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首字词组
骁雄骁骁骁悍骁媒骁桀骁鸷骁暴骁卒
骁将骁壶骁徒骁卫骁棋骁黠骁烈 
骁勇骁猛骁勍骁艺骁率骁锐骁武 
骁腾骁强骁兵骁骑营骁猾骁敢骁气 
骁骑骁帅骁壮骁隽骁果骁捷骁毅 
骁游骁劲骁彍骁健骁杰骁犷骁名 

词语解释:骁雄  拼音:xiāo xióng
(1).勇猛雄武之士。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驍雄。” 唐 陆龟蒙 《五歌·食鱼》:“横戈负羽正纷纷,祗用驍雄不用文。”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
词语解释:骁将  拼音:xiāo jiàng
勇将,猛将。《后汉书·隗嚣传》:“ 吴 耿 驍将,云集四境。”《旧唐书·郭子仪传》:“ 安庆绪 与其驍将 安雄俊 、 崔乾祐 、 薛嵩 、 田承嗣 悉其众来援,分为三军。”《说唐》第一回:“﹝ 秦彝 ﹞部下虽有数百兵,怎挡得 杨林 这员驍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九章:“这样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好先生,过去竟然是生龙活虎的一名学生运动的骁将。”
词语解释:骁勇  拼音:xiāo yǒng
(1).犹勇猛。《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沮授 又諫 绍 :‘ 良 ( 颜良 )性促狭,虽驍勇不可独任。’”《明史·胡海传》:“ 海 驍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鬭益力。”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大家都夸他是一个骁勇剽悍的将领。”
(2).指勇猛的士卒。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建成 等私募四方驍勇及 长安 恶少年二千人为宫甲,屯左右 长林门 ,号‘长林兵’。”《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于是 衍 乃密修武备,招聚驍勇数万,多伐竹木,沉之 檀溪 ,积茅如冈阜。”
词语解释:骁腾  拼音:xiāo téng
谓骏马奔驰飞腾。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马白赋》:“临 广望 ,坐百层,料武艺,品驍腾。”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驍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清 纪昀 《神异》诗之一:“神马驍腾曾眼见,人间衔勒果难施。”
词语解释:骁骑  拼音:xiāo qí
(1).勇猛的骑兵。《六韬·敌武》:“武车驍骑,绕我左右。”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 东胡 、 乌桓 、 西戎 、 氐 、 羌 侯王君长之羣,驍骑十万。” 三国 魏 曹丕 《浮淮赋》:“武将奋发,驍骑赫怒。”《明史·黄得功传》:“有驍骑舞槊直前, 得功 大呼反鬭,挟其槊而抶之,人马皆糜。”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致虏之由》:“虏之驍骑死於城下者,亦且数万。”
(2).古代武官名。 汉武帝 时 李广 为骁骑将军。 东汉 初改屯卫为骁骑。 南朝 梁 陈 有左右骁骑, 北魏 北周 有骁骑将军之职。 宋 、 元 、 明 有骁骑尉。 清 有骁骑参领、副骁骑参领各十二名。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志·职官五》《续通志·职官八》《清通志·职官五》
词语解释:骁游  拼音:xiāo yóu
六朝 时对骁骑将军和游击将军的并称。《南史·何戢传》:“圣旨每以蝉冕不宜过多,臣与 王俭 既已左珥,若復加 戢 ,则八座便有三蝉,若帖以驍游,亦不为少。”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六朝 人称……驍骑、游击将军为驍游。”
词语解释:骁骁  拼音:xiāo xiāo
勇猛向前。 晋 陆云 《赠顾彦先诗》之三:“悠悠山川,驍驍征遐。”
词语解释:骁壶  拼音:xiāo hú
(1).投壶游戏中矢从壶中跃出。《旧唐书·音乐志二》:“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驍壶,今谓之驍壶者是也。”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一三八:“驍壶投罢隔窗纱,裙子争裁夹襭花。”参见“ 驍 ”。
(2). 南朝 《清乐》曲名。《旧唐书·音乐志二》:“《驍壶》,疑是投壶乐也。”
词语解释:骁猛  拼音:xiāo měng
勇敢威武。《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 石槐 驍猛,尽有单于之地。” 宋 张耒 《汉世祖光武皇帝庙记》:“英伟之度屈于礼乐,驍猛之气束于儒学。”《明史·张士诚传》:“ 士诚 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者,皆驍猛善鬭。”
词语解释:骁强  拼音:xiāo qiáng
勇猛强悍。《旧唐书·回纥传》:“其众微小,其俗驍强,依託 高车 ,臣属 突厥 ,近谓之 特勒 。”
词语解释:骁帅  拼音:xiāo shuài
亦作“ 驍率 ”。 指军队中勇猛的主将。《晋书·华谭传》:“﹝ 华谭 ﹞又遣别军击 冰 ( 石冰 )都督 孟徐 ,获其驍率。” 清 王柏心 《骁帅》诗:“驍帅 杨 罗 俱寂寞,空闻 麟阁 待图形。”
词语解释:骁劲  拼音:xiāo jìn
勇猛强劲。 明 唐顺之 《牌》:“照得都司 李忱 管领土千户 吴九韶 等土兵四千四百名,驍劲精悍,素冠诸军。” 清 黄景仁 《观邝湛若天风吹夜泉砚作歌》:“花面蛮姬更驍劲,天女天魔舞队奇。”
词语解释:骁悍  拼音:xiāo hàn
(1).勇猛强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孙翊 字 叔弼 , 权 弟也,驍悍果烈,有兄 策 风。”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蛮地险气毒,其人驍悍,善用鋌盾,北军不能与之确。” 清 李渔 《蜃中楼·煮海》:“我想火龙的性子驍悍异常,必定要与 张生 为难。”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中亚洲 回部 ,素号驍悍,善战鬭。”
(2).勇猛强悍之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考 秦琼 传,从 秦王 夹击 美良川 ,破 尉迟敬德 ,功最居多。盖 鄂国 之驍悍,当时惟 胡公 能埒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收 明 降兵,间择驍悍薙髮入伍,合十餘万半屯 金陵 。”
词语解释:骁徒  拼音:xiāo tú
凶狠暴虐的人。《陈书·高祖纪上》:“大小二 震 之驍徒,东南两 越 之勍寇,遽行天讨,无遗神策。”
词语解释:骁勍  拼音:xiāo qíng
勇猛有力。《明史·流贼传·张献忠》:“是时……唯 献忠 最狡黠驍勍,次则 汝才 。”
词语解释:骁兵  拼音:xiāo bīng
勇猛的士兵。《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臣遣驍兵褐(遏)后,猛将衝前。” 明 唐顺之 《牌》:“各营须遣驍兵埋伏要路,毋堕贼计。”
词语解释:骁壮  拼音:xiāo zhuàng
勇猛强壮。《宋书·孝义传·卜天生》:“ 天生 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果先腾,驍壮之气,嘉叹无已。”《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六月﹞辛亥,詔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驍壮、超絶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词语解释:骁彍  拼音:xiāo guō
见“ 驍獷 ”。
词语解释:骁犷  拼音:xiāo guǎng
亦作“驍彉”。 勇猛粗犷。《旧五代史·周书·史彦超传》:“ 史彦超 , 云州 人也。性驍獷,有胆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小説载:国初有 吴斋公 者,力逾千斤……每遇力作时,取巨絙如指者,寸寸断之,始解此。其驍獷岂在 令文 下?而没世无闻,良可叹也!”《明史·谢士元传》:“ 永丰 有银矿, 处州 民盗发之,聚数千人,将士惮其驍彍,不敢剿。”
词语解释:骁媒  拼音:xiāo méi
矫健的雉媒。《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驍媒之变态。” 吕延济 注:“箱笼之中见驍健之雉媒变态之状也。”
词语解释:骁卫
古代武官名。 汉 有骁卫将军, 东汉 改为骁骑。 晋 领营兵,兼统宿卫。 南朝 梁 置左右骁骑。 隋 改置左右骁卫府,为禁卫军之一。 唐 宋 因之,而去“府”字,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 金 元 皆无。参阅《通典·职官十》《续通典·职官十》
词语解释:骁艺  拼音:xiāo yì
犹马戏。
词语解释:骁骑营  拼音:xiāo qí yíng
古代禁军营名。始置于 晋 ,历代因之。 清 代八旗皆置骁骑营。参阅《晋书·职官志》《清史稿·兵志一》
词语解释:骁隽  拼音:xiāo jùn
勇猛超群。《宋史·忠义传八·薛庆》:“ 薛庆 ,起羣盗,据 高邮 ,兵数万人,多驍雋敢斗,能以少击众,附者日多。”
词语解释:骁健  拼音:xiāo jiàn
(1).勇猛强健。《隋书·东夷传·流求国》:“人皆驍健,善走难死而耐创。” 明 归有光 《马政议》:“夫 河北 之人驍健,良马, 冀 之所产。”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现今 广 勇驍健异常,每夜于坿郭地方放流星射入城中,欲以起义。”
(2).勇猛强健之士。 明 何景明 《点兵行》:“四家驍健三千人,出入扈从围龙虎。” 清 顾炎武 《汝州知州钱君行状》:“ 南召 、 登封 诸贼闻之,亦来降。君简其驍健,送军门效用,餘给牛种遣之。”
词语解释:骁桀  拼音:xiāo jié
(1).勇猛凶暴。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曾天养 , 广东 人,驍桀敢死。” 清 杨士达 《与某参赞论海疆机宜书》:“沿海水勇,多驍桀之徒,熟悉风土,深知水性。”
(2).勇猛凶暴的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择驍桀 夏逢龙 等五十人为抚标亲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各营所撤随征乡勇……皆驍桀亡命,无家可归,多勃鬱山泽间。”
词语解释:骁棋  拼音:xiāo qí
古代一种博戏。《列子·说符》“ 虞氏 者……击博楼上” 张湛 注引《古博经》:“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碁十二。故法,六白六黑……二人互掷采行碁,碁行到处即竪之,名为驍碁。”
词语解释:骁率  拼音:xiāo lǜ
见“ 驍帅 ”。
词语解释:骁帅  拼音:xiāo shuài
亦作“ 驍率 ”。 指军队中勇猛的主将。《晋书·华谭传》:“﹝ 华谭 ﹞又遣别军击 冰 ( 石冰 )都督 孟徐 ,获其驍率。” 清 王柏心 《骁帅》诗:“驍帅 杨 罗 俱寂寞,空闻 麟阁 待图形。”
词语解释:骁猾  拼音:xiāo huá
勇猛狡诈。《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今水潦方生,而 子孝 县军,无有远备, 关羽 驍猾,政恐征南有变耳。”
词语解释:骁果  拼音:xiāo guǒ
(1).勇猛刚毅。《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扬州 刺史前将军 文钦 , 曹爽 之邑人也。驍果麤猛,数有战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器奇》:“ 开元 中, 河西 骑将 宋青春 ,驍果暴戾,为众所忌。”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俺想着 大梁王 破 楚 功劳大,更和那 九江王 十分的驍果。”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 永丰 战野矜驍果, 宝庆 连营駴溃奔。”
(2).勇猛敢死之士。《隋书·炀帝纪下》:“﹝ 大业 ﹞九年春正月丁丑,徵天下兵,募民为驍果,集于 涿郡 。”《旧五代史·周书·刘词传》:“ 清泰 初,詔诸道选驍果以实禁卫,繇是得入典禁军。” 清 赵翼 《题琼花观图长卷》诗:“三千殿脚万驍果,拼掷江山就花坐。”
词语解释:骁杰  拼音:xiāo jié
勇猛超群。《西京杂记》卷五:“ 武帝 时, 郭舍人 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於中,恶其矢跃而出也。 郭舍人 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餘反,谓之驍。言如博之掔梟於掌中,为驍杰也。”《周书·文帝纪上》:“直阁将军 鲜于康仁 ,忠亮驍杰,爪牙斯在。” 元 姚燧 《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将 楚 姓者,惮其驍杰,与一军多冒法难驭,谋歼之。”
词语解释:骁鸷  拼音:xiāo zhì
勇猛凶狠。《明史·缪大亨传》:“ 大亨 言于 太祖 ,贼飢困,若掠食四出则难至矣,且驍鷙可用,无为他人得。”
词语解释:骁黠  拼音:xiāo xiá
勇猛狡黠。《明史·列女传二·沉氏六节妇》:“族众二千人,多驍黠善鬭。”
词语解释:骁锐  拼音:xiāo ruì
(1).勇猛敏锐。《晋书·慕容皝载记》:“ 汗 ( 慕容汗 )性驍鋭,遣千餘骑为前锋而进。”《新唐书·王智兴传》:“﹝ 智兴 ﹞少驍鋭,为 徐州 牙兵,事刺史 李洧 。”
(2).勇猛精锐之士。《北史·崔延伯传》:“ 天生 悉众来战, 延伯 身先士卒,陷其前锋,於是驍鋭竞进,大破之,俘斩十餘万,追奔及於 小陇 。”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募兵先尽本地方驍鋭,若 浙江 处兵、 江 南沙兵之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于各部精简驍鋭,百中抽一。”
(3).古代军队组织名。《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训练兵甲,阴有王 蜀 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 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 等分将之。”
词语解释:骁敢  拼音:xiāo gǎn
勇猛果敢。《宋书·垣询之传》:“弟 询之 ,驍敢有气力, 元凶 夙闻其名,以副辅国将军 张柬 。”《明史·乙邦才传》:“时有 张衡 者,亦以驍敢名。”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可怜此军号驍敢,手搏鮫鱼口生啖。”
词语解释:骁捷  拼音:xiāo jié
(1).勇猛矫捷。《晋书·刘曜载记》:“﹝ 刘胤 ﹞多力善射,驍捷如风云, 曜 因以重之。”《隋书·韩世谔传》:“ 世諤 倜儻驍捷,有父风。”《明史·邓子龙传》:“ 邓子龙 , 丰城 人。貌魁梧,驍捷絶伦。”
(2). 宋 代禁军名。《宋史·兵志一》:“﹝ 建隆 ﹞二年,改左右驍捷,左右驍武军并为驍捷。”
词语解释:骁犷  拼音:xiāo guǎng
亦作“驍彉”。 勇猛粗犷。《旧五代史·周书·史彦超传》:“ 史彦超 , 云州 人也。性驍獷,有胆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小説载:国初有 吴斋公 者,力逾千斤……每遇力作时,取巨絙如指者,寸寸断之,始解此。其驍獷岂在 令文 下?而没世无闻,良可叹也!”《明史·谢士元传》:“ 永丰 有银矿, 处州 民盗发之,聚数千人,将士惮其驍彍,不敢剿。”
词语解释:骁暴  拼音:xiāo bào
勇猛凶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近者 刘知俊 自 梁 奔 秦 ,自 秦 奔 蜀 ,驍暴之声,天下咸闻焉。”
词语解释:骁烈  拼音:xiāo liè
勇猛刚烈。《魏书·颍川王提传》:“﹝ 河间王 ﹞长子 提 ,驍烈有父风。”
词语解释:骁武  拼音:xiāo wǔ
(1).勇猛威武。《后汉书·吕布传》:“ 吕布 字 奉先 , 五原 九原 人也。以弓马驍武给 并州 。”《隋书·郭衍传》:“ 衍 少驍武,善骑射。”《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行密 ( 杨行密 )起於盗贼,其下皆驍武雄暴,而乐为之用者,以此也。”
(2).勇猛威武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在这个骁武统治的雄邦里,受到竭诚拥戴的全是强悍骁勇的精英。”
词语解释:骁气  拼音:xiāo qì
勇猛的气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羽 ( 关羽 )矜其驍气,陵轢於人。” 南朝 宋孝武帝 《咏史诗》:“ 聂政 凭驍气, 荆軻 擅美风。”
词语解释:骁毅  拼音:xiāo yì
勇猛果决。《新唐书·黑齿常之传》:“ 黑齿常之 , 百济 西部人。长七尺餘,驍毅有谋略。”《新唐书·杨行密传》:“ 景 ( 李景 )驍毅絶人,诸盗莫敢犯。” 元 姚燧 《兴元行省瓜尔佳公神道碑》:“ 宋 边驍毅之将 马仲 自 閬 , 张文贵 自 巴 , 李继之 自 广 , 王安斌 自 开达 ,亦挺身归,公腹心仗之,指臂使之。”
词语解释:骁名  拼音:xiāo míng
勇武的声誉。《三国志·蜀志·黄权传》:“ 权 諫曰:‘左将军有驍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
词语解释:骁卒  拼音:xiāo zú
骁勇的士兵。 唐 皮日休 《何武传》:“ 何武 者, 寿 之驍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隣 霍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