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山驿郑驿附驿故驿投驿筹笔驿凤驿推驿
水驿梅驿馆驿马驿络驿避贤驿郎当驿捉驿
古驿江驿野驿邮驿骑驿骚驿候驿站驿
孤驿使驿边驿郑庄驿村驿竹驿遽驿给驿
置驿远驿音驿驿驿飞驿阿驿霍驿畿驿
驰驿传驿梅花驿通驿津驿贵驿铺驿琅珰驿
楚驿亭驿陇驿骆驿郊驿落驿烽驿 

词语解释:山驿  拼音:shān yì
(1).山中驿站。 唐 李商隐 《梦令孤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宋 柳永 《散水调·倾杯》词:“小檝夜泊,宿苇村山驛。”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五:“水驛仍山驛,长亭又短亭。”
(2).山间的驿道。 清 洪亮吉 《晓发曹娥江》诗:“川程此迢递,山驛方峭拔。”
词语解释:水驿  拼音:shuǐ yì
(1).水路驿站。 唐 朱庆馀 《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诗:“水驛近船水,山城候骑尘。” 宋 周邦彦 《渡江云》词:“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 清 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词:“水驛灯昏,关城月落,不算凄凉处。”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水驛山城尽可哀,梦中衰草凤凰臺。”
(2).水上驿路。 唐 李白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扬帆借天风,水驛苦不缓。” 清 朱彝尊 《送杜少宰视海闽粤》诗之一:“山程伐岭復见岭,水驛下瀧还上瀧。” 谢英伯 《苏州道中阻雨》诗:“驴背风刀蓬背雨,赚人水驛又山程。”
词语解释:古驿  拼音:gǔ yì
古老的驿站。 唐 王周 《宿疏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萧萧古驛中。”
词语解释:孤驿  拼音:gū yì
孤寂的驿站。 宋 严仁 《贺新郎》词:“一江红叶,水程孤驛。” 宋 林景熙 《道中》诗:“乱山愁外笛,孤驛梦中家。”
词语解释:置驿  拼音:zhì yì
犹置邮。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 诸宗元 《答刘三见怀》诗:“键关高卧非沉隐,置驛来诗亦累欷。”
词语解释:驰驿  拼音:chí yì
驾乘驿马疾行。《魏书·邢峦传》:“司徒 崔浩 对曰:‘ 颖 卧疾在家。’ 世祖 遣太医驰驛就疗。”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北雁送驰驛,南人思饮冰。”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驛前往 广东 查办 海口 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
词语解释:楚驿  拼音:chǔ yì
楚 地的驿站。 唐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诗:“ 隋 堤傍杨柳, 楚 驛在波涛。” 明 高启 《送何明府之秦邮》诗:“马前风叶助离声, 楚 驛都荒不计程。”
词语解释:郑驿  拼音:zhèng yì
见“ 郑庄驛 ”。
词语解释:郑庄驿  拼音:zhèng zhuāng yì
汉 郑当时 (字 庄 )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 长安 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驛”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月夜》词:“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 郑庄 驛?” 明 潘纬 《送友人北游》诗:“经过 郑庄 驛,好问 孟尝 门。” 清 毛奇龄 《客吴门喜遇金副使巡驿感赠》诗:“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寻 郑庄 驛。”亦省作“ 郑驛 ”。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参见“ 郑庄好客 ”。
词语解释:梅驿  拼音:méi yì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词语解释:梅花使  拼音:méi huā shǐ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词语解释:江驿  拼音:jiāng yì
江边的驿站。 唐 武元衡 《路歧重赋》诗:“分手更逢江驛暮,马嘶猿叫不堪闻。”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全家占江驛,絶境天为破。”
词语解释:使驿  拼音:shǐ yì
(1).驿站传送文书的人。《后汉书·马严传》:“时京师讹言贼从东方来,百姓奔走,转相惊动,诸郡遑急,各以状闻。 严 察其虚妄,独不为备。詔书勑问,使驛係道, 严 固执无贼,后卒如言。”
(2).传译的信使。《后汉书·东夷传》:“自中兴之后,四夷来宾,虽时有乖畔,而使驛不絶。”《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驛往来,观见礼化。”
词语解释:远驿  拼音:yuǎn yì
远方的驿站。 唐 张籍 《留别江陵王少府》诗:“寒林露远驛,晚烧猎荒陂。” 宋 梅尧臣 《送李泾州审言》诗:“牙将握刀趋远驛, 羌 人下马拜高旌。”
词语解释:传驿  拼音:chuán yì
陆路的驿站。 唐 颜真卿 《银青光禄大夫康使君神道碑铭》:“﹝ 开元 ﹞三年,请归乡,敕书褒美,赐衣一袭,并杂綵等,仍给传驛至本州。”《新唐书·百官志一》:“水驛有舟。凡传驛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
词语解释:亭驿  拼音:tíng yì
古代供旅客歇宿的处所。《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復古亭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范寥言 、 鲁直 至 宜州 ,州无亭驛又无民居可僦。” 明 何景明 《自武林至沅陵道中杂诗》之四:“暮投界亭驛,候吏迎我前。”
词语解释:附驿  拼音:fù yì
交付驿使。《宋史·文苑传一·朱昂》:“乃拜工部侍郎致仕。翌日,遣使就第赐器币,给全奉,詔本府岁时存问,章奏听附驛以闻。”
词语解释:馆驿  拼音:guǎn yì
驿站上设的旅舍。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当路州县凋残,所在馆驛隘小。”《三国演义》第二回:“及到馆驛,督邮南面高座, 玄德 侍之阶下。” 郑振铎 《桂公塘》七:“那一夜,他们都同在 天祥 所住的馆驿里。”
词语解释:野驿  拼音:yě yì
郊野的驿站。 元 黄庚 《秋色》诗:“丹枫明野驛,白水浸江城。”
词语解释:边驿  拼音:biān yì
(1).边地的驿道。 宋 王珪 《赐大辽皇帝吊慰大使茶药诏》:“顾驰边驛之长,言涉暑威之炽,特颁灵剂,用辅冲襟。”
(2).边地的驿馆。 明 陈子龙 《塞下曲》:“边驛戎王邸, 天山 汉 将铭。”
词语解释:音驿  拼音:yīn yì
书信传递。《后汉书·马援传》:“前别 冀 南,寂无音驛。”《旧唐书·郑畋传》:“时驾在坤维,音驛阻絶,以为朝廷无能復振。” 宋 周邦彦 《解蹀躞》词:“此恨音驛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词语解释:梅花驿  拼音:méi huā yì
驿站的美称。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参见“ 梅花使 ”。
词语解释:梅花使  拼音:méi huā shǐ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词语解释:陇驿  拼音:lǒng yì
指远地。语出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宋 王沂孙 《望梅》词:“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 陇 驛。”
词语解释:故驿  拼音:gù yì
古时的驿站。 唐 王维 《送岐州源长史归》诗:“故驛通 槐里 ,长亭下 槿原 。”
词语解释:马驿  拼音:mǎ yì
驿站。 唐 孙逖 《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颂》:“造舟为三桥,置骑为马驛。”《英烈传》第六八回:“ 太祖 当出一对道:‘七岁孩儿当马驛。’孩儿应声道:‘万年天子坐龙廷。’”
词语解释:邮驿  拼音:yóu yì
驿站,传舍。传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置,曰驿。《后汉书·袁安传》:“公事自有邮驛,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宋 曾巩 《驾部制》:“舆马輦乘之奉,邮驛圉牧之治,中臺要务,主以郎曹。敷求得人,俾任吾事。” 清 陈廷敬 《平滇雅·滇池》诗:“降幡夕竖,逆骇纵横,林野涂脑,邮驛递颅。”
词语解释:郑庄驿  拼音:zhèng zhuāng yì
汉 郑当时 (字 庄 )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 长安 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驛”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月夜》词:“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 郑庄 驛?” 明 潘纬 《送友人北游》诗:“经过 郑庄 驛,好问 孟尝 门。” 清 毛奇龄 《客吴门喜遇金副使巡驿感赠》诗:“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寻 郑庄 驛。”亦省作“ 郑驛 ”。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参见“ 郑庄好客 ”。
词语解释:郑庄好客  拼音:zhèng zhuāng hào kè
《史记·汲郑列传》:“ 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 郑庄 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幘。” 宋 姚述尧 《减字木兰花》词:“ 郑庄 好客,故遣红妆飞大白。”
词语解释:驿驿  拼音:yì yì
(1).长势旺盛貌。驛,通“ 绎 ”。《诗·周颂·载芟》:“驛驛其达,有厌其杰。” 朱熹 集传:“驛驛,苗生貌。”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先生》:“灵苗驛驛芒茸茸,八月其穫崇如墉。”
(2).连续不断貌。《晋书·文苑传·成公绥》:“乃吟咏而发叹,声驛驛而响连。” 唐 孟郊 《读经》诗:“驛驛不开手,鏗鏗闻异铃。”
词语解释:通驿  拼音:tōng yì
四通八达的驿站。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烈燧千城,通驛万里。”
词语解释:骆驿  拼音:luò yì
连续不断。《汉书·王莽传下》:“ 莽 乃博徵天下工匠诸图画,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义入钱穀助作者,骆驛道路。”《魏书·贺拔岳传》:“ 岳 密於 渭 南傍水分置精骑,四十、五十为一所,随地形便,骆驛置之。”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潘 陆 辞锋骆驛飞, 张 曹 翰苑纵横起。”《清史稿·礼志九》:“十月,抵 白塔 ,驻 南关 , 蒙古 王以下贡献骆驛。”
词语解释:投驿
投宿驿站
词语解释:络驿  拼音:luò yì
见“ 络绎 ”。
词语解释:络绎  拼音:luò yì
亦作“ 络驛 ”。 连续不断;往来不绝。《文选·马融〈长笛赋〉》:“繁縟络绎, 范 蔡 之説也。” 李善 注:“辞旨繁縟,又相连续也。” 张铣 注:“笛声繁多,相连不絶,如 范雎 、 蔡泽 之説辞也。”《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驛而至。”《明史·聊让传》:“邇岁土木繁兴,异端盛起,番僧络驛,污吏纵横。” 沉从文 《泥涂》:“妇人们记起家中出痘疹的儿子,上年纪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风痛,络绎走来,又陆续的回去了。”
词语解释:骑驿  拼音:qí yì
驿站的车马。借指乘马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裴徽 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吴 中七子,有 赵损之 而无 张少华 ,二人交好,忽中道不终,都向余嘖嘖有言,而余亦不能为两家骑驛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驛而后可,斯即 屈子 其人也。”
词语解释:村驿  拼音:cūn yì
古代乡村驿站。 宋 翁卷 《送徐评事赴省试》诗:“马寒村驛暮,灯暖帝城春。”
词语解释:飞驿  拼音:fēi yì
策动驿马疾驰。亦指古代递送急件的邮传设置。 唐 刘禹锡 《答崔元受》诗:“传名入帝里,飞驛辞天涯。”一本作“ 飞馹 ”。《新唐书·马周传》:“飞驛以达警急。” 郁达夫 《过长崎》诗:“西望 崑崙 东望海,行人飞驛到京华。”
词语解释:津驿  拼音:jīn yì
渡口驿站。 唐 钱起 《送陆贽擢第还苏州》诗:“夜火临津驛,晨鐘隔浦城。”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五:“炬火明津驛,貂褕满座牀。”
词语解释:郊驿  拼音:jiāo yì
古代国都郊外迎候、款接宾客的处所。 唐 李百药 《笙赋》:“命郊驛以迎宾,烂华茵而促膝。”
词语解释:筹笔驿  拼音:chóu bǐ yì
古驿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北八十里。相传 诸葛亮 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 朝天驿 废址即其地。 唐 杜牧 《和殷潜之题筹笔驿》:“ 永安宫 受詔, 筹笔驛 沉思。”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又《筹笔驛》云, 管 乐 有才真不忝, 关 张 无命欲何如。” 清 赵翼 《铁壁关》诗:“料敌好增 筹笔驛 ,出关先当 望乡臺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三·保宁府》
词语解释:避贤驿  拼音:bì xián yì
见“ 避贤邮 ”。
词语解释:避贤邮  拼音:bì xián yóu
唐 代驿站名。即 阳城驿 。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我愿避公讳,名为 避贤邮 。” 宋 王禹偁 《不见阳城驿》诗:“不见 阳城驛 ,空吟昔人诗,谁改 避贤邮 ,唱首 元微之 。”亦称“ 避贤驛 ”。 唐 白居易 《和〈阳城驿〉》:“改为 避贤驛 ,大署於门楣。”
词语解释:骚驿  拼音:sāo yì
犹驿骚。 清 李调元 《哭陈蕴山一百韵》:“先言 西藏 动,骚驛羽书繁。”参见“ 驛骚 ”。
词语解释:驿骚  拼音:yì sāo
扰动;骚乱。驛,通“ 绎 ”。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反 范阳 ,天下驛骚,朝廷旰食。” 明 史可法 《与表兄某书》:“ 江 南北昔称乐土,近以流氛东逸,所在驛骚。” 清 鲍鉁 《捉船行》:“古云不驛骚,纪律须严明。”参见“ 绎骚 ”。
词语解释:绎骚  拼音:yì sāo
骚动;扰动。 唐 独孤及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 临海 贼 袁晁 ,狃於 会稽 之役,侵我东鄙, 江 介大恐,民斯绎骚。” 明 宋濂 《删〈乌城志〉》:“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 江 淮 皆绎骚,朝廷遂詔州郡筑城。”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清 廷方命其陆军大臣 荫昌 总干南下,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道路绎骚,遐邇人人震恐。”
词语解释:竹驿  拼音:zhú yì
指传送山泉的竹筒。 明 王思任 《韬光涧道》诗:“ 灵隐 入孤峰,庵庵迭翠重。僧泉交竹驛,仙屋破云封。”
词语解释:阿驿  拼音:ā yì
即无花果。果实肉质柔软,味甘。可入药,开胃止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底称实(阿驛), 波斯国 呼为阿驛, 拂林 呼为底珍。树长四五丈,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
词语解释:贵驿  拼音:guì yì
指贵官乘坐的驿马。 元 戴表元 《晚香堂记》:“华编魏榜,照耀山谷;文轩贵驛,震动行路。”
词语解释:落驿  拼音:luò yì
稀疏貌。《书·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驛” 孔 传:“气落驛不连属。” 孔颖达 疏:“落驛,希疎之意也。”
词语解释:凤驿  拼音:fèng yì
传说为仙界的交通站。
词语解释:郎当驿  拼音:láng dāng yì
古驿名。旧址在今 四川省 梓潼县 。 清 张邦伸 《云栈纪程》卷六:“ 上亭舖 古名 郎当驛 。 明皇 入 蜀 ,雨中於此闻铃声,问 黄旛绰 ‘铃语云何?’对曰:‘似谓 三郎 郎当。’因令乐工 张野狐 製《雨淋铃曲》。”
词语解释:候驿  拼音:hòu yì
候坞和驿站。候坞,边境地区伺望敌情的土堡。《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使謁者 郭璜 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驛。”
词语解释:遽驿  拼音:jù yì
传车和驿马。《魏书·李顺传》:“诚如来言,则 凉 土之民,亦愿 魏帝 远至,何为復遽驛告警,不舍昼夜?意君之所言,殆为虚事。”
词语解释:霍驿  拼音:huò yì
见“ 霍绎 ”。
词语解释:霍绎  拼音:huò yì
亦作“ 霍驛 ”。 往来倏忽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託,起彼集此,霍绎纷泊。” 薛综 注:“霍绎纷泊,飞走之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鳞介霍驛,载止载行。”
词语解释:铺驿  拼音:pù yì
驿站。古时官府所设为递送公文者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条件的机构。《元典章·台纲二·体察》:“边关备御不如法,及河渡都水监、漕运司、军器、铺驛、仓库、和买等事,并所部内应有违枉,并听纠察。”《元史·兵志四》:“ 中统 元年詔:‘随处官司,设传递铺驛,每铺置铺丁五人。’”
词语解释:烽驿  拼音:fēng yì
(1).报边警的驿站。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桴鼓凝埃,烽驛垂轡。”《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王鐸 ﹞以先锋屯 潭州 ,两屯烽驛相望。”
(2).借指战乱。《北史·郭祚传》:“边郊多垒,烽驛未息,不可於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唐 崔珝 《授李丕鄜州节度使制》:“禁暴安人,克靖烽驛,秋曹贰宪,再饰旌旄。”
词语解释:推驿  拼音:tuī yì
推演递变。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怨物华之推驛,慨舟壑之递迁。”
词语解释:捉驿  拼音:zhuō yì
唐 时受命主管邮递的人。《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
词语解释:站驿  拼音:zhàn yì
元 代驿站。 元 刘致 《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便休説站驛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词语解释:给驿  拼音:gěi yì
给予驿站车马。《新唐书·张九龄传》:“数乞归养,詔不许。以其弟 九皋 、 九章 为 岭南 刺史,岁时听给驛省家。”
词语解释:畿驿  拼音:jī yì
京都近郊的驿站。《新唐书·李渤传》:“﹝ 渤 ﹞又言:‘道路茀不治,驛马多死。’ 宪宗 得奏咨骇,即詔出飞龙马数百给畿驛。”
词语解释:琅珰驿  拼音:láng dāng yì
亦作“瑯璫驛”。 驿名。又名 上亭驿 ,在 四川 梓潼县 北,相传 安 史 乱中, 玄宗 奔 蜀 ,于此闻铃声。 元 王沂 《嘉陵道中》诗:“空愁夜宿 瑯璫驛 ,无奈铃声断客肠。”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三·梓潼县》:“ 上亭驛 ,在县北二十里, 唐 置,即 玄宗 过此闻铃声处也。一名 琅璫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