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骊珠骊龙珠骊驾骊峰骊黄牝牡骊靬骊连骊火
骊山骊宫骊目骊邑骊色骊肩骊牝骊戎
骊龙骊黄骊马骊唱骊畜骊翰骊山北构骊山老母
骊驹骊姬骊山墓骊岭骊虬骊羊骊渊骊体
骊歌骊岫骊母骊山会骊阿骊黑骊牛骊坟

词语解释:骊珠  拼音:lí zhū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词语解释:骊山  拼音:lí shān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词语解释:骊龙  拼音:lí lóng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词语解释:骊驹  拼音:lí jū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词语解释:骊歌  拼音:lí gē
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 洛 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 南浦 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 驪驹 ”。
词语解释:骊驹  拼音:lí jū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词语解释:骊龙珠  拼音:lí lóng zhū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词语解释:骊珠  拼音:lí zhū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词语解释:骊宫  拼音:lí gōng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词语解释:骊黄  拼音:lí huáng
(1).鸟名。黄鹂,黄莺。《礼记·月令》“仓庚鸣” 汉 郑玄 注:“仓庚,驪黄也。” 朱彬 训纂:“ 高 注《吕氏春秋》曰:‘《尔雅》曰:“商庚、黎黄, 楚 雀也。” 齐 人谓之摶黍, 秦 人谓之黄离, 幽 燕 谓之黄鸟。《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是也。’《方言》:‘自 关 而西或谓之布穀。’ 郭 注:‘今 江 东呼为穫穀。’”
(2).见“ 驪黄牝牡 ”。
(3).黑马和黄马。泛指马。 清 赵翼 《哭铁骡》诗:“巨礮轰一声,驪黄尽股慄。屹立独不动,四蹄儼卓笔。”
词语解释:骊黄牝牡  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明 文徵明 《跋米临禊帖》:“盖昔人论书,有脱墼之誚, 米公 得此意,故所作如此。观者当求之驪黄牝牡之外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驪黄牝牡谁能究,尘埃物色难参透。”亦省作“ 驪黄 ”、“ 驪牝 ”。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像之面目有些不平整,和尚每见,輒嘆以为好,岂非以其人乎?抑所嘆在驪黄之外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籤锦轴,装潢衒曜,驪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明 李东阳 《书围炉诗后》:“ 东阳 窃自念朴劣幼稚之资,仅晓声律……寧知驪牝之质,终不为 九方皋 善相之累乎?” 明 马銮 《红拂》诗:“一见便能知国士,笑人索骏只驪黄。”参见“ 牝牡驪黄 ”。
词语解释:骊姬  拼音:lí jī
春称 时 骊戎 之女。 晋献公 伐 骊戎 ,获 姬 归,立为夫人。《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 晋献公 有子三人,长曰 申生 ,次曰 重耳 ,次曰 夷吾 。 献公 听 驪姬 之譖, 申生 自杀, 重耳 奔 翟国 , 夷吾 守 屈城 。”
词语解释:骊岫  拼音:lí xiù
指 骊山 。 唐 沉亚之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诗:“暖色鲜 驪 岫,寒声别雁羣。” 唐 林宽 《寓兴》诗:“ 茂陵 驪 岫暗,过者暗伤神。”
词语解释:骊驾  拼音:lí jià
(1).并列驾驭。驪,通“ 丽 ”。《文选·张衡〈西京赋〉》:“驪驾四鹿,芝盖九葩。” 薛综 注:“驪,犹罗列駢驾之也。”《后汉书·寇恂传》:“时军食急乏, 恂 以輦车驪驾转输,前后不絶,尚书升斗以禀百官。”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驪,併驾也。”
(2).指两马并驾之车。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仲尼 既没,析辩诡词,驪驾塞路,观圣人之道者,宜莫如於 孟 、 荀 、 杨 、 韩 四君子之书也。”
词语解释:骊目  拼音:lí mù
宝珠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有倾,豁然明白,真水晶宫殿相照耀也。其下则有驪目、夜光、文犀、尺璧、南金、火齐,眩目不可仰视。”
词语解释:骊马  拼音:lí mǎ
(1).黑马。《墨子·小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驪马,马也。乘驪马,乘马也。” 明 刘基 《君马黄》诗:“黄马曜日黄金晶,驪马谓是玄天精,眼前好丑那能明。”
(2).驾在车两旁的马。驪,通“ 丽 ”。《吕氏春秋·执一》:“今御驪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以出於门閭者,不一也。” 高诱 注:“驪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
(3).并驾之马。驪,通“ 丽 ”。《汉书·王莽传上》:“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驪马二駟。” 颜师古 注:“驪马,并驾也。”
词语解释:骊山墓  拼音:lí shān mù
指 秦始皇 墓。其址在 骊山 之下,故称。 宋 张耒 《冬日放言》诗之十九:“不忧 驪山 墓,回首遭发掘。”
词语解释:骊母  拼音:lí mǔ
骊山老母 的省称。 清 赵翼 《娘娘叫狗山》诗:“《阴符》不望 驪母 传,方物终期《旅獒》贡。”
词语解释:骊峰  拼音:lí fēng
指 骊山 。 唐 沉佺期 《咸阳览古》诗:“唯有 驪峯 在,空闻厚葬餘。”
词语解释:骊邑  拼音:lí yì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国语·晋语一》“ 献公 卜伐 驪戎 ” 三国 吴 韦昭 注:“ 驪戎 , 西戎 之别在 驪山 者也。其君男爵, 姬 姓。 秦 曰 驪邑 , 汉高祖 徙 丰 民於 驪邑 ,更曰 新丰 ,在 京兆 也。”
词语解释:骊唱  拼音:lí chàng
指骊歌。 清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坐中驪唱《渭城》声,歌者齐眉髮初覆。” 清 赵翼 《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驪唱,往日联裾似雁行。”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驪唱声中两度逢。”参见“ 驪歌 ”。
词语解释:骊歌  拼音:lí gē
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 洛 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 南浦 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 驪驹 ”。
词语解释:骊驹  拼音:lí jū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词语解释:骊岭  拼音:lí lǐng
指 骊山 。 清 舒位 《冷枚华清新浴图》诗:“忽看 驪岭 县前流,化作 马嵬 坡下血。”
词语解释:骊山会
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
词语解释:骊黄牝牡  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明 文徵明 《跋米临禊帖》:“盖昔人论书,有脱墼之誚, 米公 得此意,故所作如此。观者当求之驪黄牝牡之外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驪黄牝牡谁能究,尘埃物色难参透。”亦省作“ 驪黄 ”、“ 驪牝 ”。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像之面目有些不平整,和尚每见,輒嘆以为好,岂非以其人乎?抑所嘆在驪黄之外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籤锦轴,装潢衒曜,驪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明 李东阳 《书围炉诗后》:“ 东阳 窃自念朴劣幼稚之资,仅晓声律……寧知驪牝之质,终不为 九方皋 善相之累乎?” 明 马銮 《红拂》诗:“一见便能知国士,笑人索骏只驪黄。”参见“ 牝牡驪黄 ”。
词语解释:牝牡骊黄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古代善相马的 伯乐 年老,推荐 九方皋 为 秦穆公 访求骏马。三月后于 沙丘 求得之。 穆公 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 穆公 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驪”。于是责备 伯乐 。 伯乐 喟然叹息说:“若 皋 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 皋 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 九方皋 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 九方皋 ,《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歅”。后以“牝牡驪黄”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宋 陈亮 《祭潘叔度文》:“ 叔度 独略其牝牡驪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悯其不自容於世。” 明 李贽 《杂说》:“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於牝牡驪黄之间。”
词语解释:骊色  拼音:lí sè
黑色。
词语解释:骊畜  拼音:lí chù
远古的帝号。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十二氏》:“ 容成氏 、 大庭氏 、 柏皇氏 、 中央氏 、 栗陆氏 、 驪畜氏 、 轩辕氏 、 赫胥氏 、 尊卢氏 、 祝融氏 、 伏戏氏 、 神农氏 。”
词语解释:骊虬  拼音:lí qiú
亦作“ 驪虯 ”。 即骊龙。 元 袁易 《胡西轩道院竹石》诗:“飘颻紫凤鸣,萧瑟驪虬舞。”参见“ 驪龙 ”。
见“ 驪虬 ”。
词语解释:骊龙  拼音:lí lóng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词语解释:骊阿  拼音:lí ā
指 骊山 和 阿房宫 。《古文苑·扬雄〈将作大匠箴〉》:“ 秦 筑 驪阿 , 嬴 姓以颠。” 章樵 注:“ 秦 役作 驪山 ,又筑 阿房宫 ,未成而 秦 亡。”
词语解释:骊靬  拼音:lí jiān
古地名。在今 甘肃省 永昌县 南。《集韵·平脂》:“ 驪靬 ,县名,在 张掖 。”《汉书·地理志下》:“ 张掖郡 …… 驪靬 。”
词语解释:骊肩  拼音:lí jiān
良马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騮马、驪肩、鹿毛……骆马,皆善马也。”
词语解释:骊翰  拼音:lí hàn
《礼记·檀弓上》:“ 夏后氏 尚黑,戎事乘驪,牲用玄; 殷 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郑玄 注:“马黑色曰驪。翰,白色马也。”后以“驪翰”借指 夏 殷 所崇尚的黑色与白色。《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其驪翰改色,寅丑殊建,别白书之。” 李周翰 注:“言 夏 殷 黑白改色。”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文质再而復, 殷 周 之损益足徵;驪翰三而始, 虞 夏 之兴亡可及。”
词语解释:骊羊  拼音:lí yáng
黑色的羊。《史记·龟策列传》:“择日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与驪羊;以血灌龟,於坛中央。”
词语解释:骊黑  拼音:lí hēi
深黑色。 清 王充 《论衡·定贤》:“举担千里之人,材筴越彊之士,手足胼胝,面目驪黑。”
词语解释:骊连  拼音:lí lián
远古的帝号。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 女媧氏 没,次有 大连氏 、 黄伯氏 、 中央氏 、 栗陆氏 、 驪连氏 ……凡十五世,皆习 包牺氏 之号也。”《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 大庭 、 轩辕 以前, 驪连 、 赫胥 之日,咸以无为无欲,不将不迎,其详不可闻已。”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驪连 上古,混沌中央。”《补史记·三皇本纪》:“自 人皇 已后,有 五龙氏 、 燧人氏 …… 驪连氏 ……斯盖 三皇 已来,有天下者之号。”
词语解释:骊牝  拼音:lí pìn
见“ 驪黄牝牡 ”。
词语解释:骊黄牝牡  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明 文徵明 《跋米临禊帖》:“盖昔人论书,有脱墼之誚, 米公 得此意,故所作如此。观者当求之驪黄牝牡之外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驪黄牝牡谁能究,尘埃物色难参透。”亦省作“ 驪黄 ”、“ 驪牝 ”。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像之面目有些不平整,和尚每见,輒嘆以为好,岂非以其人乎?抑所嘆在驪黄之外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籤锦轴,装潢衒曜,驪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明 李东阳 《书围炉诗后》:“ 东阳 窃自念朴劣幼稚之资,仅晓声律……寧知驪牝之质,终不为 九方皋 善相之累乎?” 明 马銮 《红拂》诗:“一见便能知国士,笑人索骏只驪黄。”参见“ 牝牡驪黄 ”。
词语解释:牝牡骊黄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古代善相马的 伯乐 年老,推荐 九方皋 为 秦穆公 访求骏马。三月后于 沙丘 求得之。 穆公 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 穆公 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驪”。于是责备 伯乐 。 伯乐 喟然叹息说:“若 皋 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 皋 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 九方皋 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 九方皋 ,《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歅”。后以“牝牡驪黄”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宋 陈亮 《祭潘叔度文》:“ 叔度 独略其牝牡驪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悯其不自容於世。” 明 李贽 《杂说》:“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於牝牡驪黄之间。”
词语解释:骊山北构  拼音:lí shān běi gòu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是名词做状语表示(阿房宫)从骊山(造起)。北构:向北建筑。例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词语解释:骊渊  拼音:lí yuān
藏骊珠的深渊。喻指才思文辞的渊源。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繫》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絶,固哲人之驪渊也。” 清 方履籛 《和简勤公〈读易汇参〉序》:“鸿教不刊,迈 商 瞿 三十五家之説;驪渊是萃,为我朝百八十载之书。”参见“ 驪珠 ”。
词语解释:骊珠  拼音:lí zhū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词语解释:骊牛  拼音:lí niú
黑色的牛。《庄子·天下》:“黄马驪牛三。” 成玄英 疏:“夫形非色,色乃非形,故一马一牛以之为二,添马之色而可成三。曰黄马,曰驪牛,曰黄驪,形为三也。”
词语解释:骊火  拼音:lí huǒ
即烽火。借指战争。语本《史记·周本纪》:“ 申侯 怒,与 繒 、西夷 犬戎 攻 幽王 。 幽王 举蠭火徵兵,兵莫至。遂杀 幽王 驪山 下。”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驪火不惊边草緑,狼烟无警瑞桃红。”
词语解释:骊戎  拼音:lí róng
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国君 姬 姓。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一带。一说在今 山西省 析城 、 王屋 两山之间。曾与 秦 的先世通婚。 春秋 初, 晋献公 伐之,得 骊姬 。后为 晋国 所并。《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 伐 驪戎 , 驪戎男 ,女以 驪姬 。” 杜预 注:“ 驪戎 在 京兆 新丰县 ,其君 姬 姓,其爵男也。” 杨伯峻 注:“ 驪戎 ,旧注俱以为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东之 驪戎城 。 顾頡刚 疑之,谓当在今 山西省 析城 、 王屋 两山之间。详《史林杂识·驪戎不在驪山》。”
词语解释:骊山老母  拼音:lí shān lǎo mǔ
传说 殷 周 之际有 骊山女 ,为天子。 唐 宋 后遂以为女仙,尊为 骊山老母 。 清 俞樾 《曲园杂纂·小浮梅闲话》:“ 驪山老母 ,实有其人,非乌有也。《史记·秦本纪》: 申侯 言於 孝王 曰:‘昔我先 酈山 之女,为 戎胥轩 妻。’ 申国 , 姜 姓,则此女 姜氏 也,谓之 酈山女 者, 申国 之君,娶於 酈山 而生此女,故以母名女,谓之 酈山女 。《汉书·律历志》载:‘ 张寿王 言, 驪山女 亦为天子。’意其人必有非常材艺,为诸侯所推服,故后世传闻有天子之事;而 唐 宋 以后,遂以为女仙,尊曰 老母 。”
词语解释:骊体  拼音:lí tǐ
骈体。骈文。驪,通“ 丽 ”。《清史稿·礼志五》:“凡太庙册、宝皆用玉,色青白,册文用驪体,宝文如諡号。”
词语解释:骊坟  拼音:lí fén
指 秦始皇 的坟。其址在 骊山 下,故称。《初学记》卷七引 三国 魏 曹植 《述行赋》:“寻曲路之南隅,观 秦政 之 驪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