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骛行 拼音:wù xíng
驰行。《穆天子传》卷一:“戊寅,天子西征騖行,至於 阳紆之山 。” 郭璞 注:“騖,犹驰也。”词语解释:骛华 拼音:wù huá
追求华丽。 清 张裕钊 《归震川〈平点史记〉后序》:“好学深思之士,顓取古人之书,反復而熟读之,以意逆志,达於幽渺,其所得盖有远出寻常解説之上者矣。拘文牵义,騖华炫博,好为枝词碎説之徒,乌足以知此哉。”词语解释:骛奇 拼音:wù qí
犹猎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太白子厚》:“考 子美 不但虚心 太白 ,即 高 岑 辈,无所不倾倒。然二子诗推轂 杜 者亦无几。遂谓 子美 出 高 岑 下,可乎?文人相轻,尚矣。 子美 揖让诸公,正其卓尔难及处。后世騖奇之士,遂为口实,奈何!”词语解释:骛望 拼音:wù wàng
纵目远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騖望分寰隧,晒旷尽都甸。”词语解释:骛名 拼音:wù míng
追求声誉。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三:“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同时騖名者,次第鵷鷺行。”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二:“騖名之士如某君,孤进宜悯谅也。”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读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旧布新为号,岂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实之过哉。”词语解释:骛棹 拼音:wù zhào
急速行进的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隐汀絶望舟,騖棹逐惊流。”词语解释:骛驰
车马奔驰词语解释:骛暴 拼音:wù bào
谓脉象突然躁急散乱。《素问·大奇论》:“肝脉小急,癎瘛筋挛;肝脉騖暴,有所惊骇。”词语解释:骛新 拼音:wù xīn
追求时髦。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 雁冰 他们太骛新了。”词语解释:骛置 拼音:wù zhì
犹言急驰传递。置,古时交通传递的站头。《淮南子·主术训》:“故至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虽驰传騖置不若此其亟。”词语解释:骛神 拼音:wù shén
驰神,动脑筋。 唐 刘禹锡 《观博》:“騖神默计,巧竭智匱,主进者书胜负之数於牘,视其所丧,又倍前籍焉。”词语解释:骛扬 拼音:wù yáng
谓迅疾浮游。《庄子·外物》:“﹝大鱼﹞牵巨钩錎没而下,騖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词语解释:骛骤 拼音:wù zhòu
迅疾行进。 汉 傅毅 《舞赋》:“车音若雷,騖骤相及;骆漠而归,云散城邑。”词语解释:骛逐 拼音:wù zhú
追逐。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贵乡 汪容甫 颇有真解,惜其騖逐时誉,耗心餖飣,然有至者,固足为后来先路矣。”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及 曾国藩 自以为攻,诵法 江西 诸家,矜其奇诡,天下騖逐。”词语解释:骛趋 拼音:wù qū
争相趋附。 严复 《〈古今文钞〉序》:“而海内学子之所騖趋,亦曰以是新术于吾之旧鵠最便。”词语解释:骛利 拼音:wù lì
追求利益。 明 方孝孺 《赠王仲缙序》:“飢而食,饱而嬉,营私而騖利,生无闻而死无述者众人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八:“騖利久成俗,民生竞锥刀。”词语解释:骛骛 拼音:wù wù
奔腾貌。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形,有云騖騖,其勃如怒。”词语解释:骛驶 拼音:wù shǐ
疾速奔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出则车马已候於门。谢别而迈,行踪騖驶,俄至海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马》:“既就途,马騖驶,瞬息百里。”词语解释:骛鼓 拼音:wù gǔ
指古代军中指挥驰骛进击的鼓声。《尉缭子·勒卒令》:“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絶,騖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