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一饷行饷下饷参饷协饷右饷廪饷劳师糜饷
馈饷转饷飞饷储饷薪饷觐饷月饷衣饷
片饷军饷兵饷辽饷冒饷资饟种饷剿饷
半饷家饷助饷防饷蠹饷祐饷种饷官饷
晚饷边饷餔饷关饷俸饷鱼饷种饷奉饷
午饷时饷赈饷贻饷遗饷归饷禄饷省饷
馌饷筹饷资饷赔饷京饷迭时饷哺饷礼饷
朝饷餫饷赇饷食饷造饷漕饷税饷 
供饷粮饷双饷飞刍转饷共饷放饷解饷 
仇饷运饷发饷千里转饷侑饷救饷练饷 

词语解释:一饷  拼音:yī xiǎng
片刻。 唐 白居易 《对酒》诗:“无如饮此销愁物,一餉愁消直万金。”《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若道一时一餉,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 蒋礼鸿 通释:“一餉,就是吃一餐饭的时间。”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清 曹寅 《纳凉过杏园食笋》诗:“一餉竹风吹盹醒,不知深处睡流鶯。”
词语解释:馈饷  拼音:kuì xiǎng
(1).馈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馈餉相属,常餘金钱。”
(2).指运送粮饷。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马,数千里馈餉。”《明史·李善长传》:“从下 滁州 ,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餉,甚见亲信。”
(3).款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 元丰 以来,厨传渐丰,馈餉滋盛。”
(4).指粮饷。《陈书·徐俭传》:“ 臧氏 亦深念旧恩,数私致馈餉,故不乏絶。”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 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
餽餉:1.馈赠财物。餽,通“ 馈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2).军粮。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性好学, 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4).引申指款待。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餽餉之费。”
词语解释:片饷  拼音:piàn xiǎng
见“ 片晌 ”。
词语解释:片晌  拼音:piàn shǎng
亦作“ 片餉 ”。 片刻。 唐 吕岩 《酹江月》词:“片晌功夫,霎时丹聚,到此凭何诀?” 明 屠隆 《綵毫记·罗袜争奇》:“不问流年,那管精枯髓乾。下场头酒阑人散,好风光片餉间。” 冰心 《最后的安息》:“在廊子上徘徊了片晌,忽然想起她的自行车来,好些日子没有骑坐了。”
词语解释:半饷  拼音:bàn xiǎng
同“ 半晌 ”。 宋 周邦彦 《霜叶飞》词:“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暉半餉,特地留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打惨了多时,痴呆了半餉。”《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妲己 ﹞半餉无言,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书竟疏入,半餉詔始下。”
词语解释:晚饷  拼音:wǎn xiǎng
晚餐。
词语解释:午饷  拼音:wǔ xiǎng
午饭。 宋 陆游 《杂赋》诗:“櫛髮晨兴后,宽腰午餉餘。” 宋 陆游 《夏日》诗:“米粣解包供午餉,萍齏傍枕析朝酲。”
词语解释:馌饷  拼音:yè xiǎng
亦作“ 饁饟 ”。 送食物到田头。亦泛指送食物。《新唐书·逆臣传下·高骈》:“又疑为间,数易区处,家有饁餉,皆相失,至飢死者相枕藉。” 明 李东阳 《题王维诗意图》诗:“村烟多乞邻,饁餉常及午。”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而庐井合之。”
词语解释:朝饷  拼音:cháo xiǎng
早食;早晨的食物。 宋 黄庭坚 《觉范师种竹颂》:“听风听雨看成龙,牛羊折角入朝餉。” 宋 张耒 《西华道中》诗:“主人扫土塌,秣马具朝餉。”
词语解释:供饷  拼音:gòng xiǎng
供给差粮。 北魏 高允 《谏起宫室疏》:“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餉,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词语解释:仇饷  拼音:chóu xiǎng
谓杀饷者而夺其食物。饷,用食物等款待。《书·仲虺之诰》:“乃 葛伯 仇餉,初征自 葛 。” 孔 传:“ 葛伯 游行,见农民之餉於田者,杀其人,夺其餉,故谓之仇餉。仇,怨也。”《说郛》卷五六引《安雅堂酒令》:“要其有酒食, 葛伯 遂夺之。善哉先师言,仇餉岂虚辞。”参阅《孟子·滕文公下》
词语解释:行饷  拼音:xíng xiǎng
行粮。《清史稿·兵志三》:“ 张曜 、 刘锦棠 以 伊犁 收復,就关外营勇选练制兵,改行餉为坐粮,略更旧制。”参见“ 行粮 ”。
词语解释:行粮  拼音:xíng liáng
(1).旅途中的口粮。《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聚众》:“﹝流民﹞少壮有头疋气力的,每根底与些小行粮;每起不过三十人,一程程接送至本乡。” 明 李贽 《覆丘若泰》:“﹝ 丹阳 ﹞但未尝不与人同之中,而自然不与人同者,以行粮素具,路头素明也。”《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唐玄宗 自 姚崇 、 宋璟 为相,米麦不过三、四钱,千里不馈行粮。”
(2).行军途中或在外执行任务时加发的粮饷。《明史·兵志二》:“班军本处有大粮,到京有行粮,又有盐金银。”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召募之弊也,如东事之起,安家、行粮、马匹、甲仗费数百万金,得兵十餘万而不当三万之选,天下已骚动矣。” 清 张丹 《寡妇行》:“行粮火耗无不有,更教点卷拨民夫。”
词语解释:转饷  拼音:zhuǎn xiǎng
亦作“ 转饟 ”。 运送军粮。《汉书·高帝纪上》:“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餉。” 颜师古 注:“转,运;餉,馈也。”《史记·高祖本纪》作“转饟”。《新唐书·娄师德传》:“衣皮袴,率士屯田,积穀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饟和糴之费。” 宋 叶适 《外论一》:“力强则暴师转餉,深入屠戮。”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 清 冯桂芬 《崇节俭议》:“农桑废于徵呼,膏血竭于转饟。”
词语解释:军饷  拼音:jūn xiǎng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乞暂将 嘉靖 三十九年 浙 直 两处赃罚,照数解与各军门,听其处补军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时 明 关 外军餉皆海运积 觉华岛 ,距 寧远城 南十六里。” 周恩来 《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红军中废除军饷,只发零用钱与吃饭钱。”
词语解释:家饷  拼音:jiā xiǎng
家做的食物。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峯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餉劳驂騑。”
词语解释:边饷  拼音:biān xiǎng
亦作“ 边饟 ”。亦作“ 边銄 ”。犹边粮。《宋史·食货志上一》:“不知今日国用边餉,皆仰和糴。”《宋史·蔡挺薛向等传论》:“ 薛向 虽无三子劳,而董漕边饟,不乏仰给,持重枢府,不启事端,又其善也。” 元 欧阳玄 《郎中苏公画像赞》:“蚤以讜言,屡忤权桐,晚著惠爱,足食边饟。”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二:“量减士卒,以稍紓边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条陈兴革》:“民得钱以助耕农,官得息以资边餉。”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正项钱粮并不见解到,竟有个尚义的百姓助起边銄来。”
词语解释:时饷  拼音:shí xiǎng
亦作“ 时向 ”。 “一时一餉”之省,谓短时间。《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便须部领众人行,不要迟疑住时餉。”《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时向中间,即至 五道将军 坐所。” 蒋礼鸿 通释:“‘时餉’、‘时向’就是‘一时一餉’的省説……‘一餉’就是吃一餐饭的时间。”
词语解释:筹饷  拼音:chóu xiǎng
亦作“ 筹饟 ”。筹集军中的粮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仁皇 震怒,练兵筹餉,为深入计。”《清史稿·文宗纪》:“ 袁三甲 疏请事关筹饟,由军机处径交所司,勿发内阁。”
词语解释:餫饷  拼音:yùn xiǎng
运送粮饷。 宋 陆游 《常州奔牛闸记》:“ 岷山 导 江 ,行数千里,至 广陵 、 丹阳 之间,是为南北之冲,皆疏河以通餫餉。”《明史·食货志一》:“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餫餉不仰藉於县官,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王闿运 《与李少荃书》:“军火告匱,餫餉无继。”
词语解释:粮饷  拼音:liáng xiǎng
亦作“ 粮饟 ”。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 汉 相距 巩 洛 ,而 韩信 为填 潁川 , 卢綰 絶 籍 粮餉。”《汉书·食货志上》:“男子疾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颜师古 注:“饟,古餉字也。”《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且 唐 未失 德胜 时,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芻粮餉,其积如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兵兴之际,粮餉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 李大钊 《被裁的兵士》:“国家的粮饷也弄空了。”
词语解释:运饷  拼音:yùn xiǎng
犹运费。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票至,各省由藩库发兑,以代运餉,立意极为灵巧。”
词语解释:下饷  拼音:xià xiǎng
谓收工吃饭。 唐 戴叔纶 《女耕田行》:“日正南冈下餉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词语解释:飞饷  拼音:fēi xiǎng
迅速运送的军粮。 明 王世贞 《送任户部督饷陕右》诗:“材官屯六郡,飞餉转三边。”
词语解释:兵饷  拼音:bīng xiǎng
军人的薪俸。也泛指军队的给养和费用。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乃命 昭才 入水师营,食兵餉,擢为武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在京每岁需用兵餉列后: 盛京 俸餉银八十五万二千六百四十八两八钱……八旂前锋护军披甲喂马银一十八万五千六百二十二两。”
词语解释:助饷  拼音:zhù xiǎng
(1). 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 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
(2).捐钱以补充军费。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词语解释:餔饷  拼音:bū xiǎng
饭食;食粮。
词语解释:赈饷  拼音:zhèn xiǎng
救助;馈赠。《魏书·李彪传》:“时司空 北海 王详 、尚书令 王肃 以其无禄,颇相賑餉。”
词语解释:资饷  拼音:zī xiǎng
粮饷。《新唐书·吐蕃传下》:“四道兵能营田者为给牛种,戍者倍其资饟,再岁一代。”
词语解释:赇饷  拼音:qiú xiǎng
贿送的财物。《新唐书·宋申锡传》:“ 申锡 以清节进,疾要位者纳賕餉,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词语解释:双饷  拼音:shuāng xiǎng
加倍发给的薪饷。 孙中山 《和平统一化兵为工》:“饷项除原饷之外,另加工钱一倍,简言之便是可以得双饷。”《新华日报》1943.1.2:“对于前线战士和荣誉军人,似可试行盟邦的办法,发给双饷,由其家属领取一份,以资生活的补助。”
词语解释:发饷  拼音:fā xiǎng
(1).旧时指发给军警的薪金。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在革命战争时期,没有人给我们发饷,没有制造枪炮的工厂,我们的党和军队就是依靠战士,依靠当地人民,依靠群众。” 巴金 《利娜·第八封信》:“据说发饷的日子每个兵士得两个戈贝,其实这也靠不住。”
(2).发放军粮。
词语解释:参饷  拼音:cān xiǎng
拜见并送礼。《旧唐书·王方庆传》:“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餉,未尝鞫问。”
词语解释:储饷  拼音:chǔ xiǎng
储备军粮。《清史稿·宣宗纪三》:“命 盛京 …… 广东 七省将军、督、抚筹办练兵储餉。”
词语解释:辽饷  拼音:liáo xiǎng
明 末 辽 东驻军的饷项;又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田赋银。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其助 辽 餉,又各进一万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词语解释:防饷  拼音:fáng xiǎng
防兵之粮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三年之后,方许收税,每亩输穀一斗,中等六升,下者三升,耑备津门防餉之费,奉旨即举行之。”参见“ 防汛兵 ”。
词语解释:防汛兵  拼音:fáng xùn bīng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埋盐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闲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分防地称汛地。”亦省称“ 防兵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上》:“兵制有六种:一、营兵,二、砲臺守兵,三、各处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义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分拨各集防兵,宜时加检察。”
词语解释:关饷  拼音:guān xiǎng
(1).海关征收的税款。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 刘丽川 ﹞适闻道库所收关餉甚饶,起意窥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夷匪犯境闻见录》:“现在各洋行贴二百万,其餘在藩库,关餉、盐库,粮道库提凑银两,业已依限交清。”
(2).发放或领取薪金。《负曝闲谈》第三回:“看看关餉的日子离得尚远,便把他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茅盾 《子夜》四:“弟兄们已经三个月没关饷,总得点缀点缀,好叫他们起劲。” 周玉清 《晋西事变中的一夜》:“这人就是他们的队长,姓 康 ,过去在我们团上工作过,是一个只管吃饭穿衣关饷的人。”
词语解释:贻饷  拼音:yí xiǎng
留赠。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序》:“无事可纪者,亦广为甄録,冀以揽前哲之芳馥,为后人之貽餉云尔。”
词语解释:赔饷  拼音:péi xiǎng
赔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洪观察书》:“幸而获胜,则其责赔餉於敌国者,动以数千万计。”
词语解释:食饷  拼音:shí xiǎng
供给军需粮饷。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幽州 囚将帅, 镇州 杀将帅,食饟半天下兵。”
词语解释:飞刍转饷  拼音:fēi chú zhuǎn xiǎng
同“ 飞芻輓粟 ”。 明 王世贞 《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芻转餉遥相望。”
词语解释:千里转饷  拼音:qiān lǐ zhuǎn xiǎng
粮饷来自千里之外。谓军队补给线过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我以千里转餉之势,攻彼效死之士,臣未见其可。”
词语解释:协饷  拼音:xié xiǎng
清 代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叫做“协餉”。《清会典·户部七·江西清吏司》:“凡各省之协餉,则稽其数。”原注:“每年 直隶 …… 贵州 不敷兵餉银,由北档房覈明,在邻省协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山东 藩库里存了一笔银子,是预备支那里协餉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协餉银子未必是现银,是打滙票的,他如何骗得去?”参见“ 协解 ”。
词语解释:协解  拼音:xié jiě
清 制,一省的地丁银不够支用,朝廷可使别省拨款协助,此项协助经费的解送称“协解”。《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动款有坐支,有给领,有协解,有估拨,皆按其实而销焉。”
犹和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 英 俄 两国﹞谓彼等对於 中国 问题,当俟在华关係列强彼此协解,方才进行。”
词语解释:薪饷  拼音:xīn xiǎng
薪金。一般指发给武装人员的。 毛泽东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饷平等,因为这是现时斗争环境所需要的。”
词语解释:冒饷  拼音:mào xiǎng
贪污军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回目:“告冒餉把弟卖把兄。”
词语解释:蠹饷  拼音:dù xiǎng
亦作“蠧餉”。 损耗的粮食。《明史·王锡衮传》:“ 锡衮 因言频岁旱蝗,三餉叠派,请量除加徵,严核蠧餉,俾农夫乐生。”
词语解释:俸饷  拼音:fèng xiǎng
旧指官兵的俸禄和粮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各省驻防及緑旂官兵俸餉共一千三百四十九万二千七百五十五两。”《清通典·食货四》:“惟 浙江 驻防官兵,仍照京制支领俸餉,不给田地。”《清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二》:“京城八旗官兵俸餉由八旗俸餉处专覈。”
词语解释:遗饷  拼音:yí xiǎng
犹馈赠。《说郛》卷二十引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自是 金陵 士庶遗餉不丰好者,皆以 朱公 为口实。”
词语解释:京饷  拼音:jīng xiǎng
清 代各省向朝廷上交的饷项。《清会典·户部七·田赋》:“凡解餉,有京餉,有协餉,按其水陆之程而给以资。”
词语解释:造饷  拼音:zào xiǎng
旧时帮会称杀人移尸于富户,以敲诈其钱财。 清 乐钧 《造饷》诗序:“无赖乞丐往往杀人移富者之家,索钱而寝其事,名曰造餉。”
词语解释:共饷
共同享受
词语解释:侑饷
配享
词语解释:右饷
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
词语解释:觐饷
觐见与饷宴
词语解释:资饟
粮饷
词语解释:祐饷
享受祭献,佑助降福
词语解释:鱼饷  拼音:yú xiǎng
鱼税。
词语解释:归饷  拼音:guī xiǎng
馈赠。归,通“ 馈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餉也不可。”
词语解释:迭时饷  拼音:dié shí xiǎng
长时间,好久。《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叙事》:“俒(冤)家尚未来,去了迭时餉,交人候夜深,全然无影响。”
词语解释:漕饷  拼音:cáo xiǎng
漕运的军粮。《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贤妃》:“东戍 辽海 ,西讨 崑丘 ,士马罢耗,漕饟漂没。”
词语解释:放饷  拼音:fàng xiǎng
发放薪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王景 为总兵,与 率祖 不协, 率祖 参其放餉不会同文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徽起义清方档案》:“初一放餉后,前带银二万两已将用罄。”
词语解释:救饷  拼音:jiù xiǎng
援助粮饷。《史记·匈奴列传》:“ 高帝 先至 平城 ,步兵未尽到,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词语解释:廪饷  拼音:lǐn xiǎng
亦作“廪餉”。 粮饷。《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词语解释:月饷  拼音:yuè xiǎng
旧时兵丁的每月粮饷。 清 彭绍升 《陈和叔传》:“条治兵之目有六:曰谨边防、曰严海禁、曰练士兵、曰修军器、曰简帅臣、曰加月餉。”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乃投协标充书识,例补马兵,得支月餉。”
词语解释:种饷  拼音:zhǒng xiǎng
谷种和粮食。《后汉书·安帝纪》:“庚子,詔长吏案行在所,皆令种宿麦蔬食,务尽地力,其贫者给种餉。”
词语解释:种饷  拼音:zhǒng xiǎng
1.见"种穰"。
词语解释:种饷  拼音:zhǒng xiǎng
见“ 种穰 ”。
词语解释:种穰  拼音:zhǒng ráng
亦作“ 种饟 ”。 即种子。《管子·国蓄》:“种穰粮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闻一多 曰:“种穰,即种子耳。”《汉书·食货志下》:“耒耜器械,种饟粮食,必取澹焉。” 金少英 集释引 闻一多 曰:“今案字当作‘穰’……《正字通》:‘穰与瓤通,凡果中之子曰屖穰。’是草木之子在瓜曰瓤,在禾曰穰。”参见“ 种子 ”。
词语解释:禄饷  拼音:lù xiǎng
官吏和军士的俸给。《明史·食货志六》:“国家经费,莫大於禄餉。”
词语解释:哺饷  拼音:bǔ xiǎng
饭食;食粮。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参见“ 餔糒 ”。
词语解释:餔糒  拼音:bū bèi
指食粮。
词语解释:税饷  拼音:shuì xiǎng
即租税。《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禁令》:“ 粤东 洋商承保税餉,向来仅凭一二商人保举准充。”
词语解释:解饷  拼音:jiě xiǎng
运送银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子中 讨下差来,解餉到 山东 地方,就便回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求他再给我一个密保,再委一个报销或解餉的差使云云。”
词语解释:练饷  拼音:liàn xiǎng
(1). 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 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2). 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神机营及 直隶省 六军,别筹练餉,特立营制。”《清史稿·兵志三》:“﹝ 同治 ﹞九年, 曾国藩 於 直隶省 增募马勇千人,分为四营,原有额兵,增足万人,分练马队、步队,奏定各营哨之制,及底餉、练餉、出征加餉之制,为北方重镇。”
词语解释:劳师糜饷  拼音:láo shī mí xiǎng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潘吴二家论杨嗣昌诗》:“按 嗣昌 小有才, 思宗 任之颇专且久,而劳师糜餉,办贼迄无成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一节:“侵略者从外面用兵船大炮来对付虚骄心,投降派从内部用劳师糜饷来对付鄙吝心。”
词语解释:衣饷  拼音:yī xiǎng
衣服粮饷。《新唐书·兵志》:“时边兵衣饟多不赡,而戍卒屯防,药茗蔬酱之给最厚。”
词语解释:剿饷  拼音:jiǎo xiǎng
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明史·杨嗣昌传》:“初, 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词语解释:官饷  拼音:guān xiǎng
旧指政府发给军人等的薪饷。 老舍 《茶馆》第一幕:“ 英 法 联军烧了 圆明园 ,尊家吃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七:“这些狗皮们真丢人!平常吃官饷,到时候不顶事,白披了一身狗皮!”原注:“狗皮们,指保甲!”
词语解释:奉饷  拼音:fèng xiǎng
(1).俸饷。奉,通“ 俸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臣闻 越 卒不下数十万人。所以入者五倍,乃足挽车。奉餉不在其中。”
(2).馈赠。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引:“奉议郎 方君 彦德 ,有龙尾大砚,奇甚,谓余若能作诗少解前语者,当奉餉。”
词语解释:省饷  拼音:shěng xiǎng
撙节粮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四》:“买公田省餉之策,出於 叶适 ,而 贾似道 行之,遂以亡国。”
词语解释:礼饷  拼音:lǐ xiǎng
犹礼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各致礼餉,并辞不受。”