骨髓  拼音:yuàn rù gǔ suǐ
形容怨恨到了极点。《史记·吴王濞列传》:“ 楚元王 子、 淮南 三王或不沐洗十餘年,怨入骨髓,欲一有所出之久矣。”《新唐书·李绛传》:“ 錡 僭侈诛求,六州人怨入骨髓。”
词语解释:沦浃肌髓  拼音:lún jiā jī suǐ
见“ 沦肌浹髓 ”。
词语解释:沦肌浃髓  拼音:lún jī jiā suǐ
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语本《淮南子·原道训》:“不浸於肌肤,不浹於骨髓。” 高诱 注:“浸,润也;浹,通也。” 宋 朱熹 《与芮国器书》:“ 苏氏 之学,以雄深敏妙之文,煽其倾危变幻之习,以故被其毒者,沦肌浹髓而不自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自非训兵讲武,日取国人三申五令之,使寝馈不离焉,沦肌浹髓焉。”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正因为生在东方,而且生在 中国 ,所以‘中庸’‘稳妥’的余毒,还沦肌浃髓。”亦作“ 沦浹肌髓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三百餘年豢养深恩,沦浹肌髓。” 茅盾 《幻灭》十三:“ 静 觉得凉意沦浃肌髓,异常地舒适。”
词语解释:沦肌浃髓  拼音:lún jī jiā suǐ
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语本《淮南子·原道训》:“不浸於肌肤,不浹於骨髓。” 高诱 注:“浸,润也;浹,通也。” 宋 朱熹 《与芮国器书》:“ 苏氏 之学,以雄深敏妙之文,煽其倾危变幻之习,以故被其毒者,沦肌浹髓而不自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自非训兵讲武,日取国人三申五令之,使寝馈不离焉,沦肌浹髓焉。”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正因为生在东方,而且生在 中国 ,所以‘中庸’‘稳妥’的余毒,还沦肌浃髓。”亦作“ 沦浹肌髓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三百餘年豢养深恩,沦浹肌髓。” 茅盾 《幻灭》十三:“ 静 觉得凉意沦浃肌髓,异常地舒适。”
词语解释:浃沦肌髓  拼音:jiā lún jī suǐ
见“ 浹髓沦肌 ”。
词语解释:浃髓沦肌  拼音:jiā suǐ lún jī
亦作“ 浹髓沦肤 ”。亦作“ 浹沦肌髓 ”。
(1).深入骨髓,浸透肌肤。 宋 范成大 《谢江东漕杨廷秀》诗之二:“浹髓沦肤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巴金 《秋》三九:“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
(2).比喻感受、影响之深。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虽子女子亦有度越於人者,此无他,书诗之泽,浹髓沦肌,愈远而愈不忘也。”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得诗》:“恩波浩荡及吾徒,浹髓沦肤感不磨。”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加以我国家二百餘年,深仁厚泽,浹髓沦肌……故能馈数十万嗷嗷待食之军而灭方张之寇。” 清 王韬 《徐古春耆旧诗存序》:“果遇其人,则身后知己之感,盖有衔之浹髓沦肌而不能已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改头换面夸奇遇,浹髓沦肌感大恩。”
词语解释:恨入骨髓  拼音:hèn rù gǔ suǐ
比喻怨恨之极。语本《史记·秦本纪》:“ 繆公 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水浒传》第一○八回:“那 梁永 平日暴虐军民,鞭挞士卒,护卫军将都恨入骨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为了今天的事,一个个都把他恨入骨髓。”
词语解释:敲骨剥髓  拼音:qiāo gǔ bāo suǐ
犹敲骨吸髓。《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如令兄者。”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膏吸髓  拼音:qiāo gāo xī suǐ
犹敲骨吸髓。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其取之於民间,前时不过什二,今则几至於敲膏吸髓,取之尽錙銖,用之如泥沙。”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骨榨髓  拼音:qiāo gǔ zhà suǐ
犹敲骨吸髓。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是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 阿琦婆 。”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筋髓  拼音:jīn suǐ
筋肉与骨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富家练乡兵,子弟半执殳。弃村復筑堡,筋髓日以枯。”
词语解释:剥肤及髓  拼音:bō fū jí suǐ
喻盘剥深重。《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民生困苦,谓私派倍於官征,杂项浮於正额;分外诛求,入名赔补;种种朘刻,剥肤及髓。”
词语解释:真髓  拼音:zhēn suǐ
真义,精华。 孙中山 《社会主义之演讲·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文明真髓,顷刻荡然。” 郁达夫 《感伤的行旅》五:“我们谈到了艺术的真髓。”
词语解释:圣髓  拼音:shèng suǐ
谓圣典的精髓。 明 宋濂 《篷轩铭》:“凡厥弟子,泳涵圣髓,一苇杭之,毋或中止。”
词语解释:痛于骨髓  拼音:tòng yú gǔ suǐ
犹痛入骨髓。《汉书·韩信传》:“ 秦 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
词语解释:痛入骨髓  拼音:tòng rù gǔ suǐ
形容痛恨到极点。《史记·淮阴侯列传》:“至 新安 , 项王 诈阬 秦 降卒二十餘万,唯独 邯 、 欣 、 翳 得脱, 秦 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后汉书·窦融传》:“从 天水 来者写将军所让 隗嚣 书,痛入骨髓。”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我如今要私下三关看母亲去,争奈不敢擅离信地,此恨痛入骨髓,不可不报。”亦省作“ 痛骨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迹坠昭宪,身限幽圄;履影弔心,酸鼻痛骨。” 李善 注:“ 太子丹 谓 麴武 曰:‘今 秦王 反戾天常,每念之,痛入骨髓。’”《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於是諫臣 赵需 、 裴佶 、 宇文炫 、 卢景亮 、 张荐 等众对,极言 杞 罪四海共弃,今復用之,忠臣寒膺,良士痛骨,必且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