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首字词组
骍角骍牲骍颜骍牺骍酪骍鬐骍毛 
骍弓骍牡骍黑骍骝骍犊骍茧骍驹 
骍旄骍骍骍刚骍赪骍犅骍红骍驷 

词语解释:骍角  拼音:xīng jiǎo
语本《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犂,杂文。騂,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寧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后因以“騂角”表示后裔俊拔远胜前辈。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近古人伦,喜称阀閲。其蓽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騂角挺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忘承先哲。” 宋 邵雍 《不可知吟》:“犂牛生騂角,老蚌产明珠。” 章炳麟 《信史上》:“ 仲弓 者, 冉氏 也。方以犂牛之子,多其騂角,此不为 冉閔 养于 石氏 发乎!”
词语解释:骍弓  拼音:xīng gōng
调和后呈弯状的弓。语本《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毛 传:“騂騂,调利也。” 唐 高适 《同郡公出猎海上》诗:“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剽劫》:“当年胆气已纵横,锦带騂弓结束轻。” 清 刘大櫆 《杂兴》诗之二:“騂弓大羽箭,鞍马速如飞。”
词语解释:骍旄  拼音:xīng máo
亦作“ 騂毛 ”。 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左传·襄公十年》:“ 瑕禽 曰:‘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 杜预 注:“騂旄,赤牛也。举騂旄者,言得重盟,不以犬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范文澜 注:“‘騂毛’当依《左传》作‘騂旄’, 唐 写本正作‘騂旄’。”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四》:“世不失职,受騂毛之盟。” 倪璠 注:“《左传》作‘旄’,此作‘毛’,省文也。”
词语解释:骍牲  拼音:xīng shēng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词语解释:骍牡  拼音:xīng mǔ
赤色的雄性牛马等。《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騂牡,享于祖考。” 汉 应瑒 《驰射赋》:“奕奕騂牡,既佶且闲。”
词语解释:骍骍  拼音:xīng xīng
(1).弓调和后呈弯曲状。《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毛 传:“騂騂,调利也。” 朱熹 集传:“騂騂,弓调和貌。”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旍弓騂騂,舆马翘翘。”
(2).赤色。《西游记》第三十回:“那隻虎生得……刚鬚直直插银条,刺舌騂騂喷恶气。”
词语解释:骍颜
因酒醉、羞愧而脸红。 宋 陆游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诗:“重裘犹粟肤,连酌无騂颜。” 清 唐孙华 《英孙》诗:“渠倘生儿似客儿,我反騂颜愧生 瑍 。”
词语解释:骍黑  拼音:xīng hēi
赤色牛和黑色羊豕。《诗·小雅·大田》:“以其騂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毛 传:“騂,牛也;黑,羊豕也。” 郑玄 笺:“阳化用騂牲,阴祀用黝牲。”
词语解释:骍刚  拼音:xīng gāng
(1).赤色的坚土。《周礼·地官·草人》:“凡粪种,騂刚用牛。” 郑玄 注:“谓地色赤而土刚强也。 郑司农 云:‘用牛,以牛骨汁渍其种也,谓之粪种。’” 清 王夫之 《南岳赋》:“乃循近趾,踪远迒,折柔埴,柬騂刚。”
(2).祭祀用的赤色公牛。《诗·鲁颂·閟宫》:“白牡騂刚,牺尊将将。” 毛 传:“白牡, 周公 牲也;騂刚, 鲁公 牲也。”《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牲尚黑, 殷 白牡, 周 騂刚。” 孔颖达 疏:“騂,赤色。刚,牡也。”参见“ 騂犅 ”。
词语解释:骍犅  拼音:xīng gāng
祭祀用的赤色公牛。《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鲁 祭 周公 ,何以为牲? 周公 用白牡, 鲁公 用騂犅,羣公不毛。” 何休 注:“騂犅,赤脊, 周 牲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对》:“臣 汤 问曰:‘ 周 天子用騂犅,羣公不毛。 周公 ,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词语解释:骍牺  拼音:xīng xī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诗·鲁颂·閟宫》:“享以騂牺,是饗是宜,降福既多。” 毛 传:“騂,赤。牺,纯也。” 郑玄 笺:“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
词语解释:骍骝  拼音:xīng liú
赤毛黑鬣的马。《晋书·王接传》:“夫騂駵不总轡,则非 造父 之肆;明月不流光,则非 随侯 之掌。”
词语解释:骍赪  拼音:xīng chēng
赤色。 宋 陈造 《听雨赋》:“且得以杀吾颜之騂頳,息劳虑之怦怦。”
词语解释:骍酪  拼音:xīng lào
乳酪。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忍用烹騂酪,从将玩玉盘。”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酪》:“騂酪,湩也。”
词语解释:骍犊  拼音:xīng dú
赤色的牛犊。古代祭祀所用。《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瘞埋于泰圻祭地也,用騂犊。”《南齐书·礼志上》:“ 繆袭 据《祭法》,云天地騂犊, 周 家所尚。”
词语解释:骍犅  拼音:xīng gāng
祭祀用的赤色公牛。《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鲁 祭 周公 ,何以为牲? 周公 用白牡, 鲁公 用騂犅,羣公不毛。” 何休 注:“騂犅,赤脊, 周 牲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对》:“臣 汤 问曰:‘ 周 天子用騂犅,羣公不毛。 周公 ,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词语解释:骍鬐  拼音:xīng qí
赤色的马鬣。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既以为騂鬐四毳之驾,方瞳一角之人。”騂,一本作“ 赤 ”。
词语解释:骍茧  拼音:xīng jiǎn
祭祀用的赤色小牛。语本《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 孙希旦 集解:“愚谓茧栗,谓牛角初出,若蚕茧、栗实然也。祭天地之牲用犊,贵诚之意……此礼之以小为贵者。”《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明堂歌》:“騂茧在豢,载溢载丰。”
词语解释:骍红  拼音:xīng hóng
赤色。 闻一多 《红烛·印象》:“騂红的赤膊摇着枯涩的辘轳,向地母哀求世界底一线命脉。”
词语解释:骍毛  拼音:xīng máo
见“ 騂旄 ”。
词语解释:骍旄  拼音:xīng máo
亦作“ 騂毛 ”。 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左传·襄公十年》:“ 瑕禽 曰:‘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 杜预 注:“騂旄,赤牛也。举騂旄者,言得重盟,不以犬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范文澜 注:“‘騂毛’当依《左传》作‘騂旄’, 唐 写本正作‘騂旄’。”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四》:“世不失职,受騂毛之盟。” 倪璠 注:“《左传》作‘旄’,此作‘毛’,省文也。”
词语解释:骍驹  拼音:xīng jū
赤色的马。《汉书·郊祀志下》:“紫坛伪饰女乐、鸞路、騂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神寝匪一,灵馆相距。席布騂驹,堂流桂醑。”
词语解释:骍驷  拼音:xīng sì
赤色的驷马。 汉 焦赣 《易林·随之颐》:“亡羊补牢, 张 氏失牛,騂駟奔走,鵠盗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