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驿使 拼音:yì shǐ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问。” 唐 杜甫 《黄草》诗:“ 秦中 驛使无消息, 蜀 道兵戈有是非。” 王闿运 《上张侍讲启》:“每询驛使,知寓 南昌 ,虽推靡至之怀,尤望俛贤而就。”
(2).指外族通译的信使。驛,通“ 译 ”。《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 汉 ,北虏孤弱,二十五年, 鲜卑 始通驛使。” 刘攽 校曰:“案,驛当作译。”
(3).借指梅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宋 朱淑真 《绛都春·梅》词:“寒阴渐晓,报驛使探春,南枝早开。”参见“ 驛使梅花 ”。
词语解释:驿使梅花 拼音:yì shǐ méi huā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词语解释:驿路 拼音:yì lù
驿道;大道。《宋书·刘勔传》:“臣又以为 郾城 是贼驛路要戍,且经蛮接嶮,数百里中裹粮潜进,方出平地。” 唐 王昌龄 《送吴十九往沅陵》诗:“ 沅江 流水到 辰阳 ,谿口逢君驛路长。”《水浒传》第三五回:“前面到一个去处,地名唤 对影山 ,两边两座高山,一般形势,中间却是一条大阔驛路。”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营汎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词语解释:驿骑 拼音:yì jì
(1).驿马。《汉书·高帝纪下》“ 横 惧,乘传诣 雒阳 ” 唐 颜师古 注:“传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驛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边候失晨夜,驛骑驰中涂。” 明 何景明 《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驛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清 吴兆骞 《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骑尘。”
(2).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驛骑至公车刺取。”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一:“驛骑函首过 黄河 ,城中无贼天气和。”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阳净名润老》诗:“驛骑新从 平水 廻,知公无恙笑颜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飞鸟使》:“ 蕃 中飞鸟使,中国之驛骑也。”
(3).犹骑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处士正书倣 欧率更 ,而间以《黄庭》之意行之,处士意在以劲婉驛骑两家。”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江阴 戚三郎 ,觅妇 王 ,能为驛骑者,予多金。”词语解释:驿亭 拼音:yì tíng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驛亭。” 仇兆鳌 注:“邮亭,见《前汉·薛宣传》。 颜 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驛。’据此,则驛亭之名起於 唐 时也。”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既出境,宿驛亭间,介马数万骑驰过,劒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园》:“驛亭空拨琵琶絃,鸞胶未续, 蓝桥 便是神仙宅。” 柳亚子 《浙游杂诗》之七:“向晚停车访驛亭, 经翁 扶杖早相迎。”
(2).指管理驿亭的人。《晋书·天文志上》:“东壁北十星曰天厩,主马之官,若今之驛亭也,主传令置驛,逐漏驰騖。谓其行急疾,与晷漏竞驰也。”词语解释:驿楼 拼音:yì lóu
驿站的楼房。 唐 张说 《深渡驿》诗:“猿响寒巖树,萤飞古驛楼。” 宋 刘焘 《树萱录》:“ 番禺 郑僕射 尝游 湘中 ,宿於驛楼。” 清 刘大櫆 《怀左旸照》诗:“还家几岁忘乡里,把酒何时上驛楼。”词语解释:驿道 拼音:yì dào
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后汉书·刘昆传》:“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 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 。”《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驛道为备,潜出其后。”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三:“州图领 同谷 ,驛道出流沙。”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太宗 接受诸部酋长所上‘天可汗’的尊号,并允许在 回纥 以南, 突厥 以北开一条大驿道,分设六十八驿,各驿有马及酒肉供往来贡使,称为‘参天可汗道’。”词语解释:驿树 拼音:yì shù
驿路旁所种的树。 唐 杜甫 《龙门》诗:“ 龙门 横野断,驛树出城来。” 唐 郎士元 《登无锡北楼》诗:“驛树寒仍密,渔舟晚更閒。”词语解释:驿马 拼音:yì mǎ
(1).驿站供应的马。供传递公文者及来往官员使用。《史记·汲郑列传》:“ 孝景 时,﹝ 郑庄 ﹞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清史稿·兵志十二》:“驛置肇自 前汉 ,歷代因之。 清 沿 明 制,设驛马,为额四万三千三百有奇。”
(2).丛辰名。与天后同位,传说为月中福神。 宋 张元干 《满庭芳·为赵西外寿》词:“龙光近,星飞驛马,宣入嗣王封。”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驿门 拼音:yì mén
驿站的大门。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驛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叱起 沉衍 ,令梟首於驛门外,举酒与诸公尽欢。” 清 薛所蕴 《驿卒词》:“五更三点不交睫,头枕驛门候消息。”词语解释:驿程 拼音:yì chéng
驿站之间的里程。 金 董师中 《自临洮还》诗:“ 临潭 仍是 汉 家城, 积石 相望十驛程。” 元 贡奎 《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之一:“弱质辞官责,归心数驛程。” 清 舒位 《送唐符川明经之西宁》诗:“情话思亲戚,离愁数驛程。”词语解释:驿吏 拼音:yì lì
驿站的胥吏。 唐 李绅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诗:“驛吏递呼催下缆,棹郎閒立道齐橈。”《旧唐书·王君廓传》:“在职多纵逸,长史 李玄道 数以朝宪胁之,惧为所奏,殊不自安。后追入朝,行至 渭南 ,杀驛吏而遁。” 清 詹应甲 《保安驿丞张焕死事》诗:“官卑未有如驛吏,驛吏千秋有生气。”词语解释:驿书 拼音:yì shū
经驿站递送的文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置驛书,往来相报,许立 桀 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晋书·挚虞传》:“驛书班下,被於远近,莫不鸟腾鱼跃,喜蒙德泽。”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臣适乘使传,远在遐陬,奉五百里之驛书,徒深鼇抃。”词语解释:驿桥 拼音:yì qiáo
驿路上的桥。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宝函鈿雀金鸂鶒, 沉香阁 上 吴 山碧,杨柳又如丝,驛桥春雨时。”词语解释:驿尘 拼音:yì chén
驿马扬起的飞尘。指驿骑。 元 耶律楚材 《过覃怀二绝》之二:“信断 江 南望驛尘,十年辜负岭头春。” 明 高启 《题荔枝练带》诗:“雨后蛮枝锦果肥, 华清 贡罢驛尘稀。”词语解释:驿传 拼音:yì chuán
传舍;驿站。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机构,又为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 清 末举办邮局后始废除。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邇年以来,仰荷圣慈,軫念元元,加意周卹,查驛传,减徭编,省冗员,惩贪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 蒙古 始置仓廩,立驛传,命 河北 汉 民以户计出赋调, 耶律楚材 主之。”词语解释:驿召 拼音:yì zhào
以驿马传召。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 皇祐 中,驛召至京师议乐,復以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宋史·后妃传上·英宗高皇后》:“ 哲宗 嗣位,尊为太皇太后,驛召 司马光 、 吕公著 ,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词语解释:驿堠 拼音:yì hòu
古时筑在驿道旁用以计里程的土坛。 宋 刘止一 《蓦山溪》词:“清兴与谁同,探梅蕚,溪桥驛堠。” 元 揭傒斯 《送尹十六善叟谒告归茶陵会葬贤兄处士》诗:“望山占驛堠,听雁作城更。”词语解释:驿置 拼音:yì zhì
(1).驿站。也指驿马。《新唐书·柳公绰传》:“比馆递匱乏,驛置多闕。” 宋 陆游 《秋夕书事》诗之二:“时泰徵科简,师还驛置稀。”
(2).谓使用驿马。《宋史·石保兴传》:“ 保兴 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 夏 人退,驛置以闻, 真宗 贷而不问。”词语解释:驿长 拼音:yì cháng
掌管驿站的长官。《唐律·厩库·监主借官奴畜》:“驛长私借人马驴者,各减一等,罪止杖一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驛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客三千里。”词语解释:驿舫 拼音:yì fǎng
即驿船。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诗:“驛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 唐 朱庆馀 《送韩校书赴江西幕》诗:“驛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灵哥》:“先朝因旱潦,尝令巡抚下有司迎入京师,托之祈禳,其物亦处驛舫,比至京,不肯入城。”参见“ 驛船 ”。
词语解释:驿船 拼音:yì chuán
驿站用的船。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箳篁州乘送,艛艓驛船迎。”词语解释:驿骚 拼音:yì sāo
扰动;骚乱。驛,通“ 绎 ”。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反 范阳 ,天下驛骚,朝廷旰食。” 明 史可法 《与表兄某书》:“ 江 南北昔称乐土,近以流氛东逸,所在驛骚。” 清 鲍鉁 《捉船行》:“古云不驛骚,纪律须严明。”参见“ 绎骚 ”。
词语解释:绎骚 拼音:yì sāo
骚动;扰动。 唐 独孤及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 临海 贼 袁晁 ,狃於 会稽 之役,侵我东鄙, 江 介大恐,民斯绎骚。” 明 宋濂 《删〈乌城志〉》:“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 江 淮 皆绎骚,朝廷遂詔州郡筑城。”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清 廷方命其陆军大臣 荫昌 总干南下,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道路绎骚,遐邇人人震恐。”词语解释:驿音 拼音:yì yīn
指书信。古时书信经驿站传递,故称。 清 汪潮生 《扬州慢·湖上见新柳》词:“旧游记否,到 江 南。残梦初醒,甚远驛音稀。”词语解释:驿行 拼音:yì xíng
乘驿马疾行。《宋书·沉攸之传》:“飞火军摄文书,千里驛行。”词语解释:驿驿 拼音:yì yì
(1).长势旺盛貌。驛,通“ 绎 ”。《诗·周颂·载芟》:“驛驛其达,有厌其杰。” 朱熹 集传:“驛驛,苗生貌。”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先生》:“灵苗驛驛芒茸茸,八月其穫崇如墉。”
(2).连续不断貌。《晋书·文苑传·成公绥》:“乃吟咏而发叹,声驛驛而响连。” 唐 孟郊 《读经》诗:“驛驛不开手,鏗鏗闻异铃。”词语解释:驿信 拼音:yì xìn
驿使传递的信件。借指亲友的音信。 金 刘迎 《梅》诗:“谁道江梅驛信迟,碧琅玕里见横枝。为寻疎影暗香处,独立嫩寒清晓时。”参见“ 驛使梅花 ”。
词语解释:驿使梅花 拼音:yì shǐ méi huā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词语解释:驿步 拼音:yì bù
水驿的停船处。 唐 韩偓 《汉江行次》诗:“沙头有庙青林合,驛步无人白鸟飞。”词语解释:驿墙 拼音:yì qiáng
驿舍的围墙。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驛墙。”词语解释:驿船 拼音:yì chuán
驿站用的船。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箳篁州乘送,艛艓驛船迎。”词语解释:驿车 拼音:yì chē
古时供驿站用的车辆。《汉书·王莽传中》:“乃流 棻 于 幽州 ,放 寻 于 三危 ,殛 隆 于 羽山 ,皆驛车载其尸传致云。”词语解释:驿驭 拼音:yì yù
谓驾御驿马。 唐 杨凭 《送别》诗:“江岸梅花雪不如,看君驛驭向 南徐 。”词语解释:驿邸 拼音:yì dǐ
即驿舍。 宋 吴礼之 《瑞鹤仙·秋思》诗:“生为行客,死乃归人,世同驛邸。”参见“ 驛舍 ”。
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驿馆 拼音:yì guǎn
亦作“ 驛舘 ”。驿站的客舍。 元 王恽 《仪封道中》诗:“驛馆残釭曙色分,马驮残梦走踆踆。”《水浒传》第一回:“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驛馆。”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上巳后一日途次洧川》词:“三春去半,半付邮亭和驛舘。 秦 洧 潺湲,上巳无人出采兰。”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三幕:“ 曲周侯 ,请进驿馆休息!”词语解释:驿史 拼音:yì shǐ
指驿吏。《新唐书·王君廓传》:“居职不守法度,长史 李玄道 数以法绳督,猜惑不自安。会被召,至 渭南 ,杀驛史,亡奔 突厥 。”参见“ 驛吏 ”。
词语解释:驿吏 拼音:yì lì
驿站的胥吏。 唐 李绅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诗:“驛吏递呼催下缆,棹郎閒立道齐橈。”《旧唐书·王君廓传》:“在职多纵逸,长史 李玄道 数以朝宪胁之,惧为所奏,殊不自安。后追入朝,行至 渭南 ,杀驛吏而遁。” 清 詹应甲 《保安驿丞张焕死事》诗:“官卑未有如驛吏,驛吏千秋有生气。”词语解释:驿口 拼音:yì kǒu
驿站的口岸;水驿码头。 清 陈维崧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词:“消尽了,带雨緑帆千叶,驛口夜火微红。”词语解释:驿梅 拼音:yì méi
驿道所植的梅树。 宋 田锡 《迭嶂楼赋》:“驛梅江柳,动游宦之芳怀,风观露臺,起高明之逸意。” 宋 叶适 《送谢希孟》诗:“驛梅催冻药,柁雨送春声。”词语解释:驿报 拼音:yì bào
由驿站传递的文报。《新唐书·韦云起传》:“太子死,詔 轨 ( 竇轨 )息驰驛报。”《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己未,帝始闻大军屯 中度 ” 元 胡三省 注:“甲寅, 杜威 等至 中度 ;己未, 大梁 始闻之。强寇深入,诸军孤危,而驛报七日始达, 晋 之为兵可知矣。”词语解释:驿料 拼音:yì liào
驿马的饲料。《宋史·康德舆传》:“有 蕃部 乜罗 为殿侍,求锦袍、驛料, 德舆 不与, 乜罗 颇出怨言。”词语解释:驿庭 拼音:yì tíng
驿站的庭院。 宋 蔡襄 《耕园驿》诗序:“ 明道 中,予为 漳州 军事判官。晚秋,尝至州西 耕园驛 ,驛庭有佛桑树数十株,开花繁盛。”《三国演义》第二回:“六月, 何进 暗使人酖杀 董后 于 河间 驛庭,举柩回京,葬于 文陵 。”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为陛下朝想暮想,恨縈愁绕,因此把驛庭静扫,望鑾舆幸早。”词语解释:驿骥 拼音:yì jì
驿马。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三:“驛驥苦衔勒,笼禽恨摧頽。”参见“ 驛马 ”。
词语解释:驿马 拼音:yì mǎ
(1).驿站供应的马。供传递公文者及来往官员使用。《史记·汲郑列传》:“ 孝景 时,﹝ 郑庄 ﹞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清史稿·兵志十二》:“驛置肇自 前汉 ,歷代因之。 清 沿 明 制,设驛马,为额四万三千三百有奇。”
(2).丛辰名。与天后同位,传说为月中福神。 宋 张元干 《满庭芳·为赵西外寿》词:“龙光近,星飞驛马,宣入嗣王封。”词语解释:驿候 拼音:yì hòu
指驿站。《新唐书·李吉甫传》:“ 吉甫 曰:‘ 回鶻 能为我寇,当先絶和而后犯边,今不足虞也。’因请 夏州 至 天德 復驛候十一区,以通缓急;发 夏州 精骑五百屯 经略 故城,以护 党项 而已。”词语解释:驿垣 拼音:yì yuán
即驿墙。 清 洪昇 《长生殿·尸解》:“驛垣夜冷,一灯微漏,佛堂外,阴风四起。”参见“ 驛墙 ”。
词语解释:驿墙 拼音:yì qiáng
驿舍的围墙。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驛墙。”词语解释:驿店 拼音:yì diàn
即驿舍。词语解释:驿致 拼音:yì zhì
犹驿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洋川 者, 汉 戚夫人 之所生处也, 高祖 得而宠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帝为驛致 长安 。” 宋 蔡襄 《岭南荔支谱》卷五:“ 蔡君謨 谓爱嗜 涪州 荔支,岁命驛政。”词语解释:驿送 拼音:yì sòng
以驿马递送。《宋史·叛臣传下·李全》:“ 通 ( 阎通 )杀一妇人,以为 杨氏 ,函其首并 福 首驰献于 绍云 。 绍云 驛送京师,倾朝甚喜。” 明 文徵明 《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飨白岩先生命途赋诗》:“諫议印封 阳羡 茗, 卫公 驛送 惠山泉 。”词语解释:驿邮 拼音:yì yóu
传递文书、信件的机构。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西域记》云:塞外无驛邮,往往以烽代驛。”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词语解释:驿递夫马
驿马词语解释:驿政局 拼音:yì zhèng jú
清 代传递文报函件办理邮务的机构。《清史稿·兵志十二》:“请设驛政局,推行邮政,俾驛舖经费专取给邮资,即三百万岁耗可以省出矣。”词语解释:驿田 拼音:yì tián
唐 代供驿站费用所置的田地。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公主夺驛田,京兆尹符县割畀之,公不与。”词语解释:驿岭 拼音:yì lǐng
驿道上的山岭。 清 曾燠 《同邵海度吴槐江夜行莲花套》诗:“驛岭衝云同走马,荒村落月又鸣鸡。”词语解释:驿局 拼音:yì jú
掌管邮传的机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六月十八日,抵邑之 红花埠 ,埠有驛局,南自 宿 至,北自邑至,各差皆在此换马。”词语解释:驿站 拼音:yì zhàn
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水浒传·楔子》:“ 洪太尉 次日早朝,见了天子,奏説:‘ 天师 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驛站而来,纔得到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故 元太宗 言:‘我即位后,惟四善政:一、平定 金国 ;二、设立驛站;三、无水草处穿井立营;四、各处城池,设官镇守。’” 朱自清 《〈忆〉跋》:“曲曲折折的路旁,隐现着几多的驿站,是行客们休止的地方。”词语解释:驿络 拼音:yì luò
犹络绎。连续不断。驛,通“ 绎 ”。 清 魏禧 《彭夫人家传》:“庚辰,公成进士。葬父,宾客会葬者驛络数千人。” 清 钮琇 《觚賸·圣武成功诗》:“驛络投 青海 ,欹斜舞白题。”词语解释:驿糈 拼音:yì xǔ
由驿站供应的粮食。《明史·流贼传·李自成》:“以给事中 刘懋 议,裁驛站, 山 陕 游民仰驛糈者,无所得食。”词语解释:驿寄梅花 拼音:yì jì méi huā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词语解释:驿禀 拼音:yì bǐng
谓驿站所需的经费。稟,通“ 廩 ”。《新唐书·逆臣传上·孙孝哲》:“有商胡 康谦 者, 天宝 中为 安南 都护,附 杨国忠 ,官将军。 上元 中,出家貲佐 山南 驛稟。”词语解释:驿宰 拼音:yì zǎi
指驿丞。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公理冤》:“驛宰风骚,乌纱叶叶嚣,趋迎当道,走得脚无毛。”参见“ 驛丞 ”。
词语解释:驿丞 拼音:yì chéng
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 明 清 时设置,各府、州、县多寡有无不一。品级为未入流。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贬我为口外边城典史,又被当道不容,改为 广西 宜山 驛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守楼》:“才关后户,又开前庭;迎官接客,卑职驛丞。”《清史稿·职官志三》:“驛丞,掌邮传迎送。凡舟车夫马,廩糗庖饌,视使客品秩为差,支直於府、州、县,籍其出入。”词语解释:驿政 拼音:yì zhèng
指驿站传递信件的业务。《清史稿·兵志十二》:“﹝ 光绪 ﹞三十九年, 刘坤一 、 张之洞 条陈新法,谓驛站耗财,不如仿外人之邮政。邮政递信速,驛政文报迟。”词语解释:驿使梅花 拼音:yì shǐ méi huā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词语解释:驿子 拼音:yì zǐ
古代驿站的吏役。《北齐书·神武帝纪上》:“有款军门者,絳巾袍,自称 梗杨 驛子,愿厠左右。访之,则以力闻。”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左右,着驛子收拾宿处。”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怎么这个女工掩着了嘴答应,一定有些蹊蹺。驛子与我看来。”词语解释:驿官 拼音:yì guān
驿站的官吏。《新唐书·李元谅传》:“ 华阴 尉 李夷简 説驛官捕之,追及关, 元谅 斩以徇。”《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张氏 母子相扶,一步步挨到驛前, 杨都督 早已分付驛官伺候。”词语解释:驿夫 拼音:yì fū
驿站所用的差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又 洪熙 元年,户部给事中 沉寧 ,以賫詔往 直隶 各府索贿,为巡按御史所劾,謫为驛夫。”《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书封缄停当,差人到府投递。驛夫也自入城,遍报文武各衙门知道。”词语解释:驿塍 拼音:yì chéng
谓田间驿道。《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唐 张守节 正义:“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按:谓驛塍也。”词语解释:驿司 拼音:yì sī
唐 代管理驿站的官员。《唐律疏议·职制中·增乘驿马》:“知应乘驴而乘马等情者,皆与乘者同罪,不知情者勿论。餘条驛司準此者,谓枉道及越过齎私物之类。”词语解释:驿卒 拼音:yì zú
(1).担任驿站差役的士卒。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陶穀 学士奉使,恃上国势,下视 江 左,辞色毅然不可犯。 韩熙载 命妓 秦弱兰 诈为驛卒女,每日弊衣持帚扫地, 陶 悦之,与狎,因赠一词,名《风光好》。”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国初, 江 左驛卒之子,有天子龙庭之对,不知姓名,亦可惜也。”
(2).指邮差。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充某製造厂之工匠,某洋行之雇挑,某铁路公司之驛卒。”词语解释:驿券 拼音:yì quàn
凭以乘用驿站车马、使用夫役的纸券。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驿券》:“ 唐 以前馆驛并给传往来, 开元 中,务从简便,方给纸券。驛之给券自此始也。”《宋史·职官志十二》:“赴 福建 、 广南 者,所过给仓券,入本路给驛券,皆至任则止。”《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 秦王 曰:‘善。’明日御殿,即命具车马,给驛券,放 孟尝君 还 齐 。”词语解释:驿兵 拼音:yì bīng
在驿站服役的士兵。《宋史·宦者传三·高居简》:“ 高居简 字 仲略 ,世本 番禺 人……坐奉使 梓夔路 多占驛兵,降高品。”词语解释:驿厩 拼音:yì jiù
1.驿站的马棚。词语解释:驿厅 拼音:yì tīng
驿舍的厅堂。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中, 元稹 为监察御史,与中使争驛厅,为其所辱。始敕节度观察使、臺官与中使先到驛者处上厅,因为定制。”词语解释:驿廨 拼音:yì xiè
驿舍。 清 蒲松龄 《大人行》:“路侧马骨如山冈,驛廨马革齐栋梁。”参见“ 驛舍 ”。
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驿铺 拼音:yì pù
见“ 驛铺 ”。
亦作“ 驛舖 ”。 驿站。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按马传曰‘置步’。传曰:‘邮置者,驛马也。邮者,铺递也。’既言置,又言邮,盖亦当时俗语,如今言驛铺也。”《清史稿·兵志十二》:“请设驛政局,推行邮政,俾驛舖经费专取给邮资,即三百万岁耗可以省出矣。” 清 康祖诒 等《上皇帝书第二》:“裁漕运,而省千里之需;去驛舖,而溢三百万之项,此铁路宜行二。”词语解释:驿房 拼音:yì fáng
即驿舍。《平妖传》第十八回:“此时 文彦博 不信此言,乃明点灯烛,置酒驛房独酌。”参见“ 驛舍 ”。
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驿户 拼音:yì hù
即驿舍。《元史·世祖纪一》:“﹝ 中统 二年六月﹞乙巳,賑 火少里 驛户之乏食者。”参见“ 驛舍 ”。
词语解释:驿舍 拼音:yì shè
传舍;旅店。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词:“记谷口园林,当时驛舍,梦里曾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词语解释:驿递 拼音:yì dì
(1).用驿马传递。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请驛递,表起居,飞奏事,自此始。” 清 梁佩兰 《养马行》:“小豆大豆驛递频,马夜齕豆仍数巡。”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文书紧急者向例驛递,日行六百里。近因军营羽书有八百里加紧者,经过邮站,划定时刻,处分极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奉天民变档案》:“初二日发寄諭一道,恐驛递迟延,谨将上諭全文先行电达。”
(2).驿站。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杂情》:“今朝你向我,明日又向他,好似驛递里的铺陈也,赶脚儿的马。”《大唐秦王词话》第五七回:“掌印官不许私馈礼物,驛递量给供用,毋得奢费劳民。”词语解释:驿岸 拼音:yì àn
即驿口。 清 崔华 《浒墅舟中别相送诸子》诗:“同上邮亭忘别绪,独行驛岸解相思。”参见“ 驛口 ”。
词语解释:驿口 拼音:yì kǒu
驿站的口岸;水驿码头。 清 陈维崧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词:“消尽了,带雨緑帆千叶,驛口夜火微红。”词语解释:驿将 拼音:yì jiāng
戍守驿站的将领。《南齐书·张敬儿传》:“ 南阳 新野 风俗出骑射,而 敬儿 尤多膂力,求入队为 曲阿 戍驛将,州差补府将。”词语解释:驿巡 拼音:yì xún
乘驿马巡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待接役》:“前官广文丞簿,附有书札,仍即裁復,典史驛巡,如空批来迎,仍打发批迴。”词语解释:驿隶 拼音:yì lì
驿站的仆役。《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 唐 张读 《宣室志·李徵》:“向者见君,有二吏驱而前,驛隶挈印囊以导,庸非为御史而出使乎。” 唐 韩愈 《刘统军碑》:“驛隶走呼,有中使来;公迎于驛,遂行不迴。”词语解释:驿保 拼音:yì bǎo
驿道上的堡垒。《宋书·刘勔传》:“虏於 悬瓠 开驛保,虏已先据。”词语解释:驿乘 拼音:yì chéng
驿站的车马。《宋史·种放传》:“然犹往来 终南 ,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驛乘。在道或亲詬驛吏,规算粮具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