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15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首阳首座首种首足首官首途首乡首楞
首夏首路首先首章首从首虏首次首序
首尾首唱首时首身首县首科首冲首功
首丘首善首难首级首乱首犯首造首夔
首望首言首面首邱首脑首祸首秋首免
首肯首疾首议首相首义首岁首逆首祚
首出首领首春首都首务首告首策首揆
首饰首恶首事首过首长首发首倡首台
首冠首荐首坐首参首服首谋首公首原
首鼠首人首涂首罪首富首辅首末首尾相应

词语解释:首阳  拼音:shǒu yáng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词语解释:首夏  拼音:shǒu xià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词语解释:首尾  拼音:shǒu wěi
(1).头和尾。 汉 班固 《答宾戏》:“卒不能攄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2).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张霸 ﹞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敍》为作首尾,凡百二篇。”《后汉书·西羌传论》:“驰骋东西,奔救首尾。”《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四面云集,首尾并进。”
(3).从开始到末了。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首尾二载,冒暑渡 瀘 者凡一十八度。” 清 戴名世 《与余生书》:“今以 弘光 之帝 南京 , 隆武 之帝 闽越 , 永历 之帝两 粤 ,帝 滇 黔 ,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
(4).引申指事情的经过始末。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然尚恨有闕者,不为 许远 立传,又不载 雷万春 事首尾。” 唐 萧倣 《与浙东郑商绰大夫雪门生薛扶状》:“某自守孤直,蒙大夫眷奬最深,輒欲披陈其事,略言首尾。”
(5).比喻相呼应。《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守 槃橐城 ,与 忠 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餘。”《新五代史·杂传三·锺传》:“ 江夏 伶人 杜洪 者,亦据 鄂州 , 杨行密 屡攻之, 洪 颇倚 传 为首尾。”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 石保 ﹞为贼耳目,有众千餘,与 何禄 相首尾。”
(6).比喻关系密切,互有牵连。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这桩事可不道你也和他曾有首尾来。”《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7).指男女关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况且他妻莫爱,他马莫骑,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男女之私相通者,亦曰‘首尾’。”《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所以那全班女子弟,连 珍哥 ,倒有一大半是与 晁住 有首尾的。”
(8).犹首鼠。 王闿运 《陈夷务疏》:“不宜依违首尾。”
(9).指一手经办的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胡鸿 道:‘小人是老爷旧役,从来老实,不曾説谎,况此女是小人的首尾,小人怎得有差?’”《醒世姻缘传》第六回:“ 珍哥 做戏子的时节, 晁住 整日鬭牙磕他嘴不了。临买他的时,讲价钱,打夹账,都是他的首尾。”
(10).泛指事情。
词语解释:首丘  拼音:shǒu qiū
亦作“ 首邱 ”。
(1).《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归葬故乡。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復首丘之望。”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三:“传説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2).怀念故乡。《后汉书·班超传》:“况於远处絶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因有首邱之思,遂移军於 邢州 。” 明 归有光 《娄曲新居记》:“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於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於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
(3).犹故乡。 清 黄遵宪 《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 潮州 ,竟认 潮州 作首丘。”
词语解释:首望  拼音:shǒu wàng
头等望族。《周书·蔡祐传》:“ 夏州 首望 弥姐元进 等阴有异计。”《周书·任果传》:“ 果 请入朝, 太祖 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 安乐郡公 。”
词语解释:首肯  拼音:shǒu kěn
点头同意。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时 仁宗 简默不言,虽执政奏事,首肯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女退,告生曰:‘老母首肯矣。’” 郭沫若 《屈原研究》二:“他们都说了一些理由,但都难以令人首肯。”
词语解释:首出  拼音:shǒu chū
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自 贾谊 浮 湘 ,发愤弔 屈 ,体周而事覈,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前辈 许棠 《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 中国 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词语解释:首饰  拼音:shǒu shì
(1).戴在头上的装饰品。《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珠珥在耳,首饰犹存,为计若此,岂不誖哉!”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三:“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箱柜内无限锦绣珠翠,但能勾与你插戴些首饰。”
(2).泛指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物。《红楼梦》第九二回:“説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
词语解释:首冠  拼音:shǒu guān
第一。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公为宰相,奉詔撰 宪宗 圣神章武孝皇帝 哀册文,时称 乾陵 崔文公 之比,今考之而信,故以为首冠,尊重事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臣虽不肖,蒙陛下擢为 河北 西路安抚使,沿边重地,此为首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其时离 原上 百里有一个 了卧禪师 ,法号 虚谷 ,戒行为诸山首冠。”
词语解释:首鼠  拼音:shǒu shǔ
亦作“ 首施 ”。
(1).踌躇;迟疑不决。《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山越 恃阻,不宾歷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元祐 末已有绍述之论,时 来之邵 为御史,议事率多首鼠,世目之为‘两来子’。” 清 侯方域 《送徐吴二子序》:“往见猎虎者禹步而入山嵎,以为诵符而骑其项。既见虎,则又首鼠,亦焉往而不为所噬哉?”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夫国史詘於人主,首施俯仰,无奈之何!”
(2).窥伺观望,进退无定。《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赞》:“二虏首施,鯁我北垂。”《北史·氐吐谷浑等传论》:“ 氐 、 羌 、 吐谷浑 等曰殊俗,别处边陲,考之前代,屡经叛服,窥覘首鼠,盖其本性。”《新唐书·郭子仪传》:“议者谓 子仪 有社稷功,而孽寇首鼠,乃置散地,非所宜。”
词语解释:首座  拼音:shǒu zuò
(1).指宰相。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元和 二年, 崔侍郎 邠 重知贡举,酷搜江湖之士。初春将放二十七人及第,潜持名来呈相府,才见首座 李公 ,公问:‘ 吴武陵 及第否?’”《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孔谦 復言於 郭崇韜 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 胡三省 注:“ 豆卢革 时为首相。”
(2).指位居上座的僧人。《慈明禅师语录》:“先是 汾阳 预语首座:‘非久有异僧至,传持吾道。’”《水浒传》第四回:“寺内 智真 长老得知,引着首座、侍者,出山门外来迎接。”《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首座领着一班和尚来禀老和尚。”
(3).最尊的座位。 清 赵翼 《汪屏周买菊作花当招诸人宴集》诗:“首座 宣公 八十四,其餘次第差随肩。”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好,我暂居首座了。”
(4).第一座。《新民晚报》1992.8.7:“ 沪 、 港 、 韩 、 美 联手创建我国首座乐器城。”
词语解释:首路  拼音:shǒu lù
(1).上路出发。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 唐 颜真卿 《项王碑阴述》:“剋期首路, 竟陵 是諗。”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去秋得接光尘,恨首路匆匆,未获信宿之留,以聆微言而商大业。”
(2).犹路途。 唐 杨巨源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诗:“幢盖全家去,琴书首路随。” 清 恽敬 《答姚秋农书》:“得 沙井 、 建昌 两书,知首路平安,幸甚。”
词语解释:首唱  拼音:shǒu chàng
(1).同“ 首倡 ”。《后汉书·荀彧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
(2).指句首语气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至於‘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3).谓成诗在先。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词语解释:首善  拼音:shǒu shàn
(1).谓开始并无异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孝王 惧,乃饮药自杀。 景帝 闻之,以为 齐 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
(2).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 始首善,以故弗诛。”
(3).《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以“首善”指首都。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徐公墓志铭》:“京师弹压,如传餐耳,况应办手掬食也,首善何所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兹幸 天王 奉天行罚,伐暴救民,奠定 天京 ,以建首善之要区,以建万年之基业。” 梁启超 《新罗马·隐农》:“监土木于僻陬,絶交通於首善。”
词语解释:首言  拼音:shǒu yán
创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元昊 初臣, 庞颖公 自 延州 入为枢密副使,首言 关中 苦餽餉,请徙沿边兵就食内地。”
词语解释:首疾  拼音:shǒu jí
指因思念引起的头痛。《诗·卫风·伯兮》:“愿言思 伯 ,甘心首疾。” 郑玄 笺:“我忧思以生首疾。” 南朝 宋 鲍照 《怀远人》诗:“思君成首疾,欲息眉不伸。” 南朝 梁 何逊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诗:“心期不会面,怀之成首疾。”
词语解释:首领  拼音:shǒu lǐng
(1).头和脖子。《左传·隐公三年》:“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 与夷 ,其将何辞以对?”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如陛下厌臣,臣首领不保,又安得自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曾氏 在日,犹必諂事 官文 ,始得保全首领。”
(2).某些集团的领导者;为首的人。《北史·任城王云传》:“帝从之,命 敕勒 首领,执手劳遣之。” 宋 岳飞 《奏河北诸捷状》:“ 兴 等差人招诱 王屋县 百姓首领 王璋 等五十餘人。”《太平天囯故事·洪杨带兵过瑶寨》:“他们要给 太平军 送行,要见一见 太平军 首领的面容。”
词语解释:首恶  拼音:shǒu è
(1).首当恶名。《公羊传·僖公二年》:“ 虞 师、 晋 师灭 夏阳 。 虞 ,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 虞 首恶也。”
(2).元凶,罪魁祸首。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新唐书·冯元常传》:“贼党多降, 元常 纵兵斩首恶而还。”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五:“ 萧队长 和大家伙解释咱们的宽大政策,说除开首恶,不论是谁,过去做了坏事,说出来不打。”
(3).指首先做坏事的人。《文选·司马相如〈封禅记〉》:“首恶鬱没,晻昧昭晰。”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始为恶者皆湮灭。”
词语解释:首荐  拼音:shǒu jiàn
(1).首先推荐。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2).指科举考试中被取为第一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 思曾 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礼经》为京闈首荐。”《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主》:“喜得他苦志读书,十九岁便得中了乡场第二名。不得首荐,心中闷闷不乐。”
词语解释:首人
出面告状的人
词语解释:首种  拼音:shǒu zhǒng
最先播种的庄稼。指稷。《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郑玄 注:“旧説首种谓稷。” 孔颖达 疏:“按《考灵耀》云:日中星鸟,可以种稷。则百穀之内稷先种,故云首种。首即先也,种在百穀之先也。”一说为麦。麦以秋种,故谓之首种。参阅 蔡邕 《月令章句》
词语解释:首先  拼音:shǒu xiān
(1).最先;开头。《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朱虚侯 首先斩 吕产 ,於是太尉 勃 等乃得尽诛诸 吕 。” 明 唐顺之 《裕州均田碑记》:“其民平居则奔走送往迎来,诸费轇轕百出,天下有难则往往首先受兵。”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 茀罗特 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2).第一。用于列举事项。如:首先,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其次,要有可靠的材料。
词语解释:首时  拼音:shǒu shí
四时之首。指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即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公羊传·隐公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 何休 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歷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歷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按, 周 以建子之月(今农历十一月)为正,而仍以正月为春,乃今之冬。
词语解释:首难  拼音:shǒu nàn
首先发难起事。《国语·晋语九》:“ 段规 反,首难,而杀 知伯 于师。” 韦昭 注:“言 段规 首为策作难。”《史记·项羽本纪论》:“夫 秦 失其政, 陈涉 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邹鲁 《四川光复》:“ 重庆 自闻 武昌 首难, 九江 、 长沙 、 安庆 、 昆明 、 贵阳 先后起义,人心已浮动。”
词语解释:首面  拼音:shǒu miàn
(1).“首”指美好的头发,“面”指姣好的面容。合指美丽的容貌。《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小门使 谢彦顒 本 希萼 家奴,以首面有宠於 希萼 ,至与妻妾杂坐,恃恩专横。” 胡三省 注:“首面,龙阳之色也。”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好首面的傔从儘有,只怕还要别样金币之费?随足下相取。”参见“ 面首 ”。
(2).外表,表面。 宋 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宋 黄儒 《品茶要录·渍膏》:“﹝茶饼﹞膏尽则有如乾竹叶之色,唯饰首面者,故榨不欲乾,以利易售。”
(3).谓诗文的开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絶千古。”
词语解释:面首  拼音:miàn shǒu
(1).面部;头脸。《太平广记》卷三六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刘玄》:“日暮,忽见一著乌袴褶来取火,面首无七孔,面莽党然。” 明 陈子龙 《仙都山记》:“ 东山 之上,有二峰卓立,一頎而直,一短而傴,皆有面首,曰 媍姑峰 。”
(2).容颜;面貌。《贤愚经·师质子摩头罗世质品》:“时 师质 妇,便觉有娠,日月已足,生一男儿,面首端正,世之少双。” 唐 寒山 《诗》之四三:“二人同老少,一种好面首。”《醉醒石》第八回:“﹝ 王勤 ﹞到十四五,面首儿好,也先了孌童之数。”
(3).指姣美的男子。《宋书·臧质传》:“﹝ 臧质 ﹞坐前伐 蛮 ,枉杀队主 严祖 ,又纳面首生口,不以送臺,免官。”《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 宋孝武帝 ﹞校猎 江 右,选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从至 南州 。”
(4).“ 面首左右 ”的省称。亦泛指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而生平不孕,遂出貲购妾。谓生曰:‘凡人置身通显,则买姬媵以自奉;我宦迹十年,犹一身耳。君何福泽,坐享佳丽?’生曰:‘面首三十人,请卿自置耳。’相传为笑。” 清 感惺 《断头台》第四出:“奴家为一国母仪,万人瞻仰……置一班的面首,选几辈的男嬪,也是不为太过的。” 曹禺 《日出·登场人物》:“ 胡四 --一个游手好闲的‘面首’,二十七岁。”
(5).指女伎;情妇。《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以官户无面首,闻 吐蕃 酋 阿史那斛瑟罗 有婢善歌舞,令其党告以谋反,而求其婢。” 陈独秀 《〈科学与人生观〉序》:“他若生在 意大利 ,会以多获面首夸示其群。”
(6).指书法的面目。 唐 窦臮 《述书赋下》:“余稽古而翫能,因假能而有説,匪徒姓名记録,面首超越,相质披文,虚空岁月者矣。”
(7).谓当面自陈罪状。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韦处厚 从容奏曰:‘臣有大罪,伏乞面首。’”
词语解释:首议  拼音:shǒu yì
犹倡议。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我明示开纳,则彼孰敢违众首议欲为崛强者?”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词语解释:首春  拼音:shǒu chūn
指农历正月。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首春上将西出师,蚁穴初开天宇空。”
词语解释:首事  拼音:shǒu shì
(1).首要之事。《管子·立政》:“首事既布,然后可以举事。”《战国策·魏策三》:“攻 皮氏 ,此王之首事也。”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经济重生产,首事减租息。”
(2).谓为首主持其事。《公羊传·庄公元年》:“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 何休 注:“礼,练祭取法存君,夫人当首祭事。” 徐彦 疏:“言夫人当为首而营其祭事也。”
(3).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老残游记》第二十回:“ 王子谨 同 老残 坐了两乘轿子,来到 齐东村 ,早有地保同首事备下了公馆。” 王统照 《司令》:“因为办差的人物,城里派下来的委员,本局的局长、团长、乡董、绅士、校长、商界的首事……都得打立正。”
(4).首先发难;首先倡导。《史记·陈涉世家》:“且 楚 首事,当令於天下。”《宋书·武帝纪下》:“ 彭 、 沛 、 下邳 三郡,首事所基,情义繾綣,事由情奬,古今所同。”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呜呼 同甫 !气足盖物,力足首事;天所畀也,孰可抑制!”《“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卒因 傅教长 之力争,撤回惩处首事学生之命令。”
(5).开始。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宋史·河渠志一》:“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毕。”
词语解释:首坐  拼音:shǒu zuò
(1).犹首犯。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但以罪非首坐,法合会恩,亦有恩后加徵,又已去官停职,俾从宽宥,重此典常。”
(2).首席;首领。《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我在 警幻宫 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
词语解释:首涂  拼音:shǒu tú
见“ 首途 ”。
词语解释:首途  拼音:shǒu tú
亦作“ 首涂 ”。 上路;启程。《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威令首涂,仁风载路。” 李善 注:“首涂,犹首路也。”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登陆将首途,笔札枉所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顷见致舍弟书,借知 沪 上之謡,已达 日本 。致劳殷念,便欲首途,感愴交并,非言可喻!”
词语解释:首足  拼音:shǒu zú
头与脚。比喻上下尊卑。《仪礼·丧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不特首足混於无别,而反使有加,将见膏血困於常输,而未知所止。”
词语解释:首章  拼音:shǒu zhāng
第一章。《汉书·匡衡传》:“ 孔子 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
词语解释:首身  拼音:shǒu shēn
谓首身分离。指死罪。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或遇赦首身,亦乞流配别郡。”
犹自首。 宋 欧阳修 《论沂州军贼王伦事宜札子》:“有先被 王伦 胁从人等首身者百餘人。”《水浒传》第十二回:“推司也覷他是个首身的好汉,又与 东京 街上除了一害, 牛二 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
词语解释:首级  拼音:shǒu jí
秦 制以斩敌首多少论功晋级。后因称斩下的人头为“首级”。《后汉书·朱祐传》:“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三国志·魏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 渊 上首级,如其实数。”《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朝廷因此方知 司马尚 背奏之言,枉害忠良。遂差 赵葱 为使,賫药酒,取 司马尚 首级。”《说唐》第四六回:“ 宋金刚 见是 叔宝 ,吃了一惊,战未三合,被 叔宝 拦开刀,耍的一枪,刺落马下。梟了首级,杀散众军,竟奔 白璧关 来。”
词语解释:首邱  拼音:shǒu qiū
见“ 首丘 ”。
词语解释:首丘  拼音:shǒu qiū
亦作“ 首邱 ”。
(1).《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归葬故乡。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復首丘之望。”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三:“传説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2).怀念故乡。《后汉书·班超传》:“况於远处絶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因有首邱之思,遂移军於 邢州 。” 明 归有光 《娄曲新居记》:“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於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於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
(3).犹故乡。 清 黄遵宪 《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 潮州 ,竟认 潮州 作首丘。”
词语解释:首相  拼音:shǒu xiàng
(1).谓宰相中居首位者。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是时众中惟首相 王珪 因奏 延安郡王 当为皇太子,餘人无语。”《宋史·曾公亮传》:“ 公亮 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臺阁典宪,首相 韩琦 每咨访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2).君主国家内阁首脑。某些非君主国家的中央政府首脑有时也沿用此称,职权相当于内阁总理。
词语解释:首都  拼音:shǒu d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词语解释:首过  拼音:shǒu guò
自己承认、交代过失。《后汉书·刘焉传》:“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词语解释:首参  拼音:shǒu cān
指参知政亊。《宋史·龚茂良传》:“ 叶衡 罢,上命 茂良 以首参行相事。”
词语解释:首罪  拼音:shǒu zuì
罪行最重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赫然下明詔,首罪诛共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而愚且见陈言之以邀功为多事也,挑衅为速祸也,孤注为首罪也,又谁为任之者乎?”
自首认罪。《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太祖 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 济州 贼 魏捷 ……自陈为恶党所胁制,愿首罪效力。”
词语解释:首官  拼音:shǒu guān
向官府告发。《西游记》第九七回:“你却假捻失状,着儿子们首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赵大 道:‘小人那日蚤起,果然见树上挂着一颗人头。心中惊惧,思要首官。’”
词语解释:首从  拼音:shǒu cóng
首犯和从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叛逆既宜分首从,投诚也合辨高低。”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以符列祖列宗的成规。”
词语解释:首县  拼音:shǒu xiàn
旧称省治或府治所在之县。亦指该县的知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谁知这一天没有查着,这一夜藩库里又失了一千银子。藩臺大怒,又传了首县去,立限严比。”《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忙叫传首县,原来首县正从府里伺候武考,参堂以后,没有他的事情,便即打道回衙。”
词语解释:首乱  拼音:shǒu luàn
(1).带头作乱。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将息奸源,穷其党与。”《明史·刘基传》:“ 基 言 方 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
(2).作乱之为首者。《明史·胡海传》:“ 武冈 、 靖州 、 五开 诸 苗 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餘众,迁都督僉事。”
词语解释:首脑  拼音:shǒu nǎo
(1).指头脑。《楚辞·九辩》“纷纯纯之愿忠兮” 汉 王逸 注:“思碎首脑,而伏节也。”
(2).为首的人;领导人。如:首脑人物;政府首脑。
词语解释:首义  拼音:shǒu yì
(1).揭示要旨。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夫《春秋》之有年也,犹《尚书》之有章。章以首义,年以纪事。”
(2).率先举义。《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武帝谥议》:“首义驰风,一鼓静乱。”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武汉 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序》:“ 武昌 首义这一段历史,却被 蒋介石 反动集团蓄意地抹煞了,以致知者甚少。”
词语解释:首务  拼音:shǒu wù
首要事务。《后汉书·张衡传》:“盖闻前哲首务,务於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故圣君莫不根心招贤,以举才为首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讼狱乃居官之首务。” 黄侃 《礼学略说》:“然则治礼者,舍深藏名号,何所首务乎?”
词语解释:首长  拼音:shǒu zhǎng
(1).头领。《尉缭子·束伍令》:“亡长得长,当之。得长不亡,有赏。亡长不得长,身死家残。復战得首长,除之。”《新唐书·兵志》:“﹝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三:“善为羣者,必委立一首长,使之代表全羣。”
(2).今指政府或部队中的高级领导人。
词语解释:首服  拼音:shǒu fú
同“ 首伏 ”。 指头上的冠戴服饰。《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为九嬪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首服藻黑。”
同“ 首伏 ”。 《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宿蠹藏姦,披露首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萧卞异政》:“未加拷讯,随即首服。”参见“ 首伏 ”。
词语解释:首伏  拼音:shǒu fú
犹言坦白服罪。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公觉其奸态,收考,首伏,即日伏辜。”《周书·韩褒传》:“於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旧唐书·柳浑传》:“人知奴寃,莫肯言。 浑 与 崔祐甫 遽入白, 少游 惊问,醉僧首伏。”
词语解释:首富  拼音:shǒu fù
(1).指最富的地方。 王鲁彦 《厦门印象记》:“﹝ 鼓浪屿 ﹞以面积或人口做单位,这里是全 中国 的首富呢!”
(2).指某个地区中最富有的人家。
词语解释:首途  拼音:shǒu tú
亦作“ 首涂 ”。 上路;启程。《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威令首涂,仁风载路。” 李善 注:“首涂,犹首路也。”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登陆将首途,笔札枉所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顷见致舍弟书,借知 沪 上之謡,已达 日本 。致劳殷念,便欲首途,感愴交并,非言可喻!”
词语解释:首虏  拼音:shǒu lǔ
(1).首级和俘虏。《荀子·儒效》:“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北齐书·斛律光传》:“ 光 亲射 雄 ,杀之,斩捕首虏三千餘级。”
(2).偏指首级。《汉书·李广利传》:“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或馘,或磔,或剜目截耳,纵之,凡数十人。首虏积至五千餘级。”或专指俘获的敌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略 河南 地,至於 陇西 ,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
(3).犹斩获。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 秦 无儒,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尚首虏之国不有也。”
词语解释:首科  拼音:shǒu kē
谓科举考试名列一等。 唐 柳宗元 《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连擢首科,迭居显职。”《宋史·王嗣宗传》:“ 放 曰:‘君以手搏得状元耳,何足道也!’初, 嗣宗 就试 讲武殿 ,搏 赵昌言 帽,擢首科,故 放 及之。”
词语解释:首犯  拼音:shǒu fàn
(1).首先进攻。《旧五代史·晋书·白奉进传》:“ 庄宗 之破夹寨也, 奉进 挺身首犯贼锋。”
(2).组织、带领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词语解释:首祸  拼音:shǒu huò
(1).开启祸端。 宋 文天祥 《鲁港之遁》诗序:“首祸之权奸,无救祸之理。” 清 梅曾亮 《朝议大夫台湾府知府盖君墓志铭》:“夫古人有身受重寄,一失守,纵贼出隘,奔腾溃漫,不可收拾者,人必举后此祸败之罪,归重於首祸之人。”
(2).祸首。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夏忠靖鸱吻诗》:“ 蚩尤 首祸,自创干戈之制, 轩辕 因戮之,处则象吻於宫,行则悬旄於纛,以示戒万世。”《明史·归善王当沍传》:“ 穀 魁 鼓煽流言,死不蔽罪,纵首祸而謫言者,非国体。”《清史稿·瑞怀亲王绵忻传》:“命 奕劻 与大学士 李鸿章 议和,诸国目 载漪 为首祸。”
词语解释:首岁  拼音:shǒu suì
谓正月。《汉书·萧望之传》:“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 颜师古 注:“首岁,岁之初。首谓正月也。”《左传·桓公元年》“王正月,公即位” 晋 杜预 注:“诸侯每首岁必有礼於庙。”
词语解释:首告  拼音:shǒu gào
代人自首;出面告发。《唐律·名例五·犯罪未发自首》:“其闻首告,被追不赴者,不得原罪。” 长孙无忌 疏议:“谓犯罪之人,闻有代首、为首及得相容隐者告言,於法虽復合原,追身不赴,不得免罪。”《宋史·真宗纪三》:“有司请违法贩茶者许同居首告。”《水浒传》第十七回:“老都管道:‘这话也説的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留下两个虞候随衙听候,捉拿贼人。’” 叶紫 《山村一夜》:“我的爹爹也完全坏了!他天天对我啰苏着,他还羡慕 曹三忘八 首告得好--做了官!”
词语解释:首发  拼音:shǒu fā
头发。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伯奇 放流,首髮早白。”
词语解释:首谋  拼音:shǒu móu
(1).最先谋划;首倡其仪。《汉书·武帝纪》:“将三十万众屯 马邑 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六月,军罢。将军 王恢 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颜师古 注:“首为此谋,而反不进击 匈奴 輜重。”《北齐书·张雕传》:“今者之諫,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旧唐书·高祖纪》:“羣贼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劝举义兵。”
(2).主犯。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而《春秋》捐其首谋,捨其亲弑,亦何异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城门火而池鱼及。”
词语解释:首辅  拼音:shǒu fǔ
明 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 嘉靖 、 隆庆 和 万历 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 清 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明史·徐溥传》:“ 刘吉 罢, 溥 为首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下官 马士英 ,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儘咱吐气扬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
词语解释:首乡  拼音:shǒu xiāng
以首相向。犹归向。《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羣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 杨倞 注:“志,意也。主所极信率羣臣归向之者,则皆义之志。谓不怀不义之意也。”
词语解释:首次  拼音:shǒu cì
第一次;头一回。《新华日报》1992.8.10:“ 深圳市 8日举行首届高新科技成果拍卖会,这是我国首次将科技成果推向拍卖市场。”
词语解释:首冲  拼音:shǒu chōng
冲要之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良乡行》:“ 良乡 疆域甚狭……乃当天下朝贡首衝,差使浩繁,供亿甚伙,民不堪命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 郯红 为 东省 首衝。”
词语解释:首造  拼音:shǒu zào
首先建议。《史记·韩长孺列传》:“ 蚡 不敢言上,而言於太后曰:‘ 王恢 首造 马邑 事,今不成而诛 恢 ,是为 匈奴 报仇也。’” 马邑 事,指以 马邑 诈降 匈奴 之事。
词语解释:首秋  拼音:shǒu qiū
指农历七月。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孟秋,亦曰初秋、首秋。” 南朝 梁 王僧孺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词语解释:首逆  拼音:shǒu nì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明史·方国珍传》:“惟都事 刘基 以 国珍 首逆,数降数叛,不可赦。”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公以 临武 参将,从提督 罗思举 破贼 羊泉街 ,首逆诛。”
词语解释:首策  拼音:shǒu cè
首谋。《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首策之臣,运筹出奇。”
词语解释:首倡  拼音:shǒu chàng
(1).首先倡导。 宋 岳飞 《奏李道归顺状》:“ 李道 将带五百餘人,首倡归顺,已到 邓州 。”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赵承旨 首倡 元 音,《松雪集》诸诗何寥寥,卑近淡弱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韱·李攀龙》:“然尊 北地 ,排 长沙 ,续前七子之燄者, 攀龙 实首倡也。”
(2).同“ 首唱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连理回文诗》:“其春诗是 世庙 首倡,御製盖是宫体,而夏秋冬则 严 、 夏 、 李 三相以次应制者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汉武 《柏梁》诗,首倡云:‘日月星辰和四时。’”
词语解释:首公
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
词语解释:首末  拼音:shǒu mò
(1).自始至终。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 张溆 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
(2).本末,原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杨 ( 杨慎 )以 文豹 为 俞豹 ,又以论为 文豹 之説,并误。《輟耕録》首末自明。”
词语解释:首楞  拼音:shǒu léng
佛典《首楞严经》的省称。 清 钱谦益 《注〈李义山诗集〉序》:“今方繙閲《首楞》,抛弃世间文句, 源公 来索序,愧未有以应也,为次其言以復之。”
词语解释:首序  拼音:shǒu xù
指季节的开端。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陛下仰稽乾符,俯顺人志,乃以新秋首序,令月吉辰,发扬鸿休,膺受显册。”
词语解释:首功  拼音:shǒu gōng
(1).谓以斩获敌首计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 秦 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司马贞 索隐:“ 秦 法,斩首多为上功。谓斩一人首赐爵一级,故谓 秦 为‘首功之国’也。” 明 徐渭 《代赠李都使序》:“至兵则先首功,后事机,以此律公,所得少矣。” 清 黄景仁 《拟饮马长城窟》诗:“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 未央宫 。”
(2).第一等功劳。
词语解释:首夔  拼音:shǒu kuí
比喻最知音者。 夔 , 尧 舜 时乐官。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精鉴逢英主,知怜是首 夔 。”
词语解释:首免  拼音:shǒu miǎn
谓揭发他人而免于连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坐繆举而许首免,盖责其当察所举者之不法也。致仕官既谢事,不当与在职者同责。”
词语解释:首祚  拼音:shǒu zuò
一年的开头。祚,年。 晋 王羲之 《月仪》:“日往月来,元正首祚。”
词语解释:首揆  拼音:shǒu kuí
首相。揆,宰相的职位。《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 倭文端公 方以首揆掌院,偶有违言,遂疑 倭公 迂阔沮大计。”
词语解释:首台  拼音:shǒu tái
亦作“ 首台 ”。 指首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休 曰:此乃首台谬选,非 休 力也。” 周勋初 校证:“《新唐书》本传作‘ 令狐 丞相’,指 令狐綯 。”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祖宗命相》:“ 崇寧 以后, 蔡京 凡四入,輒为首臺。”
见“ 首臺 ”。
词语解释:首原  拼音:shǒu yuán
谓自首者免罪。《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準法首原。” 胡三省 注:“法,自首者原其罪。”《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 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词语解释:首尾相应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1).《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旧五代史·梁书·杜洪锺传传》:“ 洪 传 各为部校,因战立威,逐其廉使,自称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及为 杨行密 所攻, 洪 传 首尾相应。”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筹策》:“所领卫兵,以 充国 兵数斟酌损益,率五百里屯一将,布列沿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说唐》第二八回:“此乃‘一字长蛇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攻其腰则首尾相应。”
(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 老杜 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 常山 之蛇,无间断齟齬处。”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笛卡儿学说》:“此外 笛卡儿 所言良智之説,灵魂之説,造化之説,世界庶物之説,皆精深博大,巍然成一家言,首尾相应,盛水不漏。”
共15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