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末字词组
寒饿冻饿解饿喂饿俭饿忍饥挨饿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饥饿殍饿贫饿乏饿槁饿挨饿喂饿 
穷饿羸饿凶饿匮饿隐饿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寝饿 

词语解释:寒饿  拼音:hán è
寒冷饥饿。 唐 李公佐 《庐江冯媪传》:“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復言。”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张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宋史·卓行传·巢谷》:“我 涇原 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槖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词语解释:饥饿  拼音:jī è
(1).肚子很空,想吃东西。《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饿之色。”《汉书·高帝纪》:“民以飢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飢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年年闹荒,逃荒的农民像一支飢饿洪流似的,时常穿州过省地跑动着。”
(2).指歉收。飢,通“ 饥 ”。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物力必匱。且岁有飢饿,天之常行。”
(1).肚子很空,想吃东西。饥,通“ 飢 ”。《东观汉记·邓禹传》:“军士饥饿,皆食枣菜。” 宋 曾巩 《叙盗》:“有饥饿之迫,无乐生之情。”
(2).指饥饿的人。《吕氏春秋·长攻》:“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
词语解释:穷饿  拼音:qióng è
穷困饥饿。亦指穷困饥饿之人。《后汉书·赵典传》:“遭岁大饥,散家粮以賑穷饿,所活万餘人。”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中丞黜凶邪,天子閔穷饿。”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或寡妇思夫之夜哭,或孤子穷饿之长啼。”
词语解释:冻饿  拼音:dòng è
受冻挨饿。《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史记·货殖列传》:“ 江 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脩之调,徒含章如龙凤,被文如虎豹,吐之如波涛,陈之如锦绣,而冻饿於环堵,何计疏之可弔!” 清 管同 《与某君书》:“今之奔走干謁,营情货财者輒曰:‘吾不好利,如冻饿何!’” 管桦 《〈小英雄雨来〉的命运》:“在那寒风呼啸大雪飞扬的腊月天,常常有因为冻饿而死在村头上的行路人。”
词语解释:殍饿  拼音:piǎo è
(1).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女曰:‘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2).指饿死的人。 宋 梅尧臣 《永济仓书事》诗:“中州无殍饿,南土竭脂膏。”
词语解释:羸饿  拼音:léi è
瘦瘠饥饿。亦指瘦瘠饥饿的人。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去岁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饿之餘,得保沉命。” 唐 白居易 《羸骏诗》:“驊騮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宋 苏轼 《祭佛陀波利文》:“大拯羸饿,以发信根。”
词语解释:解饿  拼音:jiě è
吃些东西以消除饥饿。例如:饭还没吃,先吃块点心解饿。
词语解释:贫饿  拼音:pín è
(1).贫穷而饥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府库空虚於上,百姓贫饿於下,然而姦吏富矣。”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自是 季贞 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 陈 、 蔡 、 汝 、 郑 间,緡帛随以修佛像,施贫饿者。”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恬适》:“其所获赐,餘则岁分十之三四,以颁诸流离贫饿者。”
(2).指贫穷而饥饿的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亡身·释法进》:“ 进 屡从求乞,以賑贫饿,国蓄稍竭, 进 不復求。”
词语解释:凶饿  拼音:xiōng è
灾荒饥饿。《墨子·七患》:“故《夏书》曰‘ 禹 七年水’,《殷书》曰‘ 汤 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
词语解释:喂饿  拼音:wèi è
飢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饉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廩,则无餧饿之殍。”
词语解释:乏饿  拼音:fá è
穷乏饥饿。 汉 王充 《论衡·恢国》:“转穀振赡,民不乏饿。”
词语解释:匮饿  拼音:kuì è
缺粮饥饿。《孔子家语·致思》:“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匱饿者,是以簞食壶浆而与之。”
词语解释:俭饿  拼音:jiǎn è
贫困饥饿。《北史·祖珽传》:“我以其俭饿,故收养之。”
词语解释:槁饿  拼音:gǎo è
谓穷困饥饿。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彼此相较,贫富相形,而欲边境之民尽甘槁饿而不为敌人用也,其可得哉?”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槁饿直至今,遑云千载后。”
词语解释:隐饿  拼音:yǐn è
谓隐居不仕而挨饿。 汉 王充 《论衡·非韩》:“ 武王 不诛 伯夷 , 周 民不皆隐饿。”
词语解释:忍饥挨饿  拼音:rěn jī ái è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苦苦度日
词语解释:挨饿  拼音:ái è
受饿。《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你又胡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只要有本事辞,只管辞,我就陪你挨饿。”
词语解释: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拼音:yī rì bù shí xiū ,sān rì bù rěn è
见“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
词语解释: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拼音:yī rì bù shí xiū ,shí rì bù rěn è
谓只要一时不怕羞耻,就可以多日不忍饥挨饿。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把这羞脸揣在怀里,我还过去。”亦作“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我们靠手艺的买卖,怎害得许多羞。”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多谢相公,正是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词语解释:喂饿  拼音:wèi è
饥饿。
词语解释:寝饿  拼音:qǐn è
谓越来越饿,饿极。寝,通“ 寖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文公 出亡, 箕郑 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飢而道泣,寝饿而不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