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馈饷馈奠馈边馈转馈挽馈贽馈孰馈飱
馈食馈餫馈赐馈饩馈膳馈节馈诒 
馈粮馈献馈谢馈饎馈致馈劳馈贻 
馈岁馈爨馈携馈飧馈答馈礼馈贶 
馈遗馈送馈问馈飨馈赂馈电馈选 
馈荐馈祀馈路馈赠馈线馈养馈灶 
馈赆馈运馈酳馈馔馈给馈人馈饢 

词语解释:馈饷  拼音:kuì xiǎng
(1).馈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馈餉相属,常餘金钱。”
(2).指运送粮饷。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马,数千里馈餉。”《明史·李善长传》:“从下 滁州 ,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餉,甚见亲信。”
(3).款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 元丰 以来,厨传渐丰,馈餉滋盛。”
(4).指粮饷。《陈书·徐俭传》:“ 臧氏 亦深念旧恩,数私致馈餉,故不乏絶。”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 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
餽餉:1.馈赠财物。餽,通“ 馈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2).军粮。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性好学, 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4).引申指款待。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餽餉之费。”
词语解释:馈食  拼音:kuì shí
(1).献熟食。古代的天子诸侯每月朔朝庙的一种祭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馈食享先王。”
(2).食物;熟食。《管子·轻重甲》:“吾国者衢处之国,馈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母远至京师,覘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 续 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
词语解释:馈粮  拼音:kuì liáng
运送军粮。《孙子·作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后汉书·王符传》:“或转请邻里,馈粮应对。”《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千里馈粮,士有飢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餽糧:1.运送粮食。餽,通“ 馈 ”。《史记·平準书》:“中国缮道餽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给大农。”《汉书·韩信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飢色。”
(2).粮响。 唐 吕温 《诸葛武侯庙记》:“或曰餽粮不继,则筑室反耕有成算矣。”
词语解释:馈岁  拼音:kuì suì
岁末相互馈赠。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彼中以鱼曝乾,岁底至京,与黄羊雉兔,同为馈岁之珍。”《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乌鲁木齐 惠都护 遣弁賷书来馈岁。”
餽歲:岁末相互馈赠。餽,通“ 馈 ”。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 宋 苏轼 《岁晚思归寄子由》诗序:“岁晚相与餽问,为餽岁。”一本作“ 馈岁 ”。
词语解释:馈遗  拼音:kuì yí
馈赠。《史记·孝武本纪》:“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餘金钱帛衣食。”《南史·萧洽传》:“ 洽 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飢寒。”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
餽遺:赠与。餽,通“ 馈 ”。《史记·吕不韦列传》:“ 安国君 及夫人因厚餽遗 子楚 ,而请 吕不韦 傅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举朝文武阉寺,皆有餽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向慕之,每以餽遗阶进。”
词语解释:馈荐  拼音:kuì jiàn
谓进献牲醴黍稷。《荀子·礼论》:“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杨倞 注:“馈,献牲醴也。荐,进黍稷也。”
词语解释:馈赆
赠送行资;赠送财物。餽,通“ 馈 ”。《孟子·公孙丑下》:“当在 宋 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贐,辞曰餽贐,予何为不受?”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石公墓志铭》:“餽贐可以取,可以无取,必却。”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赠行未办 绕朝 鞭,聊作《巴歈》当餽贐。”
词语解释:馈奠  拼音:kuì diàn
指丧中祭奠之事。《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於馈奠之事乎?’” 孙希旦 集解:“馈奠,谓执丧奠之事也。”《南史·后妃传下·陈武宣章皇后》:“遗令丧事并从俭约,诸馈奠不用牲牢。”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翁论追礼外氏书》:“若果如此,则使为后者主其祭,而吾特往助其馈奠,亦何为而不可?”
词语解释:馈餫  拼音:kuì yùn
运送粮饷。《新唐书·李德裕传》:“其部落众寡,馈餫远邇,曲折咸具。”《清史稿·兵志一》:“ 咸丰 三年,以 新疆 南北两路驻兵四万餘人,岁餉一百四十五万,军兴后馈餫艰难。”
词语解释:馈献  拼音:kuì xiàn
(1).献熟食。古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司尊彝》:“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 郑玄 注:“馈献,谓荐孰时,后於是荐馈食之豆籩。”
(2).奉送礼物。《礼记·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周公礼乐》:“其(指 蔡京 )生日,天下郡国,皆有馈献,号‘太师生辰纲’,富侈可知也。”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他若絶馈献,葺学宫……都是 孙先生 文笔敷宣,便觉词严义正。”
餽獻:赠送奉献。餽,通“ 馈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薛嗣昌 善交中贵人,每有餽献,常备四副,如锦椅背坐子之类,必以四十副为率。”
词语解释:馈爨  拼音:kuì cuàn
谓烧菜做饭。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征仕郎中书舍人刘公墓志铭》:“﹝太孺人﹞明淑精女艺,及归公,躬执馈爨,尤虔祀事。”
词语解释:馈送  拼音:kuì sòng
馈赠。《旧唐书·玄宗纪下》:“甲辰,禁大寒食以鷄卵相馈送。”《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黄小姐 拨家僮二人伏侍,一应日用供给,络绎馈送。”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关于在 耒阳 阻水,县令馈送酒肉事, 杜甫 有诗纪之。”
餽送:赠送。餽,通“ 馈 ”。《水浒传》第八十回:“第三日 高太尉 定要下山……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餽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代吉祥说》:“尝见人家餽送食物。”
词语解释:馈祀  拼音:kuì sì
以酒食祭鬼神。《书·酒诰》:“尔尚克羞馈祀。” 孔 传:“能考中德,则汝庶几能进馈祀於祖考矣。”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三代制六道·父》:“尚其享此,以称馈祀之盛。” 宋 汪应辰 《枢密院计议钱君嫔夫人吕氏墓志铭》:“妇人德止于柔顺,职止于馈祀。”
词语解释:馈运  拼音:kuì yùn
运送粮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年》:“ 马仙琕 围 胊山 , 张稷 权顿六里以督馈运。” 宋 秦观 《边防上》:“耕凿则有蹂践之患,馈运则有钞夺之虞。”《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端平元年》:“中原板荡,多年不耕,无粮可因。千里馈运,士不宿饱。”
餽運:谓输送、运送粮食。《新唐书·窦静传》:“ 静 表请屯田 太原 ,以省餽运。” 宋 苏辙 《论兰州等地状》:“耕者不安,餽运难继,耗蠹中国,民不得休息。”《元史·世祖纪六》:“ 阿朮 又以 宋 人 高邮 水路不通,必由陆路餽运。”
词语解释:馈边
谓输送粮食财物以实边地。餽,通“ 馈 ”。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国家徒倚世将扞虏,而不为 蜀 虑叛臣;岁举緡钱四千餘万遡流而运,名曰餽边,实富 吴氏 ,民力尽矣。”
词语解释:馈赐
赐与。餽,通“ 馈 ”。 汉 贾谊 《新书·淮难》:“皇太后之餽赐,逆拒而不受。”
词语解释:馈谢
赠礼致谢。餽,通“ 馈 ”。 明 刘基 《赠医学录江仲谦序》:“有所餽谢,则坚拒不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事完,即日行,餽谢甚腆,一无所受。”
词语解释:馈携
赠送的食物。餽,通“ 馈 ”。 清 孙枝蔚 《避地》诗之一:“风俗成相惯,家家有餽携。”
词语解释:馈问  拼音:kuì wèn
馈赠。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文僖黎公先生行状》:“先生律己待物,不通馈问。” 清 刘大櫆 《芋园张君传》:“仲姊适 顾氏 协钟 ,而 顾氏 家贫,惟君能馈问不絶。”
餽問:馈赠慰问。餽,通“ 馈 ”。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明史·张四维传》:“ 四维 家素封,岁时餽问 居正 不絶。”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县大夫輒尝餽问,以风示县人。”
词语解释:馈路  拼音:kuì lù
运粮饷、财物的道路。《宋史·张亢传》:“时 麟州 馈路犹未通,勅 亢 自护赏物送 麟州 。”
词语解释:馈酳  拼音:kuì yìn
谓赐予酒食养老。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悬车告老,庶保康强。方崇馈酳,孤映縑緗,天不憗遗,萎哲坏梁。”参阅《礼记·王制》
词语解释:馈转  拼音:kuì zhuǎn
谓转运粮物。《新唐书·陆贽传》:“一人征行,十室资奉,居者疲馈转,行者苦锋鏑,去留骚然,而閭里不寧矣。”
词语解释:馈饩  拼音:kuì xì
(1).赠送粮草、牲腥。《晋书·隐逸传·杨轲》:“ 軻 在 永昌 , 季龙 每有馈餼,輒口授弟子,使为表谢。”《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呼韩 入 汉 ,厥仪未泯,馈餼之秩,每存丰厚。” 胡三省 注:“馈餼,餉客以生食及芻米也。”
(2).引申指料理生活杂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柳侯 感嘆,躬负薪之役;公主怡然,亲馈餼之事。”
词语解释:馈饎  拼音:kuì chì
指供神的酒食。 汉 蔡邕 《王子乔碑》:“修祠宇,反几筵,馈饎进。”
词语解释:馈飧  拼音:kuì sūn
进献饭食。《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重耳 腹中方馁,含怒而坐,闻 曹 大夫 僖负羈 求见馈飱,乃召之入。”
词语解释:馈飨  拼音:kuì xiǎng
谓以酒食待客。 明 李东阳 《封淑人吴母林氏墓志铭》:“又置义塾以教乡子弟,百凡馈饗,皆淑人手出。”
词语解释:馈赠  拼音:kuì zèng
赠送(礼品)。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汉 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 马南邨 《燕山夜话·南陈和北崔》:“他对于 史可法 的馈赠没有当面拒绝,那是因为他尊敬 史可法 的为人。”
词语解释:馈馔  拼音:kuì zhuàn
进献食物。《后汉书·清和王庆传》:“贵人长於人事,供奉 长乐宫 ,身执馈饌,太后怜之。” 清 唐孙华 《苕上张子宏挽诗》:“精庐列文史,馈饌罗肴珍。”
词语解释:馈挽  拼音:kuì wǎn
运送粮食。《旧唐书·王求礼传》:“ 契丹 陷 幽州 ,馈輓不给,左相 豆卢钦望 请輟京官两月俸料以助军。”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紓西人馈輓之劳。”
餽輓:运送粮饷。《新唐书·王起传》:“ 灵武 、 邠 、 寧 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餽輓。”
词语解释:馈膳  拼音:kuì shàn
亦作“ 馈饍 ”。 谓烹调膳食。《新唐书·南蛮传下·室利佛逝》:“又有兽,类野豕,角如山羊,名曰雩,肉味美,以馈膳。” 宋 苏辙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惟夫人幼而敏,四岁而知丝纊,十岁而知馈饍,父母以为能。”
词语解释:馈致  拼音:kuì zhì
馈赠。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受人之施,必皆久久渐有以报之,不令觉也;非类则不妄受其馈致焉。”
词语解释:馈答  拼音:kuì dá
回赠。《新唐书·藩镇传·罗弘信》:“ 弘信 每有馈答, 全忠 引其使北面拜受,兄事之。”
词语解释:馈赂  拼音:kuì lù
赠送财物;贿赂。《左传·哀公十年》:“ 吴 将伐 齐 , 越 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 浚 将佐争诣军门谢罪,馈赂交错。”
词语解释:馈线  拼音:kuì xiàn
发射机和天线之间的传输线。
词语解释:馈给  拼音:kuì gěi
供给;馈赠以满足需要。《宋史·真宗纪二》:“省 河北 戍兵十之五,缘边三之一。所在量军储馈给,勿调民飞輓。”
餽給:馈赠或输送食物以满足需要。餽,通“ 馈 ”。 唐 韩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侍郎 赵赞 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餽给 渭桥 以东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因循数日,沉绵不可復起。邻生见其病惫,日遣馆僮餽给食饮。”
词语解释:馈贽  拼音:kuì zhì
送礼。餽,通“ 馈 ”。《明史·沐琮传》:“ 琮 字 廷芳 ,通经义,能词章,属夷餽贄无所受。”
词语解释:馈节  拼音:kuì jié
旧时节日相互送礼。谓之“餽节”。餽,通“ 馈 ”。《元典章·户部七·杂例》:“一勾到官,便则枷禁决挞,恣意骗胁,以供餽节之费。”
词语解释:馈劳  拼音:kuì láo
馈赠慰劳。餽,通“ 馈 ”。《宋史·赵范传》:“ 范 欲修军政,惧其徒漏泄兵机,乃时餽劳。”
词语解释:馈礼  拼音:kuì lǐ
赠送财物。《宋史·赵子潚传》:“迁户部郎中,总领 江 淮 军马钱粮。诸司馈礼,月以千緡,悉归之公帑。”
词语解释:馈电  拼音:kuì diàn
供给电能、供电;尤指对一个电路供电
词语解释:馈养  拼音:kuì yǎng
进食奉养。《孔子家语·五刑解》:“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能教仁爱,则丧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馈养之道。” 王肃 注:“言孝子奉祭祀不敢解,生时馈养之道同之也。”
词语解释:馈人  拼音:kuì rén
古代为君王炊饪的人。《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 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
词语解释:馈孰  拼音:kuì shú
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祊非绎辨》:“岂有於未馈孰之先而行室中献尸乎?非也。”参见“ 馈食 ”。
词语解释:馈食  拼音:kuì shí
(1).献熟食。古代的天子诸侯每月朔朝庙的一种祭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馈食享先王。”
(2).食物;熟食。《管子·轻重甲》:“吾国者衢处之国,馈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母远至京师,覘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 续 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
词语解释:馈诒  拼音:kuì yí
馈赠。《左传·文公十六年》:“ 宋 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詒也,时加羞珍异。” 孔颖达 疏:“民年七十以上,无有不馈遗以饮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尤袁相似》:“而年登大耋,不丐贷求索;而馈詒者,四方不絶。”
词语解释:馈贻  拼音:kuì yí
馈赠(礼物)。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朝节》:“ 池阳 风俗不重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相馈貽,谓之朝节。”
餽貽:馈赠。餽,通“ 馈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家兄设帐於官署,我往探省,少获餽貽。”
词语解释:馈贶  拼音:kuì kuàng
馈赠。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后 黄 知为 刘 所作,厚有馈貺。”
词语解释:馈选
中选
词语解释:馈灶
烧火做饭
词语解释:馈饢
运粮饷
词语解释:馈飱
进献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