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鸣髇 拼音:míng xiāo
响箭。 宋 苏轼 《人日猎城南》诗:“忽发两鸣髇,相趁飞蝱小。” 王文诰 辑注引《唐韵》:“髇箭,即鸣鏑也。” 清 姚燮 《双鸩篇》:“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参见“ 鸣鏑 ”。
词语解释:鸣镝 拼音:míng dí
(1).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乃作为鸣鏑,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鏑,箭也,如今鸣箭也。’ 韦昭 曰:‘矢鏑飞则鸣。’”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揽弓捷鸣鏑,长驱上 南山 。”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羽书鸣鏑警常闻,扬鞭静折愁无策。”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正西风落叶下 长安 ,飞鸣鏑。”
(2).借指战乱。《晋书·后妃传论》:“中原陷於鸣鏑,其兆彰於此焉。”《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虽鸣鏑之酷,未极於斯。” 宋 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儿郎伟,抛梁北,边头自此无鸣鏑。”词语解释:金髇 拼音:jīn xiāo
铜铁制的箭。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抱疾书怀寄友人一百韵》:“粉垛收丹彩,金髇隐僕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