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驰骛争骛并骛逸骛迅骛惊骛缓骛 
外骛竞骛腾骛驱骛骛骛殊骛别骛 
横骛电骛齐骛云骛广骛川骛厉骛 
奔骛骋骛舛骛横驱别骛烟骛景骛  
长骛遐骛轻骛迷骛旁骛繁骛  

词语解释:驰骛  拼音:chí wù
亦作“ 驰鶩 ”。
(1).疾驰;奔腾。《逸周书·文傅解》:“畈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騖,土不失宜。”《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驾青龙以驰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王逸 注:“言极疾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騖。”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悲凹嶮兮,唯流水而驰騖。” 唐 独孤及 《唐故殿中侍御史赠考功郎中萧府君文章集录序》:“方将乘惊风以驰騖,视青云如咫尺,天道何喜而无报?” 清 李霨 《枫岭》诗:“驰騖违所往,邅迴增忧色。”
(2).奔走;奔竞。《史记·李斯列传》:“今 秦王 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騖之时而游説者之秋也。” 唐 独孤及 《送张泳赴举入关序》:“彼驰鶩乎士林者,鲜不争九流之胜负,徇三川之声利。” 明 何景明 《饮酒》诗:“寄言驰鶩子,从今任去留。”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身外驰騖息,胸中块礧平。”
(3).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按史之於书也,有其事则记,无其事则闕, 马迁 之驰騖今古,上下数千载,《春秋》已往,得其遗事者,盖唯 首阳 之二子而已。” 宋 徐铉 《奉酬度支陈员外》诗:“古来贤达士,驰鶩唯羣书。”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秦 汉 以后,佛老盛行 中国 ,才智之人皆驰騖於清净虚无之学。”
词语解释:外骛  拼音:wài wù
(1).谓流溢于外。 宋 苏轼 《天庆观乳泉赋》:“凡水之在人者,为汗,为涕,为洟,为血,为溲,为泪,为涎,为沫。此数者,皆水去人而外騖,然后肇於有物,皆咸而不能返,故咸者九而甘者一。”
(2).谓别有追求,心不专。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惟本原盛大者,能时措出之而不穷,故君子务本,专用力于德性而不敢外騖。”
词语解释:横骛  拼音:héng wù
(1).纵横驰骋。《文选·班固〈答宾戏〉》:“侯伯方轨,战国横騖。” 李善 注:“东西交驰谓之騖。” 明 李东阳 《缚虎行》:“ 布 将骑,公将步,天下纷纷可横騖。” 布 , 吕布 ;公,指 曹操 。
(2).奔腾;奔放。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洪河溃溢,滔天横騖。屹然中流,观此底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至其雄才壮志,横騖絶出,健论纵横,气盖一世。” 明 方孝孺 《越国公新庙碑》:“凛凛 越公 ,劲气横騖。”
词语解释:奔骛  拼音:bēn wù
犹奔驰。《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犇騖兮,蹇离尤而干詬。” 王逸 注:“言己背君门奔驰而去者。”
词语解释:长骛  拼音:cháng wù
向远方急驰。《文选·曹植〈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吕延济 注:“騖,走遄速也。”《晋书·吕隆载记》:“铁骑如云,出 玉门 而长騖。”《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康元年》:“顺流长騖,直造 秣陵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其 明亮 、 德楞泰 所追 平利 之贼,日夜长騖,向 大宁 。”
词语解释:争骛  拼音:zhēng wù
争相追逐;争相驱驰。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虽 沉 谢 争騖,适先兆 齐 梁 之危; 徐 庾 竝驰,不能免 周 陈 之祸。”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余惟 交南 距 中国 万里许,且夫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以转餉之艰,而当自食其地之逸……此兵家之忌。”
词语解释:竞骛  拼音:jìng wù
争驰。 晋 张协 《七命》:“车骑竞騖,駢武齐辙。”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游道林题示》诗:“樛枝竞騖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宋 苏轼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春秋 之时,诸侯竞騖,争夺日寻。”
词语解释:电骛  拼音:diàn wù
疾驰貌。 汉 王褒 《九怀·尊嘉》:“云旗兮电騖,儵忽兮容裔。”《文选·班固〈东都赋〉》:“轻车霆激,驍骑电騖。” 吕向 注:“霆激、电騖,言疾也。”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抵雁翅浦》诗:“星驰电騖三百里,坡陇联翩杂平楚。”
词语解释:骋骛  拼音:chěng wù
(1).驰骋;奔走。《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騖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文选·班固〈西都赋〉》:“连交合众,骋騖乎其中。” 李周翰 注:“骋騖,犹驰逐。” 唐 独孤及 《唐故殿中侍御史萧府君文章集录序》:“方将乘惊风以骋騖,视青云如咫尺。”
(2).犹致力。 唐 韩愈 《复志赋》:“朝骋騖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 宋 苏辙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今夫骋騖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
词语解释:遐骛  拼音:xiá wù
(1).传播到远方;驰向远方。《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騖。” 薛综 注:“遐,远也。騖,驰也。”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鶩,贯濛鸿而上厉。” 宋 晁补之 《照碧堂记》:“拊槛极目,天垂野尽,意若遐騖太空者。”
(2).谓远加搜求。 唐 杨於陵 《祭权相公文》:“百代遐騖,九流兼该。”
(3).指退隐。 宋 王令 《古风》诗:“谁能脱近役,自放就遐騖。”
词语解释:并骛  拼音:bìng wù
并驰。《文选·班固〈西都赋〉》:“抚鸿罿,御繒缴,方舟并騖,俛仰极乐。” 吕延济 注:“言持网缴射,并舟而騖。”《文选·韦昭〈博弈论〉》:“百行兼苞,文武并騖;博选良才,旌简髦俊。” 张铣 注:“騖,驰也。”
词语解释:腾骛  拼音:téng wù
飞腾。《海内十洲记·聚窟洲》:“百邪迸去,蛟龙腾騖。”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词语解释:齐骛  拼音:qí wù
犹齐驱。《晋书·文苑传序》:“总金覊而齐騖,扬玉軑而并驰。”参见“ 齐驱 ”。
词语解释:齐驱  拼音:qí qū
(1).驱马并进。 唐 元稹 《缚戎人》诗:“缘边饱餧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2).并肩驱驰。比喻才力相等。 唐 张说 《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臣颇与二子齐驱,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长。” 唐中宗 《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 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 刘 山之昆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其《禹贡长笺》,旁通曲证,亦几与 胡氏 《锥指》齐驱。”
词语解释:舛骛  拼音:chuǎn wù
交驰,互递。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盛衰环袭,冲盈舛騖。”
词语解释:轻骛  拼音:qīng wù
谓马快速奔驰。 汉 张衡 《西京赋》:“轢辐轻騖,容於一扉。”
词语解释:逸骛  拼音:yì wù
亦作“ 逸鶩 ”。 飞快地奔驰。《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晋 陆机 《祖德赋》:“腾絶风以逸鶩,庶遐踪于 公旦 。” 宋 叶适 《〈沉子寿文集〉序》:“观其开闔疾徐之间,旁贯而横陈,逸騖而高翔,盖宗庙朝廷之文,非自娱於幽远淡泊者也。”
词语解释:驱骛  拼音:qū wù
亦作“駈騖”。 犹奔驰。 汉 李尤 《鞍铭》:“駈騖驰逐,腾跃覆被,虽有捷习,亦有颠沛。”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超攄絶夫尘辙,驱騖迅於灭没。”
词语解释:云骛  拼音:yún wù
犹急驰,奔趋。《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云騖 灵丘 ,景逸 上兰 。” 刘良 注:“騖,驰。”
词语解释:横驱别骛  拼音:héng qū bié wù
纵横奔驰。 清 恽敬 《与卫海峰先生同年书》:“本朝 魏叔子 ,多结交淡泊奇瑋之士,为寿序抑扬抗坠,横驱别騖,力脱前人之所为。”
词语解释:迷骛  拼音:mí wù
见“ 迷瞀 ”。
词语解释:迷瞀  拼音:mí mào
亦作“ 迷騖 ”。 犹迷乱。《后汉书·宦者传论》:“然真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 李贤 注:“瞀,乱也。”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以非常之政术,增庸众之迷骛。”
词语解释:迅骛  拼音:xùn wù
疾飞;疾行。 晋 夏侯湛 《观飞鸟赋》:“擢华毛以迅騖,迴劲翼以扬势。” 晋 郭璞 《槖驼赞》:“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騖流沙,显功絶地。”
词语解释:骛骛  拼音:wù wù
奔腾貌。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形,有云騖騖,其勃如怒。”
词语解释:广骛  拼音:guǎng wù
横骛,纵横交驰。《史记·礼书》:“步骤驰骋,广騖不外,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参见“ 横騖 ”。
词语解释:横骛  拼音:héng wù
(1).纵横驰骋。《文选·班固〈答宾戏〉》:“侯伯方轨,战国横騖。” 李善 注:“东西交驰谓之騖。” 明 李东阳 《缚虎行》:“ 布 将骑,公将步,天下纷纷可横騖。” 布 , 吕布 ;公,指 曹操 。
(2).奔腾;奔放。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洪河溃溢,滔天横騖。屹然中流,观此底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至其雄才壮志,横騖絶出,健论纵横,气盖一世。” 明 方孝孺 《越国公新庙碑》:“凛凛 越公 ,劲气横騖。”
词语解释:烟骛  拼音:yān wù
犹云集。《初学记》卷三引 汉 蔡邕 《禊文》:“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烟騖,惟女与士。自求百福,在 洛 之涘。”
词语解释:旁骛  拼音:páng wù
谓别有追求而不专心。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希特勒 ﹞攻 波兰 ,攻 挪威 ,攻 荷 、 比 、 法 ,攻 巴尔干 ,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
词语解释:惊骛  拼音:jīng wù
急速奔驰。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圉官双鞚频迴顾,万里长楸恐惊騖。”
词语解释:殊骛  拼音:shū wù
群趋交驰。形容山脉不同的走向。 清 姚鼐 《游灵岩记》:“ 泰山 北多巨巖,而 灵巖 最著……登则周望万山,殊騖而诡趣。”
词语解释:川骛  拼音:chuān wù
江河奔驰。形容迅疾。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靡不望影星奔,藉响川騖,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軫。”
词语解释:景骛  拼音:jǐng wù
犹影从。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騖。”参见“ 景从 ”。
词语解释:景从  拼音:yǐng cóng
如影随形。比喻追随之紧或趋从之盛。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时每岁十月,驾幸 华清宫 ,内外命妇,熠耀景从。” 林纾 《致蔡元培函》:“且天下惟有真学术、真道德,始足独树一帜,使人景从。”
词语解释:繁骛  拼音:fán wù
繁密急迫貌。 晋 成公绥 《啸赋》:“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騖而激扬。”
词语解释:缓骛  拼音:huǎn wù
缓慢行走。《文选·鲍照〈舞鹤赋〉》:“长扬缓騖,并翼连声。” 张铣 注:“言长举头缓行,相并连声而鸣也。”
词语解释:别骛  拼音:bié wù
(1).分驰。《后汉书·马融传》:“徽嫿霍奕,别騖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2).比喻文笔伸展自如,另辟蹊径。 清 恽敬 《与卫海峰同年书》:“为寿序抑扬抗坠,横驱别騖,力脱前人之所为。”
词语解释:厉骛  拼音:lì wù
疾驰。《荀子·礼论》:“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騖不外是矣。” 杨倞 注:“厉騖,疾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