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首字词组
骤雨骤然骤降骤化骤至骤徙骤读骤面
骤马骤富骤跻骤合骤膺骤暑骤贵 
骤暖骤步骤变骤发骤雨狂风骤断骤革 
骤寒骤进骤迁骤剧骤雨暴风骤战骤风暴雨 
骤见骤涨骤兴骤急骤淹骤盛骤令 
骤闻骤谏骤胜骤骥骤忽骤行骤不及防 

词语解释:骤雨  拼音:zhòu yǔ
暴雨。《老子》:“骤雨不终日。”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场仲夏的骤雨,甜菜组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急着忙着朝林带里躲。”
词语解释:骤马  拼音:zhòu mǎ
使马奔驰,纵马。《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楚宾》:“ 元范 如言,果得 楚宾 张弓骤马至, 元范 拜请过舍。”《三国演义》第九七回:“ 维 ( 姜维 )笑曰:‘吾欲擒 曹真 ,误赚汝矣!速下马受降!’ 耀 ( 费耀 )骤马夺路,望山谷中而走。”《英烈传》第七一回:“ 江文靖 舍命而逃。 遇春 骤马追到,便活擒於马上。”
词语解释:骤暖  拼音:zhòu nuǎn
天气突然变暖。 清 丘逢甲 《雨中春望》诗:“骤暖还寒昨夜风,江城东望晓溟濛。”
词语解释:骤寒  拼音:zhòu hán
天气忽然变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清明日天变》:“ 隆庆 元年丁卯二月十八日清明节,是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冻死者一百七十餘人。” 清 顾禄 《清嘉录·冻狗肉》:“﹝二月﹞八日,为 祠山 张大帝 诞。相传 大帝 有 风山女 、 雪山女 ,归省前后数日,必有风雨……虽天气甚温,又必骤寒。”
词语解释:骤见
突然相见
词语解释:骤闻  拼音:zhòu wén
猛然听见。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老者骤闻此言,色若不豫,但略一筹思,立即转怒为笑。”
词语解释:骤然  拼音:zhòu rán
突然;忽然。《朱子语类》卷七四:“变则骤然而长,变是自无而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汉 时法度甚妙:但是举过某人孝廉,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録受赏。”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的脸色骤然变了。”
词语解释:骤富  拼音:zhòu fù
犹暴富。突然发财。 元 孔齐 《至正直记·文章设问》:“吾见今之乡里人骤富者,非好礼之家,家或不正。”
词语解释:骤步  拼音:zhòu bù
快速行走。 唐 冯万石 《议边塞事对策》:“兼程骤步,不日而至。”
词语解释:骤进  拼音:zhòu jìn
(1).疾速前进。《楚辞·九辩》:“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信圣祖之蕃锡,留皇情而骤进。”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卷十:“番人见官军相助,亦必奋力抗拒,彼前阻深山,不能骤进。”
(2).迅速提升。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雋,皆得就试於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
词语解释:骤涨  拼音:zhòu zhǎng
水位急剧升高。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迨 黄河 骤涨而又加附从之水,於是 河 身不能容纳,东西衝突,以故堤为所决。” 清 刘大櫆 《送孙黟县改官凤阳序》:“乃作徒杠,乃置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词语解释:骤谏  拼音:zhòu jiàn
屡次进谏。《左传·宣公元年》:“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于 楚 。”《史记·赵世家》:“ 灵公 立十四年,益骄。 赵盾 骤諫, 灵公 弗听。”《晋书·宣帝纪》:“帝( 司马懿 )以 达 ( 孟达 )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諫不见听,乃以 达 领 新城 太守,封侯,假节。”
词语解释:骤降  拼音:zhòu jiàng
指雨雪等突然落下。《太平广记》卷四二一引 唐 张读 《宣室志·萧昕》:“ 昕 鞭马疾驱,未及数十步,云物凝晦,暴雨骤降。”如:北方的冷空气一来,气温骤降。
词语解释:骤跻  拼音:zhòu jī
谓突然晋升。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 宝元 中, 夏英公 以 陈恭公 不由儒科骤躋大用,心不平之。” 王树枬 《武汉战纪》:“ 荫昌 本留学生,骤躋显秩,资望浅,又未履行阵,军人皆轻之。”
词语解释:骤变  拼音:zhòu biàn
(1).迅速变革。 明 张居正 《答顺天张巡抚》:“旧染頽俗,久艰骤变,彼顽梗玩肆之人,以为法虽如是,未必行也。”
(2).突然变化。 冯骥才 《雕花烟斗》:“经历了近几年的骤变,过去的事对他已恍如隔世,去之遥远。”
词语解释:骤迁  拼音:zhòu qiān
谓迅速晋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卷二:“ 宣宗 登极,以师傅恩,隆隆骤迁,方且大用。” 严复 《原强》:“求才亟,则可侥倖而骤迁;兴作多,则可閒居而自润。”
词语解释:骤兴  拼音:zhòu xīng
迅速兴起。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时 蒙古 骤兴,灭 回鶻 、 辽 、 夏 及 金 。”
词语解释:骤胜  拼音:zhòu shèng
屡次胜利。《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 高诱 注:“骤,数也。”《战国策·燕策二》:“夫 齐 ,霸国之餘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 楚王 聪 等进攻 洛阳 ……长驱至 宜阳 ,自恃骤胜,怠不设备。”
词语解释:骤化  拼音:zhòu huà
突然变化。 清 郭嵩焘 《〈罪言存略〉小引》:“盖 南宋 以来,诸儒之议论,錮蔽於人心七八百年,未易骤化也。”
词语解释:骤合  拼音:zhòu hé
犹趋附。 宋 叶适 《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每黎明读书,夜丙止。书益多,见闻益高远,华枝蔓叶,自然消落,以是不骤合於俗,而昔之同进反先达矣。”
词语解释:骤发  拼音:zhòu fā
(1).迅速发射。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材官骤发,矢道同的。”亦指迅速散发。 明 陆粲 《庚巳编·洞箫记》:“自是每一举念,则香骤发,美人輒来,来则携酒与欢宴。”
(2).突然发作。 宋 苏辙 《蜀论》:“若夫 蜀 人,辱之而不能竞,犯之而不能报,循循而无言,忍詬而不骤发也。”
(3).指暴发户。《清夜钟》第十三回:“其时,有一个富家,姓 李 ,是个骤发,要得攀高, 周夫人 嫌他不是宦族,不肯成就。”
词语解释:骤剧  拼音:zhòu jù
犹急剧。 清 湖天游 《烈女李三行》:“势似宿疹发,骤剧无由医。”
词语解释:骤急  拼音:zhòu jí
急遽;急促。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团首长们在一跳一跳的油灯下开会,突然一阵骤急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王怀棠 《山东女响马》第十章:“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穷苦百姓,最怕听见这骤急的狗叫。”
词语解释:骤骥  拼音:zhòu jì
疾驰的骏马。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悽旧人,骤驥感 悲泉 。”《升庵诗话》卷三引 唐 蔡孚 《打毬篇》:“红鬣锦鬟风骤驥,黄络丝鞭电紫騮。”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骤驥脩陆,大车广衢,既骋既载,弭轡悬舆。”
词语解释:骤至  拼音:zhòu zhì
(1).屡次来到。《左传·襄公二十年》:“ 邾 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 杜预 注:“骤,数也。”
(2).突然来到。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艾青 《小泽征尔》诗:“突然如暴风骤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毛发也听到怒吼的声音。”
词语解释:骤膺
迅速接受
词语解释:骤雨狂风  拼音:zhòu yǔ kuáng fēng
见“ 骤雨暴风 ”。
词语解释:骤雨暴风  拼音:zhòu yǔ bào fēng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词语解释:骤雨暴风  拼音:zhòu yǔ bào fēng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词语解释:骤淹  拼音:zhòu yān
谓迅速消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其后 设赏迦王 毁坏佛法,众僧絶侣,岁月骤淹,而婆罗门每怀恳惻。”
词语解释:骤忽  拼音:zhòu hū
猛然,忽然。 王西彦 《古屋》第四章:“好像在骤忽之间,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闯进他脑子,他变得暴躁不安起来了。”
词语解释:骤徙  拼音:zhòu xǐ
谓忽然升迁官职。 明 张居正 《答奉常刘小鲁》:“昨曾见臺告归,提督有缺,銓司欲拟公调补,僕再三力止之。盖知公之不乐骤徙,用成高致焉。”
词语解释:骤暑  拼音:zhòu shǔ
暴热。 元 贡奎 《贯州》诗:“扁舟放河流,骤暑消雨餘。”
词语解释:骤断  拼音:zhòu duàn
迅速决断。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佛教断肉述义》:“佛言不应食狗,诚以事难骤断。”
词语解释:骤战  拼音:zhòu zhàn
(1).屡战,数次战斗。《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 高诱 注:“骤,数也。”
(2).犹激战。 宋 张耒 《雨望赋》:“卒然如百万之卒赴敌骤战,车旗崩腾而矢石乱至也。”
词语解释:骤盛  拼音:zhòu shèng
谓气势迅猛旺盛。《南史·张兴世传》:“﹝ 张兴世 ﹞曰:‘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 曹劌 所以破 齐 也。将士不得妄动。’”
词语解释:骤行  拼音:zhòu xíng
突然进行。《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词语解释:骤读  拼音:zhòu dú
迅速地诵读。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尚书》述古,《春秋》述今:述古者原文奥衍,謭薄之士,不可骤读;述今者文皆近体,后生小子,琅琅可诵。”
词语解释:骤贵  拼音:zhòu guì
突然显贵。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二 胡 皆以权奸荐用,亦以材諝受上知,皆骤贵而死非命。” 明 文徵明 《记震泽锺灵寿崦西徐公》:“柄臣用事,中外之臣攀附,骤贵者比比,而公顾独以不合去。”
词语解释:骤革  拼音:zhòu gé
迅速革除。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积数千年之旧习,其势固非可以骤革。”
词语解释:骤风暴雨  拼音:zhòu fēng bào yǔ
见“ 骤雨暴风 ”。
词语解释:骤雨暴风  拼音:zhòu yǔ bào fēng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词语解释:骤令  拼音:zhòu lìng
屡次命令。《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郭沫若 等集校:“骤,屡也。”
词语解释:骤不及防  拼音:zhòu bù jí fáng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向 丹水池 一带 清 军射击,燬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 清 军骤不及防,退至 二道桥 。”
词语解释:骤面  拼音:zhòu miàn
谓不期而遇。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多谢学士,小生骤面相会,倒賫发我金帛鞍马荐书,异日若得峥荣,此恩必当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